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越講理,孩子越是歇斯底里:對孩子講道理,也是一種家暴

父母越講理,孩子越是歇斯底里:對孩子講道理,也是一種家暴

有一天,強強的爸爸媽媽帶著他去商場逛街,走到一個櫥窗前,強強突然停了下來,爸爸問他怎麼了,強強說想要那個變形金剛。

這時候媽媽說道:“家裡給你買了那麼多玩具,有的還沒有拆開,等家裡的玩具玩完了再買,好嗎?”

強強說:“我就想要,你們不給我買我就住這兒不走了。”

於是媽媽蹲下身來給他講道理,說小孩子不能任性,要聽話懂事,不然所有人都不會喜歡的。說完,強強就在公共場合大哭,死活聽不進去勸。

父母越講理,孩子越是歇斯底里:對孩子講道理,也是一種家暴

生活中類似這樣的場景,十分常見:

讓孩子吃完飯漱口,怎麼說都不聽,最後哭到把吃的東西都吐了出來;

讓孩子不要玩手機,結果玩起來沒完沒了,父母不停地講道理,最後孩子把手機摔在了沙發上;

天越來越冷了,我們總是想讓孩子多穿點兒,可是就是不聽,說多了,孩子 關門就進屋了,只留下父母面面相覷。

家長們應該都經歷過在孩子哭鬧的時候,家長們說什麼都不管用的事情,那麼有人真正想過為什麼嗎?其實,孩子並不喜歡聽大道理。

01 孩子為什麼不喜歡講道理呢?

講道理是父母最推崇的一種教育方式,覺得只要自己給孩子講清楚道理,孩子就會成長進步,但是父母卻很少去思考,孩子究竟願意不願意聽道理。

盧梭在《愛彌兒》裡經常提到,跟孩子講道理是最無效的教育。

父母越講理,孩子越是歇斯底里:對孩子講道理,也是一種家暴

為什麼這麼說呢?講道理不好嗎?

首先,道理過於教條,無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最容易對充滿樂趣的事物產生興趣,有些大道理過於死板教條。就比如一次活動,如果教師單純地給幼兒講述知識,那麼時間一長,孩子必然會感覺到無趣,那麼注意力不集中是必然的。

想要為孩子營造良好的教育和生活環境,就需要讓孩子在裡面能夠產生興趣,之後這樣才能夠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其次,孩子不是不想聽道理,是他聽不懂道理。

由於孩子年紀小,對很多事物的認識還不太全面。大人們講的道理,對他們來說可能過於深奧,對於深奧的事情,他們會覺得枯燥,甚至會厭煩。

父母越講理,孩子越是歇斯底里:對孩子講道理,也是一種家暴

此時,家長可以設身處地地站在孩子角度上思考,如果公司給你安排一門你很不喜歡的課程讓你去學習,你肯定也會產生消極心理的。所以講道理並不是教育孩子的唯一方式,家長應該學會用孩子易於接受的方法去引導孩子成長。

最後,孩子不是不喜歡道理,而是不喜歡家長講道理的態度。

一般家長給孩子講道理都是在孩子犯錯誤的情況下,那麼家長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焦急情緒和命令口吻。這恰恰是孩子最不喜歡的交流方式,家長面對這種情況,可以給孩子講故事,把這些深奧難懂的道理改編成一件生活中的事情,便於孩子理解和接受。

父母越講理,孩子越是歇斯底里:對孩子講道理,也是一種家暴

家長對孩子的態度決定了孩子對生活的態度,如果家長認為學習是無關緊要的,或者是口頭上的關心孩子的學習,那就不要指望孩子在學習上能有多大的成就,能把義務教育階段學業完成就不錯了。

這些就有可能是孩子不喜歡說教的原因,瞭解了孩子內心真正的想法過後,就要學會用孩子喜歡的方式進行教育。

02 父母要多瞭解孩子,看看孩子喜歡哪一種教育方式呢?

對於孩子而言,他雖然人生閱歷還不是很豐富,但是他也有著自己期待的教育方式。以下三種環境就是孩子最喜歡的。

第一種,輕鬆、活潑的教育環境。

曾經在一個綜藝節目裡,有個孩子吐槽爸爸教育的感覺像是律師對這罪犯在說話。

“感覺像是律師對著罪犯在講話,要強打著精神裝作在聽的樣子,也很像唐僧在唸經……”

可是,爸爸卻覺得,“無論我說什麼,她都能聽進去,我很欣慰。”

父母越講理,孩子越是歇斯底里:對孩子講道理,也是一種家暴

大人以為好的方式,其實未必適合孩子。就像是韓寒在電影《後會無期》中有一句經典臺詞:我們聽過無數的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父母說的道理,孩子根本就不喜歡,聽不進去。可是,孩子喜歡什麼樣的環境呢?

大多數孩子都喜歡輕鬆愉快的教育模式,通過娛樂、遊戲學到知識,寓教於樂,孩子們會因為心情舒暢,將知識和道理記得更加牢固。而這些內容也將有助於他們的性格和人格的培養,長大之後,也會給他們的人生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第二種,父母提供可以讓孩子實踐的環境。

在英國無論孩子有多小,都要像大人一樣對這個家庭有所貢獻,而承擔家務則是他們的證明方式。英國家長實行的‘試錯教育’是教育的典範,當他們孩子做家務時,家長只需要在旁邊進行指導,及時糾正錯誤並給他們做出正確的示範。

經過多次嘗試讓他們在錯誤中成長、成熟,正應了中國的古話“實踐出真知”。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國內的父母總是習慣一手包辦,幫孩子把問題處理掉以為孩子長大自然就會做了。

父母越講理,孩子越是歇斯底里:對孩子講道理,也是一種家暴

其實,過度呵護孩子,老怕孩子不能勝任,甚至受傷,孩子永遠不會長大。愛孩子,就要給他嘗試失敗的機會,因為失敗是成功之母,這樣才能讓孩子才能慢慢成熟。所以有的事並不是講道理孩子就能學會的。

第三種,父母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

孩子在做一件事之前,家長最好問清楚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通過提問的方式掌握孩子的想法,瞭解孩子的所思所想,這樣也會讓你和孩子的溝通方式更加順暢。

父母越講理,孩子越是歇斯底里:對孩子講道理,也是一種家暴

既然我們瞭解了孩子喜歡的教育方式,那麼接下來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與孩子進行溝通。那麼,父母應該如何與孩子進行溝通呢?

03 父母應該如何與孩子進行溝通呢?

《非暴力溝通》一書中提出:當我們的語言和表達方式,傾向於忽視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的疏遠和傷害時,這種溝通方式會讓人難以體會到心中的愛。對方即使接受批評,作出讓步,通常也不是心甘情願的。

父母越講理,孩子越是歇斯底里:對孩子講道理,也是一種家暴

由此我們會發現,想要和孩子溝通,真正促進孩子成長,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父母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第一點,父母要樹立榜樣作用,身教比言傳更重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行為方式和價值觀念大多都是從父母那裡學來的,所以父母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大家都說言傳身教,但是我認為在教育孩子方面,身教比言傳更重要。

比如,當孩子小的時候,大人做事一定要信守諾言,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教育孩子凡是答應別人的事,不管遇到什麼問題都要履行承諾。小到一塊糖大到一件事,都要讓孩子樹立誠信、敢於擔當的品質。

又或者,父母總是覺得孩子不珍惜食物,太過於浪費,說過多少次都沒用。這時候,最好的辦法不是繼續給孩子講道理,父母可以選擇帶著孩子去農村體驗一下,播種、插秧都可以,等到孩子感受到了辛苦,自然下一回就知道珍惜糧食了。

再多的嘮叨都不如孩子自己感受來得真切。

其次,父母要多用討論的語氣,給孩子發表看法的機會。

孩子喜歡你把他當成年人對待,這樣他會有種成就感,這很有利於孩子和家長的溝通。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要適當地給予孩子鼓勵,一定要信任和尊重他的想法,以此增加孩子的信心。

父母要允許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不要過分擔心孩子會遇到危險,家長可以在周圍默默地保護孩子,讓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中做事。因為家長的干擾與阻止都可能影響孩子興趣的發展,影響孩子做事的積極性與自信心。鼓勵孩子自己實踐,讓孩子經歷挫折、獨立做事。

最後,如果可以讓孩子做主,最好聽取孩子的意見。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這樣一段話:任何一種教育現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受到教育者的意圖,他的教育效果就越大。

而講道理就是教育者意圖最明顯的一種表達方式。作為父母,不要過多地干涉孩子的學習和交友。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有的孩子特別認真地看書背書能學好,有的孩子邊看書邊玩耍能記得更牢……家長千萬不要把自己的學習方法強加在孩子身上。每個孩子也有自己的交友圈,他身邊朋友的身上肯定有吸引他的地方和值得他學習的優點。

作家李雪曾經寫過這樣一段文字,各位父母可以參考一下:

想要孩子好好刷牙?自己去享受刷牙的美妙過程。

想要孩子專心吃飯?自己去享受食物的萬千滋味。

想盯著孩子寫作業?自己去拿起本書享受閱讀。

想要孩子熱愛運動?自己下樓去跑兩圈。

良好的溝通是成功的第一步,希望這三點溝通方式對教育孩子有所幫助。

今日話題:你是不是也經常和孩子講道理呢?瞭解了這篇文章,希望作為家長的你有所改變,歡迎分享育兒經驗!

陸北老師專業解密青春期,做你最溫暖的陪伴。歡迎在下面留下你的育兒煩惱,陸北老師將陪你一起面對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