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中,印度有沒有鐵桿盟友?

琅琊小小魯


印度有沒有鐵桿盟友?沒有。所有國家都沒有鐵桿盟友。‘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十九世紀英國首相柏麥斯頓的一句名言,成了英國外交的立國之本。這幾乎也成了所有國家的外交基石。

日本與印度的關係相當不錯。二戰後審判戰犯,只有印度法官要求判戰犯無罪。‘投之以桃,報之以李’,日本也給了印度不少好處。2017年洞朗事件中,在中國的警告後,日本憋氣不吭。

蘇聯一直聲稱是印度的天然盟友,在1962年的中印戰爭中,因為古巴導彈危機,不敢支持印度,反向中國示好。蘇聯的繼承者俄羅斯,在洞朗事件中也只是說些不痛不癢的話----遭受歐美製裁的俄羅斯需要中國。

給印度戴了不少高帽的美國,想搞一個印太聯盟,由美國、印度、日本和澳大利亞四國組成,用於包圍遏制中國。印度擔心被美國利用被當成棋子,一直消極對待,至使四國聯盟至今無法達成。而印度擔心的,也就是美國想要達到的目的;促成中印兩個人口大國對峙並長期消耗,永遠不能對美國形成挑戰。

國家間的關係就是利益關係。有事的時候,都是根據利益的大小來決定自己應有的態度和行動。印度沒有鐵桿盟友,所有國家都沒有鐵桿盟友!<strong>


遠望水繞山


印度沒有鐵桿盟友,

世界大國都有國其鐵桿盟國,如:美國有英國、加拿大、日本等國家;俄國有古巴、敘利亞、塞爾維亞等:中國的鐵桿盟國們有巴基斯坦等。然而,阿三哥自詡南亞霸主,國土面積遼闊,卻並沒有其鐵桿盟國,雖然多個多家有著密切的 “生意”往來,例如說:前蘇聯、現在的俄國、美國。然而印度卻並沒有所謂的鐵桿盟友。


那些和他們關係密切的國家要麼是對手,如:巴基斯坦,要麼也只是表面明和善,內心實則忌憚印度的弱小國家,如:尼泊爾,美俄等國充其量只有一些 “生意”上的夥伴。那為什麼印度沒有所謂的鐵桿盟國呢?原因如下:


印度作為南亞大國一心想要成為南亞霸主,對周圍的國家態度不友好,例如巴基斯坦和印度因克什米爾地區問題長期處於對立狀態,也讓得印巴兩國冷淡。對於中國這個與印度接壤的大國,因為中國的強大阻礙了印度稱霸的野心,因此在邊境問題上也存在著不少的爭端。近幾年,洞朗問題更是讓的兩國差點爆發重大戰爭。而對於印度周圍的小國:如孟加拉國曾在印度幫助下從巴基斯坦手裡獨立,然而兩者宗教和文化信仰差異太大註定了兩者的關係不可能過於親密。尼泊爾和斯里蘭卡更是積極需求幫助削減印度實力。這樣下來印度周全國家基本與印度拜拜了。


那麼那些印度生意上的夥伴呢?十九世紀因果首相柏麥思頓說的“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很好的解釋了美俄等大國對於印度的良好關係。據統計印度每年的軍事開支為500億美元,其中二百億開支用於武器的購買,而這些武器的主要來源就是美俄兩國,尤其是美國作為世界最大的武器出口國在與印度的生意中賺的盆滿缽滿。另外在冷戰時期的印度更是牽制中國最好的工具,現在的美國為了維護其世界霸主的地位,對於印度的重視程度更是不在話下,大利提供給印度支持來藉機削弱中國的力量,即使如此,印度也只不過是那些大國手中的棋子而已,又何談鐵桿一說。大國關係利益至上。

大家有何觀點,歡迎評論


琅智笑談


題主的問題是:現實中,印度有沒有鐵桿盟友?

鐵桿盟友沒有,但是印度也有一群勉強算是準盟友的國家。

由於印度這個國家的特殊性,當他和周邊國家發生衝突的時候,他會有很多支持者,支持他跟別人幹仗。

比如,當印度和巴基斯坦就克什米爾地區爆發衝突後,俄羅斯、美國、法國等國家都對印度表示了支持,那麼可想而知,如果印度和巴基斯坦爆發大規模戰爭,印度並不缺少武器供應,同時在國際上也會獲得以上幾個國家的聲援。

還有就是印度擁有核武器這件事,銷燬核武器是世界共識,但是印度一直致力於研發生產核武器,在這個過程中,美國並沒有表示對他的反對,法國甚至表示了支持(但法國又反對巴基斯坦擁核)。所以,當1998年印度成功實現了核試驗成功之後,沒有遭到國際的制裁。

這種待遇除了五常國家,印度可是獨一份兒啊。

有網友說:以色列擁核也沒事啊!

不是的,以色列奉行的是核不透明政策,不說有也不說沒有,和印度還是不一樣的。

這些對印度提供支持的國家,算是印度的準盟友了。

但是,這些所謂的盟友支持的力度卻並不會太高。無論是美國,俄羅斯還是法國,他們對印度的支持取決於1個前提。

這個前提就是通過支持印度,可以實現自己的國家利益。

例如,印度如果和其他國家爆發戰大規模戰爭,由於印度很多武器裝備都是從國外進口,誰支持他就買誰的,有錢賺那肯定要支持了。

還有就是,有的國家希望借印度之手,來圍堵自己的全球性戰略對手,所以,也把和印度的關係看得非常重要。比如德國,他作為一個歐洲國家,在今年剛入冬的時候由總理率領大批高級幹部冒著嚴重的霧霾天氣前來訪問,目的就是通過印度來遏制那個能夠在科技領域對他產生威脅的國家。

所以,這些國家都是拿印度當槍使的,這種友誼是不牢固的。

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會在印度遭到巨大危機的時候給予他充分必要的幫助,所謂充分必要的幫助就是,當印度遇到困難後該國會對印度提供無私幫助,哪怕對自己沒什麼好處,這才叫鐵桿盟友。

英國和美國就是這樣的關係,想當初英國和阿根廷的馬島戰爭爆發後,美國給了英國近乎無限的支持。

當時美國跟英國說:只管去打,損失的物資我全給你補上!這麼鐵桿的盟友,印度是沒有的。


歷史風暴


世界上真正有實力有影響的大國,都有或多或少的鐵桿盟友,這些鐵桿盟友對於維護大國利益、擴大大國的影響力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大國自居的印度,很遺憾,在這個世界上真的找不到一個掏心掏肺的鐵桿盟友。

美國的盟友眾多,算得上鐵的也不少,比如英國、加拿大、以色列、日本等,遍佈世界各大洲,對美國維護其世界霸權作用巨大。俄羅斯雖然實力不濟,但依靠其強大的軍事影響力,依然有古巴、敘利亞、伊朗、塞爾維亞等國堅決和其站在一起。東方大國的綜合實力也正大幅提升,周邊幾個國家數十年如一日,成為這個國家生死不渝的好夥伴、好朋友!

印度在這方面,表現的就不怎麼樣了。它雖然和美國、俄羅斯、歐洲國家都保持良好關係,但那只是建立在利益基礎上的合作關係,一旦這種基礎喪失,連這樣的關係也會失去。美國、俄羅斯也都試圖和印度發展很鐵的盟友關係,用來制衡對方或者第三方,但自我定位為大國的印度,豈肯隨便受人左右。同時,印度也為了自身利益,外交上追求玩平衡,在各大國之間遊走,以達到左右逢源的好處。正因為如此,印度和世界主要大國都不會彼此發展成鐵桿盟友關係。



印度對待周邊國家總體不太友好,因為想做南亞霸主,它的整個外交策略有點遠交近攻的意思。比如,三次印巴戰爭加上數百次的大小衝突,和巴基斯坦打的不亦樂乎。另外,吞併錫金,將不丹變成事實上的附屬國等,把這些小國鄰居欺侮的一塌糊塗,從這個意義上講,這些國家都成了印度的臣子,根本談不上盟友關係了。孟加拉國雖然得益於印度而獨立,但宗教信仰、文化風俗的巨大差異也使兩國無法真正走到一起;同時,由於孟加拉非常貧窮,其戰略價值並不大,印度內心裡也看不起它,還怎麼會和它做真正的朋友?



這樣算下來,印度確實沒有真正的鐵桿盟友。不過,這些似乎並沒有影響印度的好心情,因為這個國家一直自我感覺良好,認為只要協調好和美、俄兩個大國的關係,就能靠自身的力量笑傲亞洲,什麼鐵桿盟友呀,用不著,在這個地區,三哥會怕誰呀?!


高山流水116820061


鐵桿盟友,鐵到哪種程度才算呢?

整天吃吃喝喝,合夥欺負一些老弱病殘,算不算?

經常彼此間做些生意,交換利益,算不算?

一起詛咒和想方設法對付共同的敵人,算不算?

這也算是鐵桿盟友的話,印度是有鐵桿盟友的,似乎還不少。

如果非要把鐵桿盟友定義為狹義之交、信仰之交,平常君子之交淡如水,關鍵時刻能替對方去死,不僅印度沒有,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似乎都沒有鐵桿盟友。

某種意義上說,國家和人一樣。我原先認識一夥計,到處吹噓自己的朋友遍天下,走到天邊吃喝玩樂有人管,說起任何人都以“那誰,老朋友啦”開頭。

有次,我和他打賭,說讓他挑選二十個自認為最好的朋友,我在飯店定兩桌酒席。下午三點開始電話通知晚上來吃飯,只要六點前能來百分之六十,就算我輸,晚飯所有花銷我全負責。否則,他自費解決。

他信心滿滿,說這回贏定了。

五點半我們坐飯館裡開始等,陸續有人打電話說情況,反正是因為五花八門的正當原因,今晚來不了。結果,六點半了來不到十人。來客中也不全拿他當朋友。晚飯吃完,他也沒有等來十二個朋友。

他臉色複雜百感交集地買了單。

他後來對我說,這頓飯他請得很情願,“媽的,說好了的事兒,最終居然不來。好酒好菜請他他都爽約,關鍵時刻能指望他兩肋插刀?”


小道乾貨


所謂與印度關係好的國家,基本上都是奔著印度口袋裡的鈔票去的,根本就沒有什麼真正的盟友。印度這樣一個國家很難在世界上獲得真正的盟友,這是由印度自身的條件所決定的。一個不被尊重的民族,一個不被認可的國家是很難獲得他國真正的幫助。印度缺少的就是被信服的價值,以至於那些所謂的友好國家只不過是在榨取印度的利益。


在國際關係當中,尤其在西方的國家關係當中,利益基本上是連接兩個國家之間永恆的主題。而他們在對待印度的關係上,更是以此為基準,讓人感覺印度在國際上似乎很是順風順水。印度1947年獨立以後,在國際政治當中,一直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風格,甚至是倡導不結盟運動的國家之一。這些都讓印度獲得了一定的國際地位,但是印度卻並未因此而獲得鐵桿的盟友。

世界主要大國與印度的交往,基本上就是利益之間的交割,而其他中小國家與印度的交往基本就是微不足道。美國與印度之間的關係,完全是因為印度其得天獨厚的地緣政治優勢,美國想要在亞洲推行“印太戰略”,而印度恰恰是這一戰略的重要環節。但是這樣的戰略也只不過是美國在利用印度罷了,根本就不是美國想要讓印度成為美國真正的盟友。因此,印度在於美國之間的關係上始終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印度也不希望成為美國的附庸。



而對於世界其他大國與印度發展的關係,基本上都是基於利益上的考慮。比如俄羅斯與印度之間的交往,幾乎就是武器上的貿易。雖然兩國擁有傳統上的交流,但是俄羅斯也同樣沒少坑印度。俄羅斯白送給印度的航母,讓印度在改裝的過程中花費了20多億美元,這是典型印度被坑的表現。而美國,法國這些國家同樣看中的是印度的軍火市場,都想把先進的武器賣給印度,這也是它們與印度保持友好關係的重要原因。


說白了,他們都看中的是印度兜裡的錢,而且印度是一個永遠不會成為自己競爭對手的國家。雖然印度是一個擁有宏大夢想的國家,但是印度的基礎工業非常薄弱,整個國家的軍事產業幾乎完全依賴國外,連最起碼的子彈都無法生產,高端武器印度就更難掌握其技術了。面對這樣一個兜裡有錢的印度,而又不會掌握高科技技術,那麼將武器賣給印度,自然可以賺的盆滿缽滿,而且每一筆都會是大頭錢。正是因為缺少了最基本的技術,印度在國際社會的大國當中,根本就被西方國家看不起。


那麼一個連對等都做不到的印度,又怎麼能獲得西方國家的認可呢?在沒有認可的前提下,根本就不會獲得真正的鐵桿盟友,而所謂的盟友,也只不過是在利用印度的價值罷了。而對於印度周邊的國家就更不用提了,因為印度在南亞採取的是霸權政策,其周邊的國家只不過受到印度的威脅,而不得不採取妥協的姿態,這根本就不是所謂的盟友!(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淡然小司


印度如果願意結盟的話還是有大把的盟友的,就像日本,韓國那樣的結盟,為什麼?這是因為印度的地理位置與印度的市場是很多國家喜歡,嚮往的,特別是西方國家,在亞太、亞歐這個地方一些大國是西方國家所要抗衡遏制的,同時相反也突出了印度對西方有相當大的戰略意義,因此印度在亞太、的地理位置讓西方國家早已垂延欲滴。


如果西方能夠拉攏印度,收為己用,西方就可以印度的領地上駐軍,部署導彈,雷達探測網,在印度港口停靠航母,這樣就可以與在日本,韓國的美國駐軍形成遙相呼應的關係,美國就可以更深鞏固自己在全球的霸權地位,再個西方如果和印度結成盟友,那麼印度肯定得大量買西方的武器裝備,這對西方利益大大的有,所以西方現在是非常看中印度的地理位置的,也非常想要拉攏印度。

再個就是印度的大市場讓西方垂延欲滴,不管是印度的商品市場和國防武器市場,西方國家都是喜歡的,印度是人口大國,商品市場必定消耗量巨大,商品貿易,外資爭奪印度市場,西方國家肯定也是不甘落後的,特別是印度的武器市場一直是俄羅斯和美國較勁的蛋糕。美國與俄羅斯作為世界上第一大與第二武器裝備銷售國,印度每年幾百億的武器訂單都會美俄爭先恐後競爭,特別是美國一直想在印度武器市場擠壓俄羅斯的份額,所以印度的市場和地理位置一直是西方垂延的,想拉攏印度成為盟友是西方一直的想法。



印度為什麼沒有鐵桿盟友,只有夥伴關係?這是因為不結盟是印度國家的方針政策,而且印度自始至終都在慣行這一國家方針。其次印度認為自己是世界的大國,強國無需什麼盟友,覺得自己是強大的,自己完全可以應對一切,所以印度一直秉持不加盟,自強不息,因此印度不需要鐵桿盟友,也就沒有鐵桿盟友。當然印度也就不要像日本,韓國一樣國家軍事指揮大權被盟友控制,也不要向盟友交50億、80億美元的保護費了。還是印度有先見之明。



牛頭馬面兩鬼


從印度目前的國際關係來看,印度現在是沒有鐵桿盟友的,由於印度處於南亞次大陸,也是該地區的實力最強的國家,確實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很多關注,比如俄羅斯、美國、法國、英國、日本等!

南亞鄰國方面:由於印度在南亞地區的位置特殊,且印度又是印度洋最大的國家,不管是領土、人口、經濟、還是文化都是具備顯著的優勢,且印度歷來的領導層精英們都有想繼承英屬殖民地的想法,這也就助長了南亞其它國家的不安,巴基斯坦自然不必說,斯里蘭卡和尼泊爾也是積極吸引國際資本進入,尤其是中國的資本,以削弱印度的影響,很多事例都能說明印度周邊國家對其還是抱有戒心的,畢竟是有前車之鑑的,錫金和中國藏南地區就是例子。

國際上:由於印度在南亞地區的重要影響力,國際社會對印度的友好度確實比較高,另一個原因也是很多西方國家寄予印度很大的希望,希望其崛起,形成對中國的抗衡,所以大家經常會看到印度在某些跟中國相關的問題上參與度很高,比如跟印度八竿子打不著的南海問題、洞朗事件等!

早年印度提倡不結盟運動,也是其外交政策的很好體現;雖然印度在國際上感覺與西方國家關係比較好,但是也沒有到鐵桿盟友的程度,與俄羅斯、法國、美國等西方國家買賣武器裝備確實很熱絡,對印度來說確實是好事,但是最終目的大家都很清楚,關係好不好,西方資本是最清楚的,印度從來不是西方資本投資的熱土;由於很多西方國家為了抗衡中國,在對印態度的過於友好,這也會導致印度在看待自身實力問題上過於自信,造就了印度很多媒體總喜歡和中國比。


印象故事房



在現實生活中,印度有朋友,卻沒有盟友!難道是印度做人太差,結交不到盟友?那倒不是。其實,無論是在西方世界,還是在不結盟運動組織裡,印度的人員都蠻不錯的,從印度萬國造的武器來源就可以看出主要的西方國家對印度不僅不設防,還極力拉攏,還是很受歡迎的。既然如此,印度為什麼沒有盟友呢?無論美國、俄羅斯,還是英國、法國、德國都有或多或少的盟友的。主要原因是印度在冷戰時就確立了不結盟的理念,以及印度自認為是世界大國,不需要通過結盟,拉幫結派也能維護自己的利益。

印度獨立後,基本承襲了英國的政體,是一個議會制的共和國,加上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國,被西方熱捧為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同時,印度與北方強鄰爆發國戰爭,相當於給西方繳納了投名狀——永遠不會與對方結盟,即使做好朋友的可能性也不存在,使西方對印度十分放心,同時,西方也普遍把印度視作牽制、遏制其北方強鄰的戰略棋子。因此,印度得到了西方朝野的普遍好感,基本上都把印度視為潛在的自己人。

在這樣的有利條件下,印度是極有機會與西方國家結盟的,但沒有這麼做,最主要的原因是印度奉行不結盟的理念與政策。不結盟這個名詞是印度前總理尼赫魯率先提出來的:1954年,尼赫魯在斯里蘭卡在演講中提出了不結盟的政治理念。而他的這個政治理念的靈感與理論基礎則來源於北方強鄰首創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美蘇爭霸,世界籠罩在冷戰的鐵幕下,小國、弱國舉步維艱,世界呼喚美蘇之外的第三勢力的出現。尼赫魯恰逢其時地將他的不結盟的政治力量推廣開來,1956年7月,他與前南斯拉夫總統鐵托、埃及總統納賽爾在南斯拉夫舉行會晤,達成了創立不結盟運動的共識,發表了“反對吧世界分為強有力的國家集團”的宣言。四年後,在紐約參加第15屆聯合國大會期間,印度尼西亞總統蘇加諾、加納總統恩克魯瑪加入其中,與這三位不結盟運動的大老磋商不結盟事宜。

1961年9月,印度、南斯拉夫、埃及、印尼、阿富汗作為發起國,在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舉行了不結盟運動的第一次首腦會議,共有25個國家參加,標誌著不結盟運動的正式成立,使之成為冷戰時代美蘇兩霸之外的第三個勢力。

不結盟運動奉行獨立、自主和非集團的宗旨,堅持反對帝國主義、新老殖民主義、種族主義和一切形式的外來統治、霸權主義的原則,受到了亞非拉三大洲的許多國家的歡迎,隨著時間的流逝,規模越來越大,現有120個成員,是一個鬆散的有著較大影響力的國際組織。

不結盟運動的宗旨與原則基本體現了尼赫魯的政治理念與主張,而尼赫魯的不結盟理念與主張而脫胎於北方強鄰首創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隨著南斯拉夫的解體,埃及的衰落,不結盟運動的“三駕馬車”中只有印度的國力蒸蒸日上,影響力也在不斷上升,印度早已成為不結盟運動的領袖。

不結盟的政治理念與主張,也是印度外交政策的基石之一,這就是印度在西方世界廣受歡迎,卻沒有與任何西方國家,以及其他國家締結同盟的根本原因。從西方的同盟理念、主張與體系來分析,處在同盟體系的國家都會犧牲或多或少的國家主權,以及獨立自主的原則,當然,同盟體系的領袖除外,比如美國、俄羅斯,都是各自的同盟體系的老大。

印度不與其他國家締結同盟的一個次要的原因便是印度人一向自視甚高,在冷戰時代,印度認為自己是僅次於美蘇的世界第三強國。現在,印度人覺得自己在看得見的未來是僅次於美中的世界第三強國,是多級世界的重要的一極,用不著去跟誰結盟,即使俄羅斯他也看不上。


飛狼


在這個世界上,從來都不存在無緣無故的愛,也不存在無緣無故的恨,這種現象在國際上的大國博弈中,被體現得淋漓盡致,因此不管是哪一個國家,都不存在什麼真正的鐵桿盟友,只有在利益一致的原則下,呈現出國家間緊密合作的盟友關係。

如果將這個觀點作為尋找鐵桿盟友的基礎的話,今天的印度政府還是有自己的鐵桿盟友的,那就是我們的北方鄰居---俄羅斯。

雖然印度在建國之後仍然實施資本主義制度,但是在國際外交領域,印度一直都和蘇聯的關係很鐵,而且蘇聯在很多問題上也特別支持印度,這一點從戰後亞洲國際格局中的很多事件裡,都能夠看得十分的清楚。

因此在亞洲國家間戰略博弈中,無論是蘇聯時代,還是俄羅斯時代,他們與都與印度保持著十分緊密的關係。

比如在政治領域,在近些年印度提出入常申請時,俄羅斯就一直都是印度申請入常的主要支持者,曾數次投票同意印度入常。

俄羅斯為什麼會如此支持印度入常,這其中比較重要的原因,主要還是俄羅斯有感於自己在聯合國的弱勢,希望印度在加入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之後,在國際重大事件上,與俄羅斯形成良好的戰略同盟關係的緣故。

同樣,在軍事領域,印度雖然也比較喜歡採購其他國家的軍事裝備,但是在印度國的軍火庫中,俄式武器也一直都是主力裝備,甚至在2000年前後,兩國還共同出資展開第五代戰鬥機項目的研製工作。

此外在目前仍在持續的印巴克什米爾爭端中,俄羅斯也無視盟友的意見,旗幟鮮明的為印度政府站臺,其目的自然是不言而喻。

俄羅斯為什麼要如此重視印度,這跟俄羅斯在亞洲戰略中的佈局是不分開的,早在蘇聯時代,由於美蘇陣營長期對抗的緣故,蘇聯就一直都想將本國的戰略觸角延伸到印度洋地區,以控制印度洋的海洋航運線。

在這個目標的驅使下,俄羅斯人就都在很多領域,都在給印度以強力的支持,目的就是為了爭取印度向自己靠攏,為此俄羅斯不僅向印度出售各種先進的武器裝備,而且還在更多政治問題上為印度人撐腰。

因此,對於今天的印度而言,俄羅斯確實已經算得上是他的一個比較鐵桿的盟友,這是由於兩國在國際戰略博弈方面,呈現出相互需要的狀態,這就是印度和俄羅斯相互支持和相互主要的主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