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元宵節

又是一年元宵節

又是一年元宵節

值班大話君:秋深月影

初識元宵是在七十年代,我上小學的時候,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中午,我去同學家裡,她家來自南方,不知道為什麼到這冰天雪地的北方生活,只說是投親戚。

她家住在一個平房,若明若暗的陽光照著臥室,她做裁縫的父親佔據了窗下相對亮堂一點兒的地方,家裡的廚房被一面火牆遮蓋在後面,當時她的母親正在忙乎著做飯,只見她把一團麵粉加水和成團,用手揪成一小團溼面,再壓出圓型的皮兒,挑一團餡放在皮兒上,用雙手邊轉邊收口,做成一個個球狀放在蓋簾上。她母親一邊做一邊告訴我,這白色的面不是你們北方的白麵,這是南方老家寄過來的糯米麵,做出來的東西叫“湯圓”,你們這兒叫“元宵”,在南方的老家,只有正月十五才會吃到。

她母親接著說,湯圓的寓意象徵著團圓。到了這一天,老家的親人們必定要坐在一桌,端上湯圓,吃個團圓飯,年已經過去了,外出打工的人吃了這頓飯,也要告別父老,繼續去外地謀生。說這話時,我分明看見她的眼睛有些溼潤,她一定是想念她遠方的親人了。

同學的母親把湯圓下到翻滾著水的鍋裡,一會兒工夫,湯圓就飄在了水面上,她用飯勺撈上來三個湯圓放在碗裡,又添了些湯水,讓我嚐嚐,很少吃別人家東西的我不由自主伸出了手,快速地把三個湯圓吃了進去,只覺得一股滑滑的、甜甜的、柔柔的味道,伴著花生的香味從舌根一直傳到胃裡。

又是一年元宵节

回家問母親,正月十五我們為什麼不吃元宵啊?母親嘆氣道,哪有條件吃那麼好的東西呀,能吃到黃米麵和紅小豆做成的粘豆包就不錯了,即便是這樣,好多人家也吃不起,要把苞米麵摻到黃米麵裡。我吃過用黃米和玉米兩摻的粘豆包,粗糙的刺激嗓子,不好吃。

終於盼來了好日子,在我上中學的時候,家裡條件有些好轉,各家各戶憑票也可以買到元宵了,過年前,母親給了我幾塊錢,讓我去買點兒元宵,我飛快地穿好棉衣和奶奶做的大棉鞋,戴上棉帽子和手套,來到了位於中央大街南側的“松濱飯店”,飯店裡現場製作元宵出售,買元宵的人從飯店的屋裡排成了一條長龍,一直延伸到街上,站在隊裡小小的我很快就被寒冷包圍著,眼睫毛“塗”上了一層霜,一會兒工夫全身就凍透了,我把雙手捂在胸前,不斷地跳躍著,好不容易熬到我進去了,我跺著凍得麻木的雙腳,瞪大眼睛好奇地看著眼前的製作過程,一條長長的木板案子上有個機器,一個個拇指大小的“餡”從機器裡出來,機器下面是一個裝著糯米粉的大簸箕,工人們不斷地搖動簸箕,不時灑點兒水,糯米粉沾到餡料表面翻滾成球狀,形成乒乓球大小後,就把元宵拿出來,再重複作業。

這一年的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吃上了元宵,當母親把煮好的元宵端上桌子時,這一次我不再狼吞虎嚥,而是慢慢地品嚐青紅絲、花生碎、芝麻糅合在甜軟的糯米的味道,真的太好吃了,甜甜的元宵就像我們的日子,越過越甜蜜。

又是一年元宵节

上大學的時候,兩岸開放,傳過來一首臺灣民謠“賣湯圓”:賣湯圓,賣湯圓,小二哥的湯圓是圓又圓,一碗湯圓滿又滿,三毛錢呀買一碗,湯圓湯圓賣湯圓,湯圓一樣可以當茶飯……我們在寢室的走廊裡經常搖頭擺腦地唱著,好像人人都是貨郎公,卻沒體會到湯圓背後的含義,團團圓圓才是兩岸民眾最大的期盼,盼著“骨肉心連心,月映不須分兩岸”的那一天,

改革開放後,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北方的正月十五不僅僅鬧花燈、猜燈謎、踩高蹺、耍獅子、扭秧歌了,也有甜甜蜜蜜的元宵盡情地吃了。

又是一年元宵节

隨著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元宵的“皮”越來越細緻,元宵的餡不斷翻新,有白糖、玫瑰、芝麻、核桃仁、果仁、大棗等等,做法也多種,除了煮,還可以炸、煎、蒸、拔絲、糖炒、烘烤、酒釀……可我心裡最香的還是最早用胡蘿蔔、木瓜和橘子皮做的“青紅絲”餡的元宵。

又是一年元宵节

有一年,我吃好了米旗的湯圓,覺得特別地細膩,就在元宵節的時候捎給正患癌症的舅舅吃,舅舅說,這是他這輩子吃過的最好吃的“元宵”,可惜,舅舅沒活到第二年的元宵節,我也沒機會再給舅舅捎他最喜歡的東西了,每每想到這兒,就覺得虧欠舅舅。

去年元宵節,同學送我一袋湯圓,告訴我,湯圓可以炸著吃,它是用溼糯米麵做的,而元宵是幹糯米做成的,最好別炸,容易被濺出來的油燙著皮膚,我一下子醒悟了,原來元宵和湯圓是一個家族的兩個姐妹,我卻一直把她們混淆了。

又快到元宵節了,今年的元宵節卻是有些緊張、沉重甚至壓抑的,新型冠狀病毒像一個無形的網,籠罩在城市的上空,它來得那麼急,那麼洶,讓人猝不及防,我的很多醫學同學臨危受命,有的奔赴武漢,有的在急救崗位堅守,有的在等待隨時上崗,他們經歷過sars,經歷過埃博拉,今天,又要面對“新冠”。

就在前些日子,同學們還在討論不斷出現的對醫護人員的毆打傷害案,在譴責暴力傷人的同時甚至有些悲觀消沉,可當危難之際,他們瞬間就忘記了那些不快和陰影,他們站了出來,義無反顧,逆流而行。

他們說:一切為了病人,和患者一起戰勝疾患、痛苦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從我們入醫學院時就宣誓:不辜負“健康所繫,性命相托,獻身醫學,奮鬥終生”。此時不上,更待何時?

為了家家戶戶的團圓,他們放棄了屬於自己的節日和快樂,捨棄了自己的小家,他們把生命置於最危險的,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擔當與使命,奉獻與偉大……用多少語言也無法表達對他們的敬意。

又是一年元宵节又是一年元宵节

今天立春,這個春天儘管來的很艱難,但什麼也阻擋不了春的腳步,你聽,春的鼓點在復甦的大地上敲響,她在為抗疫的勇士們加油。

錯過了元宵節,不會錯過春天,當鳥兒在北方的枝頭歌唱,當綠色鋪滿大地的時候,我們等待你們凱旋歸來,等待著團圓的日子。

這時的團圓不僅僅意味著一家人的團圓,那是祖國大家庭的團圓。

寫於2020年2月4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