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災“腸梗阻”怎麼辦?官文賓:政府應相信民間公益組織

救災“腸梗阻”怎麼辦?官文賓:政府應相信民間公益組織


撰文 ▏王慧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社會創新家(social_innovator


“擔當者行動”是一家兒童閱讀公益平臺,現在卻參與到了抗擊疫情中來。


“在我的概念中,疫情就是戰爭,其實中國已經進入了‘戰時狀態’。和平時期安心‘耕田種地’,專注於機構鄉村兒童閱讀助學的專業領域;‘戰爭’來了,我們丟下‘鋤頭’,扛起‘武器’,奔赴前線,保家衛國。戰爭結束,仗打贏了,我們回到家鄉,繼續安分守己地默默耕耘我們自己的‘田地’,做鄉村兒童閱讀助學。在大災難面前,只有一種公益組織,就是抗擊疫情的公益組織。我們要做的,就是發揮在平時正常狀態下練就的社會動員能力、傳播力、組織執行能力、公信力。” 擔當者行動聯合發起人、副理事長官文賓對《社會創新家》說。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仍呈上升之勢。武漢及湖北乃至全國的一線醫護人員所需的醫護口罩、護目鏡、防護服等醫護物資仍處短缺狀態。


為了募集醫護物資緊急支援一線醫護人員,擔當者行動成立兩個專項基金,以“即需即募即採即送”的模式發動海外留學生、華人、公司在全球範圍內尋找物資,爭分奪秒送到一線醫務人員手中。1月31日,孝感市第一人民醫院收到了他們從海外採購的第一批物資:來自印尼巴厘島的11250只醫用口罩和100雙醫用手套。


在海外採購困難重重的情況下,擔當者行動是怎麼做的?他們開闢了哪些有效渠道?他們的模式是什麼?他們有哪些創新之處?以下為《社會創新家》對官文賓的採訪實錄。


救災“腸梗阻”怎麼辦?官文賓:政府應相信民間公益組織

官文賓


《社會創新家》:這次你們針對武漢的救援工作是什麼時候響應的?為什麼採取了從海外購買物資的方式?


官文賓:1月26號開始響應。國內產的醫用物資基本被政府徵用了,公益組織是救急和補缺,本來政府徵用就可以了,再去買不是添亂嗎?


《社會創新家》:目前你們大體是如何分工合作的?人員如何構成?


官文賓:我們通過具有公募資格的福建省擔當者行動教育基金會,設立了“擔當者共克時艱專項基金”和“百華彩虹橋專項基金”進行募資。它依託廈門大學全球學生志願者網絡以及百華協會社群網絡,成立了全球採購組,發動遍佈海外的廈大學子和百華協會夥伴採購物資。比如有一個志願者在英國讀書,他看到護目鏡、口罩,提交需求組、合規組審核通過之後,可以先用自己的錢(英鎊)買下來。然後,擔當者行動的財務會從募款中把同等金額的人民幣打到他國內的銀行卡上。之後我們再把這批貨運回國內,送到有需要的醫院裡。

這個模式最大的創新之處就是:“即需即募即採即送”。現在一線醫務人員的醫護物資最重要,假如募捐來的錢是放在賬上,這樣做公益是沒用的?我們要的是立即響應。要立即把愛心捐款轉化為高效、專業的服務,解決緊急需求問題,解決社會問題。這和擔當者行動平時做公益也是一樣的,每年度我們都是把“班班有個圖書角”捐贈的錢都用完,零庫存。因為捐款人捐錢給你不是要放在你的賬上的,是把愛心善款委託給你,要你把他的愛心善款轉化為高效、專業的社會服務,解決社會問題。


百華協會平時就是擔當者行動的戰略性捐贈支持夥伴。這個協會彙集的都是生物醫藥機構的董事長、總經理,他們通常在國內和國外都有公司。“泉心泉意臨床供應鏈”負責尋找貨源,他們本就是生物醫藥領域專業的第三方採購平臺,一直做的就是在全球尋找醫用物資、科研器材的貨源。我們有一套貨源標準,找到貨源後先提交審核,審核通過才能去付款。我們負責審核的幾乎都是醫院博士,專業性不亞於政府採購,甚至更強。


我們還有一家合作機構叫做艾迪康醫學檢驗中心,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的檢測就是由他們提供服務,所以他們的工作人員可以自由出入武漢周邊城市的醫院,不受限制。我們物資快遞過去之後,如果他們在當地有網點,就可以由他們送給醫院。他們也非常專業,同時還做我們這個項目採購的合規審查。


救災“腸梗阻”怎麼辦?官文賓:政府應相信民間公益組織

救災“腸梗阻”怎麼辦?官文賓:政府應相信民間公益組織

擔當者共克時艱志願者團隊在廈門海關清關捐贈醫護物資


《社會創新家》:海外採購人員一共有多少名?找到的貨源數量有多少?目前在一些國家比如日本,已經出現採購困難的情況,你們的採購是否順利,是否能找到比較充足的貨源?


官文賓:這個數字一直在漲,目前是有65名。找到的貨源沒有具體統計,不過很多。但是因為我們錢不夠,所以把一部分貨源給了地方政府和其他公益組織。


現在最大的問題不是採購,是通關。要免關稅,必須證明是捐贈的,只能找紅十字會或者慈善總會蓋章。這個就很難,政策不太穩定,變來變去。(我們也)總是在擔心能不能通關。


《社會創新家》:目前大家的工作時間和工作狀態是怎樣的?尤其和海外的溝通,時差應該是個問題。


官文賓:基本上除了睡覺都在工作,有時候都顧不上吃飯。我的一名同事也說,現在根本是手不夠用,離開手機5分鐘,再打開就有N條信息要看,微信消息、電話一個接一個,還需要面臨各種未知的問題,基本從早上起來到晚上一點都是這個狀態。這場戰役太突然,大家都毫無準備。


《社會創新家》:你們的物資對接如何保證透明性?


官文賓:我們的募捐款項全額用於物資採購和物流,每天在微信都會公佈。現在是非常時期,採購單價和數目的行情不斷變化,我們允許迅速決策,實時調整,採購和實施情況一週兩次透明公示,接受大家的質詢。


《社會創新家》:你們接收到的醫院的需求信息來自哪裡?如何處理物資對接的優先級?


官文賓:我們不支持定向捐贈,根據需求總表,以“救急”和“儘可能廣泛救助”原則進行分配。“救急”是要先給最緊急的,不能讓醫生沒有防護就上場吧?“儘可能廣泛救助”是如果我們買不到高標準的防護設備,比如用在隔離病房的醫用N95口罩,那也可以買標準略低的,用在像隔離區這樣的一般性場所,儘可能幫助要幫助的人。


《社會創新家》:據你觀察,你如何評價目前社會組織所做的工作?它們存在哪些問題,暴露了哪些不足?


官文賓:這次最錯誤的決策就是指定湖北省慈善總會和武漢紅十字會等五家為接收物資的官方平臺,這是最不應該的。他們作為這次官方指定的集中捐贈單位,有兩個硬傷:第一,在平時,紅十字會和慈善總會是政府體系中的最邊緣部門,無法調動協調體制內資源和不同政府部門的協同救災;第二,紅十字和慈善總會平時的官僚體制,導致在民間沒有自下而上社會動員的機制、能力、經驗、公信力,沒有辦法動員大量的社會志願者和專業人員、專家的參與。


這才徹底造成了大量物資囤積在紅會、慈善總會的救災“腸梗阻”。捐贈物資分配不出去,捐款無法有效使用。

而這使得大量資源捐助方和需求方的對接開始繞開這個“腸梗阻”自行對接,信息的不對稱又加劇了混亂。


《社會創新家》:民間公益組織具備怎樣的優勢?


官文賓:公益組織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其實組織、動員、合作能力都已經起來了。政府應該相信民間組織,讓民間組織發揮作用,協同起來,效率才是最高的。擔當者行動作為最近15年成長起來的民間公益組織,在重大疫情災害面前以志願服務精神為紐帶,一天之內,與原來素不相識分佈在全球的志願者和專家,一邊組織捐款一邊迅速海外採購通關,把愛心轉化為醫用物資並迅速精準到達需要緊急幫助的醫院。救災就應該發揮社會組織多元參與,發揮“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現代社會治理機制。中國本土社會組織歷經最近15年發展,已經具備很強的專業執行能力、社會動員力和公信力。

我相信,這些組織依靠志願服務精神動員起來,能夠有效解決民間捐贈和救災的“腸梗阻”問題。END


救災“腸梗阻”怎麼辦?官文賓:政府應相信民間公益組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