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生活”是怎樣的生活方式?

Estelle11150


極簡主義生活,就是學會生活的簡化,過濾雜質,只看重真正值得注意的東西。

極簡主義體現在交友模式上。真感情不需要太複雜的手段,放下那些不必要的情感羈絆,擺脫繁複的人際關係,在生活中,鈔票不是最重要的,能帶來樂趣的事物才重要。擁有簡單的人際關係,更顯清澈乾淨。

極簡主義體現在工作上。只為所愛工作。很多人工作只是為了養家餬口,卻做著自己其實非常討厭的事情,壓抑自己,不僅生活難熬,還容易患癌症。而作為極簡主義者,只做自己喜歡專注的事情,因為喜歡,所以熱愛,對他們來說,賺錢只是順便的事情。

極簡主義提現在日常的生活上。簡化食物,擺脫肥膩,燒烤火鍋,吃得清淡點但是健康。所有食物都保持最本真的風味。精簡生活用品,扔掉很少甚至從來不穿的衣服,當季的衣服留個4-5套就可以了,其他衣服真的很少穿。

生活中有太多的選擇時,就沒有那種掌握主動的愉悅感了,還會容易造成負擔,極簡主義因為簡單,思路清晰,有明確的方向,所以生活更自在愜意。





安徒先生


旅遊追求的是什麼,一定是內心和精神上的愉悅,要遠遠大於身體上的需求,身體出了對吃喝住行有關係,其他一概無關,而旅行往往違背吃喝住行的舒適度需求,那麼旅行的目的變成了一種追求靈魂和文化內涵的一種方式,於是旅遊變得越來越追求快樂,文明和文化特色,目的就是開心,這裡就有一個身心交匯的過程,怎麼才能夠,既讓身體開心,又讓靈魂開心呢?

輕奢主義旅行方式,可以做到,往往會在追求的路上,讓自己獲得最大的收穫;

輕奢主義,是一種生活態度,放在旅遊上來說,用國人的話說,就是小資情調,但是還要比小資情調更有內涵,更有品位,更有姿態,儀式感;

所謂的輕奢主義,它能張揚我們每個人的自我,個性,自由的態度,同時又約束自我,理性化的面對旅遊,不盲目消費,不空虛度過,更精緻旅遊,有攻略自信的進行著旅遊活動,玩的有意義,表現出對生活和旅遊的狂烈熱愛,又不失雅興。

輕奢,是一種生活態度,低調、舒適卻無傷高貴與雅緻,雖然不住五星級酒店,但是必須是居住有特色情調,激發想象力的民宿,從來的與眾不同,更加註重內涵和心靈歸屬,而追求的奢侈;

追求奢華卻不會無度消費,追求輕奢是件很美好的事情,也是社會精緻生活的一個追求目標;

輕,代表一種低調、舒適卻無損高貴與雅緻的態度;

奢,代表一種奢華,卻是一種不會讓人產生壓力又追求品質和精緻生活的狀態。

於是,輕奢主義成為一種沒負擔、有品質的旅遊和生活態度。

輕奢的生活方式更尊重品質,與財富多少,社會地位高低,關係不大,當然也是底層依託。

在具體的消費觀念方面,輕奢則可以說是趨於一種理性、健康的消費方式。

輕奢可不是搞崇拜,而是要切實反映自我的心境、品位和信念,往往最適合自我的,才最好。


超級自駕遊


極簡主義呢是最近兩年提到的比較多的一個生活概念,其實它是對自由的一種再定義,拈花一笑地對待一切是非。

而極簡主義生活一般又表現為物質極簡,社交極簡,愛情極簡,事業極簡和言語極簡。



這幾點通俗點來說就是,為愛好而生活工作,單獨少交際的生活,和靈魂伴侶結婚生活,和小動物為伴。

它就是一種遵循減法,去除繁雜的生活方式。前段時間風靡的斷舍離潮流就是這樣。


日劇 我的家空無一物,講的也是一個女主人公從從前亂糟糟的生活開始扔扔扔,變身斷舍離主婦的故事。但其實,極簡的生活方式也在某種程度上提高了時間效率。



有句話說的特別好,生活的簡單,其實就是慾望的簡單。


馬尾姑娘102759342


極簡生活,並非字面意思的簡單生活,也有些人認為就是粗茶淡飯,或者是遠離物質,遠離與人交往~諸如此類。

極簡生活,我個人體會即是,大道至簡與返璞歸真。

說的通俗點,就如同《黃帝內經》所言:“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故其民曰為樸”。

它告訴我們,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事情就是這四種,吃好飯,穿好衣服,入鄉隨俗,隨遇而安,還有就是過好自己的日子,不要盲目攀比,害了自己內心,從而產生苦惱。

我詳細介紹一下美其食的重要性,人體生命維持,離不開能量,能量就來源於飲食,美其食,不僅僅是吃美食,而是要吃的身心愉悅,營養豐富,遵循三大原則,即少精雜。少是控制總飲食量,別超標,把握度,如每頓七分飽;精,就是食材新鮮,如有機蔬菜與深海小魚蝦了;更重要的就是要雜,日本曾對百歲老人飲食調查發現,他們每天吃的很雜,最好能達到30~50種食材。

總之,合理又科學的極簡生活,是活出精彩與高質量,才是其內涵。





盧軼稱心


我認為的極簡生活就是,生活樸素,不鋪張浪費。

但是我們這一代人,要做到這一點,好像有點難。以前的人東西壞了就修,我們現在是東西壞了就買。我發現除了我們父母那輩的人還保持著修東西的習慣,現在幾乎很少有年輕人會去修東西了。

東西能用就用吧,雖然你有錢買,但是工業和商業生產中,會產生大量的化學物質,會汙染我們的環境。有些奢侈品牌,一邊打著環保的旗號,一邊寧願燒掉那些滯銷的產品,也不願意打折賣給有用的人。燃燒廢品給大氣帶來的汙染也不管不顧,也許他們考慮自己最多也才活一百歲吧,後面的事情就不管了。

我看網上有一些極簡達人,出門自己帶筷子,不用一次性筷子,平常也不用塑料袋這些的,自己帶一個布袋去裝東西,家裡菜葉垃圾居然能做成花肥,一年也難買幾次衣服。

我喜歡看一些歷史名人的事情,關於毛主席周總理的一些生活上是非常極簡的,吃飯永遠是兩三碟小菜,喝酒也只是配一小蝶花生米,堂堂主席和總理,給自己弄點好菜又有什麼困難的,但是他們保持了樸素的生活作風。

咱們現在的生活是越來越好,產品也越來越多,能做到不浪費就算是一種極簡了,也算是對環境的保護吧。




當媽在途


極簡生活,就是陶淵明所說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我一直在想,等我老了,就退回到鄉下去,去過那自給自足的日子。



我會在院子裡種滿鮮花,讓常青藤爬滿整個院落,在滿園春色傲然中靜靜品味。選個景色別緻的一角,放上茶具,細細倒上一杯咖啡,在擺放上精緻的小點,來個下午茶。



當然也可以在不遠處田地裡,種下不同的蔬菜,每天給它們澆水,施肥,除草。給自己的身體來個健康的有氧運動,讓汗水徐徐落下,給身體排毒。那個時候也就不在意自己會不會曬黑了,反正周圍人都一樣。

每天的三餐當然也是越簡單越好,早上就會熬好粥,到地裡去採幾個新鮮的蔬菜,回去簡單的烹飪,靜靜的吃著早飯。

當然還要養一條狗陪著,去帶它去菜場,買上肉食,回去給它煮上一碗紅燒肉。然後在飯裡倒上一點湯汁,攪拌,放幾塊肉,看著小狗不停地竄上竄下,焦急的等待著。然後再“呼呼”幾口吃完。

等到晚上的時候,把藤椅搬到院子裡,躺在上面,手裡拿著蒲扇,輕輕的搖著,涼風夾雜著花香,在身心放鬆中回屋睡覺。



極簡生活,是對慾望的控制,只有你想得到的越來越少,你才能放下戒心,心安理得的過好自己的小日子。


紫豔0709


物質極大豐富的時代,人們的精神是否極大自由,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得出這個結論,並不是因為我國國民2016年人均圖書閱讀量為7.86本的數據。

說實話,打從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生活從貧寒到溫飽到飽暖,一路狂飈突進的進入物質社會了。光從閱讀方面說,郭敬明《小時代》的風行,各種小女生對霸道總裁小言文的熱愛,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

各種外在的美好,可以是個人追求的一部分,但並不應成為追求的全部,更不該成為追求的重點。畢竟,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依靠“買買買” 並不能助你一臂之力。

不過,好在,這個世界是紛繁而多元的,有人提倡“買買買”,也有人高喊“扔扔扔”,且不說多年前梭羅先生就在瓦爾登湖邊實踐過一把極簡主義生活,光看近年從日本捲過來的“斷舍離”之風如何風行,便可知極簡主義在今天已經獲得越來越多人的認同。

當然,就好像吃素還有全素和蛋奶素等諸多類型,在自家看來,極簡主義也可分做激進主義和保守主義兩種。激進者,以日本、臺灣作者的出品居多,看書名便可知作者的想法了《我的家裡空無一物》、《零雜物》、《斷舍離》、《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大抵是是扔扔扔為主,最後的理想狀態,雖然達不到我的家裡空無一物,但也只保留最基礎的生活必需品。

通常,這種極簡主義者也都積極奉行環保主義,請注意,所謂積極奉行,並不只指購物自帶環保袋一類的,通常他們還是自制洗髮水、洗衣皂的手工達人。總之,是要過上絕聖棄智,絕巧棄利的至簡生活。

相較於這種類似中國古代隱士的生活,近年盛行於歐美的極簡主義便顯得入世且溫和的多了,光是看看書名,你便知道這些書的內容並不是一味叫你扔扔扔的,比如《少的樂趣》《極簡生活》《極簡: 在你擁有的一切之下,發現你想要的生活》,比如剛剛看完的《極簡生活》,便令人感慨良多。

這本書的作者艾琳.博伊爾是美國的一位博客作者,也是一位普通家庭主婦,一名妻子、一位母親。全書的內容很簡單,書如其名,通過記述自己極簡生活的真實經歷,同大家分享自己關於極簡生活的箇中心得。

和《零雜物》那種全書大部分篇幅都在講自己如何扔扔扔的行動類極簡生活圖書不同,《極簡生活》的內容在靜水流深中顯得平凡而瑣碎。這本書講的就是作者同受眾在跌跌撞撞的生活中做出那些簡單的決定,簡單的做法,簡單的目標和簡單的習慣,用事實表明簡單物質和樸實設計帶來的快樂,以及慢節奏生活帶來的種種好處。

你大可將其看成是一個新婚主婦的家務日誌,書中所講的內容,大抵都是如何收拾屋子,如何下廚請客,如何打掃清潔等等。

雖然是一個極簡主義者,但作者自己也在書中表示,自己不是聖人,也用智能手機,也叫過那種裝在一次性餐具裡的外賣,也有忘了帶環保袋的時候,也沒用蘋果醋酸洗頭髮。

準確說,作者提倡的,是那種每個人的行為都發生改變的溫和派漸進式改革。

在這本書中,作者開宗明義就說,“很多極簡主義者的書一開始就不簡單,他們有太多隨意支配的錢,有太多不必要的支出,東西太多了,而幸福卻遠遠不夠,我的這本書並非如此。”

是的,作者選擇極簡主義的生活方式,並非如其它極簡主義者一般,是因為厭倦了物質的極度繁華那種,像釋迦牟尼同李叔同看破紅塵選擇出家一樣。作者所以如此,完全是因為他們租的房子實在太小,地方有限所致。

的確,新婚夫婦在剛剛開始新生活的時候,總是要面對這樣那樣的問題,每個居家用品的廣告裡主婦們總是妝容精緻,笑的春風得意,但卻沒告訴你如何面對暖氣漏水,如何自修洗手間壞掉的燈泡,如何捕鼠捉蟑螂。

雖然中美國情大有差異,但過日子這事兒都是大同小異的。作者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安家是艱苦的工作,安全就要打理各種事情。似乎總是有做不完的決定,而選擇時總是左右為難。選什麼樣的拖把、那種肥皂,麵粉是精白的好,還是全麥的好,都是實際問題,活生生的擺在那裡。

在書中,作者毫不藏私的同大家分享了她的心路歷程,包括那些或丟人,或失敗的經歷,很誠懇的向大家表示,希望通過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和居家經驗,讓那些簡單的解決方案能像新鮮空氣一樣,給讀者帶來啟迪。

同童話結尾處王子和公主從此過著幸福的日子不同,作者用自己的經歷告訴大家,生活是複雜的,生活不是那麼簡單,但決定用什麼窗簾可以非常簡單。

不管房間多小或多大,我們都要盡己之力的照顧好自己的家,對自己的生活多一點掌控,時刻銘記什麼是真正重要的,同時善待自己。

最後,我們可以用梭羅的一段名言總結極簡主義者的理念。 我想要認真地生活,吸取生命的精華,我想要堅定清苦地生活,想要擊退所有並非生活的東西,摒棄所有的浮誇,將生活濃縮到最基本的需求。

相信以上也是很多極簡生活嚮往者所希望達成的目標。在物質極大豐富,精神卻總空虛的今天,或者我們都應該讓自己的生活中少一點消費主義,多一點極簡主義,努力去過一種更簡單,但更快樂的生活。


上智下愚小文集


每個人對極簡的理解、定義是不一樣的,我一直認為所謂極簡主義,就是注意力的極簡,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只關注自己真正要做的事情。

專注於對生命的細節,保持自然的脈搏,生活放慢一點,簡單一點,清晰一點,不強求,不放棄,不趕路,不後退,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分鐘。

愛上極簡生活,成就純粹人生。

物質極簡:一類一品,追求低調質感的物質享受。

社交極簡:簡單社會關係。

愛情極簡:專一,執一人渡一世。

事業極簡:專注。

言語極簡:寡言揚實。

特別是人際關係上的精簡。減少不必要的閒聊和抱怨。交流抱著減少問題解決問題的態度來。跟人交往不要撒謊不要掩飾。不要花太多時間嘗試說服別人。每人有自己的生活,不要企圖扭轉別人的人生軌跡。

極簡只是一種生活方式,不存在絕對的好壞,是繁雜嘗試後的最後選擇。



深圳小梅子


極簡得有多簡!

一個人迴歸原始森林,自給自足?每天餓了就去找吃的,困啦就地而臥,天當被地當床。自由自在,無憂無慮,一人吃飽全家不餓!

沒有城市裡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沒有老人的嘮叨,夫妻間的爭吵!再不為孩子的上學、工作、婚房而鬧心!也再不為自己的工作而違心的去阿諛奉承!也不用同事間家人間的攀比!再也不用明天又要隨禮而鬧心!再也不用擔心房價漲得天高,而我還沒攢夠首付而著急了,因為整片森林都是你的家了!

你說這是逃避嗎?可能是!其實人生下來,註定的人生都是不簡單!因為你是人,你有大腦有思想,你就會考慮問題!窮人有窮人的煩惱,富人有富人的不安!只有那些真正沒心沒肺的人生活才是簡單的!



大千世界的生活


什麼是極簡主義?有人認為極簡主義者,你生活中的物品不能多於一百件。實際上極簡主義是一個幫助你獲得自由的工具,它可以遠離恐懼、煩惱、重壓、內疚、抑鬱及束縛的自由。總的來說,極簡的生活方式,其實是一種舍的智慧。面對越來越豐富的生活,物質本身成為一種牽絆。選擇保留必須品,為生活騰出更多的空間的同時,也為生活帶來許多新的靈感。

很多人都被待辦事項追者跑,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每天都忙得不可開交。一天、一週、一月、一年,許多人回過神來才發現:“咦,我這段時間到底在瞎忙什麼啊?” 是因為大家都把更多的精力耗費在了“不得不做的事”上,而忽略了“真正想做的事”。

請大家牢記下面3個基本點:

1、慾望簡單 瞭解自己的真實慾望,不受外在潮流的影響,絕不追求沒有意義的虛榮。 2、精神極簡

享受自己的精神生活世界,享受孤獨;享受自己的事業、享受家庭和朋友的愛,其他與我無涉。

3、信息簡單 精簡信息輸入源頭,除了與自己最親密的朋友間,減少使用社交網絡、即時通訊。少看無關微博、朋友圈。

概括來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和“讓自己舒心的事”,不要攀比,按自己的步調,走自己的路。

所以,極簡主義不是外在的那些束縛,而是一種內在的態度。它沒有正確答案,也沒有錯誤解答。用極簡主義刪減生活的不必要,創造充滿熱情和自由的人生,這些才是幸福的基石,而非身外之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