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觀和愛,才是生活的解藥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因為時時滿心愁緒於工作,尋不得片刻閒;因為日日憂慮著生活,心情總是沉甸甸的。然後,笑臉變少了,愁容變多了。

一直很喜歡蘇軾樂觀豁達的心態,他有詩云:“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的確如此,有時生活的好壞、煩惱的大小,不在於外物,而在於內心。

樂觀和愛,才是生活的解藥

NO.1

看過一則寓言,內心深有感觸。

一個挑水工有兩個用來挑水的瓦罐,一個完好無損,另一個有一條小小的裂縫。


有裂縫的瓦罐總是自怨自艾,覺得自己特別失敗,甚至找不到自己的價值。每次,那隻完好的瓦罐總能把遠處小溪裡的水全部運回主人家裡,而自己卻只能運回半罐,時間長了,它變得越來越自卑。

後來,挑水工溫和地對它說:“你為何不把注意力放在路邊的花上呢?在你的這一邊,我播下了花種,每次我挑水回來的路上,你就順路澆灌了路邊的花種。你看,現在這些花兒多漂亮。”


挑水工說完,這隻有裂縫的瓦罐恍然大悟。

面對生活的縫隙,聰明的人不會揪住不放,他們會用這些裂縫給生活增添一點別樣的芬芳。只有自怨自艾的人才會一直難過悲傷,時間久了心情越來越差,生活也會陷入深淵中。

樂觀和愛,才是生活的解藥

有人說,生活就像一個多解的多元多次方程,常常讓我們無從求解,而事實上,打開生活這把大鎖的萬能鑰匙就是你的態度

如果事事放不下,心有千千結,自然無快樂可言;若遇事懂得看開,那麼無論何時何地,都能品出萬千歡喜。

樂觀和愛,才是生活的解藥

NO.2

前幾天《杭州日報》上,杭州紅十字會公佈了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獲捐物資明細。

在這份杭州市民捐贈的物資清單裡,有一個熟悉的名字。

林生斌。

這是一個心靈和肉體都受到重創的男人,轟動全國的杭州保姆縱火案中,他是受害者一家的父親。

這場莫大的悲劇中,他的妻子、三個孩子全部離開。這是我所能想象到的,一個人所能承受的最大劫難。

人間太多苦難,我們無法規避,也無法解決,但不是隨波逐流和放棄生活的理由。

事情發生後兩年,他開始戒菸,晨跑,恢復生活,做公益。

九寨溝地震,他捐款5萬和2000件衣服。

新型肺炎,他捐出5000個口罩,價值90000元。

他把世間最深的苦難,化成了向死而生的希望。

他說:

“有時候,我在想,有些人,總是要在孤獨中積蓄力量,熬過一段不為人知的艱難歲月,然後就像火車駛出隧道,溫暖和光明一下子撲面而來,你才發現,原來世界可以如此和顏悅色。”


樂觀和愛,才是生活的解藥

林生斌在微博中和大家分享他的生活及感悟,微博下的評論,也從最初的悲傷寬慰,到如今鼓勵祝福。

無數在生活和苦難中掙扎的人,將這裡當做了樹洞。

因為從他身上,他們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看著他,彷彿看到某個時刻的自己——儘管揹負著生活的十字架,每一步都走得很慢,可依然還在堅持前行。

一條評論,被贊到最顯眼的位置:

他還在相信人間,我們為什麼不呢?

樂觀和愛,才是生活的解藥

NO.3

抖音上一個視頻火了:

空曠無人的街上,一位戴著口罩的老人,邊走邊用手風琴拉唱著《喀秋莎》。

樂觀和愛,才是生活的解藥

“喀秋莎站在俊俏的岸上,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

很多人說,這一幕太浪漫了。

在我看來,這一幕卻充滿了對生活希望。

雖然人生那麼多苦,可總會迎來變好的時候。

那是嚐到生活的苦辣後,更加珍惜當下,把日子過得熱氣騰騰的那一刻。

那也是被苦難壓得痛哭,哭完後抹乾眼淚,卻依然無畏前行的那一刻。

樂觀和愛,才是生活的解藥

汪國真在《只要明天還在》裡說:

只要春天還在,我就不會悲哀;

縱使黑夜吞噬了一切,太陽還可以重新回來。

生死之外,再無大事。冬去之後,答應自己:儘可能的遠離疾疫。

照顧好自己和家人的身體,一點點強大自己的內心,遠離不健康的一切,刪除一切積壓在心底的灰塵,依舊樂觀,依舊熱愛。

我們終會藉著人間的溫情,一次又一次的擺脫掉冷氣。

只要我們鏗鏘地跋涉下去,生活就可能會慢慢變成喜歡的樣子。

人生本就多歧途,一時欣然一時悲。若你正在低谷,再努力一下,別放棄,未來終究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