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朗讀者》:陪伴很溫暖,其實,時光才是陪伴的見證人

董卿《朗讀者》:陪伴很溫暖,其實,時光才是陪伴的見證人

董卿在《朗讀者》裡說:"陪伴很溫暖,它意味著這世界上有人願意把最美好的東西給你,那就是時間。當然陪伴也是個很平常的詞,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到最後陪伴就成為了一種習慣。所以我覺得陪伴也是一種力量,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孤島,失去了陪伴,也就失去了生命的意義。"

是的,無論是愛情還是親情,都不需要信誓旦旦的承諾。生活難免一地雞毛,愛情和親情也不是每時每刻的風花雪月。唯有時光見證下的陪伴,能讓這柴米油鹽醬醋茶,變成恆久的琴棋書畫詩酒歌。

關於愛情


董卿《朗讀者》:陪伴很溫暖,其實,時光才是陪伴的見證人

面朝大海,心暖花開……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一位老太太彌留之際想起了和老頭子這一輩子的時光。

年輕時候的老太太美得讓四鄰嫉妒。提親的人,踏破了她家的門檻。可她早就芳心暗許,把自個兒許給了村裡那個斯斯文文的年輕教書先生。

就在那一年,她的父親過年回家途中遇到了劫匪,是一個粗豪憨厚的路客替父親捱了深深的一刀,捨命救了下來。

她在床前給養傷的他端茶遞飯,完全是出於報答這個陌生男人,對父親的救命之恩。

漢子傷勢漸好,五大三粗的他竟是個全能手,洗衣做飯,田間地頭,竟沒有他不會的活計,忙裡忙外的,幾乎包攬了所有的農活和家務活。

她的父母歡喜的不得了,經常陶醉在四鄰的誇獎和羨慕聲中。在父母之命中,她傷心地和那個父親的救命恩人入了洞房。

教書先生匆匆的跑到她家門口,看到了她家門上刺目的大紅喜字,看見了院子裡一襲紅衣,滿眼哀怨的她。

從那天起,教書先生在她的生活中徹底的消失了。只留下那個漢子,和她安安心心的過起了日子,成了她一生的老頭子。

如今,生命將止,想當初嫁給他的時候,是多麼的傷心,多麼的不情願。現在牽手走了這麼多年,是他一直陪在自己身邊,不離不棄,始終如一。

於是,老太太就輕聲的問眼前這個男人:"老頭子,說說看,如果有下輩子,還願意和我做夫妻嗎?"

老頭子被這個問題弄愣了,但仍就笑著:"不一定嘍,如果下輩子,我託生到了富貴人家,就去找你,讓你好好的跟我享享福。如果還是這麼窮,就不嘍,就幫著你找一個有錢的人家。我呢,我就在你家附近,遠遠的看著你,只要你能過得好,就成了。"

老太太很感動:"你個臭老頭子,還在我家附近,在我家附近幹什麼?"

老頭子轉頭,看著心愛的女人,認認真真的說:"不幹什麼,就做個教書先生吧。"

這回輪到老太太愣了,哀傷地看著這個和自己共度一生的男人。眼裡的淚,無休無止的流了下來,想說什麼,卻什麼也說不出來。

過了很久,老太太深情的說:"老頭子,我要走了,抱抱我吧。"

老頭子慢慢的起了身,輕輕的把老太太摟在懷裡。老太太就在老頭子耳邊,呢喃著說:"老頭子,下輩子,咱還做夫妻啊……"

就這樣幸福的相擁著,兩個老人微笑著雙雙離世了。

故事很深沉,道理卻也深刻。兩個人能夠在一起生活一輩子,靠得絕對不是浪漫,甚至沒有浪漫,而是時光見證下的陪伴。

所有的感情幾乎都會從激情浪漫走到樸素平淡。

在我看來,陪伴比任何事都要更浪漫,尤其是時光見證了的陪伴。

不必轟轟烈烈,能夠平平淡淡,相濡以沫,有人陪你細數每一個晨昏,一樣可以感人至深。我希望許多年以後,我也能這樣離開這個世界。

關於親情


董卿《朗讀者》:陪伴很溫暖,其實,時光才是陪伴的見證人

難以割捨的親情……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有一位老人,家財萬貫,他的老伴過世得早,三個孩子都有出息,都出了國,都有自己的生活圈。

孩子不在身邊,所幸老人還有個學生,跟進跟出地伺候他。

許多人都說:"這年輕人,放著自己的正事不幹,成天陪著老頭子,好像很孝順的樣子。誰不知道,他是為了老頭子的家產。"

老人的孩子們,也常從國外打來電話,叮囑老父親要小心,不要被學生騙了。

"我當然知道!"老人總是這麼說,"我又不是傻子!"

老人過世了,律師宣讀遺囑時,三個孩子都從國外趕了回來,那學生也到了。

遺囑宣讀之後,三個孩子都變了臉,老人居然糊塗到把大部分的家產都給了那個學生。

老人的遺囑寫著:"我知道我的學生可能貪圖我的家產,但是在我蒼涼的晚年,真正陪我的是他,也只有他!就算我的孩子們愛我,說在嘴裡、掛在心上,卻不伸出手來,那真愛也成了假愛。相反,就算我這個學生對我的情都是假的,假到幫我十幾年,連句怨言都沒有,也就算是真的!"

是的,時光讓真的變成了假的,讓假的變成了真的。縱然時光割捨不了血緣,但時光卻見證了陪伴讓親情的真假變幻。

我們總是在追逐一些東西,追逐愛情,於是寫情書,奮不顧身;追逐自由,於是說走就走。

我們耗盡前半生去追趕下一站的風景,所以總是看不到,身後的那兩個人,用盡後半生的時間,只為了追逐一個你。

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我直到不惑之年才讀懂七十年前爺爺自請回鄉,不去參軍是因為陪伴;四十年前父親逃離工場的"沒出息"還是因為陪伴。

是時光讓陪伴有了溫度,有了回味

而今,我的女兒能不能理解陪伴,也許只有交給時光。

也許,多年以後她會真正理解陪伴,也許陪伴會成為我們終生的遺憾。

我只能對她說,餘生很長,記得多留些時間給這個世界上最親的人,即使怨恨,有些人也值得最好的愛與回報,別讓內心留下悔恨和遺憾!

關於時光


董卿《朗讀者》:陪伴很溫暖,其實,時光才是陪伴的見證人

父親陪伴的腳步,是夜幕降臨前,她的最後的安全感……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昨天曾有一個夢想,和海子一樣,從明天起做個幸福的人,餵馬、劈柴、周遊世界。

一轉眼就到了明天,不是,已經到了明年了,夢想依然是夢想,不過變成了做飯、餵豬、寫點文章。

有多少人的夢想和李子柒一樣,希望在美麗的小村莊擁有一座自己的房子,自己有個院子,院子裡可以栽種櫻花、金竹,橫陳一方石臼,點種一池朱荷,佈滿詩意。

再種一些瓜果蔬菜,可以自力更生,自食其力。

院子如果足夠大,就再架一木闌,放一吊椅,可以在午後的暖陽下,讀自己最喜歡的書。

告訴你,這個夢想我已經實現,可生活庸碌,工作清閒,錢不夠花。

於是很矛盾,我們多數人的現實只是奔行中,拉長時間的流逝,在考勤簿的充實中度量時日,回到家便栽進沙發。

以前心情不好、壓力大的時候,常常會去購物或是打牌,做些無所事事或令身體感到疲憊的事,尋求莫名的安全感,以至於可以不必終日胡思亂想。

年歲漸長,性情也越來越佛系,消遣的方式轉變為宅在家裡看自然、鄉愁之類的電視節目。

人與人之間的差別,最終是由不同的人生閱歷所拉開。這樣的紀錄片大概就像一種媒介,與自己生活圈之外的世界建立聯繫,用他人的經歷來彌補自己的體驗。

這樣的節目似乎是罌粟,在記錄著斜陽、考拉、密林,記錄著雪山、駿馬、草原,彷彿"餵馬、劈柴、周遊世界"的真實版,替你實現內心憧憬,提供"人生出走"的灑脫設想。

看電視不是為了快樂,快樂轉瞬即逝,看電視是因為無聊,無聊才是生命永恆的主題。由於生命太過無聊,看完電視,又覺得自己還是該多嘗試些有趣的事。

寫了這麼多,不知道有沒有人明白。也不知道看了這段話的人會有什麼感覺。

寫這個文章的這個傢伙神經兮兮,叫人摸不著頭腦。或者覺得這個人很了不得。

其實都不是,這個人扔到街上就找不見了。這個人和大多數人一樣,沒有徹悟,每天的煩惱不比其他人少。

但一定要說有什麼與眾不同,還是有點的,那就是他很堅定的認為,人生其實有夢想,生活其實有暖陽,希望所有人都能向陽而生。

能夠讓你向陽而生的最好方式就是,讓流逝的時光,見證你的陪伴,陪伴,還是陪伴。

謹以此文,作為新年寄語,獻給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