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三體》的章北海最後猶豫了?

用戶50035732909


關於這個問題,書中本來就有答案。

從“自然選擇”號最後傳回地球世界的影像看,章北海可能只用了一秒鐘就明白了一切。他本以為自己在兩個多世紀的艱難歷程中已經心硬如鐵,但沒有發現心靈最深處隱藏著的那些東西,在做出最後決斷前他曾猶豫過,曾經努力抑制住心靈的顫抖,正是心中這最後的柔軟殺了他,也殺了“自然選擇”號上的所有人,在長達一個月的黑暗對峙中,他只比對方慢了幾秒鐘。

讓章北海猶豫的,是“心中最後的柔軟”。雖然這樣的描寫讓心疼章北海的人們很是不甘,但也讓人物更加有血有肉。要不是最後這幾秒鐘的猶豫,章北海會成為真正的星艦人類之父,雖然完美,卻也因手上沾有同類的血而美玉有瑕——手上必須沾上同類的血,這是星艦人類誕生的前提。

而現在,章北海因幾秒時間差而犧牲,就成了星艦人類誕生的殉道者,從此就是人們心中永遠的硃砂痣、永恆的白月光。

大劉親口說過,本來沒計劃寫第三部,所以才會把章北海寫死。早知道要寫第三部,怎麼會不留著這個如此重要的人物?

但正因為陰差陽錯地死去了,章北海這個人物的形象才顯得如此高大,無法超越。

都說他比面壁者還面壁者,在我看來,在他所有“面壁”的內容中,最厲害的莫過於這場自相殘殺的黑暗戰役。

之前的種種都可以說是為逃亡做準備,雖然礙於人類政府的法令不能公開,但是在道理上能夠獲得那些潛藏的失敗主義者和逃亡主義者的支持,這些人數還是不少的。逃亡後不久就發生了末日戰役,章北海此時也自然由“叛逃者”變成了未卜先知的人類英雄。

追擊他的四艘戰艦,此時聯同“自然選擇號”一起向他致敬,接受他的指揮。

表面上,他是苦盡甘來,順理成章成了星艦新人類的精神父親。但事實上,這樣的情勢卻迫使他必須馬上延續“面壁”狀態,而且新的面壁內容,暗黑到連他自己都難以承受。

五艘流離在外太空、無法也不能再回到地球去的、渴望抱團取暖的人類戰艦,事實上構成了一個資源有限的封閉體系。資源有限,但卻承載著孕育發展星艦人類新文明的使命。在這裡黑暗森林法則的兩條總前提都成立,爭奪資源、自相殘殺的黑暗戰役無可避免。

戰艦上的人們陸陸續續都悟出了黑森法則,章北海應該比這些“孩子們”領悟得更快。從第二次公民大會開始,他就已經心不在焉了。人們熱烈地討論星艦人類的未來,100%投票同意讓他掌握星艦地球最高權力,他卻以責任已盡、身體疲累為由拒絕了,還提出了退休。與此同時,他卻又向東方延緒要回了“自然選擇號”的最高操控權限,美其名曰喜歡飛船,喜歡研究……

其實那時他已經為發動黑暗戰役做準備。準確地說他在做兩手準備,一是等東方延緒他們自己決定動手,一是在這些“孩子們”實在下不了手的時候他自己動手。所以他一邊很“平靜”很“悠閒”地在四處閒逛中掌握了戰艦的武器使用方法,一邊還關心著東方延緒他們的情緒狀態。

這真是一個為星艦新人類操碎了心的老父親。他知道這些年輕孩子們很難跨越心中那道坎,所以他早做好了替他們“下地獄”的準備。

只是電光火石間的幾秒猶豫,其實再正常不過。畢竟按下按鈕之後,發生的就是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大變局,直接摧毀的不僅僅是幾艘戰艦,更是連根拔起的人類社會的舊道德、舊秩序。章北海再怎麼果敢勇毅,也是一個從舊時代過來的“公元人”,他肯定是非常重情義,對人類整體有大愛,才會這樣不在乎個人生死榮辱。但畢竟這一按鈕按下去,他就要親手殺死那些一部分他同樣在乎的“孩子們”,幾秒鐘的猶豫回望,人之常情。

試想一下,即使書中沒有給他這幾秒,倘若是拍成影視劇,也一定要預留出這幾秒甚至幾分鐘的空白,好營造一種心理儀式感。這只是人之常情,不代表章北海的懦弱。

結果就因為幾秒的時間差,別的戰艦先開火了。彌留之際的章北海,用唇語說出“沒關係的,都一樣”。

相信這一幕看哭了不少人。

章北海到死也是欣慰的。星艦人類要發展,就一定要經過這場黑暗戰役,一定要有人“下地獄”。現在他遭受到了襲擊,說明別的戰艦的“孩子們”開竅了,有人開始“下地獄”了,從傳統地球人類轉變成真正的星空人類的歷程開始了。

也就幾秒鐘的時差。事實上東方延緒他們本來也打算開火了,幾艘戰艦應該是差不多時間進入開火的決策的。褚巖所在的“藍色空間號”想得比較周全,笑到了最後。總之,幾艘戰艦上的人們悟出黑森法則並且下決心付諸實施,應該差不多是同一時間的事。

等同於幾個“孩子”一起開竅。對於操碎了心的老父親章北海,自然是沒有比這更欣慰的事了。

參見相關問答:

《劉慈欣中章北海是因為什麼契機才變成了徹底的失敗主義者?》

《中,藍色空間號攻擊自然選擇號等戰艦後,為什麼不選擇自然選擇號作為星際航行母艦呢?》

《中章北海的父親那句“要多想”有什麼含義嗎?對章北海本人有什麼影響?》

以上是頭條號“海闊天空詩酒花”的回答。歡迎在今日頭條APP關注“海闊天空詩酒花”,圖文、問答、視頻。海闊天空隨便聊。


海闊天空詩酒花


《三體》中的章北海,是本書中最偉大的人類,沒有之一!

他完全憑藉自己的智慧和謀略做到了羅輯維德雲天明都沒有做到的事:避免人類文明在星際戰爭中滅亡!

章北海為什麼在最後關頭猶豫了?他沒有猶豫,他只是已然看破結局,他已經完成自己的使命,不管最後誰能存活下來,都是人類的種子,都是他親手拯救出來的孩子。

羅輯領悟黑暗森林法則,除了自己的智慧以外,還得益於葉文潔的提示和ETO對他的追殺。章北海幾乎是僅憑個人推斷想象就看透了人類文明的結局,從而找到破局之法,進而以自己兩百年之奇智決絕獨自完成拯救人類文明的使命!

從章北海兩百年的所作所為可以看出,他不是優柔寡斷的性格,更是為了目的心狠手辣不擇手段,他要做的所有事情都是自己掌控,從來不會寄希望於別人。

羅輯半生浪蕩,頓悟葉文潔賦予自己的使命後力挽狂瀾為人類文明續命百餘年,但看似無懈可擊的威懾平衡在程心手中瞬間崩塌,以致人類陷入絕境。我認為以他的智慧完全可以看出程心當選執劍人會發生什麼,以他的威望完全可以主動選定執劍人,他做完了他作為一個人類該做的事情,但他對於即將發生的悲劇卻未加以阻止。

維德刺殺程心會失手,失去一個挽救的機會,但章北海不會。維德會在研製光速飛船成功的關頭放棄權力欣賞自己的絕望,章北海更不會。

章北海帶領他們逃向黑暗遙遠的太空深處,也要教會他們如何生存下去,這是他對孩子們的期望和督促。在發生黑暗戰役前夕,他早已先人一步控制了武器發射系統,也明白東方延續的思想在當時是活不下來的。他看重的是東方延續身上的青春活力,就像你的傻傻可愛的女朋友或女兒。這時令章北海欣慰的一個事情發生了,諸巖要比所有人更縝密更果斷,預先進入深海狀態避免自己遭受打擊,待人發動襲擊的一瞬間進行毀滅性回擊。

諸巖做到了生存與人性的選擇,也在生存的前提下最大保留了人性,兼顧了新人類和地球人類的理性與情感,也完成了向太空人類的涅槃。他是章北海最好的接班人,章北海死而無憾。

在最後時刻,章北海說“都一樣,孩子們”,是啊,都一樣。


妖小孽說


首先申明一下觀點,這有幾方面的原因,有作者的原因也有章北海自身的原因!

第一、從文學角度就作者劉慈欣而言,必須讓章北海去死,他在故事中死了反而在觀眾心目中活了!

其實按照劉慈欣一貫的命名特點,東方延續在劉慈欣最初的計劃中,就應該延續人類文明的那個人。但為什麼東方延續這個《三體》中最可敬、最果敢的美女艦長沒能延續,就是因為從文學角度出發劉慈欣必須把章北海寫死。因為章北海不死,就不能突出他的偉大,只有他死了才能永遠活在讀者的心中。如果章北海不死,他就徹底變成了一個冷酷的魔鬼,或許會讓一部分人佩服,但絕對不會有絲毫的敬佩。

當然這是一點題外話,是從文學寫作角度進行的分析,不得不說章北海是劉慈欣在《三體》中塑造的最成功的角色。

第二、章北海揹負了200年沉重的十字架,他並不是猶豫了而是老了、累了!

章北海是一個人,不是一個神。為了人類文明的延續,章北海拋棄妻兒、背叛戰友、放棄家庭,殺人、欺騙、逃跑……為了一個天使的目標,用盡了魔鬼的手段。作為一個公元時代的人,一名解放軍的思想政治幹部,這讓他揹負了沉重的道德負擔。200年已經耗費了他所有的精神,他老了、累了,就像東方延續感覺的那樣。

他太想卸下那個揹負了200年的沉重十字架,從他呼喚父親靈魂的那一刻起,其實章北海的心已經死了,父親的靈魂是他200年魔鬼生涯最冷酷的鞭策,和唯一的精神支柱,他已經做了自己所有能做的一切。這也是他堅決不做星艦人類最高領導人的原因。

第三、這是他所期望的結局,在冷酷的黑暗森林,他期望他的孩子長大!

“沒關係,都一樣!”這是章北海最後的話,這其實也是他的目標。他並不是心軟了一下,而是在等待這一刻的到來,他希望他的孩子們快些長大,去適應冷酷的黑暗森林。如果他口中的孩子們不能長大,他才會幫他們長大,承擔起魔鬼的角色。

事實上從自然選擇號的人口數量來評判章北海是不恰當的,在他們宏大的胸襟下,並沒有這麼狹隘的格局。這是一個肯為自己的文明去下地獄的魔鬼,他也收穫了《三體》謎最多的尊敬!

全息解讀《三體》,深度解讀科幻,歡迎喜歡科幻的朋友關注:深度科幻!


深度科幻


原文在這一章節,是這樣描寫的:

從“自然選擇”號最後傳回地球世界的影像看,章北海可能只用了一秒鐘就明白了一切。他本以為自己在兩個多世紀的艱難歷程中已經心硬如鐵,但沒有發現心靈最深處隱藏著的那些東西,在做出最後決斷前他曾猶豫過,曾經努力抑制住心靈的顫抖,正是心中這最後的柔軟殺了他,也殺了“自然選擇”號上的所有人,在長達一個月的黑暗對峙中,他只比對方慢了幾秒鐘。

大劉在文章裡自己解釋了章北海為什麼會猶豫,是因為他心中還有“柔軟”的地方。

但是,我們可能有疑問,大劉在這裡為什麼要這樣寫,要知道,在此之前,章北海一直是一個殺伐果斷的人。而這樣一個冷峻凌厲的“父親”一樣的人物,為什麼在這樣關鍵的時候,內心會“柔軟”起來?

在我看來,大劉是想讓章北海這個人更加立體,試圖脫離一種臉譜化人物的描寫,眾所周知,《三體》中有很多人物,即便將他們的性別替換,也不會有多大影響,這是因為大劉將他們當做了一個符號,一個嵌入情節的符號,比如被很多人不喜歡的“聖母”程心。

而以我的分析,恰恰是章北海這樣的人物,反而會內心中藏有柔軟,這是因為他不是一個“自私”的人,自從三體危機來臨,章北海就開始思考人類未來的命運,他曾經十分迷茫,因此去求助他的父親。

“要多想。”
“想了以後呢?”
“北海,我只能告訴你那以前要多想。”

從那之後,章北海的一切行動,應該都是深思熟慮之後的結果。他也一直做得很好,每一次的選擇,都很正確,這就是他“多想”帶來的。

但是,章北海畢竟是一個人,而不是一個神。只要是人,就會有犯錯、失誤的時候,其實也不能說是犯錯,或者失誤,人活在世上,只有“選擇”。

即便是在最後的那一刻,章北海的選擇也是對的,只不過,他慢了。但其實,章北海也看得很清楚,就像他死前所說:

“沒關係的,都一樣。”

是的,都一樣,無論是誰存活,都是大劉筆下“黑暗森林”狀態的結果,在這樣的時刻,個人渺小的如同沙漠裡的一粒沙子,生死並沒有悲哀。

所以,你看,章北海的思想,直到臨死,還是很清晰,只不過,他終究不是機器人,也不是冷血動物,大劉說他心裡有“柔軟”的地方,在我看來,雖然是把他寫死了,但我想,大劉也是深愛這個人物吧。


菌塵


有兩個原因

第一,老章自己揹負的使命已經完成了,他為人類留下希望的目標達成了,那暗藏於心間兩百多年的秘密啊,他終於解脫了,隨之而來的是無盡的疲憊感,他覺得沒必要那麼緊張兮兮的了,他給自己放鬆了。

第二,人性的弱點吧(同時也是人性的閃光點),此時此刻的老章真的心軟了,當他的指尖懸在武器發射按鈕的上方那一瞬間,真的很煎熬,對方都是自己救下來作為人類文明火種的一部分啊,過不去自己心裡這一關,然而就在這一瞬間,自然選擇號全體艦員喪失了戰略主動權,連反抗的機會都沒有。

於是,老章在最輝煌的時候隕滅了,平心而論這是老章自己的選擇,我替老章感到高興,因為他在最後時刻找回了人性的光輝,找回了人類該有的善良與博愛,所以老章在被次聲波淹沒的那一刻平靜的說:“沒關係的東方,都一樣”。我唯一不贊同的是,老章無權替東方等一眾艦員做生死決定



你看我好像一條狗


咱們應該再往前看看。章北海不僅是沒有按下發射按鈕,在整個黑暗戰役醞釀的過程中,他一直保持著沉默。拿著小本子,研究戰艦每個艙室的時候,他也許已經是在向摯愛的戰艦告別了。


在絕望蔓延,黑暗醞釀的時期,作為星艦人類的精神領袖,章北海雖然身在“自然選擇號”上,但他的內心是完全中立的。他考慮的是如何能讓星艦人類自己悟出黑暗森林法則,自己明白求得生存的殘酷途徑,自己成熟起來成為合格的宇宙人類。溫室中成長的人類是無法適應宇宙中的生存的,幾千年時間形成的道德觀念和人性標準非常適用於甜膩安逸的地球環境,但在“他人即地獄”的宇宙中卻必然殺死所有人。

“終極規律”號的艦長自殺後,章北海可能也想過自己動手,以便使自己、東方延緒及“自然選擇”號上的兩千船員成為最後的倖存者。但這樣“暗箱操作”選出的倖存者是不合格的倖存者,註定將在漫長艱辛的旅途中被殘酷的宇宙和聖母心的自己淘汰掉,隨之,人類文明甚至物種最後的希望也將落空。在自己的生存與人類的希望之間,章北海選擇了後者。最後的那句“沒關係的,都一樣”說明了一切。

如果《三體》是一部三流小說,章北海肯定會第一時間發動攻擊,然後在“自然選擇”號兩千船員的強烈質疑下說出“黑暗森林”的真諦,獲得大家諒解,成為人類英雄,迎娶美女艦長,走上人生巔峰……但《三體》沒有這樣寫,這也是整部作品的偉大之處之一,這樣的安排也將章北海真正推上了神壇。


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

——維德


純野生科學家


章北海已經愛上這些孩子們了,對他而言也確實是這樣。特別是年輕貌美的艦長東方延續,可能這裡還有另外一種感情在章的內心深處慢慢綻放!他不想在她們的心裡再留下什麼負面的東西!所以他在等待,等待他們(她)明白過來!而一但她(他們)明白過來後章北海會毫不猶豫地按下按鈕!只是她(他們)都明白的僅比他人慢了那麼幾個普朗克時間!也就是這麼幾個普朗克時間決定了他們下地獄而不是上天堂!不過都一樣,人類延續下來並繼續在銀河系續寫著輝煌!章北海驕傲完成了他內心裡的對父親的諾言:我可能不會給你帶來驕傲,但我一定會讓您安息!


SYWER


章北海猶豫有幾個原因!

一是他的性格有些優柔寡斷,這個優柔寡斷其實是被他的潛意識道德給激發!

二是他的潛意識道德里面雖然已經意識到黑暗文明的原罪的必然來臨,但他沒把沒行為的人當作敵人,也就是道德底線的束縛!他已經把自己當作起碼的人類而不是動物。

三是他的道德底線束縛其實源自於他是幾百年前的沉睡人,他的成長經歷來自於國家多災多難的影響,集體主義,自愛思想還存在,所以即便他是個理智的人,但是在這種情況下,依然被這些思想道德束縛才猶豫了。他沒有經過地球人類的享樂時期,還做不到完全自私自利!這就是環境影響人!


我若成風21053258


“沒關係,都一樣。”

這就是當時他心中唯一的想法。

也說明他是一個極度理智,同時也是心有大愛的人。他寧願被殺死,也不想殺死別人。他的猶豫也表明他認為年輕人比自己更能適應未來的星艦文明的歲月。


大宋之後仍中華


本來這個人物大劉用了很多的心血在前期做了大量的鋪墊,按理說應該能多活幾集,起碼還能放幾個大招,但寫到那裡時大劉正在創作低谷,第二部反應平平,有點心灰意冷想早點完結,就把章北海寫死了,前面的鋪墊有點浪費。沒想到突然一下子得了雨果獎,這才有了第三部,可惜了章北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