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醫護物資生產企業:“再難也沒有抱怨,只想生產更快更多一點”

廈門醫護物資生產企業:“再難也沒有抱怨,只想生產更快更多一點”

廈門醫護物資生產企業:“再難也沒有抱怨,只想生產更快更多一點”

一場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戰役,把醫療防護物資工廠推到戰鬥“一線”。工人,兩班倒;生產物資,全球調度;機器,二十四小時不休……在抗疫需要面前,在政府調度和全社會支持下,企業面對種種困難選擇開足馬力生產、生產、生產!

中午時分,弓立(廈門)醫療用品有限公司的臨時食堂中,六十多名工人分批進入用餐。洗手、打飯,分散坐開、摘下口罩急匆匆吃飯,然後到洗碗池邊洗碗、洗手,再走向車間。整個過程迅速、安靜。

為支援一線,他們都在高強度工作。“中午安排一小時吃飯、休息時間,實際上大家基本都會在半小時以內完成,繼續投入工作。”弓立(廈門)公司生產車間負責人王會告訴記者。她說,由於人手緊缺,公司只能安排工人“兩班倒”,平均每班員工每天要工作11個小時以上。她的除夕夜就是在車間吃泡麵度過的。

生產車間是封閉的。隔著車間門上的透明玻璃,記者看到進入車間的工人,沒有多餘交流,只顧忙著上料、操作機器縫製,然後包裝。偶爾多臺機器需要照顧,工人會小跑著查看。

弓立(廈門)公司經理聞顯鏡告訴記者,截至2月3日,公司的產能已恢復到每天生產口罩20萬隻,其中2萬隻是N95類型口罩。公司計劃在一週之內,使產能達到六七十萬只。“目前多數工人是公司以三倍工資臨時招聘培訓上崗的,熟練以後產能會繼續上升。”他說。

醫療防護物資緊缺,生產企業勇擔責任,是普遍現象。“生產線上的物資情況四個小時一調度,與國內外原材料供貨商隨時保持聯繫,確保生產不斷線。”廈門市同安區企業美潤無紡布公司董事長劉翔說,普通員工每天工作10個小時以上,管理人員幾乎全天盯守。大家精神體力都很疲乏,但沒有人提出休息,更沒有人撂挑子。

他介紹,為擴大生產,政府幫他們找到兩臺六七年前的舊機器,他們正在抓緊搶修,預計兩天內就能使用。現在雖然人工、關鍵物料價格大幅上升,但公司不談辛苦、不計成本,只求儘量增加生產人員數量,恢復和擴大生產。目前,公司還在改造生產車間重啟生產資質審批,緊急生產抗疫前線最需要的N95口罩。

截至目前,廈門已有超過10家口罩、防護服等抗疫物資企業陸續恢復生產。面對高強度工作,面對需要打很多電話協調調運物資,面對仍在增加的生產任務,沒有人抱怨,只是想生產更多一點。

1月26日,廈門金龍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接到一個緊急任務指令:2月15日前生產出80輛湖北抗疫前線所需的負壓救護車。時間緊、任務重。金龍公司爭分奪秒,緊急召集下屬兩個生產廠區留在廈門的工作人員投入戰鬥。

“負壓救護車可用於有效隔離病毒感染者,這對於保障前線戰鬥人員安全十分重要。”金龍集團相關負責人說,公司第一時間組織銷售、生產、配套、技術、物流和後勤等相關人員,迅速投入生產。截至目前,在政府對關鍵部件採購大力協調支持和在廈全體員工共同努力下,救護車有望提前交付使用。

在廈門市一些醫護物資生產企業門口,記者還看到應急發電車、應急通訊車等設備,電力、通訊部門工作人員都在隨時待命。“響應政府保生產號召,每家企業至少有兩條線路保障電力供應,以確保生產電力需求保障萬無一失。”國家電網廈門供電公司同安分中心主任楊志永說。

“為幫助醫護物資生產企業,一些其他相近生產企業也都盡力從技術工人、生產設備上,給予最大限度的支持。”廈門市工信局一位駐企工作人員說,雖不在抗疫一線,但大家都懷著同樣心情,希望為共渡難關盡一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