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輔導,真的能起作用嗎?

鑫藝賜墨手繪


這不能一概而論,看孩子需要不。例如,孩子某一科有困難,他自已也著急,補一補肯定有效;另如,孩子不愛學,要尋求有管理和引導孩子能力的老師。牛不喝水強按頭,肯定沒有效果。


王書雲111


這個問題一直是比較有爭議的,到底要不要課外輔導,課外輔導效果怎麼樣,我剛畢業時在一家輔導機構工作過一年,後來又進入學校工作,那麼就這個問題,我說一下自己的看法和觀點。

首先,課外學習輔導機構之所以存在是有它合理之處的,因為公立學校一般每班四十人左右,班裡總會有這樣一些孩子,還算有上進心,但是呢,接收新知識能力沒有那麼強,對於課上老師講的內容可能理解不透徹,而且科任老師也顧不上所有學生,所以導致有些知識點脫節,尤其是數學,英語語法,物理化學之類的,這時候如果這些學生要趕上進度,是需要額外輔導的。對於本來成績就很好的學生我覺得是不需要參加可在學習輔導的,還有一些得過且過自我放棄的孩子參加課外輔導也是沒太有必要。

其次,課外學習輔導有沒有效果取決於這幾個方面。

1.跟學校科任老師溝通下,瞭解自己孩子的弱處,在課外輔導時有的放矢。這樣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2.選好合適的機構,一定看看班級人數,選小班或一對一一對二比較好我覺得,這樣老師更有針對性,另外一定提前試聽,選好老師合適自己孩子的老師,確定好之後對於老師佈置的任務家長要配合好,課下幫助督促孩子。

3.一定要徵求孩子的意見,不能強行報班,如果孩子非常不樂意可以先緩一緩,過幾天再慢慢引導,畢竟孩子排斥學,再好的名師也不行。

所有的這些方面配合好,課外學習輔導還是有效果的,因為自己在輔導機構時教過的孩子有許多是進步很大的,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七七153099054


在回答問題之前,還是先講講我的幾個學生的課外輔導情況。

第一個學生是家教+培訓班輪番上陣的。英語、物理、化學、數學都要輔導。因此可以說他是一個沒有周末和假期的孩子。當然也沒有時間去完成學校課堂要求的作業。因此回到學校,他的作業幾乎都是空白的。老師與家長溝通,建議稍微減少課外輔導,以便完成作業。家長一邊批評孩子,一邊說參加了家教。最後中考,孩子考了478,最普通的公立高中的分數是507。


第2個學生是朋友的孩子。雖然已是小學四五年級的學生。對於漢語拼音,可以說是一竅不通,最基本的拼讀都不會,也不知高分數是如何考出來的。因此朋友拜託我給她稍加補習。小姑娘也比較認真,大概10天左右,可以無障礙拼讀了。

第3個學生中考一模成績大概200來分。看到班上其他同學都在培訓班補習,於是心裡很羨慕,要求去參加。家長看到孩子主動願意學習,也非常樂意。於是從寄宿住校改為純粹走讀,每天傍晚放學後到培訓班去繼續補習。


綜上,我們可以看到:

第1位學生是家長和孩子是熱衷於課外輔導的。結果課上不學,課下學。最終課外輔導,只能是有害於他。

第2位學生本身比較優秀,家長和孩子,是有針對性的參加輔導的,屬於查漏補缺,提高型。那麼這樣的輔導是能夠看到作用和提高的。

第3位學生是跟風,盲目參加課外輔導的。因為本身的學習基礎也弱,所以,輔導的提高也是有限的。


所以,課外輔導有無作用,還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

依據我對各類學生參加課外輔導最後的情況來看,我有如下建議:

一,切不可過度依賴課外輔導。要讓孩子重視課堂的學習,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這才是基本。天天補習,何時了!課堂學習,不得少!你看到多少成績特別好的,是課外補習補出來的?

二,不可過多的參與課外輔導。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過多的課外輔導,只會消耗孩子的精力。你以為是多管齊下,全面提高?怕是全面崩潰,一發不可收拾吧!


三,要慎重選擇課外輔導。比如1對1或者小班額的相對來講,作用會大些。大班額,和課堂學習無異的,可以說,作用會小點。

四,要尊重孩子的意願。孩子不願意參加的,作用自然較小。 千金難買孩子願意。

五,養成良好學習習慣才是成績提高的王道。課堂學習是正餐,課外輔導是甜點或宵夜。你有看到不吃正餐,光吃甜點宵夜的嗎?不吃正餐,你覺得人能健康嗎?


希望家長在孩子的成長教育中,不要心急,也不要盲目。學會理智,學會科學,真正為孩子的揚帆遠航助力!


王一一


課外輔導是否管用,得從輔導機構和學生兩個方面來看。

先說輔導機構。

1、如今市場上搞中小學課外輔導的機構多如牛毛,正式註冊的在一個縣城裡也不下上百家,更不用說那些沒有證的野輔導機構,還有一些在職老師領到家裡去的等等。這些機構或個人的水平懸殊是很大的,家長要瞪大眼睛。

2、小學和中學的輔導形式也不一樣。小學或者初中,通常是小班化的輔導方式,有的小學輔導機構不過是看著寫寫作業,多少可能講點東西,這種機構一般沒有專職的專業老師,所以輔導效果一般般,比純小飯桌強不到哪裡去。初三或高中更多的是採取一對一輔導,說實話,一對一輔導一般都有效果,但是效果的差異很大。

3、有些老師會把十幾個甚至幾十個學生弄到家裡去,偷偷的搞輔導。如果只是為了賺錢,人數太多,效果一般也不會太好,但是老師的水平一般還行,只要他夠認真,還是有些作用的。但也不排除有些水平真的挺高,也挺負責,那樣的話學習效果應該不錯。

4、到正規的輔導機構報名,大班效果不如小班,小班效果不如一對一,當然收費也不一樣。家長這時候一定要盯緊一個事,就是上課的老師水平怎麼樣。現在對在職中小學教師的有償補課管理非常嚴格,一般的機構很難有在職的老師上課,但是會有退休的老師,或者是機構自己培養的專職老師來上課,水平參差不齊。老師的水平如何、輔導效果怎樣,問孩子就行。

再說學生這方面。

1、從學習態度上分類,學生可以分為想學的和不想學的。

想學的孩子,如果有輔導老師的幫助,一般能提高成績。

但是不想學的孩子,往往是家長覺得他需要補課,牛不喝水強按頭,逼著他去補,這種孩子是補不出成績來的。他會想盡一切辦法搗蛋,總之就是不想學。家長可別以為他按時揹著包去上輔導班了,其實去了也不一定學習。輔導班為了留住學生,也就是留住錢,一般不會批評學生的,主要採取糊弄的戰術 ,多上一節是一節的。所以,這種情況需要家長自己把握,判斷方法就是輔導了但是沒有提高成績,很有可能說明孩子根本就沒學。

2、從學生的基礎和需求上來分類,學生可以分為提前學、隨堂補和查漏補缺等類型。

(1)暑假寒假的銜接班就是提前學類型。效果有好有壞。有大量的家長是因為沒有時間管孩子,就把他交給輔導班了,這種隨大流的,往往被編到幾十個人的大班裡,說實話效果一般般。相當多的孩子新課沒學多少,弄了個夾生飯,正式開學以後還覺得自己會不少,不願聽課,造成學習成績下降。這種班效果的好壞取決於家長和孩子的要求是否高,如果要求高,可以讓輔導班給編到精品班裡去,效果會好些。

有些學生自主性非常好,自己提前預習新課,只是需要老師輔助一下,這種可以選擇一對一。

(2)隨堂補的一般效果不錯,及時進行解疑答惑,不至於落下太多。但需要注意一種傾向,就是孩子過分依賴輔導班老師,覺得最終都有輔導班老師給兜著,導致在學校不聽講,這就失去了意義。

(3)查漏補缺類型,如果孩子成績不錯,只是在期末補充一下,或者完善知識網絡,效果一般不錯;如果孩子一學期落下太多,想指著突擊趕上來,比較困難,尤其對學習態度和學習能力雙差的學生,效果不會好。

3、無論哪種類型的孩子,最終效果如何要看的是孩子學習的自主性如何。說到底,輔導是幫助孩子學習,幫助孩子建立學習的自主性,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這才是根本。想通過幾節課就提高成績的,可能短期有效,但是長期下來,效果一般不好。

輔導的真正意義是讓孩子最終脫離輔導,自主學習。

最後,想對家長們說,初中高中的孩子根本沒有時間學藝術特長,因為時間太緊張了,作業超級多,考試很頻繁,週末也常常不休息,容不得半點懈怠。

要想學藝術類特長就在小學階段多學點。


曉行致良知


課外輔導能否起作用,因人而異。優秀學生不用去上輔導,成績較差學生輔導效果也不大,中檔生上課外輔導或許有一定作用。

1.優秀學生有較強的自學能力,計劃能力和執行能力,輔導班對於他們來說,很多時候都是浪費時間。

對於優秀學生,家長放手讓他們自己讀書學習就可以了,不用替他們操心報輔導班。這些學生有著很多相同點,比如自己能夠發現學習存在的問題,也善於獨立思考嘗試解決問題,如果自己解決不出問題,他也會想法設法去解決。他們有著高度的自覺性,也有著較強的計劃執行能力。

2015年,我班上有一位學生,在高三後半學期覺得英語有些吃力,於是他買來了一本高中英語複習資料,每天在完成其它作業之後,就按計劃去完成英語複習。他用了將近3個月把那本厚厚的英語資料從頭至尾做了一遍,有不會的就去請教英語老師。後來這位同學高考時英語基本上接近滿分,成為他高考所有科目中發揮得最好的一門學科。

2.成績特別不好的學生,即使參加課外輔導補習班,收效甚微,家長白白浪費錢財。

成績差有著許多原因,有些學生是因為基礎差,有的是因為對學習認識不到位,有的學生是因為接受能力差。這些學生在知識沒有構成網絡和體系,在認識上沒有把讀書當作改變命運的要求,在習慣上好逸惡勞沒有養成勤學好問的品質。

對於這些學生不是去盲目地上輔導班補課,而是切實提高他們對學習的認識,加強教育養成習慣,認認真真抓住課堂時間,提高聽課效率。

3.中檔生去輔導班最有效果,如何做才能充分作用?

輔導班最大的作用應當是提優補差,這些學生進輔導班之時,就要弄清楚去輔導的目的,帶著目標走進輔導班,找出知識的短板,有針對性地接受輔導,這樣對於提升成績會有很大幫助。

第二,要尋找經驗豐富、責任心強的輔導老師,因為許多學生去輔導班,報的都是大班通課,和學校的課堂教學並無二致,這樣的輔導班還不如不上。去輔導班更要看重師資水平,優秀的教師也像高明的醫生的一樣,他能快速幫你診斷病因,對症下藥,藥到病除。

綜上所述,現在學校課堂採取的依然是誇美紐斯的班級授課制形式。這種授課形式最大的缺點就是班級學生人數多,學生基礎不一,個性不一,不能因材施、個性化教育,那麼輔導班作為學校班級授課的補充,家長可以根據家裡學生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易於提升孩子成績的輔導,而不是盲目的為了輔導而去輔導班。


青衫李探花


課外輔導能不能起到作用,主要還是看你怎麼對待了。

就拿學校老師上課來說吧,一節課下來,認真聽講的學生課堂中可能掌握了80%,回家之後在複習一下,完成家庭作業,幾乎可以完全掌握;那些上課不認真聽講的學生,課堂上能掌握30%吧,回家再不完成作業,第二天可能只剩10%了。

其實上課外輔導班和這個是一樣的,如果你認真聽講了,作業完成了,輔導班就起作用了,要是不認真聽講,肯定沒有效果了。

為什麼家長會給孩子報輔導班,一方面是想讓孩子更加優秀,還有就是為了讓孩子跟上進度,不至於落後。但是不是給孩子報個輔導班,孩子成績就一定可以提高,更重要的如何對待課外輔導班。

想讓孩子學習成績好,報輔導班是個辦法,但是更關鍵的是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


然規教育說


家長的素質決定孩子的高度。

怎麼都2019年了,還有如此無語的提問?

如果想讓孩子拼高考錄取名牌大學,最遲從小學三年級起就要不停的報班學習語數英。學習的內容不要選擇學校的同步課程,要學深學廣超前學。至於藝術方面視孩子愛好有條件就學。

學藝術必須報班應該是家長認可的吧,學校也開設音體美課程的,為什麼還要報班?因為學校的課程深度廣度遠遠不夠,不報班不可能學好藝術。文化課一樣的道理。學校的語數英是按教學大綱要求的內容設置的,但絕不是掌握了學校教學要求的內容就足夠應對將來小升初及中學學習要求的。

先從小升初擇校談起。看看北京、西安小升初擇校的激烈程度,想佔得先機,僅靠學校優異的各科成績,即使6年門門100分,甚至獲得了市區三好,就能確保擇校時簡歷好看嗎?根本不夠。哪個擇校生的校內成績不是全優?僅有三年市三好最多能獲得考試和麵試的機會,不是就一定被錄取。真正獲得考試面試機會的還是看證書,以奧數杯賽證書和英語pet證書為標配。簡歷中必須有教育機構報班學習情況的介紹。實際上優質初中大多與教育機構合作有坑班,坑班以外的學生很難有機會。某部今年嚴格限制各初中校以考試的形式招生,但實際上各優質初中還都是審簡歷擇優挑選再變相的考試面試招生。靠學校的門門100分很難通過簡歷初選,考試面試的機會都不會給。其實給了機會也考不上。看看各所名初中往年小升初考試的試題,語數英三科沒有報班的能考多少分?一句話,不持續報班、不考取足夠多的證書,小升初就沒有擇校的機會。

小升初擇校對孩子的高考有多重要?有的家長會覺得,初中走派位進普通初中,初中認真學習,中考考取重點高中,高考一樣可以考名牌。想多了,至少考不上清北。

北京為例,我很負責的說,小升初擇校失敗,肯定就與清北無緣,甚至985都輪不上。

北京一共16個區縣,大約380所高中。與全國10%的富人佔據90%財富一樣,考取清北的學生90%集中在不夠考生總數10%的海淀和西城2個區的十幾所頂級高中。比如人大附、十一學校、四中、八中、北師大實驗學校等。看看清北各區錄取名額統計。不進入海淀區和西城區的這些名校,哪裡還有機會考清北?好幾個區縣幾年都沒有一個考取清北的。

問題來了,初中從普通中學通過中考考進人大附、十一學校是不是就有機會考清北了?沒有機會!

人大附、十一學校等頂級名校考取清北的學生,絕大部分是本校初中部小升初招來的學生,再擇優成立實驗班,無需中考,直接升入本部高中的學生。比較有名的是十一學校的2-4制實驗班,初中2年,高中4年。這些學生從初一開始就最優秀的教育資源配置,無需為中考分心刷題費時間,教學安排直指高考。他們才是考取清北的主力。至於從普通初中考入這些頂級高中的學生,去了被人家踩在腳底下,沒有任何機會翻身。

大概率是這樣。至於出現特例,小升初去了普校,後來考取清北的概率肯定有,但與0幾乎沒有區別。最簡單的例子,海淀校額到校計劃,海淀75所初中的排名靠後的學校,以101雙榆樹校區為例,學校排名海淀初中第38左右,初三150名學生,人大附的校額到校指標就6個。海淀牛校有一半指標是校額到校給普通初中的。學校前幾十名中考夠500分就進入人大附等名校。但這些學生進了名校,學習跟的上嗎?都是墊底的。

道理就是這樣,小升初不進名初中很少有機會考清北,小學不持續報班學語數英就沒有機會擇校。

報班最瘋狂的是海淀黃莊的學生。想想那的家長什麼層次?每個都是高學歷精英,本身清北畢業的家長就大把抓,各省高考學霸留京的也不少。人家孩子的基因本來就好,再每年十幾萬的報班學習,將來還是精英。

有聽到過海淀黃莊的家長罵老師課上不講課下講,有償補課嗎?海淀黃莊的家長都實行攢班了。哪個家長認識名師,就幾個孩子集體請名師偷著上課。我孩子小升初面試時和個家長聊天,家長介紹,他的孩子參加的英語班,以pet為主要內容,老師要求小學做北京英語中考題,100分優秀、99分合格、98分不及格。孩子六年級,同學裡有個二年級的學生,pet高分,作文170分得了168分。這些孩子現在參加高考也是高分的。我在想學校英語100分而沒有報班的,中學六年有什麼機會超過人家。有個段子,樓主問:孩子4歲,英語詞彙量只有1500左右,是不是不太夠?答:在美國肯定是夠了,在海淀肯定是不夠。這絕無誇張,小學英語600詞彙量,海淀的小學生掌握3000詞彙的比比皆是。

別討論高考成功是否就人生成功,我是隻介紹高考進清北必須小學就報班。至於孩子天性、把時間和快樂還給孩子的叫法,只能呵呵了。



專罵黑師人


孩子參加課外輔導,需要有一個目標。大體上家長的目標都是讓孩子成績提高,事實上這個目標大部分情況下還是可以實現的。

您發現了一個問題:孩子補課的時候壓力大於動力,有很大的不情願成分,這到底對孩子的學習是好是壞呢?

從短期看是好的,因為一個孩子剛開始補課的時候一般都能有一定的提升。但是長期看未必,因為有可能會出現厭學的現象。畢竟孩子如果整天都在上課,那麼長期下去就會失去自己的節奏,最後導致厭學現象的出現。


為什麼說過多的補課不利於孩子的學習呢?

一、上課屬於被動輸入

學習需要有一個自我消化的過程。上課的時候,基本上屬於被動輸入。我們的課堂大體上都是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老師確實能夠把知識點整理得很好,把例題講得很細。但是,這些知識都是被動吸收的,孩子缺乏主動學習的機會。因為學習除了記憶和理解、應用之外,還包括主動的分析、歸納、自我創造。

補課一般只能開發到孩子的初級認知,因為高級認知這一塊需要比較多的自由時間做思考,而補課的時候老師一般都是直接給出知識,所以鍛鍊不到高級認知。

當然,對於高水平學生,即便是在補課的時候依然可以鍛鍊到。因為老師會有意識地控制節奏讓學生思考,而這些高水平的學生思考的速度足夠快,上課時候就能現場進行分析。


2、被動補課對智力的發展不利

大部分情況下,補課也只是補到知識而已。當然您可能會認為:學校的學習也是一樣的呀,同樣是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沒錯,正是因為這樣!


僅僅靠上課是無法開發到孩子的智力的,學霸一定是需要大量的時間進行自我探索的。沒有自主學習的學生不是真學霸!大腦的高級能力一定要自己探索才能開發出來,所以孩子如果從小就靠大量補課的話,後期的潛力會相對較小。儘管這些孩子未來依然可以考上大學,但是獨立思考能力會弱很多。


當然,有些學霸也在補課。前提是這些補課的學霸是主動式的學習,ta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有自己的學習節奏。在學習的過程中ta能夠產生疑問,並且想辦法去解決。最重要的,這些學生課後會通過練習來很好的鞏固知識,而在做這些練習的過程,有很大一部分是獨立思考的。

3、不提高聽課能力,補課將會讓孩子產生依賴

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才是關鍵,否則孩子將會在未來越來越依賴補課!

為什麼有些孩子上課的時候聽課效率不高?一方面在於無法主動的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另外一方面在於理解力不足,而理解力又跟知識背景和大腦的靈活度有關;最後,對於學習的管理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


適當地預習是改善聽課效果的好辦法。但是預習絕對不是簡單地照著課本預習,我們還需要通過自己的操作增加感受。比如數學的學習,如果我們要預習長度的單位這些內容,那麼孩子動手去測量一些自己喜歡的物體就能獲得非常好的感受,這遠比簡單地看課本背下各種換算要好得多。


另外,不管是預習還是複習,用筆記下自己的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對於一個知識點,我自己的想法是如何的?與以前的知識有什麼聯繫?我如何才能又快又好的記下來?

實際上,學習的細節是非常個性化的。所謂的理解,實際上有很多的共同點,但是記憶這一塊,每個人都可以、並且應該有自己個性化的記憶方式。孩子學習的好壞,實際上就在於這些細節上的差異。


主動學習的人更願意利用自己的能力去發展出自己的學習方式,而被動學習的孩子更傾向於接受別人給出的“好方法”。但是現實是,別人的“好方法”並不一定適合自己。這如同某些人把辣椒當成美味,某些人可能根本就不適合吃辣一樣。


以上是我的一些理解,我是翼翔老師,歡迎關注我,一起探討孩子的教育問題!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這個真是因人而異。

第一要看孩子本身的學習水平和學段。三年級以上建議加強課外英語的輔導,打好基礎。四年級五年級數學出現小轉折,不過一般不需要課外輔導。真需要的話可報個小班。到了初中,尤其是初二下學期,數學、英語波動較大,難度也在增加。這時候要看孩子的成績水平,中等水平報小班,抓中等偏上的題目。如果基礎不好,一定要一對一或一對二抓基礎知識點,然後再練題,不要報學生多的那種班。如果孩子真願意學,肯定會有效果;如果學習態度和校內沒任何區別,那就不要補習了。

第二就是要看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態度。備課不充分,針對性不強,或者對學生薄弱章節、知識點掌握不足反而是浪費了孩子的時間。個性化輔導的方式有它的優點。

所以,有沒有效果,要兩者結合的分析。


追逐我的夢


現在所有孩子不管學習好壞都有揹負幾門課外輔導課,壓力大於動力,導致孩子喜歡的藝術類培訓孩子接觸特別少,有什麼影響嗎?

原本以為題主的問題是想讓大家討論一下輔導班是否真的能夠對學習或者其他什麼起到積極的作用,又或者是說為什麼有些人上了輔導班但是好像並沒有效果之類的。

但是看完你的問題描述我又有點迷惑了——話說你的字裡行間怎麼讓我讀出來了“孩子不喜歡藝術類培訓是因為學習類輔導班太多導致”的感覺呢?

我認為你可能是隻看到了身邊的情況,你的身邊可能的確是這個樣子的,所以你認為其他地方可能也是這樣的。

顯然,我身邊的情況跟你說的還是差距有點大的。

就在去年我孩子四年級的時候學校做過一次統計,調查所有學生報班的情況,這個班既包括學習類的也包括藝術體育等等類型的,反正就是隻要是出去上課的就算。

結果我孩子班我大概統計了一下,報了藝術類的孩子超過了二分一,報了體育類的大概有四分之一,報了文藝(唱歌跳舞主持人樂器等)、體育類的大概有近三分之二,報了英語輔導班的大概有不到二分之一,語文的比較少,數學主要是奧數,因為本地沒有奧數擇校,所以全班只有3、4個孩子在報班學,其他的大都是自學為主。

很顯然,在我的身邊報文體藝術類的班的數量遠遠多於文化課類的。

然後再看看我孩子上的一個輔導班的情況。

這個班的孩子因為已經一起上課兩年多了,所以都比較熟悉一些,據我所知人均2-3項非文化課類的興趣班。我家正好最多的時候是3個興趣班,現在只剩下一個了。

所以在我身邊,還真的沒法符合你問題描述中說的這樣的情況。

事實上,這麼多年來我發現一個比較普遍的特點,尤其是在小學生身上——往往是報學習班比較多的孩子他們的行興趣班,包括以前學過的興趣班往往也都不少。

這裡面我認為是有必然的因果關係的。

思前想後我覺得最大原因就是因為這些孩子的父母沒有按照一些網友們的“劇本”去上演“補課沒用”的情節,反而他們不但重視孩子的“智育”培養,也同時非常注重孩子們的其他方面的能力培養——這是很有道理的,一個重視孩子教育的家庭在當下已經很難只會去關注學習不是嗎?要知道那些不去關注孩子學習的家長都能想得到的事情,這些關注孩子學習的家長怎麼可能想不到呢?

是的,在我看來,那些越是重視孩子教育的家庭往往他們再給自己孩子做出來的教育規劃中是涵蓋了很多方面的內容的,“上各種班”往往只不過是作為外人能夠看得到的一些行為,可是外人根本看不到的是人家的家庭文化、人家的交流互動、人家的對各種問題的預案和更好的應對措施……

最後無論如何還是要回答一下標題的問題——補課有沒有用並不取決於“補課”,而是取決於學習的雙方即老師和孩子的綜合作用,孩子不學老師再講的好也白瞎,同樣的,老師瞎講孩子能補出成績來那才叫見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