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年級的孩子開始大量閱讀《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之類的名著,有沒有不好的影響?

家有寶貝愛閱讀


我中文系畢業,讀書時代喜歡閱讀外國文學,之後一直從事與語言文字相關的工作,我想這個問題我有一定發言權。

名著這個概念太含糊,《老人與海》是名著,《紅與黑》是名著,《復活》是名著,《十日談》是名著,《罪與罰》也是名著……是不是所有名著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閱讀都開卷有益呢?很多人包括一些從業者都認為可以,其實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十日談》、《金瓶梅》、《查泰萊夫人的情人》就明顯肯定不是,少年人讀了多半會被裡面不健康的東西吸引,帶來不良影響。也就是說,少年兒童閱讀名著,最好經過一定的篩選。

那麼如何篩選呢?我想至少有這兩個標準。

1.主題標準,主題一定要適合少年兒童閱讀。所謂名著其實有各種分類,其中一類就是兒童名著,例如:《愛麗絲夢遊幻境》、《小王子》、《夏洛的網》……這類作品,文字量相對較少,思想健康,情感與少年兒童接近,含義深刻,令人回味不盡,是少年兒童的最佳讀物,如若孩子閱讀能力強,需要更大文字量閱讀,《老人與海》、《哈利波特》、《指環王》、莎士比亞的部分作品,都是不錯的選擇。以愛情為主題的,例如《紅與黑》、《傲慢與偏見》、《查泰萊夫人的情人》之類的是我不推薦的,更不要說有一定色情描寫的作品了。讓人讀著感覺極其悲傷甚至對社會絕望的作品也是我不推薦的給孩子閱讀的。例如,巴爾扎克、陀思妥耶夫斯基、張愛玲的作品。

2.文字標準,一定讓孩子閱讀最優秀的語言。閱讀名著帶給人的一大好處是語言的感覺,文字的表達能力的提高,所以一定要給孩子看語言最優秀的作品。現在一些網絡小說被讀者奉為寶典,如《鬼吹燈》、《盜墓筆記》、《誅仙》一類。但這些小說的好處在於故事情節對讀者的吸引,從文字的角度來說是缺乏錘鍊的。國外名著來說,一定要選擇優秀的譯者翻譯的作品。


長大的方槍槍


說說我個人的經歷吧,供你參考:

1.我從小學二三年級開始讀報紙,那個年代沒什麼電子產品,報紙我就很愛讀,每個版面都看,看到高興處還會情不自禁的朗讀。這應該是我與書結緣的開始!

2.小學五年級我開始去書店租書(忽略了更小時候看小人書的部分),那時候開始接觸世界名著,我記得我看的第一本是《少年維特之煩惱》,後來在家看的時候被我爸發現了,說這不是小孩看的,就沒收了,這次沒收只是開始……

3.小學五年級一直到初二,我瘋狂的愛好看武俠小說,當然最喜歡的是金庸的小說,中間也穿插著看些外國名著中短篇小說,到初二結束前,知名武俠小說我都看遍了,放假還好,可以在家肆無忌憚的看,平時上學期間晚上在家看被發現,就是沒收(被撕掉)的命運🤦‍♀️,所以那時候的零花錢不是用來租書,就是用來賠償書店了。

4.到初二後我開始看家裡收藏的世界名著,我家裡藏書很多,有個幾千本,一面牆的書櫃,一直到高中,這一時期除了外國經典名著,我也會看一些福爾摩斯全集這類的偵探小說,還有三言二拍等小說。中間還喜歡看日本漫畫和一些讀物,比如讀者和科幻世界。

5.到了高中感覺外國名著讀的差不多了,開始喜歡國內的通俗文學,比如三毛全集、王碩全集(那是覺得“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這小說題目太詩意了)…到高三那些看夠了,開始看古文,比如《聊齋志異》古文版。高三同學介紹短暫的讀了幾本瓊瑤的,但不是我喜歡的類型,看看就放下了。

6.到上大學的時候看著同學們天天圖書館裡借的書都是我過去看過的,還是挺有成就感的。

7.上班這些年網絡小說慢慢興起,我又開始看網絡小說,最喜歡的作家是“我吃西紅柿”,我喜歡按排行看,而且只看完結,歷經了五年,也算把知名網絡小說看差不多了(當然是個人喜歡的題材,比如科幻、修仙、玄幻、盜墓、破案,驚悚的)。這個階段的網絡小說都是靠手機讀了。

8.從去年開始我又恢復了用書籍閱讀的習慣,開始看心理學方面的書籍,沒有特別制定計劃,差不多一年能完成五十本的閱讀量。

綜上,我認為只要孩子喜歡閱讀,都是很好的,因為閱讀我的人生很豐富,因為閱讀我可以很多科目考自學。最後分享下這幾天看的書。



sharyliu


不太清楚,不過我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背四書五經了,包括老子莊子。現在背的7788了,包括唐詩三百首也背出了。

國外名著我們是看原版的,前一次他媽選錯了,把原版的福爾摩斯給他看了,要求單詞量在8000左右,他也基本上能看懂。一開始文後回答5道里面要錯3.4道,現在的話基本上5道里面能對3.4道題了。對於剛上小學兩年級的女兒來說,我已經很滿意了。像法文的話,我覺得等她四年級開始學法文再過個兩三年到了級預備班和初一的時候讓她去看原版的法文悲慘世界等,我覺得那個時候理解力能會更強一些吧。

每個人的智商,每個人的家庭教育情況都是不同的,每個人對文學的理解力也是不同的,所以這種東西不能一概而論吧


shengkay


我兒子六年級要看魯濱遜漂流記,朝花夕拾,吶喊,林玄清散文集,個人覺得他一本也看不懂,完全應付部編版語文必讀書,部編版一點沒有體會兒童心理特徵,把那些晦澀難懂的文章強行填鴨式塞給少年兒童,考試時候考得又很難,我不懂,這是讓孩子愛閱讀還是討厭閱讀!


用戶1282034088007


我真的不知道四五年級的孩子能不能讀懂這種名著,還是單純被故事情節吸引。我自己四五年紀時讀過呼嘯山莊,不懂,不是特別明白,那時也讀了圍城,也不是特別理解。當時,最最感興趣的還是金庸的書,簡單,而且故事情節強,作文都受了書的影響。慢慢年齡大了,才讀了紅樓夢等。我覺得孩子在什麼年齡讀什麼書,很重要,不明白,不理解,讀了也沒有效果 ,小說,歷史書,都很好,孩子能讀進去,就會受到影響,這很重要。


晚安rose


沒有不好的影響,但也沒有很好的效果。自家孩子從小愛讀書,我從不干涉,自由選擇,她是在四年級暑假讀的悲慘世界。個人感受什麼年紀讀什麼書收穫最大,這些世界名著尤其是思想深刻歷史背景渾厚的著作,在這個年紀往往淪為讀熱鬧讀情節,大大折損了書的價值。如果孩子成長後再回看是很好的,孩子也會感受到自己的成長,如果變成一種我已讀過的炫耀就適得其反了。所以可以讀,但不要是父母規定,要孩子自己選擇,父母不要功利的指望讀了就立刻收穫什麼,讀書是最潛移默化浸潤無聲的事。


守望花開2


小孩子看書要慎重啊,我初中高中的時候郭敬明很火,迷上了郭敬明,小小年紀普通家庭的孩子知道了好多奢侈品牌。當時感覺沒什麼,等工作了有了工資以後,效果就出來了,追牌子,迷戀奢侈品。小時候看的書是一個果實,在心裡生了根,長大後就會發芽


喵嚕小姐


說得以前這些書不是四五年級看的似的。記得我們幾十年前讀小學的時候,小學高年級正是大量積累閱讀量的時候。識字多了,也能夠理解其中的一些成人世界的情感了,一暑假能讀好多呢?那個時候小升初壓力不大,更多的課餘時間讓我們閱讀,很幸福。應該是小學畢業前和畢業那個暑假,中國的四大名著是肯定看過了,其中紅樓夢反覆看了三、四遍吧?我爸特迷巴爾扎克,所以他的書我也讀了不少,為我後來整個三觀構建,人生的選擇應該都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初中反而學業重了,沒什麼時間看書了。


好名無餘


沒有問題,我小學就看過,基本看不懂,不太喜歡,我當時喜歡的是魯賓遜,格列佛這種,鋼鐵是怎樣練成的也還行,像悲慘世界這種怎麼也得初中高中才能看得懂。

ps:自從我高中開始看網文,就基本再也不看文學作品了。

看書要趁早啊


一個人的霜晨


名著不代表就是好,就是適合孩子。這看了也不會理解多少,比如我小學讀紅樓夢,只關心吃喝穿的描寫,初中喜歡陳設和衣服的細緻描寫,高中喜歡人物的描寫,以前感覺紅學專家說的都有道理。現在感覺專家都是自己的想法,有的簡直胡說八道。還是胭脂齋的脂批靠譜。每個階段對同一本書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我的孩子小學最喜歡基督山伯爵,海底兩萬裡,魯濱遜漂流記,航海冒險類的。西遊記特別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