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江區:電工爸爸、醫生媽媽奮戰防疫一線,女兒給他們寫了一封信

懷化新聞網訊(楊雲萍 蔣葉子)“爸爸媽媽,此刻你們應該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忙碌著吧。連續一個多星期看著你們早出晚歸的身影,女兒心裡感慨萬千。我知道,在疫情結束之前,你們都不會有時間坐下來和我聊會兒天了,哪怕通過這樣的方式,我也想和你們說說心裡話……”

2月4日,國網洪江區供電公司供電服務站站長向聿澈和他的妻子收到了女兒向芊如寫給他們的一封信。

洪江区:电工爸爸、医生妈妈奋战防疫一线,女儿给他们写了一封信

醫生媽媽滕桂珍奮戰一線

2020年的春節,對向聿澈一家來說,註定不同往常。以往春節,向聿澈也會堅守崗位參與春節保電工作,但沒有哪個春節,像今年這樣忙碌過。事情還要從大年三十那天晚上開始說起。

大年三十晚上,電視機裡循環播放著這次疫情的最新動態,當天的天氣陰雨綿綿,時不時會響起幾聲悶雷。這對於供電人員來說,是最不願意看到的天氣。向聿澈習慣性地拿起手機看一看公司的服務管控群,最新的故障停電都會在裡面發佈。

妻子滕桂珍正在廚房準備年夜飯,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響起,妻子接電話時神色略顯嚴肅。滕桂珍是洪江區中醫院院感科主任,負責了全院醫務人員感染和病人的二次感染的防疫工作。

“又來了幾個發熱病人要進行會診篩查,我去一趟醫院,你們先吃飯不用等我。”做了簡單的交代,滕桂珍匆匆換了衣服便準備出門。

“戴好口罩,注意安全。”簡短的八個字,是向聿澈對妻子的信任,也是關心。在國家疫情緊張的情況下,他們格外理解彼此肩上擔負的責任和使命,醫生救死扶傷關乎生命,而電力保障光明給老百姓以希望支撐。

“這裡絕緣子擊穿了,供不上電,快來看看是什麼問題。”滕桂珍出門不久,向聿澈也接到了搶修班打來的求助電話。客戶訴求就是命令,交待女兒向芊如好好待在家中或不要出門後,向聿澈馬上離家加入搶修隊伍。上山的路是狹窄的泥巴路,靠著車燈的光亮蜿蜒前行。

搶修現場,天空飄著雨,落在老向和同事們的工作服上溼成一片,因為地勢較高寒風也格外刺骨,大家只有通過跺腳和哈氣來驅寒。向聿澈和同事們發現故障避雷器與旁邊線路安全距離不夠,加上天黑下雨等環境因素,給更換工作帶來了一定難度。完成當天的工作任務回到家裡已是凌晨2點多,女兒向芊如早已睡下。

在接下來的一個多星期裡,向聿澈和滕桂珍大部分時間都奔走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甚至多次在醫院“擦肩而過”也沒能說上幾句話,女兒向芊如則“聽話”待在家中,自己照顧自己。

“爸爸,你常和我說,只有家裡的燈亮著,老百姓心裡才會覺得踏實,越是艱難的時刻,作為黨員越應該義不容辭走在前面。過去的我不能理解你內心的這種情感,但這一次,看著新聞裡奔走在一線的每一個逆行者,看著你和媽媽奮戰在自己的崗位,看到了偉大祖國的凝聚力,我好像有點明白了你說的那些含義了。”向聿澈是一名有著17年黨齡的老黨員,2003年,非典疫情肆虐,他在疫情嚴重的北京加入的黨組織,正因為這樣的經歷,讓他更加明白,國家危難時刻,正是黨員挺身而出之時。生活中,他也常常將這樣的觀念傳輸給向芊如。

“爸爸,你是一名供電員工,為了保障供電日夜奔走。媽媽,你是一名醫務工作者,關鍵時刻站在了離疫情最近的地方。而我,作為首都醫科大的大一新生,醫學生涯剛剛起步。雖然還不能衝鋒在前救死扶傷,但是爸爸媽媽,是你們給了我力量,是你們讓我堅定了自己的理想。回到學校以後,我也想申請入黨,你們會支持我嗎?” 向芊如在信中寫道,“現在不能和你們並肩作戰,終有一天,我會成為你們之中的一員。我們一起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