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的校訓,基本都是複製粘貼

中國大學的校訓,基本都是複製粘貼

中國大學的校訓,基本都是複製粘貼

來源 | 網易數讀(datablog163)

作者 | 諸嶽鋒、張夢真、陳良賢

中國大學的校訓,基本都是複製粘貼

9月,各大高校紛紛開學。新生了解學校的時候,校訓往往必不可少。校訓作為一所高校學風的體現,也是大學培養人才的首要準則。


無論國內還是海外,著名學府都有其獨一無二的校訓,鮮明地表達出他們的辦學理念和治學特點。如清華大學的校訓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哈佛大學的校訓是“真理”(Verita)。


校訓作為一所學校的靈魂,體現的是這所學校歷史和文化的積澱。然而,中國兩千多所高校的校訓,同質化的情況卻有些嚴重,一模一樣的情況比比皆是。


中國大學的校訓,基本都是複製粘貼

2012年11月18日,北京大學西門夜色,這所中國最知名的高等學府目前還沒有公認的校訓。/ 視覺中國



中國大學的校訓是什麼樣?又為什麼同質化嚴重呢?


<strong>- <strong>共用一個校訓 <strong>-


數讀菌依據中國教育部發布的《全國高等學校名單》(2017版)所列的2631所普通高等學校信息,依據維基百科、百度百科中的院校詞條,爬取了所有普通高等學校的校訓,並且對校訓經過了基礎清洗和處理,得到了已有的2454條學校校訓。


中國高校的校訓偏愛工整對仗的形式。在2454條校訓中,“四詞八句”的形式佔到了74%,其次則是4字和9字校訓。若把中國高校校訓碼起來,可以擺成一個四四方方的矩陣。


中國大學的校訓,基本都是複製粘貼

(點擊查看大圖)


在這些校訓中,還有字數極短或極長的。有13所高校,校訓只有2個字,如北京交通大學的校訓是“知行”,三峽大學的校訓是“求索”。言簡意賅,記起來也方便。


而重慶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的校訓就很長了。“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功。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足足27個字,讓這條校訓名列中國高校校訓長度前列。


如果說校訓的形式一致,是由於中國文化中用詞講究對仗的習慣,那麼完全雷同的校訓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中國大學的校訓,基本都是複製粘貼

(點擊查看大圖)


在“四詞八句”形式的校訓中,有4條校訓被多所高校共同使用,其中“團結、勤奮、求實、創新”更是有多達26所高校在同時使用,雷同情況驚人。


除了“四詞八句”的校訓外,四字校訓也有很多一模一樣的情況。如“學以致用”這個詞,就成了北京聯合大學、南京工程學院等6所高校共同的校訓。


除了完全相同的校訓外,中國大學的校訓用詞也多有重複,有些詞更是獲得高校普遍的喜愛。如“創新”一詞,10%的高校校訓中都使用了它。“厚德”出現的比例也不低,有9%的高校把它寫進了校訓。


中國大學的校訓,基本都是複製粘貼

(點擊查看大圖)


如果細看高校的校訓,就會理解為什麼有的詞出現頻率會這麼高。


首鋼工學院的校訓是“自強、求實、團結、創新”、北京政法職業學院的校訓是“團結、誠正、篤實、創新”、天津農學院的校訓是“嚴謹、求實、團結、創新”、河北地質大學華信學院的校訓是“勤奮、求實、團結、創新”……


不知是一起商議過,還是心有靈犀,這些高校的校訓竟都出自“團結、勤奮、求實、創新”這一句,只是換了個別詞,調了下順序。不仔細辨別的話,甚至還會混淆。


此外,中國高校的校訓還有“標準開頭”。“自強不息”、“知行合一”等爆款詞彙成為眾多高校競逐的香餑餑,點綴在高校校訓的開頭。


<strong>- <strong>校訓德為先 <strong>-


除了整句校訓相同外,中國大學對一些字的追捧也達到了極致。


在2454條校訓中,“德”字出現的頻率高居榜首,近9%的高校在校訓中用到了“德”字。


中國大學的校訓,基本都是複製粘貼

(點擊查看大圖)


“德”字出現頻率如此之高,甚至比“學”字還多,一方面與高校強調德育的重要性有關,另一方面則與高校校訓喜歡從四書五經裡尋章摘句有關。


很多高校喜歡用的“厚德載物”一詞,就是語出《周易》;“明德修身”、“明德精學”、“明德博學”等中的“明德”一詞,則出自《禮記·大學》。


不過,並非所有的高校校訓都是“德”字當先。師範類高校的校訓中,“學”字就超過了“德”字,成為最常出現的字頻。而在政法類高校和警察類高校校訓的高頻詞裡,出現了“忠”、“毅”這些字。這都與高校的專業性質有關。


<strong>- <strong>校訓如訓誡 <strong>-


與中國相比,西方高校校訓有著顯而易見的差異與特色。

上海交大外國語學院的學者曾選取了國外112所排名靠前的大學進行了分析研究,並和中國大學的校訓意義做了對比。


國外高校校訓庫中也有“德”字的身影,出現了三次,分別是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法無德不立”(Leges sine moribus vanae),波士頓大學的“知識,美德和虔誠”(Learning, Virtue, and Piety),匹茲堡大學的“真理與美德”(Veritas et Virtus)。


與此同時,歐美知名高校校訓,“真理”和“自由”是高頻詞。

中國大學的校訓,基本都是複製粘貼

(點擊查看大圖)


在上海交大的研究中,研究者借用語言學家詹姆斯·馬丁(J. R. Martin)的“評價系統” (Appraisal Systems) 研究分析了中外校訓語言形式背後傳遞的態度與價值觀念。


馬丁將態度分為3種類型的系統,分別為情感、評判和鑑賞。情感系統關注積極或消極感情的表達;評判系統根據倫理、道德和社會規約評論人的行為, 得出是該讚美、表揚還是該批評、譴責的判斷;鑑賞系統涉及依據某一標準對符號 (semiotic)和自然現象(natural)的評價。


中國校訓的高頻詞“德”屬於“評判系統”,其本質隸屬倫理範疇,它包含社會評判和社會約束,主要用於判斷一個人的行為是否符合規範。這說明中國高校的校訓大多是作為一種訓誡的存在。

西方校訓中“真理”和“知識”屬於“鑑賞系統”。顧名思義,它啟發人們思考什麼是美、闡釋大學社會責任,以及對知識、真理、智慧的追求與對精神世界的完美嚮往。


以小見大,足以窺視中外高校辦學理念的巨大差異。而中式校訓的訓誡也常常不管用,畢竟在有的高校裡,還有導師逼著學生叫爸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