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可以不帶孩子嗎?為什麼?

菻雨


爸爸可以不帶孩子嗎?我的回答是:爸爸除非特殊原因沒法帶孩子,一般是不可以不帶孩子。原因有:

一、帶孩子是媽媽的義務也是爸爸的義務

二、爸爸帶孩子和爸爸不帶孩子,對孩子的影響大不一樣。我的一個同事,他兒子小的時候,陪著兒子學習,鍛鍊,兒子喜歡打遊戲,他就陪著兒子打,打之前約定好時間兩小時,時間一到都停下來。後來孩子上初中住校,週末打遊戲自己就能控制時間,兩小時一到自己就主動停止。因為學習習慣好,自控力強,學習成績特別好,高中畢業考上了北京大學。而另外好些家長就是讓孩子自娛自樂,好些孩子沉迷遊戲不能自拔,荒廢了學業。

、爸爸花時間和媽媽一起帶孩子可以讓家庭更和睦,孩子更有幸福感。


花妖姐姐


現在流行一句話:"媽媽生,姥姥養,爸爸回家就玩手機。"這就是中國典型的"喪偶式婚姻",就是一個家庭,女人一個人帶孩子,一個人包辦家務,男人只管當甩手掌櫃,如同喪偶一樣的婚姻。這樣長期發展下去,媽媽越來越焦慮,爸爸越來越邊緣化,孩子越來越叛逆。

那麼,怎樣改變這種現狀呢?如何喚醒爸爸的能量,最大化發揮爸爸的作用,把爸爸這個功能好好利用起來?

1.媽媽改變觀念:爸爸在育兒過程中是不可替代的。

媽媽們要明確:養育孩子是兩個人的事。老公不光是家裡的頂樑柱,更是女兒將來找對象的參照物,是兒子將來當爸爸的榜樣。所以,老公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無可替代的,是孩子們未來幸福生活的鏡子。同時,媽媽也要把自己解救出來,不能讓自己在育兒這條路上一直孤軍奮戰,越戰越累,越戰越焦慮。

另外,研究表明,爸爸付出多少,孩子就聰明多少;爸爸陪孩子時間長短可影響孩子數學方面能力; 爸爸對育兒的參與程度越高,孩子就越聰明,適應力更強,性格更寬容,更有責任感;對男孩而言,父愛使男寶孩更獨立,對女孩而言,父愛奠定她一生對異性看法;父愛缺乏易致孩子煩躁不安、睡眠不良、不講道理。

2.媽媽的有效溝通

媽媽平時要多和爸爸聊聊孩子的情況,比如孩子今天考試語文100分,老師說咱們孩子很有畫畫天賦,孩子學校明天開運動會咱們一起去吧,孩子一定會很開心的,上次學校有活動你沒去孩子很失望的......

媽媽在家裡不要那麼能幹,別把自己塑造成:"超人形象",學會示弱,時不時的撒個嬌,讓爸爸強大起來,發揮自己的價值。大膽放手讓爸爸參與孩子的學習生活,體會育兒的不易和快樂。這樣,一方面他能體會到你平時的辛苦,會更疼愛你,增進夫妻感情; 另一方面,通過和孩子的互動交流,也讓他自己找到自己的價值和孩子的共同點,增進親子感情。

3.和孩子一起誇獎,肯定,讚美老爸爸。

有時候,老公雖然已經當爸爸了,可心裡上就是個孩子,也需要老婆的鼓勵和認可。"哇,老公,你做的飯好好吃呀,我們都很喜歡,兒子/女兒,是不是?""哇,老公,你今天把孩子照顧的這麼好,比我照顧的都好,我太佩服你了,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賺得了錢,養得了娃,簡直新時代全能老公,點贊"......每個人都喜歡被誇獎,鼓勵,認可,肯定。這樣,爸爸會越幹越有勁,而且越來越喜歡你的。平時,經常在孩子跟前說說他爸爸的"偉大故事",孩子也會越來越喜歡讓爸爸帶的。

所以,感覺所為新時代的女性,是我們自己把自己活得太累了,所有的事所有的活都自己幹了,還出力不討好。從現在開始,和孩子一起鼓勵誇獎爸爸,讓爸爸當家庭的勞動者幹活,我們當CEO,領導他。



易彤A


問這個問題的人,是個爸爸吧?[捂臉][捂臉][捂臉]

還好我老公沒問過我,不然我早懟他了:爸爸可以不帶娃,那女人是不是可以不生娃?不然,我辛辛苦苦生,還要自己一個人帶,真當我是免費保姆嗎?!

中國的很多爸爸,但現在咋還有不帶娃的觀念?讓自己媳婦陷入“喪偶式婚姻”,還讓自己親生的娃有個“缺席的父親”。

爸爸可以不帶娃,但也請做好承受以下後果的心理準備。

一,你家娃不知道你是誰。你讓娃叫爸爸,你娃會問你:爸爸是個什麼東西,好吃嗎?留下你一個人在風中凌亂。

二,體會不到娃帶給你的樂趣和幸福感。你回到家,看到娃和媳婦親密互動,你也想上前湊個熱鬧,結果,你家娃看到你靠近要麼轉頭離開,要麼哭鬧。因為你對他來說,你就是個怪叔叔。

三,你媳婦對你的嫌棄。你不帶娃,你媳婦苦口婆心地說了很多,你還是堅持不帶。好,她也接受了,就當家裡沒有你。然後,看你哪哪都不舒服,你還能有個和諧的家庭關係嗎?!

以上多有調侃的成分,但爸爸不帶娃,確實危害很大,尤其是對娃的心理成長方面。當然,有些爸爸可能為了養家,工作確認很忙,但可以利用有限的時間帶娃和陪娃玩呀,高質量的陪伴,是可以彌補帶娃時間少的。

爸爸們,不要做個“缺席的父親”!

我是忻媽,家有一女,愛好心理學,專注於用心理學科學育兒。育兒,是一門媽媽的心靈成長課,願天下所有的媽媽都能成為足夠好的媽媽。



忻媽談兒童成長心理


【我的觀點】爸爸在有時間的前提下,是必須幫忙帶孩子,因為孩子是夫妻共同的“財產”,爸爸是有義務陪伴孩子的,而且孩子成長是很重要的過程。

一,爸爸是個“萬金油”

1)許多小孩子心目中的偶像都是自己的爸爸,什麼奇怪的問題都能解決和回答,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覺得爸爸都是無所不能的大英雄,爸爸像超人迪迦一樣能打怪獸,更能像警察叔叔能捉壞人,也能像所有爸爸一樣保護媽媽和自己。

作為父親,能陪伴孩子在一起,就是一種幸福,不管去做什麼有多不聽話。

鄰居家的孩子是一個聰明調皮不倒蛋小孩子,每次他爸爸回來的時候,還沒有開門,他聽腳步聲就能知道爸爸回來了,因為孩子的爸爸總能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回來陪他,帶他去公園,陪他騎自行車,陪他玩打怪獸遊戲。最重要的還是陪學習。

儘管陪伴的時間不多,但至少孩子能感受到了自己在父親心目中的位置。

2)每個孩子在讀書的時候或工作的時候,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惑。或學習遇到難題放棄,或工作上遇到低谷……,這個時候的爸爸總會給予鼓勵和細心教導讓孩子們及時走出陰影

曾經看過一部電影《摔跤吧爸爸》,爸爸原來是世界冠軍,後來培養倆女兒成了摔跤冠軍,這是個很勵志的故事。爸爸對倆個女兒的教育到成為冠軍。過程中的爸爸真的付出了很多很多。

二,爸爸對孩子的影響

1)爸爸經常帶的孩子在性格上會比較開朗,膽子會比較大。爸爸少帶孩子性格比較懦弱,孤闢,自卑,怕事,缺乏安全感和幸福感。

新聞上常常報道的留守兒童出現各方面的問題,就是因為長時間得不到父母親的陪伴。缺少安全意識,性格不合群等。

同村的八歲小孩小寧是個不愛說話的孩子,連老師也多次找她媽媽談話,後來才知道是缺少父愛的原因。因為生活所迫,小寧的爸爸為了多掙點錢,選擇了一個及少回家的工種。

2)不管你在事業上取得有多成功,事業做得有如何有聲有色。但如果你連陪孩子的時間也沒有,只能給孩子物質上的東西,精神上卻無法給予孩子,那覺得還稱不上成功。

在《窮爸爸,富爸爸》裡有一句話:所謂成功,就是有時間照顧自己的孩子。

3)爸爸常帶的孩子更加有責任心和獨立性,因為爸爸以身作則地教會孩子對家庭和親人擔當起責任。讓孩子遵守一徹規則,例如孩子在媽媽面前總是特別依賴,好多事情都要媽媽幫完成,比如穿衣服,穿鞋子,整理書包等。如果是孩子和爸爸在一起的時候,爸爸總會放手讓孩子去做,這大概就是人們常說的媽媽帶孩子是圈養式,爸爸帶的孩子是放養式。

如果帶孩子去旅遊,媽媽恨不得把家裡的東西都搬過去,幫忙孩子做這做那。我朋友的先生帶他孩子出去旅遊就是不一樣,簡單的行李,孩子的旅行包自己背,做力所能及的事。這樣對孩子的獨立性有很大的幫助。

統計數據顯示:60%的家庭由媽媽教育孩子,10%的家庭由爸爸教育孩子,30%的家庭由爸爸媽媽共同教育孩子。

綜上所言:爸爸帶孩子的好處比較多,不但能夠塑英雄形象,還能在孩子性格上有重要影響。但歸根到底還是在父母共同陪伴下成長的孩子是最棒的,家庭教育家和心理專家指出,孩子在0——12歲,尤其是0——6之間是成長的關鍵,父母親不要以工作忙活別的原因為籍口和孩子分開。長期分開讓孩子缺乏自信和安全感。你們有什麼不同看法,歡迎留言探討。

【我是小凌雲,喜歡寫作,從現實的生活中不斷增值自我,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關注我!】


小凌雲


我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在同爸爸商量、交流以後再作如下回答:爸爸不能不帶孩子,這是肯定的!請相信過來人的言語!原因太複雜,太複雜,太複雜!我只說三點:1,單單媽媽一個人,或者爸爸一個人,無論專職還是兼職帶,無論學歷或財富怎樣,都帶不好孩子,這是絕對的!爸爸是男性,在帶孩子時偏理性,對孩子個性的養成和成長的規劃,等方面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比如:我教寶寶要認真把飯吃完,但是寶寶下次就忘了,又不老實吃飯,我就只好讓他儘量多吃點飯,剩下的飯就算了,結果第三次吃飯,又剩了更多的飯,幾次之後,寶寶又回到原來的樣子,想吃就吃,快半年了也沒有教好!爸爸上火了,他先認真教幾遍,然後,打一頓,再教幾遍,好了!寶寶現在吃飯最乖!當然,爸爸打寶寶不對,可是,換寶寶養成一個良好的飲食習慣,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我覺得很值!一句話:家裡寶寶好的習慣,都是在爸爸的干預下養成的!2,只媽媽帶小孩,無論是否專兼職,都會累,主要是累心,人會是一個疲憊的狀態。孩子要人多,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等各人都抱抱,才好帶,又不累!也不會養成孩子只認娘一個人的壞習慣!養一個有開放態度的孩子很重要!3,孩子是夫妻兩個人的,一起養才能增進夫妻感情,才會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不一起養崽,時間久了,相互不理解養兒的辛苦,反而影響夫妻關係!千萬別一人養崽,過來人之言,是有道理的!


巧了我也是


可以不帶,但是如果你不帶孩子,你打算幹嘛呢?

賺錢?賺錢的目的是什麼?

玩?那當初就不該生孩子,太耽誤玩了……

你生孩子為了什麼?

日後養老?給爸媽生的?不知道題主的答案究竟是什麼?

你不帶孩子的原因是什麼?

累?那誰帶不累?不管是哪個家人,誰帶都累,你作為家庭一份子,見死不救,不分擔?

事業忙?你生病了還會去忙事業嗎?不會,那帶孩子就跟事業衝突了?奧巴馬那麼忙,都有時間陪孩子,想必普通人忙不到那份上,就看你的取捨,你認為陪伴孩子不重要,把你老婆分擔不重要,自然會選擇去忙事業。

其實,自古父親完全可以不帶孩子的,單親家庭裡,也有很多優秀的孩子,比如孔子就是單親家庭等等,是現在的社會誇大了單親家庭的負面影響。沒有父親的家庭,如果母親淡然處之,沒有那麼多的憤恨,抱怨,這樣溫馨的單親家庭依舊可以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父親帶孩子的好處在於:

第一更多的是分擔妻子的壓力,父親愛母親,替孩子媽分擔育兒壓力,體現的是家庭夫妻關係的美好;

第二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小時候沒有養育之恩,長大了,你想撿便宜去要求孩子,去影響孩子,就很難了。

第三陪同孩子共同成長,陪伴孩子的過程,是成年人二次生長的好時機,育兒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你會去學習,去思考,還會對照自己的成長經歷,完成自我的蛻變。

所以,爸爸帶孩子,除了享受快樂的親子時光,還有這麼多好處,太划算啦[耶]


小得媽媽


孩子就該是父母帶,爺爺奶奶帶,教育上會出許多問題,隔輩親,難免寵和溺愛。若要求嚴格,父母會不滿意,有點做了好事讓人閒之嫌。承擔帶孩子的責任,就是功勞一件,可一旦出點差錯,功勞全完,出力不討好。而且子女根本體會不到父母養孩子的辛苦,不知感恩。


徐昌奎


帶孩子不是一個人的事。別拿老黃曆來說事,孩子父母都有責任,孩子的成長也離不開父親的教育。父親的參與對孩子人格的教育是很重要的,有些家庭還停留在60,70年代,我只管賺錢,家裡的事掃帚倒了都不扶的。當媽媽的多辛苦!又帶孩子又上班還得幹家務,當丈夫的得改變觀念。得跟老婆一擔負起家庭責任。


用戶5230736721866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ee8d000fd91fd1c12372\

可愛小萱萱baby


建議爸爸還是帶孩子,在我們老家,男人出去打工,都是由女人一直帶孩子,孩子在成長中缺乏了父愛,爸爸也不知道寶寶的喜好,孩子也更依賴媽媽,有些害羞的寶寶,只認媽媽,媽媽一個人帶孩子也累,如果有爸爸的參與,孩子獨立性就會比較強點,還不怎麼依賴 畢竟寶媽屬於比較細膩又怕孩子受傷。

孩子的教育光有媽媽是不行的,心理學研究表明:缺乏男性教育往往會使孩子表現出多愁善感、性格懦弱、膽小怕事以及性格孤僻、自卑等特點。

為了孩子的成長,希望爸爸們都參與進來,更好的給寶寶完整的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