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業“鼠年怎麼紅”之:如何應對新能源補貼尾部效應與積分之劍

汽車業“鼠年怎麼紅”之:如何應對新能源補貼尾部效應與積分之劍

周菊/文 已經實施了10年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按照規定將在2020年以後完全退出。這一次,補貼會像之前一樣再次延期嗎?如果退出,究竟是2020年退出,還是2021年再退?2020年內補貼會不會進一步退坡?這些未決事宜讓所有車企的心懸在了半空中。

“7月1日之前不會再退坡”,1月1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在2020電動車百人會上的發言給業內打了一針強心劑,但明顯這份藥效並不夠,因為2019年的補貼政策本身有效期就截止2020年6月底,但7月1日以後新能源汽車補貼的走向,沒有人能夠回答。儘管業內認為,不管國家是否會維持一定程度的補貼,新能源汽車的“大補貼時代”都已經過去,但從微觀來看,補貼的完全退出將帶來諸多方面的影響。

補貼退出首先將新能源汽車完全暴露在了殘酷的市場競爭中。如果補貼完全退出,消費者面對更高的價格,還能痛快地掏腰包嗎?這使得市場面對巨大不確定性。上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虹2019年3月曾做出一個嚴峻的預測,認為到2020年購置補貼取消後,很可能導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出現40%左右的“斷崖式”下滑。現實中,這種影響在2019年下半年補貼退坡後已經開始顯現,新能源汽車在這一年出現了近10年來的首次銷量下滑。如果此前政策鼓勵的放開新能源汽車限購等措施不能得到有效實施,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恐將進一步下降。

產業鏈上的企業均將受到巨大的成本衝擊,導致行業重塑。如此前高度依賴補貼的比亞迪、江淮等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在補貼退出後,可以預計“增收不增利”的情況將更加嚴重。與此同時,新造車企業在失去了補貼後,現金流將更加緊張,對融資能力的考驗更大,這或加速“清場”進程。而對於如拜騰汽車還未開啟交付的新造車企業而言,它們將完美錯過補貼的紅利期。此外,電池生產企業等新能源供應企業,將面臨巨大的降成本壓力。

不過也有企業可能會“偷笑”,比如主打增程式電動車的理想汽車。在補貼退出後,此前不能享受補貼的增城式,將將與純電動車、插電式混動車站在同一起跑線,而相比後兩者,增程式電動車高續航和節油性等優勢將被凸顯。甚至中國的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也可能因此發生改變。在2020年年初的汽車百人會上,已經有專家提出此前“純電為主,插電為輔”的技術路線從本質上並不環保,並認為未來應以微小型純電動車為突破口,發展純大中型電驅動增程式。

另一方面,從行業看,補貼的退出可能將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更換新的技術指標,不再為了拿補貼,唯續航里程與電池能量密度論,減少車輛熱失控和自燃的風險。目前已有專家提出將純電動車分為普及型和高端型,以適應不同客戶的需求。此外,隨著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動的補貼退出,仍享受補貼的氫燃料電池有可能得到快速發展。

一些外資品牌如寶馬和本田,都曾經對純電動車的真實需求產生過質疑,補貼的退出及持續的虧損可能會加重他們的觀望情緒。但無論如何,“雙積分”都將成為懸在車企頭上的一把利劍。根據規定,如果車企達不到政策規定的積分比例,將被取消其產品在中國市場銷售的資格,這決定著企業在中國市場的生死。2019年和2020年,這個比例被規定為10%和12%。

對於這個指標,新能源車型銷量高的自主品牌手握大量積分雲淡風輕,但幾乎所有的合資品牌都成為了積分“困難戶”。基於此,在加速推出新能源車型的同時,合資與自主新的合作聯盟或將陸續形成。去年,豐田與比亞迪達成戰略合作,就被認為是在電動車上轉向以滿足積分要求的途徑。包括此前的眾泰福特、江淮大眾,以及本田與東軟睿馳合作等,但緩慢的進展仍難以滿足積分要求。

對於那些大量負積分而墊底的企業,如上汽通用、北京現代、長安福特,通過交易平臺買積分將成為他們滿足要求的唯一方法。此前,手握大量積分的比亞迪和北汽新能源等,曾希望藉此大賺一筆。但因當前行業整體積分出現大量盈餘,遠超10%的比例要求,積分淪落為“白菜價”,甚至不到1000元/分,被認為失去了鼓勵先進的調節作用。據悉,相關部委正在對雙積分交易原則進行調整,未來積分“白菜價”的現狀有望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