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頭地名:土右旗明沙淖鄉的38個村名來歷

明沙淖鄉,位於土默特右旗南部。鄉政府駐地在薩拉齊鎮南12公里處的劉櫃村。因管區內有一條沙帶和一片沼澤地,故得名。轄19個村民委員會、38個自然村。

明沙淖村民委員會:村委會駐劉櫃村。因此有一條沙帶和一片沼澤地,故得名。轄2個自然村。

劉櫃: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有名叫劉大漢者在此居住,曾在薩拉齊開一字號,當掌櫃,故得名。

賀家圪旦:因賀姓居民最初在此定居,故得名。

大葫蘆頭村民委員會:村委會駐大葫蘆頭村,轄1個自然村。

大葫蘆頭:約二百年前,村南有一條河,河道在此處彎曲為葫蘆狀,故得名。

東葫蘆頭村民委員會:村委會駐陳家葫蘆頭村,因本村位於大葫蘆頭村東,故得名。轄3個自然村。

陳家葫蘆頭:清光緒年間,有陳姓居民在此定居,當時村南是黃河,此地是河灣子,形狀象葫蘆,故得名。

張家葫蘆頭:有張姓居民最早在此居住,且鄰近陳家葫蘆頭村在,故得名。

四勝奎:以買賣字號“四勝奎”而得名。

肖大營村民委員會:村委會駐肖大營村,轄3個自然村。

肖大營:清光緒年間,有一叫肖大者在此定居,故得名。

李興營:有一叫李興者最初在此定居,故得名。

霍家圪旦:最初有霍姓居民在此定居,故得名。

老樊營村民委員會:村委會駐老樊營村,轄2個自然村。

老樊營:清光緒年間,有一叫樊大的人在此定居,故得名。

李旺營:有一叫李旺者最初在此定居,故得名。

什六股村民委員會:村委會駐什六股村,轄3個自然村。

什六股:清光緒年間,此地住有兩個做買賣的貨郎,擔兩副擔子,每副8股繩,共計十六股,故得名。

張禿營:有一叫張禿者最早在此定居,故得名。

三和馬店:以買賣字號“三和馬店”而得名。

岳家圪旦村民委員會:村委會駐岳家圪旦村,轄1個自然村。

岳家圪旦:1920年左右建村,有嶽姓居民最初在此定居,故得名。

杜四寬村民委員會:村委會駐杜四寬村,轄1個自然村。

杜四寬:1954年建村,有一名叫杜四寬者最初在此定居,故得名。

東五犋牛窯村民委員會:村委會駐東五犋牛窯村,轄2個自然村。

東五犋牛窯:清光緒年間,有一叫翟有福者在此定居,故原名翟有福營子。後此人遷走,該村位於五犋牛窯村東,故改為現名。

王羅營子:因王羅最早在此居住,故得名。

五犋牛窯村民委員會:村委會駐五犋牛窯村,轄3個自然村。

五犋牛窯:清光緒年間,有五戶人家攜帶五犋牛來此墾荒種地在,故得名。

鄔四營:有叫鄔四的人最初在此居住,故得名。

上五犋牛窯:因鄰近五犋牛窯村,故得名。

賀成全村民委員會:村委會駐賀成全村,轄1個自然村。

賀成全:以買賣字號“賀成全”而得名。

虎羔營村民委員會:村委會駐虎羔營村,轄1個自然村。

虎羔營:清光緒年間,劉虎羔在此定居,故得名。

王海和營村民委員會:村委會駐王海和營村,轄3個自然村。

王海和營:清光緒年間,王海和在此定居,故得名。

杜家營:有杜姓居民最先在此定居,故得名。

白家圪旦:有白姓居民最先在此定居,故得名。

張醜營村民委員會:村委會駐張醜營村,轄2個自然村。

張醜營:約百年前,張醜最早在此居住,故得名。

鄔家圪卜:鄔姓居民最初在此定居,且村內地勢低窪,故得名。

楊家圪堵村民委員會:村委會駐楊家圪堵村,轄2個自然村。

楊家圪堵:約一百三十年前,有楊姓居民在此定居,故得名。

西圪卜:因本村位於楊家圪堵村西,地勢低窪(方言“卜”,即為“坑”),故得名。

把柵村村民委員會:村委會駐把柵村,轄1個自然村。

把柵:“把柵”,亦作“巴格喜”,系蒙語,意為“先生”。約二百年前,有一蒙古族先生在此定居,故得名。

馬王廟村民委員會:村委會駐馬王廟村,轄1個自然村。

馬王廟:此村形成已有百年左右,初有蒙古族牧民在此放牧,因狼群常危害牲畜,居民們建一座“馬王廟”,希望以此來鎮住狼群,保護牲畜,故得名。

蒙家營村民委員會:村委會駐蒙家營村,轄4個自然村。

蒙家營:清光緒年間,有蒙姓居民遷居此地,故得名。

陳老虎營:有一名叫陳老虎者最先在此定居,故得名。

魏家圪旦:有魏姓居民最初在此定居,故得名。

移民圪旦:1954年,有部分居民從黃河防洪堤南遷居此地而形成村落,故得名。

西壩全村民委員會:村委會駐西壩全村,轄2個自然村。

西壩全:清光緒年間,因此地位於黃河岸邊,居民為了防止河水氾濫,在村周圍築起土壩擋水,故得名。

沙梁堯:由伊盟沙梁地遷居來的居民最初在此定居,故得名。

資料來源:《內蒙古自治區地名志(包頭市分冊)》(1985年11月)

資料整理:黃翔,網名“陰山小蟲”,包頭市本土文化研究中心 秘書長、包頭市九原博物館 理事、包頭烹飪餐飲飯店行業協會 副會長。讀萬卷書、行千里路、嘗百般滋味,感悟文化,修行自己。


包頭地名:土右旗明沙淖鄉的38個村名來歷

土右旗薩拉齊鎮的磐安門廣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