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學生說“我考上清華靠自己,關學校什麼事?”,對此你怎麼看?

海歸智庫


題主問題本身有問題,條件不充分。這取決於該學校其他學生考的怎樣,上學過程中老師做過什麼,家庭背景如何。不能一概而論。


霄羽


有一天下午,一個高二的男同學走進校長辦公室,對正在辦公的校長說:“校長,我沒有生活費了,你拿幾百塊錢來給我用好嗎?”。校長一臉懵逼的表情看著那個男學生並沒有說話,接著那個男同學又說:“你如果不給我錢,那麼我就去其他學校讀書了”。

說到這裡,大家也許就會問了,這個男同學是誰啊?他怎麼能有這麼大口氣?他難道是校長家親戚嗎?他是那個官二代或者富二代家的子女嗎?

其實都不是,他只是一個學習很好的學生吧了,他是去年我們學校招生招來的一個學生,由於學習成績很好,中考成績在我們縣排名前十,於是學校給予他很多優惠的待遇(大家都懂的),於是這個學生就來我們學校讀書了。

由於這個學生成績很好,自以為是,感覺自己很了不起,所以才出現了開始的一幕,這個學生不感激學校給他提供的優惠待遇,反而去威脅校長,和題主這個學生一樣,不懂得感恩,反而說自己考上清華靠自己,關學校什麼事?

在我們農村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吃了人家的飯,反而在人家鍋里拉屎!

不懂得感恩,反而恩將仇報。我們常說一個學生學習差了,頂多算是廢品;一個學生成績好了算是個合格品;但是一個學生成績好但是人品差了,那麼就是一個十足的危險品了。

而現在唯分數論的選拔考試造就了太多危險品了。

一個人教育的成功離不開自己的努力,但是離得開學校的教育嗎?離得開家庭的教育嗎?如果沒有學校他能考得到那麼高的分數嗎?他的考起和學校沒有關係?難到他從小就沒有上過一天學嗎?難道他是坐在家裡自學考起的?

現在教育造就了太多白眼狼,我們要思考了,這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我是“地理視角看教育”、分享知識、用心解答教育問題,歡迎大家關注、留言評論!

地理視角看教育


這對於能考上清華北大的人來說,他們心裡確實是這樣想的,而且事實也如此。就我來說吧,雖然離清華北大還有差距,但也考了個不錯的985,在學校我基本沒有聽老師講課,作業只要是我想做的,老早就做完,不想做老師逼著做也懶得做。老師要求早來教室,晚回宿舍,這基本是做不到的,大部分比較厲害的人,都不依賴學校的。


無端靜默


我認為學生的說法有一定的合理性。理由如下。

一:智商方面

他能考上清華,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就是他智力高,智力不高能考上嗎。天賦是父母遺傳,是上天的賞賜,和老師真的沒有半毛錢的關係。如果說和老師有關係,那不是扯蛋嘛?!

二: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好的老師。一個孩子受家庭的影響是最大的,也是最為關鍵的。父母注重教育,對孩子的學習起著老師起不到的作用。孩子的家庭教育,老師沒有參與吧。

三:勤奮

考上清華的孩子,除了智商要高,勤奮學習也是必不可少的條件。沒有人能隨隨便便就成功考上清華的。

四:關照

當過老師的都知道一個基本原則,要公平公正的對待每一個學生,不能對一些學生置之不理,也不能對某些學生特殊關照。如果不能公平對待學生的,學生就會討厭老師,從而也討厭這個學科。

話又說回來,老師最關心的,提問最多的往往是差生,對差生照顧的最多。

好學生不用管呀,學霸還是學霸。因此,有能力考上清華的人,根本不需要老師的特殊照顧,因此也就沒有必要對老師感恩戴德,他只是和其他同學一樣只是聽聽課而已,聽課也只是高一、高二為主,高三未必聽課了吧,都是他刻苦鑽研。

這個學生勇敢的說出了很多學霸內心最真實的想法,為他的敢說點贊!

從90年代至今,每一個學生都是從小學接受教育的,每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老師的教導和辛苦培育的。如果沒有老師,不接受學校的培養,誰也考不上清華。

所以,我們要常懷感恩之心,感謝每一位老師。


愛讀書的蟋蟀


能說出這樣的話的學生,一定是沒有感恩之心的,現在很多學生都是:我學好了,成績好,那是我自己有本事,自己聰明。若我沒學好,那一定是老師沒教好。更有甚者,家長也是這樣覺得的。這樣的學生,這樣的家長,是沒有感恩之心的。不懂得感恩他人,以後也一定不懂得感恩社會,這樣的人,終將成為一個自私的人。

一個自私的人,考慮事情總是隻顧及自己,而不管別人,這樣的人,就算有再高的學歷和能力,但終究只能是這個社會的蛀蟲。之前一個高材生,為了滿足自己的一點兒好奇心,將硫酸灑到動物園的熊身上,只是為了看看熊有什麼反應。這樣的人,我們不可否認他有能力,但有時候,有了能力,卻心術不正才是最可怕的,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戀依雪8


果樹結果子都是果樹的事,關果農什麼事?為什麼果農都有屬於自己的所屬權和管理權?果子的出售收入屬於管理的果農所有而不歸果樹所有?結稻穀是禾苗的事情不是農民的事情,為什麼稻穀歸屬種值稻穀的人而不歸於禾苗本身?再問問這位學生本人:你長大是你自己的事情為什麼父母你要接受父母為你付出的一切?你讀書是你自己的事情,為什麼從幼兒園幵始就要聽老師授課?你考上清華大學是你自己的事情,關清華大學的學校與老師、教授什麼事情,你自己跑到真空去上清華好了,反正你只靠自己的本事,不需任何外界條件。說得出這種話的學生將來讀個大學、博士有什麼用?在他(她)的世界裡一切都不存在,只有自己一個人。不懂感恩,過了河絲毫不覺得造橋人的偉大,只有自己的本事,目空一切,唯我獨尊。我要是任何重點大學招生辦的人,這樣的學生我第一個把他(她)拒之門外,不與錄用。我要是這孩子的父母,我從此以後將他(她)趕出家門,看他(她)憑自己的本事能走多遠?


心如蓮花173349538


有學生說:“我考上清華靠自己,關學校什麼事?”說出這樣的話的學生,絕對不是個別現象。這種學生,認為考上好大學,憑的是自己的本事,他們口出狂言,傷害了辛辛苦苦教育他們的老師。

一個學生,說出這樣的話,我認為主要是三個原因:

第一,生源大戰,少數老師犯賤,喪失為人師表的尊嚴,導致學生看不起。

現在各地各學校搶生源非常激烈,有競爭,就會有人做出過分的、甚至是虛假的承諾。

以我們本地為例,縣城的一所普通高中,為了搶奪重點中學的生源,每年暑假就會派老師到各個成績優秀的同學家中去走訪,事實上就是遊說這些同學到他們學校讀書。

這些老師要想成功地勸說中考分數高於他們學校錄取分數線的同學,就得給出優惠的條件。他們在宣傳的時候,許諾讓這些同學到普高去讀實驗班,並且違心地說普通高中的實驗班一定重點高中的平行班好,他們還有意詆譭重點高中的聲譽。

另外,他們還許諾除了免收這些同學的學雜費之外,還每個月給他們發生活補助……

試想,通過這種近似於哀求的方式招來的學生,他們還會尊重老師嗎?

記得好幾年前,我們縣的中考狀元被武漢某高中買去。這個同學本來按正常程序是錄取到華師一附中,但是另外一所學校給予了豐厚的獎勵:免去三年的高中學雜費,入學即給予10萬元的獎勵,簽訂協議,如果高考考取北大清華,再給予10萬元的獎勵,另外安排他母親到學校工作,提供一套住房,供他們母子三年免費居住。

正是因為各地學校搶生源,大家彼此之間互相競爭,給出的條件一個比一個優越,師道之不尊,反過來學生也不會尊重老師,所以他們考上清華北大之後,當然就會看不起老師,說出讓老師傷心的話。

第二,少數老師教書育人水平有限,讓學生看不起。

毋庸置疑,我們老師當中,確實有一部分智商、情商都不如學生。學生問問題,老師經常回答不出來;上課講課,讓學生聽得昏昏然。課後又不與學生打交道,形象猥瑣,沒有絲毫為人師表的風範。

這樣的教師,既不能教好書,又不能育好人,怎麼讓學生欽佩和感謝呢?也就難怪學生畢業時會說:我考上好大學,靠的是自己。

第三,沒有感恩之心的學生,首先是缺乏家教。

中華民族本來就是一個講究仁義道德,懂得感恩的優良民族,為什麼現在一些學生卻不懂得感恩呢?

恐怕與少數家長的教育有關,特別是那些獨生子女的家庭,由於過分溺愛,導致孩子自私自利,凡事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感恩他人,總認為社會應該為他服務,老子天下第一。

這樣的學生,長此以往,就會形成個人英雄主義,認為個人的利益大於集體的利益,社會的利益,國家利益。

今天,他們說出考上清華北大靠自己,與老師和學校無關,將來他們就會出國,並且改變國籍,不會回來報效國家,忘根忘本。

當然,我們也不必為此傷神。這種不懂得感恩的學生,終究走不遠。人是社會動物,脫離群體就無法生存。

“三英戰呂布”,可以說呂布是三國裡最勇猛的,絕對是“考北大清華的好料子”,但是“

三姓家奴”不懂得忠誠與執著,不懂得感恩有恩予他的“乾爹”,最終身敗名裂,一事無成。相反,劉備不僅善於結交有益的朋友,還懂得感恩朋友——桃園結義,三顧茅廬,終成帝業。

所以,家裡有聰明的孩子,父母確實值得慶賀和珍惜,但千萬別忘了教育孩子感恩,不懂得感恩的孩子,多半是要成為“不孝之子”,恐怕最後連父母也不認得。


小希談教育


按照這樣的思維,一定會發生很多下面這樣的事情。結果則完全不同了!

  • 兒子長大之後完全可以給自己的媽媽說:“我之所以長這麼大,都是靠我自己,與你有什麼關係呢?”——媽媽:你是哪裡來的?你是喝西北風長大的嗎?!
  • “a、o、e……”等等都是自己學的,與老師教沒教沒有關係——老師:你天生就認得這些拼音字母,你“神仙”啊?!
  • 小偷被警察抓住了之後,心中一定會憤憤不平地說:“我是偷別人的東西,與你警察有什麼關係啊?”——警察:你已經違法犯罪了,還不知道自己錯了啊?!
  • 清華大學的教授肯定會給這個人說:“你還是趁早別來上學了,以免將來你不承認清華大學,從而造成不必要的誤會。”——後悔吧你!
  • ……

這樣的人,是一種什麼樣的人呢?


中小學教育者


說此話的學生是個無情無義、忘恩負義、不知感恩的人。

這號人即使再有能耐也不值得讚賞和推崇,而且比庸庸無為之人更可怕、更危險。

因為他們是沒有心肝腸肺的大幅度的殘疾人,是沒有思想意識和情感的人,完全只是一架華麗無用的軀殼!

這號人不但不會認學校和老師,

而且到一定程度連他們的父母及祖宗都不會相認的,他們會想會說:我能夠長大成人、考上清華是我的命好、自己發揮得好、是上天的恩賜,關父母大人祖宗何事?

在他們潛意識裡,

自己長大是吃露水長大的、喝西北風長大的、是太陽月亮陪伴大的。在他們深深的骨子裡,認為自己能識字斷文、計算做題、考上高分、升上名大,全是自己的本事,與他人無關。這多麼可笑啊!多麼無恥啊!多麼可恨啊!

這種人即使讀完大學、修完碩博士、加入留洋行列,

同樣也不會認為是清華學校培養的結果,他們同樣認為是靠自己的努力和聰明才智成功的。他們會認為,我留不留校、留不留國,做什麼、到哪裡去,關你清華和中國何干?我是我,我獨往獨來,我天馬行空,我不靠誰、誰也不靠我!這種人值得培養嗎?值得重用嗎?值得可靠嗎?我呸!

造成如此心胸狹窄、無肝無肺的人的原因在哪裡?

在於自幼至大家庭和學校的教育失誤。

家庭的私慾燻心和目中無人、獨自為大的生硬僵化的氛圍導致了孩子的妄自菲薄,沒有良好的家傳家道家風影響,是孩子孤僻冷血性格的孽根;只注重文化知識的灌輸,學了考、考了學、考考考、學學學,忽略了學生思想品德和前途理想教育,這是學校教育的弊端。應試教育中以“分”評優晉級待教師、以“分”高低抓錄學生,是造成教師只教書不育人、學生只認分不認人的根本原因。

由此得出: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應全面協調抓落實。家庭既要養好子女身,更要養好子女心;學校既要抓好學生的文化知識學習的教育,更要抓好學生的品性和感恩教育。

通過新時代新的教育觀的貫徹落實,

及時地努力地培養和打造成有身有心、有情有義的、具有新思想新觀念新作為的一代代青年人和建設者、創造者,勢在必行、時不我待。


東方G819


這種說法不普遍,但確實已存在。現在有學生,也有家長認為:成績好與學校無關,與老師無關。為何?

現在的課本學習已從以學校為主要場所擴展到更多校外的場地――家、補習機構、網絡、社會資源等。

獲取知識。學校對孩子來說不是唯一也未必是最優場所。學生就自己取得的成績來說,首先要感謝自己的努力。這沒錯。

獲得成長。學校對孩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地方。因為學校是培養人的地方。但當學校只以成績論英雄,學生看不到學校為育人所作的努力,看不到老師為學生所付出的真誠善意。學校就該反思了。

獲得幸福。感恩之心是一個人必備的幸福品質。考上清華,與學校無關,可見這孩子在學校生活中沒有或無緣或無視美好的情感體驗。

學生這樣說,值得我們反思――

如今社會、學校、家庭究竟在孩子成長中,究竟應該如何做才能更有利於孩子身心全面的發展。什麼樣的人才是學校要培養的?什麼樣的學校是學生需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