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果敢撣邦第一特區

緬甸果敢地區與中國雲南省臨滄市的耿馬和鎮康兩縣交界,這一地區在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中、英(續議滇緬界務條約付款)簽訂之前,一直歸屬雲南版圖。果敢又名麻慄壩,關於果敢名字的由來有兩種說法:“果敢”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英國殖民統治者引用的新名,英文名稱叫“kokang”,來源於科幹山的音譯,果敢二字系由撣語變音而來,果是撣語九的意思,敢是戶口,意思是由九家人組成。

緬甸果敢撣邦第一特區


緬甸果敢撣邦第一特區


明末以前,果敢地區為不毛之地,只有少數老葫人居住,原始森林密佈,毒蛇、猛獸出沒。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南明皇帝朱由榔出逃緬甸,在緬人和清朝平西王吳三桂的夾擊與圍剿下,其部分隨從及軍士逃入科幹山深處隱匿避難。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中國邊境居民徒步 遷往科乾地區謀生,或依籍貫或依民族形式成部落,各自為政,互不相屬。原籍南京應天府上元縣柳樹灣大石板漢人楊高學,明末清初遷居大理,後娶順寧(鳳慶)一商人之女為妻,生子楊映,明末清初遷至科乾落籍,落腳火燒寨,歸屬興達戶部落。興達戶部落在各部落中發展最快,勢力漸大,成為後來的果敢發展基地。

緬甸果敢撣邦第一特區


1730年,楊映之子楊獻才被推選為首領,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楊獻才病故,其長子楊有根襲父職,次子楊有絆助理執政。隨著管轄區的擴大,鄰近部落紛紛請求保護,楊有根即將興達戶改為果敢。

道光二十年(1840年) 在楊有根之子楊國華襲職期間,雲南總督念其捍衛邊防有功,奏封楊國華為世襲果敢縣令,並頒發封印。同治十三年(1874年)楊國華之子楊春榮襲職,此時果敢轄境,東至尖山寨,南至滾弄,西至清水河,北至慕泰,紅巖。

緬甸果敢撣邦第一特區

從清初期開始,果敢地區漢族逐漸增多,楊姓最終成為地方勢力,並採取鄰近土司的做法,統治當地其他少數民族,雍正八年(1730年)楊獻才即以誥封奉正大夫之名行使職權,道光年間,楊氏正式受封世襲果敢縣令,從而取得了合法的漢族土司統治權,果敢地區的獨立由此形成,原鎮康傣族土司既不放棄這塊一直隸屬自己的領地,但實際上又管束不了果敢新崛起的楊氏漢族土司。

1855年第三次英緬戰爭後,緬甸錫袍王被英國殖民者放逐印度洋西海岸,次年1月緬甸淪為英國殖民地,後被華為印度的一個省,1887年,英軍北上木邦,木邦土司降英,英國以緬北擺夷地區歸其管轄,其治下共設48個茅扎(小土司),轄境幾乎包括整個北撣邦,果敢亦被列入木邦治內,雖然英國委任果敢土司為世襲果敢訓政布司,但果敢土司仍然堅持自治性,1890年,英軍進逼卡瓦山,順道進入果敢,密探邊境,擬向鎮康、耿馬推進,企圖佔領中國邊境領土,英國殖民者利用木邦土司拉攏果敢土司投向英國。在光緒二十年(1894年)簽訂的(中英續議滇緬界務商務條款)中,果敢及北丹尼劃歸中國,後因中國清政府將勐烏和烏德割與法國,英國即藉口清政府違約,力翻前議,威逼清政府重議邊界條款,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中、英雙方在北京重議並簽訂了(中緬條約副款)又將果敢和北丹尼劃入英屬緬甸版圖,至此世屬中國雲南省鎮康的果敢,正式成為英屬緬甸的一部分。

1948年1月4日,緬甸獲得獨立,果敢土司楊振材被選為緬甸首屆上議員兼撣邦財政部長,楊振聲任果敢地區下議員。二楊在緬甸首屆國會中提出“果敢系緬甸領土,果敢人民應當享受緬甸的合法公民權益”的議案。此議案經國會通過,被載入緬甸憲法。1962年2月,中、緬兩國劃界,果敢被正式劃入緬甸版圖。

緬甸果敢撣邦第一特區

1966年,果敢進入其歷史上最為動盪的年代,反政府武裝日漸增多。1965年,先前被政府軍打敗逃往泰國的楊振業率部回到果敢,與彭家聲聯合反抗緬甸政府。擁有150多名武裝人員、親政府的羅星漢則與政府軍聯合, 圍剿楊、彭二部。於是,果敢逐漸形成分裂、割據局面。

緬甸果敢撣邦第一特區

1967年初,楊振勳也率原土司部分武裝從泰國返回果敢,加入彭家聲的反政府行列。與此同時,楊振業則率部向政府軍投降,反戈一擊,同政府軍圍攻楊振勳和彭家聲。結果楊振勳敗走,彭家聲則被迫率部退入中國境內, 接受緬共領導。其部隊經過訓練,改編為緬共人民軍果敢一支隊,彭家聲任支隊長。果敢進入了新時期,轉而成為緬共東北軍區果敢縣。此後,彭家聲的部隊成為緬共人民軍東北軍區的主力之一。

1989年3月11日, 時任緬共東北軍區副司令的彭家聲夥同彭家富、楊茂良、劉國喜、趙啟源、李忠祥等東北軍區高級軍官率部發動兵變,宣佈脫離緬共,成立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簡稱果敢同盟軍)。彭家聲出任同盟軍司令,楊茂良任副司令兼參謀長。3月31日,果敢同盟軍與政府和解,成為1988年以來第一支與政府簽署和平協議的少數民族武裝,其轄區被中央政府劃為撣邦第一特區,彭家聲兼任特區政府主席。為鞏固和發展軍事力量、維持生存,該部大力發展毒品產銷。

緬甸果敢撣邦第一特區

1992年10月,果敢同盟軍發生內訌,楊茂良兄弟打敗彭家聲兄弟,楊茂良出任果敢同盟軍總司令兼特區政府主席,彭家聲率殘部600餘人投奔其女婿林明賢。1995年10月22日,彭家聲在佤邦聯合軍、撣東同盟軍和克欽獨立軍的支持下,對因內部分裂、力量大大削弱了的楊茂良部發動突襲成功,重新入主果敢。經過緬甸政府的協調,果敢被一分為三,彭家聲、楊茂良、孟薩拉三家各霸一方。彭家聲控制老街壩區和清水河一線,重新出任撣邦第一特區政府主席和民族和平民主陣線主席;彭家富任果敢同盟軍司令。 該地區的居民絕大多數人操漢語云南方言,仍然保留著“雲南人”的風俗習慣,並於1983年被緬甸政府正式定名為“果敢族” 。

2008年 ,果敢同盟軍再次發生內訌,緬族得以進入果敢地區,從此果敢失去了高度自治權,掌控在緬政府手中,對果敢地區採取了融入緬甸的政策,大力引入緬語教師,採用緬語教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