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陳凱歌等第五代導演,為何拍不出《戰狼2》那樣的電影?

春節假期,響應國家的號召,姜爾君宅在家裡的這段時間,重溫了許多國產經典電影,最近一個疑惑一直在腦殼裡轉悠:張藝謀、陳凱歌等第五代成名已久的導演為何在中國電影票房高速增長、單片票房紀錄屢創新高的大環境下,屢屢缺位?

張藝謀、陳凱歌等第五代導演,為何拍不出《戰狼2》那樣的電影?

從近幾年來貢獻了大體量票房的電影導演來看,年青一代的導演成為主力。以剛過去的2019年為例,據統計全年累計票房前三甲的導演分別是甯浩、餃子、郭帆,其中執導了《流浪地球》的青年導演郭帆和執導了《哪吒之魔童降世》的餃子均為80後,年輕化趨勢明顯。

張藝謀、陳凱歌等第五代導演,為何拍不出《戰狼2》那樣的電影?

雖然,受電影出品速度、電影上映年份等統計因素的影響,單看某一年份的票房數據來衡量一個導演的票房有失偏頗,但是即使將統計放到第五代導演有電影作品上映的年份,其票房號召力也是相對較弱。

以陳凱歌、張藝謀最新上映電影作品為例,2017年上映的陳凱歌的《妖貓傳》票房5.3億,年度排名33,同年的票房冠軍《戰狼2》票房56.81億元。2018年上映的張藝謀的《影》票房為6.29億元,年度排名27,同年的票房冠軍《紅海行動》為36.22億元。

從這些數據來看,給人的感覺就是導演的名氣與票房的號召力明顯不成正比,這也與當下發展迅速的中國電影市場形勢格格不入。那麼,為什麼會有這種不對稱的現象呢?

張藝謀、陳凱歌等第五代導演,為何拍不出《戰狼2》那樣的電影?

一方面,時代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興起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第五代導演,在中國電影史上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第五代導演走上歷史舞臺的時代,正是中國剛剛開始改革開放,開始與世界接軌的時代。

而彼時的電影圈,與當下電影製作以市場導向為主不同,電影作品更主要的是以藝術的呈現中國文化與精神為主,這一時期以《紅高粱》《黃土地》《霸王別姬》等藝術電影為載體,電影主題飽含著對我們民族精神和民族性的謳歌與深沉思考,第五代導演的作品牆內開花牆外香,張藝謀、陳凱歌等先後在國際上獲得大獎,為他們贏得榮譽的同時,也提升了國產電影的地位。

彼時的電影,由於國產電影市場不成熟,加上藝術表達先於商業化追求,觀影的門檻也較高,電影的商業屬性還不是很強,因此,文化屬性高於商業屬性。

然而,在國產電影市場日趨成熟的今天,商業利益成為考量一部電影的主要因素,能夠滿足觀眾的商業大片成為從業者首要考慮的片種。從某種程度上說,時勢造英雄,時代變了,屬於一代人的時代結束了。

張藝謀、陳凱歌等第五代導演,為何拍不出《戰狼2》那樣的電影?

另一方面,在電影表達主題上也發生了變化。第五代導演更加擅長在中國化的宏大敘事中來探討中國的文化精神和民族性問題,在充滿思辨性的電影主題中傳達的更多的是集體的意志。

而在當下,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個人主體意識佔據上風,在電影表達的主題上也更加喜歡錶現時代變化中個體的精神狀態和生活狀態,以往那種深沉的帶有哲學思辨的電影主題已經難以引起觀眾的共鳴,近幾年來票房排名靠前的電影作品,無一不是以個人化的視角來表達現代人的想法,娛樂性成為首要選擇。電影的藝術性逐漸讓位於商品性,電影不再是稀缺的藝術品,而是文化產品。

張藝謀、陳凱歌等第五代導演,為何拍不出《戰狼2》那樣的電影?

另外,作為消費群體,觀影人群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當下的觀影主力,以80後90後為主,新一代的年輕人更加喜歡娛樂性更強的作品,如何來把握這些人的消費心理,也成為影響電影票房的關鍵因素,而新一代的導演相較於老一代導演來講,他們更加了解觀眾,知道觀眾更喜歡哪種類型的電影和精神追求。

當然,每一個導演都有自己的創作特點和創作週期以及外部環境對導演創作的影響,受歡迎與否也不能唯票房論。

張藝謀、陳凱歌等第五代導演,為何拍不出《戰狼2》那樣的電影?

舊約《傳道書》曾寫到“一代過去,一代又來。地卻永遠長存。”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徵,或許,張藝謀們的時代已經過去,新的時代需要新人出現吧。文/姜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