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與河北省分離以後,山東的省會,為何選擇了濟南?

DALONG1111


河北與山東以前合併過嗎?好象解放前及歷朝歷代,就是兩個省吧。河北原來的省會是保定,解放後改為天津,天津設直轄市後又遷到石家莊。山東的省會一直是濟南,好象幾個朝代都沒變過。本來就是兩個省,何來分離?再往遠處說,在戰國時期,河北和山東就不是一個行政單位,河北是燕國和趙國的地盤,俗稱燕趙大地,燕國的首都是北京(燕京),趙國的首都是邯鄲。山東是齊國和魯國的地盤,俗稱齊魯之邦,齊國的首都是臨淄,魯國的首都是曲阜。從來沒合二為一過。


龍吟方澤


山東和河北歷史上是否同屬一個國家呢?


從地圖中可以看出,山東與河北交界,兩省在歷史上並沒有包含和隸屬關係。戰國時期的河北屬燕國,齊國就是現在山東的北部以及河北的東南部地區,也僅僅只有河北東南部的一小部分屬於山東,所以題中所說的分離應該是指河北的東南部那塊地方。

青島在經濟實力上屬於山東最強,中國標準二線城市,為什麼省會是濟南,而不是青島呢?

最為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偏於山東西北地區的濟南,更為靠近整個中國的政治中心,相對於北京來講,濟南距離北京最相近,因此在統治方面也是具有便利性,一切以服務政治為中心,這是一個國家管理層必須遵循的原則。
  • 在古代靠近京杭大運河地區的濟南,自然成為了統治者統轄京杭大運河地區的重要城市,另一方面,農業方面,濟南因為其靠近黃河,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也是作為最為重要的地區存在。

綜合來看,濟南對於整個山東省甚至整個全國來講,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就是整個山東的最有力的文化名片,是最重要的地域認同,同時也是作為整個國家的鐵路和公路重要的樞紐之一,所以綜合多方因素來看,濟南作為中心城市和省會城市,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絕佳選擇。


戲說古今的路人甲


中國出現行省這一級行政區劃始於金朝的行尚書省,至元代的行中書省趨於完備。但金朝“行尚書省”並未普遍、固定設立,元代的行中書省共有10個(臨時設置的不算在內),但山東偏偏不在任何行中書省管轄範圍內,而是和河南、河北等地一起稱作“腹裡”,歸尚書省直接管轄,相當於一個特大號的“首都特別行政區”。

明代朱元璋因為集權需要,先後廢除宰相制和中書省,順理成章地也在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廢除行中書省,在省一級設立管理行政的承宣布政使司、管理刑事的提刑按察使司,和管理軍隊事務的都指揮使司,至明朝滅亡時全國固定保留了13個省。清代沿襲了明代的行省體制,在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之上設立巡撫和總督,統管一省事務,同時降低都指揮使的地位,在省內設立提督統管軍務。

山東於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第一次設省,即山東等處行中書省,下轄濟南、青州、濟寧、東平、東昌、萊州5個府,和淄川、泰安、曹州、冠州、恩州、濮州六個直隸州,當時的首府並非濟南,而是青州。但洪武九年廢除行中書省、改立三司時,首府就改在了濟南。

清順治元年(1644年),在明代山東境內設立山東巡撫和登萊巡撫,分別管理山東省內陸和膠東半島,首府分別為濟南府和登州府,但順治九年(1652年)就撤銷了登萊巡撫,自此山東省內只有一個省級行政單位,首府也固定在濟南至今。

濟南自漢文帝前元十六年(公元前164年)設立濟南國起,就是山東境內最大的城市,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自那以後直到近代,只要在山東設立一級行政單位,首府幾乎一定會選擇在濟南府,明代設立行省之初省會在青州府,是因為此前紅巾軍在山東的最高長官毛貴、陳糅頭都以青州府(當時叫益都城)為大本營(當時濟南在元朝手裡),他們失敗後,元朝又在益都設立前敵總司令部(山東東西道宣慰使,主官為普顏不花),因此明軍主將徐達三路攻打山東,益都是主要目標,而且益都也的確早於濟南被明軍攻佔,因此順理成章在山東行省成立之初成為首府。但“濟南才是山東首府”的觀念深入人心,待9年後行省改為三司,首府也就自然更換為濟南,且至今也沒有變過。

近幾十年來膠東半島上的青島蓬勃發展,從人口上論超過濟南,成為半島最大城市,但青島直到民國十八年(1929年)才設立了第一個中國自己的行政建制單位——青島特別市,在明、清兩代連最小的正式行政建制——縣都還不是,且僻處膠東半島一隅,作為省會,至少不便發揮行政中心的應有職能。


李厚何


古代是因為運河,這一點是決定性的。山東還有不少城市也是如此比如濟寧,聊城都是運河城市。當時這些城市沾了不少光,後來運河敗落可就吃了不少苦了。

濟南在解放後還能被立為省會還有一點,鐵路,是津浦鐵路和膠濟鐵路的交匯點。這助力濟南成為大陸早期重要的鐵路樞紐城市,交通便利自然會被立為省會。

濟南在國內看是鐵路樞紐城市這對它助力很多,但是對山東省內可就不是什麼好事情了。因為地理位置因素濟南偏西無法輻射膠東地區,故此山東難以發展一個區域性中心城市,只能在東西各發展了一個城市,這實質上分散了省內的精力,加劇了內耗。

而在鐵路建設飛速發展時期實際是可以人為干預這一不利的,比如將鐵路樞紐東移回山東的中心淄博一帶,但是歷史的慣性讓山東領導遵從了歷史的選擇。


爾立18


估計是分裂青兗徐手段。

這是元朝定的。

古九州青兗徐三州接連一汽,曹操就是發家於此。

眼看青州成縣,兗州成區,徐州混江蘇,可見統一大勢所趨。


哦發發發


山東得意於隋朝大運河。大小清河連接山東半島。所以選擇濟南是因為漕運需要。自從黃河改道大清河後。皇帝師傅和江淮貴族不同意在改回淮河入海。黃河才肆虐山東。華北平原山東段變成了黃泛區。才有了闖關東。。濟南也被壓縮,整體山東東西失衡。因黃河而割捨。黃河西聊城 濱州 德州 東營 濟南等大部區域被群龍無首。難以發展。


閒雜人等路人甲


關鍵是戰略意義!濟南北拒黃河,南靠沂蒙山,可拒可守,必要時可以躲進深山!


用戶2629130567755


什麼時候兩個省在一起過?


米飯把子肉


首先第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地理位置,這是每個省會城市首先考慮的問題,要連接省內每個城市,在中心點是很重要的。同時本身濟南不處於大的地震帶,相對來說受到大的地震災害的可能性較低,這也是能夠保證濟南成為省會城市的相關參考之一第二點:歷史文化因素,濟南地區有著4000多年的歷史,現在的以原歷城縣為基礎的城區也有著2600多年的建城史。山東快書和呂劇雖都不是在濟南產生,卻都是以濟南這個平臺為基礎推向全國的。第三點:軍事因素,濟南兩面有山丘,兩面有河流,以山區的谷地平原和渡口(橋樑)為關口,形成易守難攻的地勢。市區多條南北向的河流分佈加上黃河(濟水、大清河)、小清河、大明湖和一些零星的山丘形成層層的軍事障礙,歷史上依靠市區河流又修建了護城河和城牆(注:城牆已拆除),更加加強了濟南的軍事防禦能力。除去穿過濟南的這些山脈和河流,又以平原地形為主,基本無險可守。這樣的地形,相對容易對周圍進行軍事控制。同時濟南不沿海,不易受到海上力量的直接攻擊。直到近代這樣的地勢也在軍事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靖難之變、北伐戰爭(濟南5.3慘案)和解放戰爭(濟南戰役)的歷史過程中都凸現了濟南作為軍事重鎮的重要性。


讀書是福


省城拼的是文化,交通,地勢,經濟,歷史 的綜合考慮,只有一方面都是不可以的,比如青島,一個沒有歷史的城市。

跟選首都差不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