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關於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幾點建議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關於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幾點建議

2019年歲末,武漢發生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繼而擴散到全國各地和部分國家。目前,防控形勢十分嚴峻,不同戰線、不同崗位的廣大人民群眾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齊心合力,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為堅決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而付出努力。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野生動物疫源疫病專業委員會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在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的領導下,組織委員和專家建言獻策,商討應對之策,提出如下防控建議,供大家參考。

一、理性認識新型冠狀病毒,充分了解其生物學特性

1.新型冠狀病毒:新型冠狀病毒是病毒的一種,因2019年武漢病毒性肺炎病例而被發現,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衛生組織命名為“2019-nCoV”。人感染了冠狀病毒後常見體徵有呼吸道症狀、發熱、咳嗽、氣促和呼吸困難等。在較嚴重病例中,感染可導致肺炎、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腎衰竭,甚至死亡。新型冠狀病毒是冠狀病毒大家族的一員,一方面,它具有病毒的共有特性:個體微小,結構簡單,只含一種核酸(DNA或RNA),是一種非細胞生命形態,它由一個核酸長鏈和蛋白質外殼構成,病毒沒有自己的代謝機構,沒有酶系統。因此病毒離開了宿主細胞,就成了沒有任何生命活動、也不能獨立自我繁殖的化學物質。一旦進入宿主細胞後,它就可以利用細胞中的物質和能量以及複製、轉錄和轉譯的能力,按照它自己的核酸所包含的遺傳信息產生和它一樣的新一代病毒。也就是說,病毒不能獨立生存,必須在活細胞內寄生並以複製方式增殖。

但病毒並不是一離開活細胞就馬上死去,它可以存在短暫的時間,大多數的傳播都發生在這個過程。認識這一點對防控很有必要。

2.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病人或病毒攜帶者的噴嚏、咳嗽、說話的飛沫、呼出的氣體等近距離接觸直接吸入,可以導致感染;飛沫混合在空氣中形成氣溶膠,吸入後可以導致感染;飛沫沉積在物體表面,如電梯按鈕、樓梯扶手、茶杯、甚至桌面等等,接觸汙染後,再接觸口腔、鼻腔、眼睛等部位的粘膜,可導致感染。

3.新型冠狀病毒的潛伏期:2-14天,平均7天。

4.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後的發病症狀及與普通感冒的區別:

呼吸:頻率加快,甚至感到呼吸困難;普通感冒沒有呼吸困難或急促症狀。

咳嗽:症狀嚴重,以乾咳為主;伴有痰音,喘息。

發熱:高熱持續72小時以上,退燒藥物效果不理想;普通感冒一般48-72小時可正常,退燒藥物效果較好。(高熱:高於39度,中熱:38-39度,低熱:37-38度)

全身肢體:乏力,精神差,食慾差,影響睡眠;普通感冒上述指標與平常差別不大。

二、新型冠狀病毒的自我防控

1.遠離人群:儘量保持與人群的距離,最好獨處或單一家庭相處,避開人員過多的場所,與人接觸時保持1米以上距離,減少接觸機會,切斷傳染途徑。

2.帶口罩:選用“醫用外科口罩”或“N95型口罩”,其中“N95型口罩”儘量選用不帶呼吸閥的。不要選用紙質口罩、面部口罩、活性炭口罩、海綿口罩,這四種口罩不能阻斷飛沫吸入。帶口罩時接觸口鼻的一面要注意不要接觸,口罩每2-4小時更換一次,一旦汙染立即更換。

3.勤洗手:避免髒手接觸口、眼、鼻,洗手用“洗手七字要訣”,用肥皂或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手液,用流水洗手。

4.保持室內通風換氣。

5.多鍛鍊,增強體質:不熬夜,不過勞,增強免疫力。病毒沒有好的藥物,主要靠自身免疫力自愈。

6.自我關注:密切關注發熱、咳嗽、乏力等自身身體狀況,一旦有症狀要立即就醫。

三、保持良好心態,樹立科學防疫觀

新型冠狀病毒目前被列為二類傳染病,政府有關部門在防控時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是本著對人民生命安全高度負責的態度,盡最大努力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我們不應恐慌,要冷靜應對,科學防護,有序防控,從自身做起,就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感染幾率,從而達到保護自己,保護身邊人群的目的。

四、正確認識野生動物與人類的相處關係

野生動物與人類和平共處幾千萬年,是地球生物多樣性系統的組成部分,他們協同進化,有和諧也有衝突,是客觀世界的必然存在。病毒不僅存在於野生動物,也存在於家禽家畜,同時也存在於人類本身之中,過分的恐慌和極端的指責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反而可能使解決問題的正確途徑變得模糊。目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源頭尚未徹底查清,武斷的結論有可能使溯源工作和防控工作失之偏頗,如此,則害莫大焉!當然,據科學界現有的研究結果,人類約70%以上的傳染病與野生動物有關,因此,我們也要善待野生動物,用科學的觀念和客觀的視角學會與野生動物共處。

讓我們共同努力,共度難關,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

野生動物疫源疫病專業委員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