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你談談周慧珺的書法得失有哪些?

情棋書畫


二十年前,曾經花了很長時間臨寫周先生行楷千字文,至今仍覺得這本字帖對我影響很深,所以在當代書法名家裡,一直對周先生深深崇敬。

時至今日,網上有很多人對周先生品頭論足,個人覺得仁者見仁,有喜歡蘿蔔自然有人喜歡白菜,這應該不奇怪。不過也有批評者採用嘲諷謾罵的口氣說三道四,這就不可理喻了,再說周先生已是八九十歲的老人了,如此口出惡語,如也是書法愛好者所為,實在令人不恥。

再有,評論周先生書法有何得失,不知意義何在,畢竟在她自己來說,在自己的書法人生裡,做了最喜歡的事一輩子,別人在那說又怎麼樣呢。

個人拙見,不求大同。


一個老豆


周慧珺是新中國文化斷層期崛起的,成名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最有專業影響力的書法家。 周慧珺是當代女書法家當中的翹楚,曾經擔任過上海市書法家主席,中國書法家書協副主席。

周慧珺曾經得到沈尹默、翁闓運等著名書法家親授。致力於學習米芾和王鐸,並且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就。

關於她在書法上的得失,我想談談幾點淺薄的看法:

一、學米芾能化者。

米芾的狠實勁利的點畫特徵、過於造作誇張的結體,在周慧珺筆下,顯得溫婉而平實,但仍然不失其騰躍高蹈,昂揚向上的意趣。

二、不重視結體的變法和章法方面的代入,難免走向程式化。主要表現在:

1、只學米芾一家,兼以王鐸,但未得此二人的真髓。米芾結體上的左右傾側,似奇反正,王鐸章法上的左右搖曳,上下勾連,被完全整平化。在使書法具有萬千變化的各種對比關係上,似乎只有大小之變,而不及其餘,顯得過於簡單而程式化。

2、過早的確立了自己的書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成名後,在其後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保持不變,終於“熟”而後俗。對一種筆法,結構和章法的表現形式的“熟”,久之就成了近乎脫離大腦思考的,機械的肌肉運動。表現在古意的消失,而代之以迎合時流的俗態。

3、墜入“返祖”怪圈。書法上有一個可怕的現象:返祖。“熟”後無“生”,即不代入新的技法和表現手段,不但不會越來越好,反而會越來越流滑,越來越套路化,因為早年學到的技法在慢慢流失,創作的思維和激情在慢慢退化。晚年的作品,沒有早年的作品好。這一點,是許許多多書法家共性的困惑苦惱。

井底之見,歡迎同道批評討論。

關注“快樂書法營”,快快樂樂玩書法


快樂書法營


我本人最愛她的作品,自己偶爾也寫一下!我是她的忠實粉絲!



鄉村小狂人


周先生應屬為數不多並在而立之年既成名的女書家之一。周先生的書法有她獨到的章韻這也是她能繼續活躍在書壇的功底。我在周先生身上發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那就是她的字幾乎近五十年的不變。照常理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加深字也會跟著變化的,也就是說“變”是合理不“變”是不正常的,只憑這一點就實屬不易。一點感言!


聽竹齋


周慧珺的書法在當今書法界是首屈一指的大師。有些人對她的不三不四的批點.我大膽的說一句,只能證明他們對書法鑑賞水平問題。確實是一位難得的大家!


私心忘響


在不失傳統的情況下有自己獨立的風格,實在難得。書體中透漏出一些剛毅堅強又有一些灑脫。


篆刻女生


周慧珺的書法我認為是最好的,沒有之一,包括歷史上的書法家。(不喜勿噴,個人觀點),


古道西風54


愛其德而喜其書法藝術的現象還是比較明顯的。如果拋開周慧珺的書法修養品德不談,僅僅站在純粹書法藝術的角度上來看她的書法,並不是大家之功,因為她的書法是以臨寫米芾書法為底色的。


黃梅戲玲壠


非常尊重周先生,周先生七十歲以後的作品水平是走下坡路的,年紀大了,水平下降,自然規律,正常現象。現在可能已經不能寫了。


美好生活天天向上


從字帖上學周先生,至今未改,從書法到做人受益匪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