17年了,阿里与京东的生死“战疫”

17年了,阿里与京东的生死“战疫”

文丨金不换


这个春节,新冠肺炎在神州大地上拉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以湖北武汉为中心,病毒的邪恶身影借助春运偷偷潜入了各个省份,同时也带去了恐慌的气息。

一时之间,公众仿佛回到了17年前那个人人自危、人人自护的非典时期。

往前望去,新冠肺炎的阴霾还有多久能消散仍是未知数。不过回过头来看,在这场疫情的全民防护战中,社会各界在支援医疗前线的道路上已经留下了自己坚实的脚印,为赶走疫情贡献了一份力量。

比如,一大批互联网公司就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根据封面研究院统计显示,截止目前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等66家互联网企业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总价值约37.7亿元的支持,占到全部企业捐赠总额的25.6%。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17年前的那场非典疫情中,阿里、京东还是两家羽翼未丰的中小型企业,险些“丧命”于汹涌来袭的病毒旋风,最终二者还是凭借顽强的生命力浴火重生。

17年后,阿里、京东已经成长为互联网巨头。面对当下这场新冠肺炎疫情,二者在支援中均展现出高效和及时的行动力。前后两幅光景,俨然给人一种命运轮回的奇妙感。


17年了,阿里与京东的生死“战疫”


如今的阿里和京东,自然有实力抵抗疫情带来的经营风险。然而令外界担忧的是,当前许多中小企业正处在17年前阿里、京东的起步阶段,是否有足够的实力抵挡这场疫情仍是个问号。

事实上,新冠肺炎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一场生死搏斗已经拉开序幕,而这场战争从十几天前的那场直播连线开始就已经埋下伏笔。


01 阿里、京东“战疫”


1月20日晚,老金看完白岩松与钟南山院士的直播连线,心情很沉重,预感到武汉将有大动作发生。

果然,紧接着1月23号上午十点,武汉宣布“封城”,一场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全面打响。“封城”后的武汉像个孤独的孩子,逐渐难以独自支撑,亟需外界支援。


此时,一批互联网公司紧急踏上了支援前线,其中京东与阿里的表现尤为亮眼。

1月24日上午,在武汉封城后的第一天,京东宣布向武汉市捐赠100万只口罩和6万医疗用品。京东物流再次发挥出高效作用,通告宣布后7个小时京东物流便将首批物资送达医疗一线。


17年了,阿里与京东的生死“战疫”

除了捐献物资外,京东还将自家物流体系全面开放——1月25日,京东物流开通全国各地驰援武汉救援物资的特别通道。

据统计,自1月25日8时截至到1月31日24时,京东物流已累计从全国30余个城市,向武汉、黄冈等地各大医院累计运送包含口罩、医用手套、护目镜、消毒液等超过236万件医疗防疫物资。

1月29日深夜,久未露面的刘强东在朋友圈感慨,“我们送的不是货,是温暖和希望!致敬坚持奋斗在一线的全体京东物流兄弟们,谢谢你们”。

在京东宣布支援武汉的第二天,阿里也加入到支援武汉的队伍中。从时间线来看,阿里此次对于疫情的支援可谓出钱又出力。

1月25日,阿里巴巴宣布设立10亿元医疗物资供给专项基金,从海内外直接采购医疗物资驰援武汉。

17年了,阿里与京东的生死“战疫”


除此之外,整个阿里巴巴数字经济体也在全员出动:在黑心商家疯狂抬高口罩价格的态势下,淘宝向平台上的所有商家发出公告不允许涨价;菜鸟联合各快递公司开通全球绿色通道;盒马、饿了么向疫区医护人员提供免费餐饮;阿里健康发动全国医护线上义诊;支付宝保险平台为100万医护人员提供了保障保险。

1月29日,马云基金会宣布捐赠1亿元,支持加快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发。

1月30日,阿里巴巴全球采购的11180公斤、70余万件医疗物资落地上海浦东,同一天,马云在微博上呼吁公众合理、有效地使用口罩。

17年了,阿里与京东的生死“战疫”


尽管阿里与京东在中国互联网圈内是一对冤家对头,但这场疫情阻击战中二者保持了支援行动的统一性,值得点赞!

事实上,在17年前的那场非典疫情中,阿里与京东也站在同一条水平线上,只不过这条线是条生死线。


02 非典催化阿里


视线回到2003年,中国互联网还处在野蛮发展期。腾讯刚刚布局游戏,百度才推出贴吧,阿里巴巴还在专注于toB端的电商生意。

如今攀上神坛的马云,当时还是四处奔波的苦命创业者。一场突如其来的员工染上非典事件,将马云的商业命运推向了风口浪尖处。

2003年5月4日中午,马云刚结束在桐庐的五一假期,躺在床上午休。一通电话打过来将他惊醒,电话那头的同事急切地说,刚参加完广交会的员工宋洁疑似染上了非典。

“不可能!”,一贯气定神闲的马云此刻也难以保持淡定,从床上跳了起来。当时杭州总共只有4起非典案例,他不敢相信其中一枪就打到了自己头上。

不管相不相信,事实已经摆在了眼前。冷静片刻之后,马云深感阿里巴巴的危机正在逼近,必须立刻采取措施。

5月4日当晚,马云火速将宋洁所在的办公楼层全部隔离,其他楼层员工仍照常上班。5月6日,马云愈发担心宋洁被确诊,便在下午四点半动员所有员工回家办公。两个小时后,阿里的500名员工全部整理完用品离开了公司。


17年了,阿里与京东的生死“战疫”


不得不说,此时的阿里员工表现出极强的组织性。彭蕾后来回忆道,“一切有条不紊,甚至没有主管安排,大家都知道自己做什么”。如今阿里推崇的文化凝聚性、价值观认同,在当时就已经埋下火种。

将员工隔离回家后,马云的设想是,如果宋洁没被确诊,一个星期后所有员工再搬回公司上班。如果被确诊,返工时间无限延长。

然而,事实总是残酷且难以让人接受。最终宋洁还是被确诊为非典患者,随即整个阿里被杭州市政府列为重点防范对象。马云自己也被隔离在家,其家门口被安排了数名保卫。好在阿里与杭州市政府进行了保密沟通,外界仍不知晓这家公司已经被分割成了500多个小区块。

此时被隔离的阿里危机系数已经到达顶峰,如果非典在阿里员工中进一步蔓延,隔离期被无限延长,那么阿里或将一蹶不振。在那个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时代,几个月的空白期就已经意味着公司被淘汰出局。

危急时刻,阿里员工的强组织性稳住了摇摇欲坠的公司。

5月7日,在严格的隔离下,阿里人开启了第一天的在家办公。尽管每名员工都单独在家,但每个人都保持着原有的工作流程与节奏。每天早上八点,阿里员工照旧开始在线工作,吃完午饭又重新回到岗位,晚上下班后许多员工还在网上互相聊天、玩游戏、K歌。

高效、自律的员工工作状态保证了阿里的正常运转。那段时间任何一个客户拨通阿里巴巴的服务热线,依然听到的是熟悉的客服声音,“你好,阿里巴巴”。


17年了,阿里与京东的生死“战疫”


当这种隔离状态持续到5月10日时,阿里的另一块新天地在湖畔花园悄悄开启——一个域名为www.taobao.com的网站正式上线,淘宝网诞生。

如今的淘宝已经成为中国电商平台的主力军,但它的诞生并不顺利,甚至面临着被非典击碎的风险。

早在2003年4月份,也就是阿里染上非典前夕,马云就准备做淘宝网,矛头直指当时国内最大的C2C网站ebay。4月14日,十余名阿里员工被悄悄叫到了马云的办公室,办公桌上堆叠着一摞合同。他们心里忐忑不平,不明白状况。

不过就在十分钟之后,他们心里的疑虑被打消,甚至增加了几分使命感:马云派给了他们一个“秘密任务”,即安排他们在湖畔花园风荷院16幢1单元202号秘密研发一个C2C网站,这个网站就是淘宝。

很快,淘宝的研发工作迅速开展了起来。然而,就在整个淘宝团队热火朝天地赶进度时,非典的来袭给整个研发团队带来了强烈的危机感。因为一旦隔离进一步加严,组织溃散,淘宝计划将会被搁浅。好在淘宝团队本身就处在秘密执行状态,且整个阿里运行有序,很快团队军心就稳定了下来。

5月10日晚上8点整,筹备26天的淘宝网终于上线,打开页面醒目地写着,“纪念在‘非典’时期辛勤工作的人们”。这一天也正好是阿里被隔离的第四天,马云与阿里员工约在晚上八点连线,隔空举杯,保佑淘宝一路顺风。


17年了,阿里与京东的生死“战疫”


此后,淘宝很快就打败了eBay,登上国内电商第一宝座,奠定了阿里的江湖地位。

对于2003年的中国来说,非典是一场噩梦,也是一场考验。对于2003年的阿里而言,非典让它陷入至暗时刻,又催化出它此后征战沙场的两大杀手锏——企业凝聚力与淘宝网。

阿里巴巴前CEO卫哲称,没有遇到非典,可能阿里巴巴就没了,非典给阿里巴巴做了最大的推广。

就在非典酿造的风险包围着杭州的阿里时,北京的京东多媒体也在承担着这场疫情带来的危机感。


03 京东“触网”


2003年初,5岁的京东多媒体在中关村混的风生水起,并且成为国内最大的光磁产品代理商,在全国各地开设了12家分店。掌门人刘强东蠢蠢欲动,准备在2003年打一场大仗,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17年了,阿里与京东的生死“战疫”


谁料,非典的来袭不但让他断掉了这个念头,而且还将公司的生存问题赤裸裸地抛到了他面前。

当时北京是非典的重灾区,几乎所有的线下门店都暂时歇业。刘强东担心员工被感染,把12家门店全部关闭,并让大部分员工回家自我隔离。

门店关闭、遣散员工虽然避免了疫情在京东多媒体内部蔓延,但由此带来的财务风险却在不断积聚。当时京东多媒体账面上只有两千多万元现金,但在北京非典爆发21天后,其就亏掉了800多万元,并且还面临着库存积压风险。

这意味着京东多媒体最多只能撑三个月,而当时的舆论一致认为非典至少要六个月才能过去。种种迹象表明,京东多媒体很可能撑不过去。


17年了,阿里与京东的生死“战疫”


此时的刘强东每天愁容满面,忧心忡忡。一天中午,他跟几名员工喝酒解愁,酒桌上弥漫着沮丧的气息。一位经理看到大家都灰头土脸,提议既然线下销售受阻,为何不在网上卖东西呢。

虽然现在的刘强东自称“脸盲“,但当时的他对于互联网确实“脸盲”。除了自家公司业务外,刘强东对外事大都不甚了解,甚至都没有用过当时流行的QQ和Email。当该名经理提出“触网”的破局建议时,刘强东对此不感冒。

眼瞅着账上的钱一天天减少,刘强东内心的焦虑与日俱增。无奈,最终他还是接纳了“触网“建议,开始尝试在网上推销产品。

万事开头难,最初刘强东团队犹如无头苍蝇在网上乱撞。他们先在搜狐、新浪等门户网站的新闻评论栏里发广告,然而没有得到一个回应。

事实上,当时国内互联网交易模式非常不成熟,信任成本相当高,许多网民对这种新型的交易方式仍抱有怀疑态度,刘强东这种简单粗暴的广告方式自然显得效率极其低下。

无奈之下,刘强东又转换策略,带着员工到论坛上去发广告帖。当时北京数码代理商圈都热衷在CDbest论坛上发帖,刘强东也没落下,然而最初其宣传效果也不明显,回帖数寥寥无几。

就在论坛战地也陷入困境时,刘强东的命中贵人出现。一位颇有影响力的版主跟帖称,京东多媒体这家公司我知道,在中关村这家公司五年没卖过假碟片。“带货版主”的发话产生了明显的宣传效果,很快就有21个客户找到京东多媒体,这是刘强东电商事业中的第一批客户。

首次“触网“的成功让让刘强东嗅到了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他开始疯狂在网上发帖、回帖,没日没夜地泡在网上,仅有的出门时间便是开着红旗轿车去给客户送货。此时的刘强东宛如打了鸡血,一扫此前的颓废气息。


17年了,阿里与京东的生死“战疫”


在这种网上卖货的艰难前行中,京东多媒体撑过了非典,刘强东也完成了商业上的一次蜕变——非典结束后,逃过一劫的刘强东宣布关闭实体店,彻底转型做电子商务。

从“陆地”飞向“天空”,京东多媒体的转型在当时显得极其大胆,甚至有可能让其再次陷入泥沼。毕竟12家分店的销售额与利润占到其总销售额与利润的90%和95%。一旦转型失利,京东多媒体可能会再次倒闭。

不过,此时的刘强东已经把全部心思放在了转型电商上,即便风险再大他也愿意背水一战。事实证明,刘强东做了一次正确的选择——京东的商品交易总额,从2004年的1000万元发展到2019年的1.7万亿元,15年间增长了17万倍。

“带货达人”刘强东,用壮士断腕的气魄促成了京东的重生。


04 信心提振


回头来看,阿里的强组织性、京东的电商转型帮助他们抵挡住了非典的猛攻,也打开了通向商业高峰的通道。

不能说非典对于他们是一场幸运,而是他们经受住了残酷的考验。

放眼当下,已为巨头的阿里与京东正在用实力阻挡着新一轮疫情的攻击,但疫情这只黑天鹅何时坠落仍存在不确定性。

更令人担忧的是,在这场疫情旋风之下,如同非典时期的阿里、京东一般,部分中小企业已经受到波及。

要知道,国内的中小企业贡献了全国60%以上的GDP,并且带动了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如何助力中小企业渡过疫情难关,已经成为一张与疫情抗衡并行的考卷。

在老金看来,要让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降到最低,需要进行“内外兼修”。

在外部的宏观政策上,国家应采取积极的货币、财政政策,精准聚焦于中小企业的资金难题。目前来看,央行已经宣布将投放1.2万亿元流动性稳定市场。财政部也宣布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小微企业尽快放贷,不抽贷、不压贷、不断贷。

另外,一些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也可以加入到对中小企业的扶持行列中。据悉,近期就有超二十家房企对商业地产减免了租金,比如万达就对全国所有万达广场商户在1月24日~2月25日期间的租金实行全部减免,初步估计减免租金金额高达30亿元。


17年了,阿里与京东的生死“战疫”


从中小企业内部来看,此时企业主最大的压力或许来自于员工工资的发放。对此,因疫情影响导致不能复工的中小企业可与员工协商,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等方式稳定工作岗位。


最为重要的是,中小企业主需要提升信心。逆境之时,信心是最大的宝藏。


17年前,幼年时期的阿里、京东承受着非典抛过来的生死之战,但二者最终仍在逆境中杀出一条血路,成为如今的互联网巨头。

17年后,一批中小企业也面对着新冠肺炎所带来的的阴影。但所谓面对阴影又何妨,因为背后有阳光,病毒的阴霾终将消散。


此时,需要每一个人手持信心之钥,开启逆行之门,打赢破局之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