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漂”第一站白石洲戰疫要訣:圍村、封片、查棟、包點

“藏身”於世界之窗旁的白石洲,因其交通便利、居住成本相對低廉,成為很多“深漂”的第一站。如今疫情來襲,這個人口如此密集的城中村,防控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深漂”第一站白石洲战疫要诀:围村、封片、查栋、包点

2月5日下午,記者來到位於深圳市南山區沙河街道白石洲東社區的白石洲村。這裡是4萬多名外來務工人員的聚集居住區,其中,深圳戶籍人口僅2000多人,外來人口約佔94%。

走進村裡,一排排綠色的圍擋頗為引人注目。整個白石洲村,被這些高約1.8米的鐵絲網進行圍合管理。一位社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設置了1.2公里的鐵絲網,將原有的31個進出路口、巷道大部分封堵,只保留5個進出口,由股份公司派人24小時把守,對進出人、車落實測體溫、信息登記等工作。

“深漂”第一站白石洲战疫要诀:围村、封片、查栋、包点

“您好,請問您從哪裡來?請先測量一下體溫。”隨著春節返程日期的臨近,回到村裡的住客越來越多。不過,記者注意到,在記者在村裡探訪的一個多小時裡,每個進出的人,都必須先過了體溫檢測這一“關”。

往日熙熙攘攘的白石洲村,在這個下午顯得頗為冷清,在一大片關門的店鋪中,幾家保障村內住客“口糧”的超市格外顯眼。豬肉、雞蛋、白菜、胡蘿蔔、西芹......鄭記蔬菜批發門市部老闆說,這幾天,大家的心態漸漸都穩了下來,糧食蔬菜供應充分,那種新鮮蔬菜一到立馬被哄搶的特殊場面不復存在。

“深漂”第一站白石洲战疫要诀:围村、封片、查栋、包点

由於白石洲村人口基數大、外來人口多,白石洲東社區打印了20000張社區防疫工作群的二維碼,在村裡各處陸續張貼。白石洲東社區黨委書記、工作站站長何付才介紹:“我們有14883套房間,就搞了個二維碼、掃碼報備,貼到每家每戶,每一個門口,每個角落都有覆蓋了。”這樣一來, 市民足不出戶就可以進行防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相關信息登記,並獲取專業指導,既避免了人與人的直接接觸,也讓居民少跑路。

何付才說,目前社區主要採取“圍村、封片、查棟、包點”的做法,應對返程人流高峰。“圍村”之外,還進行“封片”,由街道聘請力量和退役軍人黨員負責,將城中村分為11個片區,共安排60名工作人員,分三班倒開展值守。“11個組,按4萬人算,他的責任範圍就大概4000人,責任田一樣的。湖北人在這裡住了有3474人,武漢的是257人,現在是回來了少部分。每天要量兩次體溫,如果正常就是居家隔離,如果超過37.3度,我們會馬上通知社康,送到醫院去檢查。”

“查棟”則是指由樓棟業主和社區人員負責,按照誰收租誰受益誰負責的原則,強制落實每棟樓業主的主體責任,加強管控,掌握租戶的信息,發現問題及時報告社區;

“包點”即:“三位一體”工作組對居家隔離人員跟蹤上前做工作,落實居家隔離要求。何付才告訴記者,目前村裡正在居家隔離的有121人,由工作人員跟他們定點聯繫,保證他們的基本生活便利。此外,他們還施行了消除湖北籍尚未返深人員門禁卡並斷水斷電管控等措施,以期完全掌握社區內居住的湖北籍人員信息。

在高強度防控的同時,社區工作站還要克服防護物資不足的困難。何付才坦言,雖然跟前幾天相比,物資有了很大緩解,但仍處於緊平衡的狀態。按道理應該4小時換一次的口罩,很多工作人員還是不得不一戴就是一天。“現在幾種渠道,街道配備了一些,但是也量不多。有些是我們員工自己買的,有些員工買的多一點的,他也拿過來給大家用。像有個員工他帶50個過來,如果一人一天用一個,就又可以用兩天了,就只能這樣,大家湊一湊。”何付才說。

【記者】張光巖

【作者】 張光巖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