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避免自己的書法落入“俗氣"?

我自飛揚66


什麼叫書法落入“俗氣”,我弄不懂怎麼才落入“俗氣"?

但是,我只知道書法要有功底。按照練習書法的入門,一般要從練習字帖入手,先練習柳公權的柳體,因為柳體的結構嚴謹,筆畫強勁有力如骨節,所以叫先練柳體的骨。然後再學習歐體的肉,最後再學習朱體和王羲書的字的精神。

一個人不可能幾天,幾個月,幾年就練成書法家的。

我不是書法家,我只是書愛好者。現在是深圳市平湖書畫協會會員。

我從讀小學時,一放學就在家練毛筆字。五年級時參加鎮級小學生書法比賽獲全鎮第一名。

但後來讀初中功課多,作業多,把書法練習放下了,所以直至現在我的書法還不很穩定。也就是說,我的書法功底還不紮實。

但是一些單位,企業,說我的字獨有風格,喜歡把我的字畫掛上會議廳,辦公室,但是我總是覺得自已還沒有這個資格呢!


黃爺30


題主好。

我是其人,年近50,自16歲練字,至今30多年了,仍沒有什麼建樹。練書法,純屬喜歡。

今天來針對題主的問題說幾個我的看法。

書法怎樣不俗?

首先,糾正江湖體,遠離醜書

說實在的,江湖體,實在談不上書法。為了避免被噴得研磨在口水裡,我就少說幾句。說說醜書,書法,不是賣藝,不是博眼球。有部分明明字寫得很好,非要弄幾個美女、非要弄拖布針管之類的,只是在博眼球。根本談不上“脫俗”了,這是在對書法的侮辱,強烈抵制!

走正確的練字之路——臨帖

一定要臨帖,而且是長期堅持的學習。貼是前人留下的精華,臨帖,就是學習前人高雅的字,學習前人是怎樣去寫字,怎樣寫好的字。在書法界,有一個流傳的話:要想學好行書,王羲之的《蘭亭序》,至少臨一百遍!這話我本人完全贊同。

多讀書,讀好書

要脫俗,最根本的還是要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書法是精神境界,一個的氣質和修養,決定了他的字,“字如其人”正是這個道理,腹中有書氣自華,也是這個道理。一個流氓痞子,哪怕再有天賦也是寫不好字的。


其人墨坊


問題:怎樣避免自己的書法落入“俗氣"?

知俗方能脫俗,竹韻先談談對“俗“的認識。

沒有自己的風格,過於大眾化謂之一“俗”

字形結構,普普通通,給人以司空見慣之感;運筆力度、技巧,和常人無二,平平淡淡;章法佈局嚴守“規矩",一個模板。

只會一種書體,太過單調謂之二“俗”

平生只“攻"一種書體,作品皆為一個模樣。一幅便能讓人看透“深淺",其他的無需再觀。有的人甚至可恰到請別人換體落款,是不是很笨、很俗?!

內容“太爛",全無新意謂之三“俗"。

給人寫字,短的一下筆就是“天道酬勤”、“道法自然”、“厚德載物”、“誠信天下”、“上善若水”等;長一些的就是“天居秋暝"、“滿江紅”、“岳陽樓記”、“醉翁亭記"等。不是說這些內容不好,是被人寫爛了。泱泱中華五千年文明,優秀的內容不勝枚舉,不一定非要寫被人寫爛的東西。

看重錢財,枉顧法理,追逐“江湖”謂之“四俗”。

一朝把字寫出稍微有點樣子,就急於換錢。一說賣錢,就開始有了表演的性質,一表演,就有了媚俗的成分。什麼法理規則統統拋於身後,膠盡腦汁大幹“江湖書法”的買賣。

文化修養匱乏,缺少創作情感,作品沒有意境謂之五“俗"。

因為讀書甚少,知識匱乏,對作品內容理解膚淺,章法佈局根本無法予以表達,書寫也不可能飽含感情,迸發激情,機械寫成或弄巧成拙,俗不堪言。

怎麼避免以上的俗氣?

1、學習前人,潛心臨摹,築牢紮實的基本功,並在汲取前人精華的基礎上,發展創新形成自己的風格特點。

2、主攻一種書體,再兼修其他適量書體。各種書體都有各自的特色優點,是可以相互彌補不足的。另外,在無意識的結合融合中,發展創新便有了基礎。

3、因為書法的美不是主要給誰看的,而是自我的一種修練和欣賞,用你的天性,用你的筆,表達你對書法美學的理解就夠了。別人愛你的字,給幾個錢,那是另外一回事,千萬不要鑽進錢眼裡,否則永遠看不到書法的廣袤天空!

4、多讀書,不斷豐富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書法是一種藝術,有高水平就要有高境界。境界是書卷的流露,書讀多了境界就有了,有境界的人就脫俗變雅,書隨人走,人雅書就雅。


我就是竹韻


一、取捨萬殊,不入俗流。寫字是學問,少不了臨學借鑑,與人切磋。但書法江湖,三教九流魚龍混雜,有的可學,有的不可學。應取法乎上,寫正字,遠邪書,以免誤入俗流,自陷汙淖。當學聖賢,不自降格。

二、字如其人,須寫傲骨。書法的底蘊是文化涵養與性格情懷,學書如做人,要入清流、挺傲骨。字要帶感情,也當彰品味,落筆鏗鏘,收筆從容。要不張不扈,不卑不亢,與世無爭,內斂持重。如此,方能入上品。

三、清水芙蓉,務去諂媚。花裡胡哨的花書不寫,故弄玄虛的亂書不寫,自欺欺人的醜書不寫。寫真情實感,寫質樸坦蕩,筆墨行處,直抒胸臆。力誡矯揉造作之書、強詞奪理之書、拾人牙慧之書、譁眾取寵之書。


四、不離法門,自在超脫。臨帖而不泥於帖,學古而不食於古。不悖原則法度,崇尚個性風格。力避下筆即知結體的摹玩,每書必假古人的教條,作性情文、寫性情字,這樣才是真實書法、有靈魂的字。

抱庸閒談。


抱庸詩書


有時候真不知道書法的俗氣,到底是什麼?不過人的俗氣經常表現在沒有風骨,趨炎附勢等等。正所謂,字如其人。由此可以看出,不使得書法俗氣,那就需要做人不能俗氣,堅持原則,不卑不亢,敢於迎難而上,光明磊落。落實在書法方面,那就是認真臨帖,好好讀書,勤學苦練,提升技能和思想認識,這樣才能保持人格獨立,思想自由,免於俗氣。







趙富忠筆名破石


為了避免自己的書法落入"俗氣″,我們臨帖範本就選一些高雅的書法作品來臨。注意領悟書家的意態情趣,精神層面的領會。

雅在藝術作品中是指美好的、不粗俗的、高尚的作品。

一,古雅的書法。有古典風味。

如王寵《猗蘭操》,王世貞評:兼正行體,意態古雅,風韻遒逸,所謂大巧若拙,書家之上乘也。″

二,典雅書法。莊重而不俗。

如清代梁詩正書法,精緻典雅,取法文徵明、趙孟頫等人。

三,淡雅書法作品。清淡而高雅。

如弘一法師書法作品,淡雅脫俗。正如他自己所說:"朽人的字所示者,平談恬靜,衝逸之致也。″臨寫他的作品,注意線條粗細均勻,無多大變化,書寫速度儘量放慢。

四,幽雅的書法作品。幽靜雅緻。

如蘇軾《治平帖》,從容幽雅。

行筆輕鬆自然,行間疏朗。

五,儒雅的書法作品。溫和文雅。

如趙孟頫《洛神賦》儒雅清秀,書卷氣濃。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


神韻軒書法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還是按照習慣先拜讀各位答主的文章,總體上來說,大家給題主提出的避免落入“俗氣”的辦法,都侷限在書法之外,比如:提高個人修為,提高知識學養,不能痴迷金錢,不能被虛榮心迷惑,等等等等。

文房第五寶:筆洗

我想從書法本身談談如何避免落入俗氣。

1、選擇臨習古帖的重要性

學習書法,臨摹古人作品是繞不過去的一道坎兒,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可以選擇臨習什麼貼?我的建議是儘量臨習古帖,甚至越古越好,比如學習隸書,可以多臨秦隸、漢簡,吸取其古拙之氣,儘量不要臨習明清隸書,避免流於形式或外在之美,而不經意間滑入俗氣。

秦隸書法

2、墨色變化的刻意設計

書法藝術追求率真是一個永恆的話題。率真就是個性,就是範兒!這是極其可貴的書法內在的精神,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表現在作品之中,就是必不能設計,尤其是墨色變化,必不能安排,必不能均勻搭配濃淡、疏密變化,要的就是渾然天成。反之則會入俗而不自知。

3、字體太端莊,盡善盡美並不是書法的最高境界

為什麼楷書這個字體經常會有爭鳴?如今的田英章,盧中南,孟繁喜等名家,論書寫功力均驚為天人,但他們都常常被人逅病左右,主要原因就是楷書太端莊,太端正,反而讓一些人生厭了。王羲之從他的《喪亂帖》開始,創立了欹側書風,打破端正,又從欹側求得相對端正,從而實現真正的書法美學效果,後世仿效著眾多,都取得了不凡的書法藝術成就,比如黃庭堅、王鐸等等。因此,有必要注意,書法最忌端莊周正,否則也會流入另一種俗氣。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儘可能五體兼修,主攻其中一兩種字體,這樣會在實際創作中克服重疊字、落單、首字變化等等實際問題。如能在上述幾個方面對自己的書法學習加以約束,我們有理由相信,書法創作絕對不至於滑入俗氣。


永書101


寫書作畫最怕被人說“俗”,那麼學習書法如果避免落入“俗氣”呢?

一,取法乎上

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那麼取法乎下,就要得其下下了。學習書法要臨帖,法帖的選擇一定要學古人而不要學習今人,取法低下了,那字就俗在根上了。

有的人說了,今人書法就一點都不能學嗎?當然也不是。今人書法難在選擇,當今很多書法名家,寫字的水平參差不齊,有的人是真寫的好,有的人出名可能是因為人生際遇不同,工作環境不同,造成了名氣比水平高。例如你很有機緣拜了一個在書法圈很有名氣的書法家為師,那你以後的路子就會通順很多,即使書法水平一般,在書協混個一官半職也不是問題,名氣也自然水漲船高。但於書法初學者來說,你很難分辨誰的書法是好是壞。

而古人的法帖已經經過了千百年來的無數人的驗證,水平高下已經無需我們再去分辨,你只需找來自己喜歡的認真學習就可以了。

還有些人,一味追求當今名家的書法風格,今天學沙孟海,明天學啟功,後天又學林散之,學其 書藝是假,妄想成名是真,結果最後邯鄲學步,怎能不俗。

二,太熟易俗

董其昌曾經這樣評價趙孟頫的書法:“趙書因熟得俗態,吾書因生得秀色。”雖然董其昌對趙孟頫的書法認識有問題,但是書法“因熟而俗”確實是值得注意的問題。

書法學習規律是:生—熟—生,我們一開始臨摹古人法帖是生的狀態,要入帖,但是很多人入帖之後就出不來了,如果不能跳出古人窠臼,雖然圓熟無暇,難免落入“俗”套。

很多書法名家,一生臨池不綴,到了晚年還在臨帖,人生古稀之年,書藝還在精進,就是因為一直在追求這個“生”字。書法由生到熟是學習的過程,由熟到生是創新的過程。書法風格只有創新,擁有自己的面貌才不容量“俗”氣。

但是也要警惕的是很多人不臨古帖,自以為是,號稱要寫出自己的風格,信手揮灑,最後寫得一手圓滑的江湖體,這種書法更是“俗氣”。

三、譁眾取寵

有些書法家打著創新的旗號,受西方美學思想影響,把書法創作搞成了雜技,或者是行為藝術,下筆時運氣扭腰,裝腔作勢,墨汁四濺,狂怪粗野,結果是滿紙江湖氣,俗不可耐。這些人自詡為書法之先鋒,其實如跳梁之小丑,什麼“醜書”、“吼書”、“竹書”、“射書”、“盲書”等等,可以說一個比一個俗,而這些人背後更是打著各種藝術家之光環,對大眾影響更是惡劣,可謂“大俗”。

四,缺乏學養

書法除了“字內功夫”更需“字外功夫”的濡養,回顧歷史上那些大的書法家,無一不是有學問的大家。一個人的學識、修養低下,書法格調很難高雅。翻翻書法史,文化修養低下而被稱為“書法家”的人幾乎沒有。

當今很多人搞書法多為名利二字,為了參賽、參展,竟然還搞出了什麼國展體,不同地域的人士,為了參見國展,天天想著評委的口味,為了參展獲獎而寫出的書法作品,何來高雅之談。

學習書法,如果能避免以上問題,潛心學書,增加自己的學識、修養,“腹有詩書氣自華”,“字如其人”反映在書法作品之上,自然格調高雅,否則最終免不了個“俗”字。


翰墨今香


一,學。就是多讀書,增加自己的學養。書法,是中華傳統文化中,土生土長的藝術門類。想寫好書法,必須精通傳統文化。中華典籍,浩如煙海。

首先,要多讀國學經典。四書五經,諸子百家,一定要讀,且要讀懂。尤其是《老子》《論語》《孟子》《莊子》《大學》《中庸》,這是首要的必讀書。有些名句要能背出來。

其次,要多讀歷史典籍。《史記》《左轉》《資治通鑑》《呂氏春秋》,都要讀。因為中華文化是歷史的積澱。要出口就能講故事。

再次。多讀中國古典文學作品。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八大家散文,元曲,明清小說都要讀。唐詩宋詞出口要能背出幾十首。

二,習。學習學習,學是瞭解別人的東西,習,是照著做。都說“說說容易做做難”。其實做,並不難,只要開始,只要行動,做一點是一點。做就有進步,就比不做強。

“習”的第一步,是思考。比如老子講的“道法自然”,自然是什麼?是山川河流?也是,但這是物質層面的,極其狹義的。老子口中的自然,是自然規律。按照自己的閱歷,去思考,去理解。比如“無為”,是啥都不幹嗎?顯然不是。有所為,有所不為。自然而然會發生的,完全可以不為。這就是老子無為的出處。這種“自然”與“無為”,也可以運用到書法活動中的。

“習”的第二步,是做。道理想通了,落實到行動中。比如,《論語》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做到了沒?“孝”“悌”“信”……做到了沒?

學了是老師的,做了才是自己的。如此,會提升高度,放寬視野,開闊胸襟,使自己的人格得到昇華。這方面我們最好的榜樣是毛澤東。他可謂國學大師,他的胸襟,他的氣魄,古今中外,無幾人能及!你看他的書法,哪有半點俗氣?

“和”,是傳統文化的核心之一,通過學習傳統文化,使自己變得謙和,溫和,柔和,脫去性格中的稜角,沒有了情緒化,下筆自然雅緻。蘇軾說“腹有詩書氣自華”即此。

三,書法層面。“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古人云:“書不入魏晉,終成俗流”。我們看鍾王三人的法帖,哪一帖不是如沐春風的感覺?這就是給人一種“和”的感覺。書法起手,要先立根據地。不建議學唐之後的東西。應該學唐朝,最好是唐朝之前的法帖。當代書家的字,更不可學!取法高古,也是書法脫俗的必由之路。

總之,任何一門藝術或技藝,都象一座金字塔。塔尖的高度,取決於塔身根基的堆墊。塔尖越高,塔身需要堆墊的東西就越多。

所以,書法的雅與俗,更多的在於人本身的修為與文化涵養。——這是個大工程。

一己之淺見,不知讀者能否受益,若有不同意見,還請評論探討。





書海馭波


書法脫俗還是要從臨貼中來,不跟隨時風對自己喜歡兩三家貼子深入學習,長時間臨習,從對臨到背臨再意臨,熟透於胸並把二家貼,最多三家溶到一起並加上自我個性形成個人風格,平常還多讀書對古典文學藝術深入瞭解以拓寬思維。能詩善畫使自己有文人氣象,特別能有學術專著尤為佳,即正如“腹有詩書氣自華"!這樣創作出的書法作品自然脫俗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