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五千年文明該如何找尋?

手捧誠心放光芒


中華文明如何去尋找?五千年文明,三千年詩韻。中華文明已溶化在每個中華兒女的血液中,融合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它也在和世界其它文明不斷地交流、融合,推動著中華文明的不斷髮展進步,使它更加燦爛輝煌,豐富多彩。對世界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越來越遠。中華文明是一種對宇宙、自然、人體以及事物運行規律的一種科學認知。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未中斷的文明。中華文明的直接源頭有三個:即黃河文明、長江文明、北方草原文明。三種區域的文明不斷交流、融合形成了燦爛的中華文明,也形成了偉大的中華民族。影響中華文明最大的無疑是漢字,它是傳承中華文明的基本載體,它記載著中華民族的歷史,也見證著中華文明的發展變化。第二就是科學文化學說。《易經》是中華文化的源頭,它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道家儒家都起源於此。“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觀點至今仍激勵著我們如何學習奮鬥,教育著我們如何待人接物。春秋時期是百家爭鳴的時代,這個時期形式的各種思想流派對後世影響巨大深遠。特別是儒家學說,在漢武帝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在漫長的封建時代無疑處在最顯要的地位。儒家主要是研究人與人的關係,人與社會的關係。孔子曰:“仁”,孟子曰:”義"。仁義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他倡導人們修行、齊家、治國、平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儒家的最高境界是成“聖”,聖是接近地的。道家主要研究人與自然的關係,它提倡順其自然,無為而治,它的最高境界是成“仙”,仙是接近山的。道家的代表人物,無疑是老子、莊子。第三個對中華文明有巨大影響的是史書方誌,中國曆朝歷代都有修史的良好傳統,國家有正史,地方有方誌,家族有家譜,這無疑對宏揚中華文明,接受歷史教訓,總結成功經驗,發揚好的傳統習俗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最後就說說詩詞歌賦了,詩詞歌賦無疑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文學皇冠上的明珠。它淵遠流長,從最早有文字記載的《詩經》、《離騷》,到漢魏樂府,唐詩宋詞,元曲,無不閃耀著萬丈光芒,優美的詩詞旋律被人們喜愛,千古詠流傳。總之,中華文明從未中斷,從未離開過你,你時時處處都會感受到它影響存在,它曾越過國門走向世界,未來它對世界人類的影響會更加深遠廣大。願我的回答給您一點啟示,謝謝閱讀。


俊章詩文


五千年前的文明在黃河沿岸和長江長江沿岸冬北等地尋找。比如仰韶文化和良渚文化和紅山文化等遺址。

四千年前文明在豫西和山西等地尋找,比如二里頭和陶寺遺址。

三千年前文明在河南的安陽殷墟、偃師商城,好、朝歌和陝西的西安,驪山,岐山等地尋找。

一千五到兩千前文明在洛陽和西安和咸陽等地尋找。如洛陽的東周,東漢、晉、隋唐等古都遺址,西安的秦、西漢、唐等古都遺址。

一千年前文明在開封,杭州,寧夏,內蒙等地尋找,如開封、杭州宋都遺址和銀川西夏古城遺址等。

五百年前至今文明在北京等地尋找,如明清兩朝的故宮和十三陵等。

只是點出了歷史當階段比較突出的的地方和城市,沒有地域歧視或地域誇大的起意,同是華夏人,同生中國心,不論你在哪個省哪個城,一千年前你的祖先很大部分不會就在此地,戰亂,災荒等會使我們的祖先來回遷移。無論怎樣,望華夏子孫們不再地域攻擊,那非常的幼稚和可笑。真心的希望華夏大地每個省每個城都越來越好,恢復華夏五千年的盛世!


感謝有你陪伴永久


反躬自省,從良心找尋;

體認仁愛,從本性找尋;

堅信正義,從實踐找尋;

孝敬父母,從報恩找尋;

尊敬聖賢,從典範找尋;

關懷他人,從慈悲找尋;

熟讀經典,從傳承找尋;

瞭解鄉賢,從緣分找尋;

自強自立,從當下找尋;

為國為民,從民族找尋;

文化自覺,從歷史找尋;

團結共進,中華兒女同為未來而找尋!


通德學園


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啟動已有十年多之久了,據有關資料透露最近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據說在今天的杭州市區西北部瓶窯鎮,發現距今5300到4500年的良渚古城遺址,這標誌著良渚已經進入了古國文明時代,被國家文物局定位為“是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最具規模和水平的地區之一”,至此可以說,中華文明五千年我們真的找到了。


笨蛋老爸


從玉石入手,發現中華文明的大傳統與小傳統,何謂“大傳統”?文字出現和廣泛使用之前的古老文化傳統視為“大傳統”;而將依賴漢字書本記載的文明史傳統視為“小傳統”。運用“四重證據”法,通過田野考古作業解讀埋在地裡的玉石文化及神話,解密紅山文化、仰韶文化、金沙文化、三星堆文化等,欲詳細了,可讀我大學時代的導師葉舒憲教授著的《圖說中華文明發生史》。





智善先生


我對歷史感興趣是從讀歷史故事開始的,幾十本小冊子讀下來,覺得不專業不繫統,然後開始讀史學專著像《史記》《資治通鑑》及史志等,近現代的研究著作像《中國通史》等等,然後讀古典諸子百家、四書五經。有了大量的史料基礎,就可以讀與行結合,有機會就走出去,有計劃有目的的考察,像黃河文明、長江文明等等,行萬里路,把書本上的東西與地理上的印證。第三步就是研究,找一個適合自己的題目,進行深入地持久地研究,搞出點成果來。這樣,讀、行、寫三步,中華文明就長在你身上了!


文史探微


送你四個字

先秦諸子


軒轅凌霄


九曲黃河,滔滔東流。如何找尋,追根溯源。(人道是彎曲的,天道是正直的,行人要順應天時,人道要符合天道)


荒原牧雲


中華五千年是文明也是歷史,是當下也是未來;世界萬紫千紅,萬紫千紅中華文明如是不二面向世界…!



水雲書院


史學家眼裡中華五千年文明只是估算的推論,人類所有的文明來自於互相學習,文明不會丟失只會與時俱進的淘汰,淘汰的文明不是不好也許未來需要還可以派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