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寫七絕?你願試寫一首嗎?

詩詞格律淺說


詩友一下提了兩個問題,一個一個回答,先來回答第一個。


(一)怎樣寫七絕

個人覺得:做任何事情,要想知道怎樣去做,首先得知道這個事是什麼。所以想知道怎麼寫七絕的前提就是要弄明白什麼是七絕。

(杜牧,七絕造詣極高,可以多學習他的絕句)


七絕,全稱七言絕句。顧名思義,七言就是每句七個字;絕句,一共四句。七絕源自於七律,它是七律的半截,所以古時也稱作截句。可以是七律前四句的組合,或後四句的組合,抑或前後各兩句的組合。


七言絕句,屬於近體詩,所以它有嚴格的平仄押韻要求。但凡標註為七絕,就應該用七絕的格律規則來寫。


七絕的格律一般分為平起、平起首句入韻、仄起、仄起首句入韻四種。

平起不入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起首句入韻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起不入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首句入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注:粗體字平是需要押韻的)

所以,按照上面的句式,寫出來的詩,拋開意境好壞不說,至少它就是一首七絕。

七絕、五絕等詩一樣,有別於詞,更多用於寫景、言志(抒發一點小感悟)。絕句的四句按句式來分,分成起句、承句、轉句和合句。也就是大家說的“起承轉合”。

下面,我具體講講我自己是怎麼寫的。老實說我更喜歡寫五絕。但其實一樣,本質上沒有區別。

我寫詩的時候,不喜歡無病呻吟,也不喜歡空調高歌。只是碰到某情某景,有感覺時才寫,而且經常是先寫半首。或看到美景時,多半先完成前兩句,起承句。或看書有好的感悟時,多半是先完成後兩句(轉合句)。想到時先記錄入手機裡,以備將來創作時用。一般我會先把要表達的意思寫出來,再按絕句的平仄押韻來雕琢、修改字眼。


當然,每個人有自己的方法,這只是我個人的寫作習慣。其實我是很羨慕一些出口成詩的詩友,自己還做不到,繼續努力中。


(二)是否願意寫一首絕句

對於愛好詩詞的朋友來說,當然會願意寫了,不單是一首,是很多首。下面是自己的一些舊作。

七絕 雪

潔身可作天仙客,誤羨塵歡宇外來。

自許扶風雙縱舞,今生無意再瑤臺。

七絕 瀑布

一路歡馳品自由,忽臨絕境怎甘休。

搖身且作銀雲布,垂掛成簾水繼流。

七絕 落櫻

早櫻凋謝晚櫻齊,花重枝垂樹蓋低。

風擾白花飄似雪,唯留雪片不溶泥。


古詩詞司馬沉香


問題:怎樣寫七絕?你願試寫一首嗎?


前言

絕句,就是四句的詩。七絕,就是七言四句的詩。七絕有古體、有近體。

一、近體七絕

近體七絕有四種形式,下面四首是老街以前寫過的四種形式的七絕。

1、仄起平收 首句押韻

江雨江風不覺寒,南樓獨倚小闌干。光駘蕩偏宜酒,早把煙波醉眼看。

覺,入聲。看,平仄通用,此處作平聲。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

2、仄起仄收 首句不押韻

江畔釣舟橫野渡,南園謝燕繞簾帷。春君應愛橋邊柳,早晚牽風左右吹。

這首的首聯對仗,不過絕句不要求必須對仗。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韻)。⊙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韻) 。

3、平起平收 首句押韻


江風吹破小桃紅,南國煙光細雨中。春事不因人事改,早寒天氣古行宮。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4、平起仄收 首句不押韻:

江雲自在江風暖,南陌長亭盡折枝。送滄波舟一葉,早梅疏影寄新詩。

折,入聲。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注:有時候平仄會用這種符號表示:〇表示平;◎表示仄可做平;●表示仄;⊙表示平可做仄

二、古體七絕

古人的七言絕句,大多是近體詩(格律詩),古體七絕極少。但是五言絕句中,古體絕句數量就非常多。

這是因為五言的絕句早在格律詩完全定型前就有了,所以五言絕句古體和近體分庭抗禮。

七言詩在唐朝才漸漸成熟,此時格律詩也開始定型,因此七絕以近體為主。

但是,仍舊有些詩人留下了不少七言古體絕句。

例如李白的幾首古七絕,押平聲韻:

《結襪子》 三平調

燕南壯士吳門豪,築中置鉛魚隱刀。感君恩重許君命,太山一擲輕鴻毛。

《登廬山五老峰》三平調

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雲松。

孟郊的《洛橋晚望 》押仄韻

天津橋下冰初結,洛陽陌上人行絕。榆柳蕭疏樓閣閒,月明直見嵩山雪。

蘇軾的古體七絕《元豐七年訪慶老不見》 押入聲韻

押屑韻卷卷長廊走黃葉,席簾垂地香菸歇。主人待來終不來,火紅銷盡灰如雪。

老街也寫過幾首古體的七言絕句:

繡嶺風煙搖紅綠,舞殿歌臺人如玉。上皇粉黛俱塵埃,唯有春波唱舊曲。....汨羅江畔粽葉香,端午時節楚人傷。屈子遭逐懷王死,空留離騷吟斷腸。

三、關於絕句的對仗

多說幾句,絕句是不要求必須對仗的,古人的絕句中,關於對仗也有四種形式:

四句都對仗;前兩句對仗;後兩句對仗;四句都不對仗。

1、四句都對仗, 杜甫的《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2、後兩句對仗,宋僧志南《絕句》: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3、前兩句對仗,宋陳師道《絕句·書當快意讀易盡》

書當快意讀易盡,客有可人期不來。世事相違每如此,好懷百歲幾回開?

4、有四句都不對仗的,如蘇軾《絕句》:

柴桑春晚思依依,屋角鳴鳩雨欲飛。昨日已收寒食火,吹花風起卻添衣。

結束語

文似看山不喜平,絕句的關鍵在於第三句的轉折,轉得好便有味道,轉得不好就索然無味。

所有的詩,都是定主題,選意象,然後就是情與景的安排而已。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我這八句算什麼絕和律》

不通格律別寫聯?

且看噴子罵莫言。

五柳南山稱聖手,

晉人才識桃花田。

唐公李白自由寫,

長行短句都入禪。

詩詞貴在有新韻,

不服但看辛稼軒。

(如今詩壇也好,詞壇也罷,講解平仄格律的高才太多了。真是詩必盛唐,詞非兩宋。不然者便這裡不對,那裡不是。殊不知詩詞歌賦這種玩的藝術,既然作為一種文學體裁被大眾認可,是不是也該允許跳出某些框框套套?有符合時代口味的創新?否則就是畫虎不成反類狗了。傳統是要堅持的,不過太過份強調了,等於挖坑給別人跳。所以我創作詩歌,不論是五言七言的句子,從來不標什麼律什麼絕,要挑毛病的人就逮不住把柄。反之,你一賣弄,破綻就出來了。不信你瞧瞧頭條裡那些每天的出聯人,一句五個字或七個字的小把戲,求對就求對吧,可偏要另標一行平仄平仄平平仄,甚至怕人不懂他的大作多麼優秀,還要要求符合什麼新韻水平韻,等於考你的語文常識。於是那種好為人師的耳提面命,常常繞開就是,懶得去高攀,省得鬧笑話,而往往是爭論一番其實也爭不出什麼結果。乾脆不去接嘴為好!)



李老根2017


稟承:文為時而著,詩為事而作之古訓,現結合當前全國上下齊心合力抗擊肺炎的人民戰爭,特與王昌齡《出塞》詩和。

七絕,抗擊肺炎。

有詩為證:

疾發楚漢政封關,

病染芸生命不還。

杏林回春功尚在,

長江困虎鎖閻山!

注:杏林,古代指醫學。

又,聞網紅翁佳娜給武漢捐款一萬元,有感:

七絕,芳心可鑑!與王昌齡詩和。

玉面一張蓋世間,

紅霞萬朵滿天山。

捐金霧散長江岸,

濟世雲開皓月還!

附:王昌齡原詩,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老張35536


寫格律詩,尤其是押平水韻,有一定的難度,但是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難。

以下是我寫的一首平水韻七律,拆開就是兩個七絕了。

七律·緣淺

幾時初見幾多情,緣淺江湖各自行。

只道春陽尚有晦,何堪秋雨最無晴。

雁單天闊群雲伴,燭短夜長孤月明。

我笑蒼天苦太少,半根紅線惹殘生。



之所以說沒那麼難,是因為現代平仄與平水韻大部分都一致,只有一部分不一致。

在寫詩的時候先確定用什麼韻腳,一般以你認為最重要的一句的韻腳為基本點,確定平水韻的韻腳。然後用現代漢語的平仄寫詩,再依據平水韻的格律調整個別漢字,使之符合平水韻格律即可。

另外,寫詩一定要語句通暢優美,增加可閱讀性和美感,最好是常語中見真章,千萬不要用生僻字,有的人很會寫詩,很有學問,但詩詞佶屈聱牙,晦澀難懂,並不被人喜歡,從千古名句當真也能看出來。


青衫李公子


怎樣寫七絕?你願試寫一首嗎?

掌握了七絕寫作方法之後,遇到心中一動的景色或者事物,有情感需要抒發的時候,用七絕的格式表達出來,就是七絕了。

不懂者以為艱難,懂者不過隨手為之罷了。而且格律詩這種東西,只代表了詩人對格律是否知道,並不代表詩作就一定好。

不遵守格律的作品,盡是好詩;遵守格律的作品,未必好詩。

一定要以正常心態看待格律詩的創作。愛用者用,不愛用者避開就是了,並不影響感情的抒發和讀者的認同。

怎麼寫七絕,只是一個格式問題,雖然在格式使用上有水平高低,並不代表寫出來的作品水準高低。

到底怎麼寫七絕呢?

絕句在格律詩中是屬於規則相對少的,不需要對仗,最少只需要兩個字押韻,最多也就三個字押韻。相對簡單容易,只不過因為篇幅較短,所以在平仄格律之下合理安排詩意就更加重要。

格律詩有四種基礎平仄關係:仄起仄收、仄起平收、平起仄收、平起平收。

這四種關係的判定主要看首句第二個字(二四六分明,首字平仄不論),它決定這首詩是仄起還是平起,再根據首句的尾字決定是仄收還是平收。同時注意二、四、六位置上的平仄必須是相反的交替前進的。

在格式上,首句是決定一首格律詩平仄關係的重中之重。

四種基礎格式具體到七絕的首句就分別是:

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起平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起仄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仄平平

所有的七絕起句都是從這四種平仄上開始,適當地根據詩意來調整“一、三、五”位置上的平仄(不能出現詩病)。然後再根據“相對”、“相粘”的規則推導出整詩的平仄關係,對仗是不需要的,但是有對仗的話會顯得文采更好。

寫七絕注意好平仄關係和押韻(格律詩必須押平聲韻)就可以了,至少在格式上就是一首七絕。

你願試寫一首嗎?

光說理論肯定會讓人迷糊,那麼我們就試著寫一首七絕,同時根據上面的理論來詳細列出過程,讓大家看清楚七絕是如何寫成。

首先,找出自己的要抒發的情感點在哪兒?

昨日去朋友家,屋前有水,房後有山,細碎的秋雨淅淅瀝瀝穿越竹林,打在地上堆積的落葉上,沙沙作響。小雨不撐傘,出去遛狗,無意中走到山頂青天寺附近,煙雨朦朧,山天一色,銀線滿眼,卻細而難辨。

心中頗有感觸,那就以這種秋景感觸寫一首七絕。

首句定平仄關係,那麼我們首句起筆隨性,從寫景入手,寫完再來看平仄。眼中的景色即可入詩:“細雨絲絲穿竹葉”,這就是很平淡的,正常的寫景。這是什麼平仄關係呢?“仄仄平平平仄仄”,注意“竹”字是入聲字,是仄聲,所以這是很標準的“仄起仄收”的七絕首句格式。根據平仄相對、相粘的規則,我們立刻就得到了整首七絕的平仄骨架:

(首句)仄仄平平平仄仄,

(相對)平平仄仄仄平平。

(相粘)平平仄仄平平仄,

(相對)仄仄平平仄仄平。

那麼,從第二句開始,我們的詩句就必須按照這個平仄來了。當然如果實在有固定意象詞彙不合平仄的話,還可以考慮拗救,但是正常情況下不考慮出律和拗救。同時注意第二句和第四句的尾字押同一個平水韻部(前面“竹”字使用入聲字入韻,那麼就只能使用平水韻),所以第二句尾字定韻。

第二句在文法上一般是承接關係,繼續深化描寫景色,同時我們在出句(首句)使用了疊字“絲絲”,那麼對句是不是一定要對應地使用“疊字”呢?原則上是不需要的。但是如果疊字相對念起來更加好聽,可以滿足吟誦者的心理期待。“落黃片片和秋聲”,落葉一片片地承接這穿過竹林而下的雨滴,沙沙作響,呼應著這秋天雨景。

因為平仄的緣故,以及前面有“竹葉”一詞,所以這裡使用了“落黃”來形容落葉,不常用,但是一般都能理解,不算生澀。應該可以有更好的詞彙,這裡就暫時先不管了。

寫完再說。

第三句在意思上要發生一定的轉換,至於轉換角度大小,轉到哪裡去,隨便寫作者自己把握,但是不能過於生硬。秋雨欲來,卻沒有風,溫度略帶寒涼,讓人好想窩在溫暖的家裡做夢,想必風也是一樣吧?“金風沉夢無由起”,“平平平仄平平仄”,這是“一三五不論”的“平平仄仄平平仄”,是合律的。

結句承接上一句,風兒不來助興,那是一幅什麼景色呢?“混沌圓方一色清”。“仄仄平平仄仄平”,“一”字為入聲字,入仄聲。吹不斜深秋細雨,吹不散山頂青靄嫋嫋,混沌雲天成一色。“圓方”是指天地,古人所謂之“天圓地方”嘛。其實也可以使用“乾坤”,但是“朗朗乾坤”已成為固定意象,不適合來寫著雨天顏色。

秋雨

細雨絲絲穿竹葉,落黃片片和秋聲。

金風沉夢無由起,混沌圓方一色清。

這是一首仄起仄收,押平水韻“八庚”部的七言絕句。詩意以寫景為主,個人感受藏在詩外,如果讀者能通過這幾句感受到秋雨中天地一色的蕭瑟和清冷,目的就算打到了。

雖然整首七絕成詩的過程好像很複雜,其實在熟悉格律和古詩詞意象用詞之後,這種詩大概也就是那麼幾分鐘內吟誦出來,稍微花了些心思在遛狗的路上進行了一些平仄調整。

如果願意的話,其實還可以再進行精修,提升文字的合理性和意境深化。不過是隨手寫景罷了,就懶得再去鑽研了。

把寫詩過程分拆出來,展示給大家看清楚,結合上面的理論,大家覺得有用就好。

轉身而去,深藏功與名。


梧桐樹邊羽


絕者截也,就是說絕句由律詩截半而得。屬近體詩一種。因律詩有五、七之分,故絕句亦有五、七之別。絕句僅只兩句,字數也就只有二十字或二十八字。因其字少,若無熔鑄情志哲思的手段,很難駕御這種體裁來寫作。格律規範凡絕句一一不論五、七,皆有四式,即平起平收(首句平起入韻),平起仄收(首句平起不入韻),仄起平收(首句仄起入韻),仄起仄收(首句仄起不入韻)。四個分句中每字亦有平仄要求。然而隨著音韻流變,現代人寫詩已在平仄方面不甚考慮,而更多著眼於詩意的熔裁。四個分句同樣講究起承轉合,起句或即景或言事,承句必須與起句在意義上形成順承,補充,拓展的關係。轉句是全詩詩意寄託句,故詩家於此著力最多,或可稱為觸媒,即靈感生髮點。合句作收結,使所興之情有一落腳點。姑以七絕聖手王昌齡的《出塞》為例,秦時明月漢時關一一橫空而來,寫邊塞闊大之景。萬里長征人未還一一因景言事,說戰爭之殘酷。但使龍城飛將在一一思緒轉向深邃的歷史,想到漢時名將李廣。表面頌古,暗激時人,今之邊帥當以飛將軍為榜樣。不教胡馬度陰山一一戍邊之人有了飛將軍神勇,必有如斯之理想結果。五言絕句構思與此類似。當我們為生活中的外象所觸發,興懷勃鬱,需寄情歌詠之時,若想以絕句為體裁,先應多多學習唐宋詩中的代表性絕句,久之成誦,臨下筆時,自然吐字屬詞暗合格律章法,俗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解吟。指的就是這種境界。下附拙詩,乃吾在亡母盡七日含淚而作,祈同好斧正。憑棺哭罷母入泥,兒心箭穿母不知。天國菊盛緣淚灑,夜夢繞膝在幾時?一一寫至此處,餘不覺眼痠。


松間弈客


先即興一首,大家評論啥絕

公交書文

週末冬陽暖人身,閒坐公交遊深圳。

莫問七絕如何寫,有感而發書心聲。

文章本無好和壞,勿教新人學古人。

天下文人是賊乎,翻塵推新詩已出。

迴歸正題,對於七絕的概念,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說法,絕句也就是截句,七絕是從七律那裡截來的。所以,我們對七絕的認識,常常認為它是掐頭去尾的七律。其實,針對七絕而言,這些說法都是不準確的。我們都知道,七絕寫作的特點,一般是以起句押韻為主的,看這起句的平收而押韻的特點,就打破了截句的平衡對稱的概念。七絕的文體特點,是不對稱性,這種不對稱性,更適合表達一種“意”。表達情感的細膩和起伏感。可以肯定的說,七絕不是七律的“截”,而是自成一體。近體詩的幾個體裁中,七絕的特點是最鮮明的

七言絕句也叫“七絕”。每首四句,每句七個字,共二十八個字。 七絕的平仄格式有四種 附:( )中 可平可仄, 注意韻腳。 第一種:逢一、二、四句押平韻。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二種:逢二、四句押平韻,句首不用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三種:逢一、二、四句押平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四種:逢二、四句押平韻,句首不用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好言老爸


瓊花玉屑似蝶飄,

冰簇雪擁殷紅笑。

幽幽暗香蕊間浮,

瑩瑩喜淚花中抱。

櫛風沐雪送春歸,

凌寒怒放迎春到。

國色天香全不妒,

我本歲寒第一嬌!











用戶長華


七絕,就是七言絕句,四句二十八字。七言絕句包括七言律絕和七言古絕,但如標上《七絕》,一般就指七言律絕,七言古絕一般簡稱“七古”。

七絕既為律絕,就必須遵守律詩的基本規則,但要求較律詩四聯八句有所放寬,即只需遵守律詩平仄規定和押韻規則即可。因七絕多以抒情為主,所以可對仗也可不對仗,可用典也可不用典,講究通俗自然,清新流暢,一氣呵成。

七絕有首聯對仗兩式(不對仗時首句仄起仄落、平起仄落)與首聯入韻兩式,共四式。

一、首聯對仗一式(平起仄落)

以筆者今日新作為例:

纖雲聚攏斑斕色,平平仄仄平平仄

薄霧撩開瀲灩光。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野嶺有心多野趣,仄仄中平平仄仄,

秋山無處不秋香。平平中仄仄平平(韻)

光、香,平水韻下平七陽(中,表示可平可仄)。

二、首聯對仗二式(仄起仄落)

以筆者前日拙作為例:

浪裡白鵝雙戲水,仄仄中平平仄仄

堂前紫燕絮呢喃。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拈毫作劍聞雞舞,平平仄仄平平仄

哄得金烏出岫巖。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白、作、得、出,平水韻屬仄聲;喃、巖,平水韻下平十五鹹。

三、首聯入韻一式

以筆者去年十二月一日舊作為例:

桃花流水雨煙濃,平平中仄仄平平(韻)

遠黛如屏畫意濛。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靜水無波舟懶系,仄仄平平平仄仄

垂綸斜釣一江風。平平中仄仄平平(韻)

濃,平水韻上平二冬,濛、風,上平一東。首聯入韻式,首韻可押鄰韻。

四、首聯入韻二式

以筆者去年十一月舊作為例:

九九豔陽三月春,仄仄仄平平仄平(韻)

江南小調最迷人。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廊橋曲水濤聲舊,平平仄仄平平仄

柳堡風車故事新。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曲,平水韻屬仄聲;春、人、新,平水韻上平十一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