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一對九旬夫婦,做了一件讓大家比心的事

順昌縣是閩北地區最大的畲族人口聚居地,保存著與其他地方畲族不一樣的奇特服飾和風俗習慣。

畲族一對九旬夫婦,做了一件讓大家比心的事

順昌畲族人口有八千多人,分佈在順昌嵐下、大曆、際會、洋墩、漠武、華陽山、井壠、餘墩、溪南、謝坊、高坑、風樹乾、興國庵、上鳳、田坪等地,並保存著與其他地方畲族不一樣的奇特服飾和風俗習慣:男童1-8歲穿枇杷桐;1-6歲佩帶藍色布帽子,後面縫一塊黑布,代表紀念祖先盤瓠王;青年、中年、老年戴藍色布帽,後面縫一塊米黃色的布、代表高辛皇、盤皇的子孫。畲族女性1-3歲留中間頭髮,3-6歲長髮,10-16歲長辮子圈於頭頂,18-19歲梳頭髻,不插關釵,不披紅布塊,不帶珍珠,衣服三條邊穿裙子;出嫁做新娘當天,穿上藍色三條邊長衫,披紅布戴金簪,插銀釵,掛珍珠;打綁腿;腳穿秀花鞋,臨出嫁晚上哭到天亮,結婚時在門上貼對聯“高辛皇帝知得大,青山皇恩雨露深。”這裡的“青山皇恩雨露深”說的就是閩北順昌原始森林,孕育畲族的祖先。

畲族一對九旬夫婦,做了一件讓大家比心的事

本來新婚禮服就是人們一輩子穿過的衣服中最亮麗的服裝了,而畲族這種更值得珍藏一生的服裝。但雙溪街道溪蘭村一對九旬的畲族老人蘭觀生、鍾大娘夫婦,在他們結婚80週年之際,向順昌縣博物館捐贈了他們新婚時穿戴的畲族傳統服飾。

畲族一對九旬夫婦,做了一件讓大家比心的事

(中間位置為蘭觀生、鍾大娘夫婦)

兩位老人共捐贈服裝、頭飾十四件,均為畲族新婚傳統服飾,這是兩位老人80年前新婚時的穿戴。雖然80年過去了,但這套新婚服飾依然保存完好,最難得的是蘭觀生老人的新郎裝依舊如新,他說道,這套新郎裝就新婚那天穿了一次,就再也沒有穿過,被珍藏了起來,可見老人對這份愛情的珍視。而鍾大娘老人的新娘裝則是當年自己一針一線親自縫製的。

畲族一對九旬夫婦,做了一件讓大家比心的事

(圖為鄉村特派員採訪蘭觀生、鍾大娘夫婦)

蘭觀生、鍾大娘夫婦捐贈的畲族新婚服飾具有順昌畲族服飾的鮮明特點,填補了順昌縣博物館沒有畲族文物的空白,為兩位爺爺奶奶比心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