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新型冠狀病毒傳播的禍根,表面來自野生動物,實則是它們

近期小編宅在家裡,每天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關注新型冠狀病毒的最新疫情通報,看著每天增長的數字,心裡既為感染者黯然神傷,又為不懼危險奔赴前線的逆行者們擔心祈禱,心情可謂是百味雜陳。這天天不斷上漲的人數,並不是冷冰冰的數字,而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是什麼導致了疫情?最關鍵的傳染源在哪?這是一個必須重視的問題,這讓我不由得又想起了17年那場疫情。

17年前也有場令國人色變的疫情,那就是SARS病毒的大範圍傳染。這種新型病毒首先是在中國南方某城市的野生動物市場發現的,感染者最早表現也是類似感冒,在沒有被重視的情況下迅速發展成了致命的肺炎,最終導致了大約四分之一的感染者因嚴重呼吸衰竭而死亡。病毒在肆虐七個月後才突然消失,可是它已經傳播到了世界上32個國家,有很多人為之送命。

反思:新型冠狀病毒傳播的禍根,表面來自野生動物,實則是它們

為何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並非偶然?

事隔17年,國人似乎已經忘記了當初SARS之痛,野生動物市場又漸漸活躍起來,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的出現也與某些人熱衷食用野生動物分不開。

非典時期被認為是果子狸傳播了病毒,之後追根溯源才發現,果子狸也只是箇中間宿主而已,真正的病毒源頭是雲南的一種蝙蝠。在那時人們可能還只是吃吃果子狸這樣的野味,沒有想到過會去吃蝙蝠,畢竟蝙蝠長得這麼醜陋,看上去幹巴巴也沒幾兩肉,而且在國外都被視作吸血鬼的象徵,形象也不好。

反思:新型冠狀病毒傳播的禍根,表面來自野生動物,實則是它們

可是現在居然有人直接吃起了這個滿身病毒的毒王-蝙蝠來了。鍾南山院士指出,這次在武漢被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就來源於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和被食用的野生動物有密切聯繫。可這並不是野生動物的錯,而是人類的錯。

俗話說沒有買賣就沒有殺戮,正是人們的貪慾構架起了偷獵,販賣,食用野生動物這一供需鏈,最終將野生動物體內封印的病毒傳給了人類。所以這次疫情的發展雖說是偶然,但是也是必然的。

反思:新型冠狀病毒傳播的禍根,表面來自野生動物,實則是它們

吃野味背後的動機

1、人們對大自然缺乏敬畏之心,造就了變味的食補文化

人們對大自然,對充滿生命的其他生物沒有敬畏之心,站在了食物鏈頂端就覺得可以恣意妄為,最終導致了這場悲劇的來臨。

中國人愛吃野味這在世界上都是有名的。因為國人有著很強的執念,講究“食補”,認為可以通過有形補形,各類野生動物泡酒可以強身健骨,各種藥膳有滋補強效,一味迷戀食補的效果,導致一些野生動物都快被國人吃到滅絕了。

我們並不否認食補文化,它的確有一定的可取性,但是我們要學會甄別,古人傳下來的並不一定都是精華,也有著糟粕部分,我們要學會去偽存真。

反思:新型冠狀病毒傳播的禍根,表面來自野生動物,實則是它們

最早的古代醫書中,幾乎所有的動植物都可以入藥,傳下來了不少動物類的中藥,在明清的《本草綱目》中,就列舉了481味動物藥方。我們說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我們的醫術也不能只停留在古代,在古代醫療水平不發達,只好通過不停的實踐來獲取經驗,也許通過加入某種動物正好治癒了一些病,就將它記錄下來。

反思:新型冠狀病毒傳播的禍根,表面來自野生動物,實則是它們

這裡面到底是動物藥材起了作用,還是其他中草藥方起了作用,並沒有科學的論證,而且現在有很多可以替代的藥品,真的不必要再將動物們入藥了。

特別是現在有些利益團體,為了便於炒作,獲得更多利潤,而將中醫拿來做文章,將飲食文化中的糟粕擴大,致使國人深信吃野味會有好處。

反思:新型冠狀病毒傳播的禍根,表面來自野生動物,實則是它們

2、滿足個人的虛榮心和獵奇心理

有些人吃野味估計只是滿足虛榮心和好奇心。因為野味並不是很好獲取到的,價格也很高,為了顯示自己的地位,財富,與眾不同,就要將自己能吃得上野味作為身份財富的象徵,樂此不彼地展示。吃得越稀奇,越稀少,越是值得炫耀,慢慢的就將蝙蝠也納入了口腹之慾。

其實從營養學角度來講,吃野味並不見得比家養畜禽營養高多少,你們買個肉都要看看有沒有檢疫標示,何況是完全沒有經過檢疫的野生動物,裡面含有多少細菌,會不會致病都是未知數,怎麼就敢吃了呢?

反思:新型冠狀病毒傳播的禍根,表面來自野生動物,實則是它們

野生動物也是大自然培育的有靈性的動物,它們和我們一樣有權利享受這個地球,對於這次因為食用野生動物而導致的人類劫難,希望對於我們有所警醒:你不敬畏生命,那麼必將受其報復!最後再次呼籲人們放棄食用野生動物,沒有買賣就不會有殺戮。

反思:新型冠狀病毒傳播的禍根,表面來自野生動物,實則是它們

,由多位健康管理師,營養師共同運營打造,願成為您身邊的私人健康養生顧問,為您答疑解惑,歡迎關注,有問題可隨時諮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