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讀過最難懂的書是什麼?

可愛的小無敵


我讀過最難懂的書

不是甲骨文

不是各種佛經

不是周易或尚書

這些好歹有譯文



去年底去以色列

看到酒店的桌上有本書

拿過來翻

不要說沒看懂

就連書的方向都找不準

這麼說吧

中國人看書的習慣

現代是書脊在左

文字從左到右

古典的書脊在右

文字從上往下

我看到的那本書是希伯萊文

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希文

壓根就沒弄懂

那本書該朝左翻,還是朝右翻

文字是朝上看,還是朝下看

整個人都蒙逼了



好在我機智

馬上就拿出了我的神器

手機上有微軟翻譯嘛

對著文字開始識別

未遂,微軟翻譯沒搞成

再打開谷歌翻譯

也是未遂

兩大神器在希伯萊文面前

全都失靈了

更不要說國內的那些手機翻譯軟件

想都別想



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希伯萊書籍的心得體會

印象很深刻

和大家分享一下

後來才知道

那本書是希伯萊文的舊約聖經

請上帝原諒我的無知

人類永遠都需要學習

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



畢大費/文


畢大費


請允許我這個學渣在這裡發言。

我讀過最難懂的書是“初中地理”。

我永遠都記得初中地理老師每次考試都會把我倒數第一名的成績念出來,然後再加上小時候瘦不拉幾的醜醜的形象,於是在地理課上就成了全班同學笑料。



每次地理老師就是不念第一名的成績也會念我最後一名的成績,永遠都沒有超過四十分,有一次三十八分都還是抄的,我其他成績都很好,最差也是前三,所以地理老師一直沒有放棄我,可是我一次次讓她失望,自己都覺得對不起老師的一片有意栽培之心。

初中地理真的是我深深的痛,因為初中沒學好,所以導致我現在只知道上下左右,什麼東南西北一概分不清,全國地圖也是這兩年才記清楚的,世界地圖還沒開始記呢。


真的覺得初中地理超級難懂,也不知道人家八九十分是怎麼做出來的,難道路痴體質活該學不懂地理嗎?


小小的朱小愛


你讀過最難懂的是什麼書?

在小編回答這個問題時,請大家聽小編講個故事。

小編是個作詞愛好者,專門下載了作詞軟件,創作了一百首詞,在我剛進作詞軟件時和很多小夥伴一樣,是小白一個,什麼都不懂。

小編看見很多寫得好的人,我就開始拜那些寫得好的人為師;最後在朋友的幫助下拜了一個佛門師父。當然拜師的時候到了師父所在的寺廟裡去,去的時候就看見師父那裡有很多書;當時師父就送了十多本書給我,小編當然愛不釋手。

我讀過最難懂的是什麼書?現在小編就告訴你們《金剛經》《心經》《般若經》。

還有兩本是《四書五經》《梅花易數預測學》,這些都是好書,可是對小編來說像“天書”,呵呵!





梅花潤雪


我是不正經的農民許世闖,是河南許昌人,我正在努力。心有猛虎,細嗅薔薇。

1也許我就是鋼鐵直男,我覺得難讀是是些言情小說,我就是讀不懂,也讀不進去,上學的時候我記得我同桌一個女孩,成箱成箱的讀那言情小說。

2文言文就是很難讀懂,要有翻譯,和系統的學習,要不然就看不懂,也許自己太笨。

3佛學的一些書,也是看不懂,也不知道我是不是太笨了。

不過我可以帶給大家農業知識,我是一個不正經的農業人,會跳舞,會蹦迪,會唱歌,可以關注我了,我會加油的


三農一家親


說起來挺無奈,我遇到的最難懂的書不是因為內容,而是因為質量。簡單講一下經過,希望大家以我為戒,不要再犯我經歷過的錯誤。


大學時候總會買書,有一次亞馬遜還是噹噹我記不清了,平臺舉辦活動,滿300減200,正好有個同學想湊單,我們就合夥買了幾本書。我選了一本《古文觀止》,準備早上起來去教室讀一讀。滿懷期待地把書拿回來,結果卻讓我有點失望。

包裝沒什麼問題,紙張也都還可以,字跡也不錯。但是當我讀完第一篇選文的時候我就感覺不對勁。看過這本書的朋友應該知道,第一篇選錄的是出自《春秋左傳》的《鄭伯克段於鄢》。這篇以前讀《左傳》的時候讀過了,有些印象。可這次再讀,我竟然從裡面挑出了五處錯誤,字句、注音都有舛錯。這本書我沒有再去看,一本書裡有一兩處出錯有可能是印刷排版審稿時的疏忽,但短短兩頁之間五處錯誤就讓人懷疑書籍是否為正版了。


所以還是告誡喜歡看書的朋友,不要像我一樣,貪一點小便宜,最後吃了個虧。如果我以前沒有讀過這篇文章,那可能就要被這本書誤導了。自此以後,我也再沒相信過這種活動。支持正版,不僅是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更是對自己的閱讀學習負責。

還記得小時候在一個小書店買過一本托爾斯泰的《復活》,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盜版書籍。裡面男主人公換了好多名字:聶赫留朵夫、聶赫留朵大、聶赫留朵天、聶赫留朵人……雖然現在想一想影響不是很大,但心情總歸是不爽的。尤其是孩童階段看這種盜版書籍,總是有些不好的影響。這就好比去超市買桶泡麵,想買康師傅,結果買回來仔細一看,丫的!原來是康帥傅……


待曉兒


我在想生活就是一本書,每個人都是一個書寫著自己的故事的書,有一句話這樣子說過我看過很多人,聽過很多故事,卻看不透我自己!

曾經的我看著他人,心裡特別厭惡!多年以後成為了我心裡最討厭的那個人。生活在不知不覺中讓自己慢慢變得連自己都不認識,陌生到自己都懷疑自己是不是以前的自己,踏上社會後,學會帶上虛偽的面具,迎合著各種領導和場合,然後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回到家中!

最難讀的就是自己的生活,學會微笑著面對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消極的面對。生活還是美好的,畢竟你還要生活


小怪日常vlog


盧梭的《論教育》我覺得最難讀。裡面雖然有些觀點現在看起來並不恰當,但"自然教育"的思想給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之所以難讀,是因為這本書太注重說理,故事性幾乎沒有;要讀下去,必須靜心慢慢來。

第一讀盧梭的這本書是在二十年前,我的大學時代,依稀記著讀了兩天才讀了三十頁的情景。

建議想讀這本書的朋友,在初讀讀不下去時可以放一放,在有了一定社會經驗以後再讀,這樣對該書包含的思想更容易理解一些。

大學畢業後,這本書我一直沒再讀,抽時間一定再仔細讀一下,應該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



小學教育很好玩


那些你以為讀不懂的,終有天,你會發現,只要再去讀,就一定可以讀的懂。

而有一些,你以為自己讀懂的,可能這一輩子,你都讀不懂,你也不可能讀懂。

我曾經讀過《百年孤獨》,後來我放棄了,對不起,他們家族的名字,我實在分不開,但我知道,如果我再去讀,用心的記憶下,就算是不擅長,我也可以分的開。

我曾讀《小王子》,我覺得的那太簡單了,根本沒有什麼,後來,當我機緣巧合第三次去讀時,當然會那已經是幾年後的事了,我竟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我終於明白他寫的是啥了。也只需要三遍,簡單的說來,其他的我謹省略不言。

我曾讀西方十二位哲學家的哲學概論,雖然晦澀了些,但終究能夠讀下去,但最終我還是放棄了,除了尼采之外,我對其他的都沒啥印象了,我想,是因為我本身就具有了一定的哲學思想,便容不下其他。

我曾讀雪萊的詩、喬治戈登拜倫的詩,還有泰戈爾的《飛鳥集》,我發現,在那苦澀的古英語中,確實也隱藏著我們漢語不曾具備的美,儘管那些窮經皓首做翻譯的翻譯家們努力了,可總是差了一點。

我曾為了但丁的《神曲》想去學習意大利語,不過後來還是放棄了,零基礎學習一門新語言,確實沒那麼容易,更別說,就算是滿滿的譯文和註釋,我也理解不了多少《神曲》,翻譯後的美感不再是原汁原味的,而沒有歐洲文化作為基礎,理解起來談何容易,好吧,其實我還是挺排斥歐洲文化的。

我曾讀《封神演義》,覺得就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怎麼就能扯了一百多章,後來,我漸漸習得更多的道教知識,學習了很多的古代文化,當我讀到第十遍時,我竟才讀懂,就像是發現新大陸一樣。

我曾學習“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不過放棄了,書籍還擺放在書桌上,我卻根本沒有再去碰,大約是因為,我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認真的研習吧。

我曾讀弗洛伊德、榮格和阿勒德的分析心理學著作,就好像是突然給了你一把鑰匙,打開陌生世界的門,而那個陌生世界,其實就是我們始終存在、從生到老到死的世界。

我也曾開卦推命擺盤起運,到頭來,我也不知道這些東西,到底是虛無縹緲還是真有其事,反正郭璞子平他們是那麼寫的,我也就照葫蘆畫瓢。

如果真說有什麼,願意讓我一直讀下去的,或許只有《道德》了,孔子的禮樂太過拘謹,莊子的逍遙我輩所求,而老子道德,對宇宙世界社會以及人的描述,基本可以說是登峰造極了,古往今來四海內外,怕是除了佛教相關經典,再也沒有能夠與之比肩的了。在下不才,空讀十年,也就所知一二,沒當我在其他領域有所習得時,我便會重讀《道德》,便愈加發現它的精妙。

不怕讀不懂,就怕明明沒讀懂,卻以為自己懂了。


天涯掌門人


從上大學那一刻起,高等數學就一直是我的噩夢,我現在想一想,好像從來沒有讀懂過。


作為一個工科生,進入大學校門時,總想著終於結束了艱苦的高中生活,可以放鬆放鬆了。

沒想到的是噩夢馬上來臨,首先難以邁過的門檻就是高等數學。

不知道其他人,我總是在每一次考試之前,看到高等數學那些稀奇的名詞,古怪的符號,頭疼的要死。

應了一句話,連死都不怕,還有什麼好怕的?微積分除外。

兒子對數學的興趣很高,將來計劃報考理工院校,並且告訴他,無論如何要把數學紮紮實實的學好。

我們都知道,如果你將來只是做個小買賣,小學的數學知識就夠用。

但是,面對未來高科技的競爭,

如果數學拿不下,很難在競爭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中學數學和高等數學完全是兩回事兒。現在想起了還頭疼。

我不知道關於高等數學的這樣回答,是否符合讀書的題意,但是當我看到這個問答的時候,映入腦海的除了高中數學,沒有其他。

祝福天下的理工生,好好學好高等數學,學好你們的每一科專業知識。掌握本領,報效祖國。


行學組


現象學。


這本書我曾多次試著翻開,都沒讀下去。


一句話:完全看不懂。


高中的時候,因為好朋友喜歡讀社科類書籍,深受感染,加之大學讀的是歷史專業,一直喜歡看社科方面的著作,尤其是西方哲學。這本書,是我翻開次數最多的一本,可能是想讀出點東西,好和別人顯擺。但非常不幸,完全讀不進去,原因就是太晦澀,與此相比,馬克思的資本論,黑格爾的邏輯學,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我感覺像武俠小說一樣,好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