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裡,善求陰者,陽中求陰,善求陽者,陰中求陽,怎麼理解?

江湖一旦皮


世事萬物,皆歸陰陽。中醫學裡,身體健康就是陰陽,氣血平衡狀態,所以善求陰者,或善求陽者,無不通曉陰陽對立制約,互相依存,消長平衡,相互轉化之理。


李愛國健康管理師


中醫裡面的陰陽學說

一陰陽相對平衡

如果我們假設人體的陰陽值分七個等級

即陰40陽40,陰50陽50,陰60陽60,陰70陽70,陰80陽80,陰90陽90,陰100陽10O

這時身體不會有生病症狀出現

但低於70為亞健康狀態

高於70為健康狀態

但在日常生活中人體的陰陽是處於一種動態的陰陽平衡

陰陽會產生偏離值

也就是日常環境、受寒熱邪的影響

假設其偏離值超過5%的話人體就會生病出現症狀

那麼陰陽值低的則抵抗力低下

受寒熱易生病

這就是中醫講的掋抗力或免疫力

所以

要想抵病毒能力強

生體健康不生病

就必須身體氣血充盈

中醫裡,善求陰者,陽中求陰

如一個人由於陰虛火旺

津液不足口乾

則應補陽讓身體熱起來

這樣身體的氣化功能好了

則冰飲溼邪氣化後輸布全身

自然津液充足

這就是陽中求陰

善求陽者,陰中求陽

如人陽虛畏寒怕冷

虛不受補一補就上火

好比小的花盆栽花

澆一點水就多了會流出盆外(土少不保水)

如果我們換個大盆

就是一次澆很多水

盆裡的土還沒溼潤

所以

我們把陰補足補到很多

陽會自然隨著增加

因陰陽是一個動態平衡的雙胞胎

否則不平衡的話人就會出症狀生病

這就是陰中求陽


餘貫三大道至簡學中醫


這種話就是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利用陰陽無法定性定量,任憑老中醫胡說八道,玩弄話術。

同樣一個病人,這個老中醫說是陰,另外一個老中醫說是陽,找誰說理去?病人一臉懵逼,不知道信誰的,以為總有一個老中醫會出洋相。

來了第三個老中醫,為了不得罪前面兩位老中醫,就用 “善求陰者,陽裡求陰,善求陽者,

陰裡求陽” 來糊弄一番,弄得皆大歡喜,事後被前面兩個老中醫請吃一頓燒烤,還喝了幾口小酒,就剩下病人的病沒治好。

信不信中醫是對一個人科學素養的考驗,如果你知識不夠,容易偏聽偏信,心甘情願當上一名中醫粉,老中醫們一定喜不自禁,他們靠著你不僅可以吃燒烤,喝小酒,還能去KTV唱唱歌啥滴。


我是誰誰是我誰是誰o


一種調治法門,其實也很簡單。比如這次疫情,表面看起來症狀比較多,如頭暈、咽喉發炎、又發冷、乏力等症狀,其實就是上實下虛,難在下虛不敢妄瀉上實,解表又氣虛,清火又傷元陽,補陽又生溼熱……所以老年人或者體質差的人特別難治。人體講究的陰陽和合,人體陰陽表現越來越明顯就預示越來越危險,所以身體見陽證時必陰虛,如低燒、咽喉腫痛、呼吸困難等症狀,這時候最好的方法不是降火,因為人體已經很虛弱,最好是通過引陽氣下行,使人體氣機順暢後自然腎精就充足,陰虛症狀會得到改善,這就是陽中求陰,陰中求陽只是同理不同法。中醫博大精深,以上個人觀點斗膽妄言,歡迎各位批評指正不足之處。


飲食有方


善求陰者,陽中求陰與善求陽者,陰中求陽。陽氣與陰血,兩者各屬同類,要說明求陰求陽這兩者各所善求,需回醫道上來才能說明,所謂善求陰者,陽中求陰,當患者病初傷氣血不足而形體未現衰象之時,即為血隨氣虧,治之當用陽中求陰法,扶陽陰必回而達到陰陽平衡之目的,所謂陽生陰長,人也就能回覆正常。善求陽者,陰中求陽,治老弱病殘,必施以陰中求陽之法治,陽剛則折,只有通過滋陰求陽,陽才可慢慢回覆,即為陰生陽長。


陳生71925939


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善補陰者,必於陽中求陰,則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 由於陰陽相偶,二者之間具有互相依存、互相轉化的特殊關係,陽虛會損及陰,陰虛亦可損及陽,故臨證往往不能單純地補陰或補陽,而是補陽當於陰中求陽氣之生,補陰當於陽中求陰精之長。因為陽氣的機能活動需要以陰精為物質基礎,故在補陽的同時佐以滋陰,則陽氣得到陰精的資助而生生不息;陰精的不斷化生需要陽氣的推動、溫煦,故在補陰的同時佐以補陽,則陰精得到陽氣的鼓動、氣化而源源不絕。此條剖析了“以精氣分陰陽,則陰陽不可離”的原理。


佛心道骨5


這句話是說,物極必反。

陰陽,在人體是變的,《黃帝內經》裡這方面說的很清楚。

不過能敢這麼做的人不多,李可算一個,但是他的弟子們卻都不敢。

更詳細的情況不說,免得有些人不知深淺。


觀上靈雲


中醫講陰陽失衡即為病。陰陽是一種辯證哲學思維。陰陽互根,陰陽互變。

所以中醫治病的核心法則就是讓人體陰陽回到相對平衡狀態。平人無病也,人隨著年齡的增長,陽氣越來越衰。所以陰陽二氣中,要陽主陰從,相對平衡。因為人身陰陽不可能絕對平衡。

所以陰中求陽,陽中求陰。講的就是陰陽互變,陰陽互根。這是治療的一種辯證法。

中醫的精髓在於悟。不在於你掌握多少藥方秘方。


紀弘福8642


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交合之始,陰陽偏離之終。在人其是生死之屬性。

先陰後陽,陰得陽合,陰大你陽,陽大傷陰。中醫理論的實質就通過各種辦法,調合陰陽使其平衡實現健康。


李居易先生


說白了吧!先分辨陰陽對立的兩個事。舉個例子,在臨床上,陰為血,陽為氣。補氣的時候加點補血藥,補血的時候加點補氣藥,其他類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