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桂生:多處中彈,仍端槍衝向敵人,掩護戰友突圍,壯烈犧牲

英烈事蹟|周桂生:多處中彈,仍端槍衝向敵人,掩護戰友突圍,壯烈犧牲

周桂生,字仲生,號倫秋,1906年9月7日出生於湖南省平江縣濁水鄉丁溪村一個農民家庭。其父曾任平江縣肥聚區十三鄉蘇維埃政府財務委員,1931年在恩溪被反動地主武裝挨戶團殺害。

周桂生小時讀過三年私塾,輟學後替人放牛;稍長,又去地主家當長工。苦難的生活,殘酷的社會現實,給周桂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幼小的心靈裡萌發了叛逆和仇恨的種子。

1926年北伐軍逼近平江縣時,周桂生毅然參加了由中共平江縣委發動組織的偵探隊。他曾以幫廚為名,潛入縣城北洋軍司令部駐地收集情報。同年9月,他參加濁水鄉農民協會,積極投入清算土豪劣紳的鬥爭。

1928年春,他加入中國共產黨。從入黨第一天起便將自己的一生交給了革命,交給了黨。從此,他在自己的革命征途上,留下了一行行閃光的足印。

同年夏,他參加平江起義部隊紅五軍,並跟隨紅五軍轉戰湘鄂贛、湘贛、贛南、閩西等革命根據地,參加過保衛井岡山、攻克平江城、兩次攻打長沙和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作戰。他作戰勇敢,多次負傷,由戰士逐級晉升為班長、排長、連長、營長。1934年10月,他跟隨中央紅軍參加二萬五千里長徵,並於次年10月勝利到達陝北。1938年1月,他奉命從延安奔赴皖南抗日前線,又先後任新四軍第二支隊三團副團長、老三團團長、新編二支隊司令員等職。

就在新四軍中,周桂生度過了他一生的最後時光。

1940年12月下旬,皖南新四軍奉命北移。周桂生率新編二支隊作為軍直屬隊的前導,揮師北上。

1941年1月6日拂曉,周桂生率領的二支隊老三團的一個便衣偵察班,在丕嶺與裡潭倉之間的下長村,與國民黨頑軍一個搜索連遭遇,激戰兩個小時,被打傷一人俘去一人。皖南事變的槍聲由此打響了。

與頑軍遭遇並開戰後,周桂生立即將此情況報告軍部。當日下午,他應召參加了軍部的軍事會議,並奉葉挺軍長的命令立即趕回部隊,以老三團三營為前鋒,在拂曉攻下丕嶺,為7日正午部隊三路會攻星潭開道。

7日凌晨3點多鐘,奪取丕嶺的戰鬥打響了。經過20多分鐘猛攻,擊潰了國民黨頑軍前哨連,殲其一個排,繳獲輕機槍三挺。周桂生緊接著指揮後續部隊積極推進,卻遭到國民黨頑軍大部隊的伏擊。經過奮力攻擊,到7月正午時,周桂生率部接近了星潭,一部分戰士已衝進星潭街口。可是,會攻星潭的另兩種部隊沒能及時趕到,敵眾我寡無法衝破封鎖線。關鍵時刻,周桂生未等來增援部隊,卻接到了軍部下達的“撤退”並馬上去軍部參加緊急會議的命令。在緊急會議上,與會者在是否繼續攻打星潭的問題上發生分歧。周桂生堅決支持葉挺軍長繼續攻打星潭的主張。但項英卻以種種理由不同意,作出了“出高嶺,衝向太平”的決定。

8日下午3時,周桂生與政委黃火星在支隊部召集營以上幹部會議,決定由他率領新三團堅守丕嶺一線狙擊敵人,掩護部隊突圍到長江北岸的無為縣。但是,形勢越來越嚴峻,這時國民黨頑軍以五個師的兵力形成了越來越小的包圍圈,已失去了突圍的戰機。當晚,周桂生只好佈置全支隊在丕嶺、星潭倉、高嶺一線警戒。9日從凌晨開始,即遭到國民黨頑軍的輪番進攻,激戰了整整一天,雖擊潰了國民黨頑軍的多次進攻,但自己傷亡亦較大。

10日中午,周桂生接到軍部命令:退守石井坑。他率支隊在石井坑西北一線的白山、坦頭、獅形山等高地構築工事堅守,保衛駐石井坑的軍部。11日上午,國民黨頑軍在炮火掩護下,黑壓壓地向二支隊陣地猛撲過來。周桂生沉著地指揮部隊還擊,又堅守陣地兩天兩夜。12日黃昏,葉挺軍長來到周桂生所在的獅形山指揮所,命令他組織新、老三團開路突圍。

危急中,周桂生勇挑重任,他立即召集營以上幹部開會,決定分左右兩路突圍,自己率支隊司令部隨右路行動,軍部緊緊跟進。

12日晚,天空沒有星星,月亮也被烏雲遮住了。子夜時分,周桂生指揮部隊衝向獅形山西北高地。這時,遇到敵正北、東北、西北兩個方面兩個師、幾十挺機槍火力的狙擊。部隊首次攻擊受挫,退回到獅形山與香爐墩之間。周桂生當即決定向西北方向突圍。突圍中,周桂生被一串機槍子彈擊中,肩部、胸部血流如注。警衛員趕過來要揹他,他推開警衛員的手,斷斷續續地說:“不要管我……快突圍……”話沒說完,即壯烈犧牲。


溫馨提示: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中華英烈網(ID:zhonghuayingliewang)

投稿須知:投稿請將作品以附件形式(建議將郵件主題命名為“作品形式+標題+投稿人姓名/單位/地址/聯繫方式(手機/QQ/微信)”)發送至郵箱[email protected],詳情請點擊 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