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鑼:渡過最“安靜”春節後,用“市場+文創”等待春天

南鑼:渡過最“安靜”春節後,用“市場+文創”等待春天

北京南鑼鼓巷的熱鬧程度,有時候連春節的廟會都望塵莫及。曾經創下一天35萬客流紀錄的南鑼,現在正在渡過成為商街後最“安靜”的一個春節長假。再過三天就是元宵節,而整條街上,來往的幾乎沒有遊客,走在這裡,可以清晰地聽到安保人員巡視的腳步聲、清潔工人“沙沙”的掃雪聲。一位住在雨兒衚衕的居民說,這麼安靜的南鑼十多年沒見過了。

在很多老人的觀念裡,“年關”是道“坎兒”,但南鑼年輕的店主們可能都沒聽說過這樣的說法。從2008年開始火了,一直到現在,春節幾乎是南鑼一年中最賺錢的時候,平均一天25萬的客流,意味著南鑼一平方米的地面上,就可以站3個人,甚至有的商戶一年是賠是賺都靠春節。由於春節期間不能進貨,商戶都在春節前備足了貨,這個“足”一般指的是要準備一個月的貨。另外的準備就是人力,為了能在春節開足馬力,有的商戶給員工提前放假、有的錯後補假,有的還要臨時找人手。此外還制定了安保、環衛、食品安全等各方面的預案……但是誰也沒有想到,所有的準備都在“年關”——大年三十當天戛然而止。

南锣:渡过最“安静”春节后,用“市场+文创”等待春天

南鑼商會會長徐巖現在回憶起來,在大年二十九當天下午接受媒體記者採訪的時候,還是在“歡迎大家春節逛南鑼、南鑼的商戶在春節期間全部營業,全都做好了各方面的準備。”大年三十早上,徐巖和南鑼的商戶所作的都是“防範”的準備:一萬個口罩分發到所有商戶、各種消毒液送到店裡、做安全防範的動員……但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各地防控等級逐漸升級,大家才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經商的肯定要考慮賺錢,但是在賺錢和生命安全面前哪個重要?在這樣的情況下,有商戶開門、有商戶關門,那麼關門的必定會心理不平衡,最後肯定控制不住。”大年三十晚上10點,在南鑼商會的群裡,發出了一個“一刀切”的倡議:全體商戶到正月初一下午5點前,全部閉店。“有商戶不理解,更有罵的。但是新冠肺炎疫情導致人流驟降是必然,在這樣的情況下,閉店其實是比開店更加安全、更加止損。我們一戶戶地勸說,最後全部閉店。”

位於南鑼鼓巷南口的咂摸是南鑼的老店,經理趙寧告訴記者,往年的春節,咂摸的門口都是排隊等吃飯的人,後廚的大師傅顛勺顛得“一天下來胳膊都腫了”。為了春節,僅僅是各種食材的備貨,就超過百萬元。原來店裡有40個員工,還臨時找了6個臨時工。“閉店帶來的損失最直接的就是各種蔬菜、肉蛋、水果,能送人的送人,過了保鮮期的直接扔。員工的食宿、工資、安全防疫等各方面的開銷,一個人一個月的成本是5000元左右。”

南锣:渡过最“安静”春节后,用“市场+文创”等待春天

田文宇經營的文宇奶酪是南鑼鼓巷上的元老級商戶,在他的記憶中,從2004年開門,文宇奶酪就從來沒停過業。按照以往的經驗,在春節前他準備了近百萬元的貨,又多僱了3個夥計。現做現吃、新鮮一直是文宇奶酪的招牌和口碑,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田文宇只能把做好的奶酪給街坊鄰居們送了一些,剩下的無法保存的直接倒了。

徐巖告訴記者,南鑼鼓巷上40%的商戶是餐館、熱食、冷熱飲、咖啡館,他們無疑是受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最大的商戶。除了人力和物力成本,壓在南鑼商戶心頭最大的壓力來自於房租。新冠肺炎疫情在不斷變化,南鑼的開門時間,也從最初打算的大年初七推到初十,再推到正月十五,目前看來最早也要正月十五之後。“初步算了一下,停業一天,小商戶的收入損失不低於1萬元-3萬元,中等規模商戶損失在3萬元-5萬元,大型商戶的損失在10萬元左右。春節期間,整條南鑼鼓巷主街商戶的損失將近1億元。”

南锣:渡过最“安静”春节后,用“市场+文创”等待春天南锣:渡过最“安静”春节后,用“市场+文创”等待春天

徐巖說,以往遇到各種大事兒和天災,商會都會組織為災區募捐。這次南鑼雖然沒有統一募捐,但是很多商會成員還是通過北京伍連德公益基金會,先後為湖北武漢等地捐贈了300多萬元的物資。2月4日,又為普仁醫院等北京五個新冠肺炎疫情定點醫院送去了100多萬元的物資。還有商戶給社區的特困戶、殘疾人、保安、環衛工人贈送了10多萬元的稻香村糕點……“因為現在大家不能見面,只能在微信群中相互鼓勵、抱團取暖、商量應對方法。現在商戶的主要訴求集中在三點,希望房東給商戶減免租金,希望能對特殊困難的商戶提供短期低息無抵押貸款,希望能給企業發展創造一些更寬鬆的環境,比如能否為企業提供一些廉價宿舍。”

現在,所有人最期待的,就是新冠肺炎疫情出現真正的“拐點”、希望病毒被真正遏制、希望一切的生活和工作恢復正常。

南锣:渡过最“安静”春节后,用“市场+文创”等待春天
南锣:渡过最“安静”春节后,用“市场+文创”等待春天

有人說,一旦新冠肺炎疫情結束,餐飲、商業、娛樂會出現“報復性”增長,但在商戶看來,恢復需要過渡期,是一個人們從“觀望”到恢復正常的漸進過程。徐巖也認為,“眼前要看疫情,長遠還是要看市場。想恢復消費,提振市場是最難的。作為全國最火的商業街,南鑼的生存不是問題,但是收益的預期,絕對要降低一格。在南鑼開店‘大賺’,現在看是不可能的。”

但徐巖也認為,困難與機會是並存的。即使沒有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南鑼未來朝著文創、原創與連鎖經營的方向轉型的發展思路也是確定的。文創需要原創、市場、資金多方面的合力,雖然不容易,但是遇到“大事兒”的時候,抗風險能力也更強。南鑼經歷了幾次升級和轉型,但目前依然有四成左右的餐飲,多數商戶也都是依靠線下銷售的傳統商業。即使是像口紅學院等文創DIY小店,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也無法依靠線上減少虧損。所以南鑼的未來發展之路一定是“市場+文創”,一定是整條街打造品牌、再次轉型提升。徐巖表示,南鑼力爭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將經營簡單餐飲的商戶再壓縮一半,只佔全部商戶數量的20%左右,壓縮出來的份額,全部發展原創和文創。

新京報記者 王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