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從“總體”到“全面”

儘管在本世紀初中國已經總體實現小康,但這一小康還是低水平、不全面、發展不平衡的小康。經過近20年發展,低水平的問題有了根本性的改變,但是不全面、不平衡的問題仍然存在,甚至在較高發展水平的映襯下顯得反差更大。如果2020年我們在經濟總量和發展速度上完成了目標,但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沒有解決,短板依然存在,就不能算真正實現了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強調的不僅是“小康”,更重要的是“全面”。

全面小康,覆蓋的領域要全面,不能只是經濟上的小康,而是五位一體全面進步。要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協調發展。致力於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問題,致力於解決金山銀山與綠水青山難以兼得的問題,致力於補上在治理水平、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方面的短板。只有總體佈局的全面發展,才會有全面小康的真正全面。

全面小康,覆蓋的人口要全面,不能只是一部分人小康,而是惠及全體人民的小康。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先富帶後富要體現在後來者實實在在的生活境況改善上,不能用平均數掩蓋大多數,更不能讓貧困人口通過統計數字“被小康”。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誌性指標,為什麼要特別強調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的道理所在。

全面小康,覆蓋的區域要全面,不能只是東部小康、城市小康,而是城鄉區域共同的小康。全面小康的進程是不同地區居民收入水平、基礎設施通達水平、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等差距不斷縮小的正向反哺發展過程,而不能是城鄉差距、區域差距慣性拉大的反向汲取發展過程。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正是著眼於全面小康要全國一盤棋。

更進一步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是一個“數字遊戲”或“速度遊戲”,而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目標,要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長。如果小康社會的建設成果不能轉化為人民群眾的獲得感,讓人民群眾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優美的環境,發展速度再快、統計報表再漂亮也是沒有意義的,這樣的全面小康就不是貨真價實的小康。

當然,全面小康不是也不可能是“同一水平小康”。中國幅員遼闊,各地發展差距較大,生產力發展水平參差不齊,要求全國各地都絕對地“齊步走”,同步達到全國平均水平不現實,要求13億多人都達到同樣的收入水平,過上同樣的生活更不現實。更何況城鄉區域之間生活成本特別是居住成本很不一樣,光看收入水平也不見得全面反映真實情況。總而言之,全面小康一定要有辯證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