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探訪疫情下的三門峽小區|這些普通人的故事,看了心裡酸酸的

疫情嚴控下的三門峽,每個人的生活都在被改寫。

他們正在經歷著什麼……

他們所在的小區現況如何……

近幾天,記者探訪三門峽市區的一些小區,直擊他們的防控措施和居民的生活現狀。

農行家屬院:76歲老黨員腳被燙傷堅持執勤

記者探訪疫情下的三門峽小區|這些普通人的故事,看了心裡酸酸的

記者探訪疫情下的三門峽小區|這些普通人的故事,看了心裡酸酸的

市區經一路農行家屬院,小區門前卡點的桌子旁,坐著一位老太太,她正在讓每一位出入的居民進行登記。

在一旁的三門峽市澗河街道文二社區黨支部書記張波見記者來採訪,立刻在記者面前讚揚了老太太一番。他說,老人叫楊風蓮,是小區的居民,還是一名老黨員。執勤卡點的桌子、椅子、水壺等物品,都是她和老伴送下來的。

“楊老太太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你看,這兩天她的腳不得勁,每天還下來堅持執勤。”張波指著楊風蓮的腳。

“沒事兒、沒事兒,我每天坐在這裡,就是動動嘴,讓大家登記一下,又不幹啥體力活。”楊風蓮一旁解釋。

楊風蓮告訴記者,她今年76歲,已有51年黨齡。“我這個腳,是年前做飯時被油燙傷的,現在就是走路有點彆扭,別的沒啥。”

張波說,楊風蓮老人是主動聯繫到社區黨支部,要求到卡點執勤的,“我們最終答應了她的要求。”

“目前疫情十分嚴峻,我作為一名老黨員,應該發揮餘熱,為了居民的健康,應該的。”楊風蓮說。

春天城小區:物業給業主當“送菜員”,認真挑菜

記者探訪疫情下的三門峽小區|這些普通人的故事,看了心裡酸酸的

記者探訪疫情下的三門峽小區|這些普通人的故事,看了心裡酸酸的

“謝謝春天城物業的管家們!今天享受到了星級服務,物業同志買了兩大兜菜,給送上門。多少人的負重前行,換來了你的歲月靜好。”近日,三門峽春天城小區水女士發了一條朋友圈,對小區物業在目前特殊時間,幫業主買菜、送菜的做法點贊。

2月3日上午11時,記者來到位於三門峽市商務中心區春天城小區。

一到春天城小區物業管理服務中心,經理史傑秀便對記者說:“走,咱們一起去超市,有兩戶業主需要菜。”

史傑秀手中拿著一張紙,上面寫著業主的樓牌號以及所需的菜品名稱、數量等。走了大約200米,記者和史傑秀來到一家超市。

“這個活看似簡單,但不好做,要挑一些不帶‘傷’的菜。”史傑秀在蔬菜區認真地挑選著蔬菜。大約20分鐘,史傑秀買好了兩大兜蔬菜。

“看著業主報過來的沒有多少,買完後感覺還挺沉的。”史傑秀笑著說。

到達物業服務中心後,史傑秀和客服管家蔡曉靜找來一個手推車,給業主送菜。

“這是您要的蔬菜,看看有沒有少的。”在該小區6號樓2單元樓下,史傑秀對業主曲先生說。

“不少,謝謝你們!”

曲先生介紹,最近疫情蔓延,小區居民都不出門,但是家裡的一些基本生活用品,比如蔬菜等等,都需要外出購買。為此,物業服務中心專門提供了這項暖心服務。

“我們每天把需要購買的東西發到微信群,物業公司的工作人員給我們購買,回來後我們憑購物小票把錢給他們,而且還不要跑腿費。”說起物業的這項服務,曲先生不停點贊。

史傑秀說,能為業主提供服務,是應該做的。“在目前疫情嚴重的特殊時間,為了減少人員流動,我們物業決定替業主購買蔬菜、調料等,幫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濱河灣小區:每天限時段出門,電梯裡放按鈕專用紙

記者探訪疫情下的三門峽小區|這些普通人的故事,看了心裡酸酸的

記者探訪疫情下的三門峽小區|這些普通人的故事,看了心裡酸酸的

2月5日大風,氣溫0度左右。

上午11點多,記者來到位於商務中心區的濱河灣小區。

在小區大門和地下車庫入口處,各有一名保安和志願者值守,旁邊懸掛的橫幅十分顯眼——“為防範疫情 濱河灣拒絕走親訪友”。

時近中午,不時有小區居民出入。記者嘗試進入時被保安攔下:

“師傅,請開下門。”

“你有證嗎?”

“什麼證?”

“出門時就需要到物業辦的出入證,你沒有?”

記者亮明身份後,這名保安說,按照三門峽市陝州區政府的要求,現在小區要求外出工作人員需單位開證明,攜帶證明到物業辦公室辦理臨時出入證,憑證人員車輛才能進出小區。

“現在是中午採購時間,小區人到旁邊的超市買東西,大部分時間是不允許出入的”。保安小王介紹,小區目前允許每天三個時間採購,分別是早上7點到9點,中午11點到13點,下午4點到6點。晚上9點後大門和地下車庫都關閉。

小王說,疫情防控期間,他在此已經值班10來天了,讓他“欣慰”的是,檢查時小區居民都很配合工作。

志願者叫王瓊,是陝州移動分公司的,從早上7點就到這裡值班了,需要值7個小時,下午同事來替班。雖然大風冷冽,她一直站在門口搓著手,協助保安檢查出入者。“大家都注意,把出入證出示一下。”

“物業管理很規範,各級政府部門都很重視!”王瓊說,在她看來,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大家相互配合。

記者做好登記和檢查,在物業的允許下進入小區探訪。小區大門的內外側,均張貼有紅色的小區封閉式管理的告示,上面公佈有出入時間等規定、證件辦理、值班電話等。

“識大體顧大局不扎推不竄門不聚餐,攜手同心防疫情,眾志成城克時艱!”分佈在小區各個角落的音響反覆廣播著防控文件公告。

除了大門口處匆匆行走的出入者,裡面空蕩蕩的,鮮見溜達的居民。在物業辦公室以及每個單元口的大門上也貼著防控公告。

在電梯內,記者看到,按鈕一側透明膠布粘著一盒紙巾,上面有紅紙卡提示“一次性電梯按鈕專用紙,別浪費,勿丟棄喲”。而電梯的按鈕區域,被附上了一層保鮮膜。

通用機械廠小區:爺爺隔著大鐵門看了小孫子一眼

記者探訪疫情下的三門峽小區|這些普通人的故事,看了心裡酸酸的

記者探訪疫情下的三門峽小區|這些普通人的故事,看了心裡酸酸的

2月4日下午4時,崤山路東加油站旁通用機械廠小區的居民們,陸續出來採購物品了。

“您好,大爺,您只登記了一個姓名和地址,麻煩把外出事由、聯繫電話也填一下吧。”

正在該小區卡點執勤的湖濱區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志願者馬偉偉和李夢瑩,十分禮貌地讓這位老大爺把外出信息填寫完整。

馬偉偉介紹,自從小區實施嚴格管控後,她們每天便和小區居民共同執勤。

為何共同執勤?

馬偉偉說,這個小區以單元為基礎,每個單元值班一天,讓小區居民共同參到疫情防控中來。而能把小區居民都團結起來,離不開小區居民張富勤的功勞。

正說著,張富勤朝執勤卡點走來了。

他告訴記者,這個小區很複雜,裡面住的居民哪個單位的都有,要想團結起來很不容易。“疫情防控,需要人人參與,我們就在每個單元安排了一個負責人,讓他們告知他們單元的住戶,每個單元的住戶執勤一天,並且還排了值班表。”

“比如一單元12戶,每戶值班兩小時,這個單元住戶總共執勤一天。”張富勤說,為了這些工作,他也給大家做了很多工作,最終大家都認可了,在執勤中也很負責。

記者將離開時,一位老大爺來到了該小區門口,手裡拿了一個提兜站在大門口。

沒過多久,一位男子來到大門前,老大爺隔著大門把提兜交給了這位男子。男子接過提兜說:“爸,您快回去吧,外面冷。”

就在這時,男子的愛人抱著孩子也過來了。

“快點叫聲爺爺。”

小孩似乎很害羞,一直沒有叫。老大爺隔著大鐵門,注視了孫子半天,對兒媳說:“外面冷,你們快回去吧。”

這位老大爺告訴記者,他叫於勝春,離兒子家住的不遠,“今天來給孩子送些饃和菜,現在疫情嚴峻,他們也不能出來買東西,我來給他們送些。”

政協小區:記者以探親為由進入,被志願者果斷拒絕

記者探訪疫情下的三門峽小區|這些普通人的故事,看了心裡酸酸的

記者探訪疫情下的三門峽小區|這些普通人的故事,看了心裡酸酸的

“您好,我有親戚在這個小區住,能否讓我進去一下。”

“不好意思,現在疫情形勢嚴峻,您如果有親戚在裡面住,最好能給對方打個電話,看看您有啥事,讓他出來見您一面,外來人員現在不允許進去,請您理解。”

2月4日下午,在市區文明路東段政協小區,記者以探親為由欲進小區,被兩名志願者果斷“拒之門外”。

這兩名志願者是三門峽市體育局的任娟和谷少波。據他們二人介紹,這個小區沒有物業,因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嚴重,目前這個小區已經安裝了臨時大門,由他們二人和社區工作人員每天在這裡執勤,禁止外來人員進入。

記者在一旁看到,原本是一個小衚衕,現在已經安裝上臨時大門,大門旁邊,還搭著一個簡易帳篷,“現在天氣冷,值班的時候可以在裡面坐一會兒。”谷少波說。

據文二社區黨支部書記張波介紹,社區的所有小區都實行了嚴格的登記制度,所有小區外出人員必須登記。

張波說,為了避免與人長時間交流,文二社區還專門製作了一個二維碼,居民掃碼可以進入微信訂閱號的一個界面,上面有疫情排查和出入登記。記者拿手機掃描後發現,居民可在網上填寫自己的信息。

“小區居民出來之前,可以在網上填好,這樣出來的時候,可以減少和執勤卡點工作人員交流,此外,這個訂閱號還可以讓業主自己填寫自身的健康狀況,近日是否去過湖北武漢,方便排查工作進行。”張波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