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消毒與滅菌方法

常用的消毒與滅菌方法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一、病原微生物

在自然界中,有許多是肉眼看不見的,必須通過光學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的微小生物稱為微生物,自然界中絕大多數微生物對人類和動植物的生活是有益和必須的。但也有一小部分對人類和動植物是有害的,能引起人類和動植物的疾病,具有致病的微生物稱為病原微生物,它包括細菌、放線菌、真菌、病毒等。

1、細菌(bacteria):是一類單細胞微生物,幾乎存在於任何地方,生長繁殖較快,如果有一定的溫度、溼度和營養的條件就會大量地繁殖,細菌進入人體的主要通過皮膚傷口、口腔、鼻腔、眼、耳等,不同類型的病原微生物對消毒劑抵抗力是不同的,因此,進行消毒時必須區別對待。

(1)細菌繁殖體:易被消毒劑消滅,一般革藍氏陽性細菌對消毒劑較敏感,革藍氏陰性桿菌則常有較強的抵抗力。繁殖體對熱敏感,消毒方法以熱力消毒為主。

(2)細菌芽胞:芽胞對消毒因子耐力最強,殺滅細菌芽胞最可靠的方法是熱力滅菌,電離輻射和環氧乙烷燻蒸法。在化學消毒劑中,戊二醛、過氧乙酸能殺滅芽胞,但可靠性不如熱力滅菌法。

2、病毒(Virus):是幾大類微生物中,形態最小,結構最簡單的一類微生物,它對消毒因子的耐力因種類不同而有很大差異,親水病毒的耐力較親脂病毒強。病毒是一種個體微小,結構簡單,只含一種核酸(DNA或RNA),必須在活細胞內寄生並以複製方式增殖的非細胞型生物。病毒個體極其微小,絕大多數要在電子顯微鏡下才能看到。

3、真菌(fungus):是一類不含葉綠素,由單細胞或多細胞組成的真核細胞型微生物,對乾燥、日光、紫外線以及多數化學藥物耐力較強,但不耐熱,60℃1小時就可殺滅。

常用的消毒與滅菌方法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二、消毒與滅菌

清潔、消毒、滅菌是預防和控制感染的一個重要環節。它包括醫院、美容院等的內外環境的清潔、消毒、診療用具、器械、藥物的消毒、滅菌,以及接觸傳染病患者的消毒隔離和終末消毒等措施。

1、消毒與滅菌概念:消毒是指殺滅或清除傳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之達到無害化的處理。根據有無已知的傳染源可分預防性消毒疫源性消毒;根據消毒的時間可分為隨時消毒和終末消毒。滅菌是指殺滅或清除傳播媒介上的所有微生物(包括芽胞),使之達到無菌程度。經過滅菌的物品稱“無菌物品”。用於需進入人體內部,包括進入血液、組織、體腔的醫用器材,如手術器械、注射用具、一切置入體腔的引流管等,要求絕對無菌。實際上“滅菌”和“消毒”的概念有嚴格的區別。消毒是殺死消滅一切致病微生物,而滅菌是滅死的是細菌、真菌等,

對病毒沒有消滅作用;能消毒的一般就能滅菌,而能滅菌的卻不一定能消毒。消毒與滅菌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滅菌可包括消毒,而消毒卻不能代替滅菌。消毒多用於衛生防疫方面,滅菌則主要用於醫療護理。

2、滅菌法概念:滅菌法是指殺死或除去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它包括:

(1)物理滅菌法:包括乾熱滅菌法(包括焚燒、灼燒、烘烤等)、溼熱滅菌法(包括熱壓滅菌法、流通蒸汽滅菌法、煮沸滅菌法、低溫間歇滅菌法和巴氏消毒法)、紫外線滅菌法、過濾除菌法、輻射滅菌法、微波滅菌法等。

(2)化學滅菌法:包括氣體滅菌法(如環氧乙烷、甲醛溶液加熱薰蒸等)、應用化學殺菌劑滅菌法(如0.1~0.2%新潔爾滅溶液、2%左右的酚或煤酚皂溶液、75%乙醇等)。

三、常用的消毒滅菌方法

1、煮沸滅菌法:是溼熱滅菌法範圍,就是將洗淨的物品(如毛巾、衣服、床單、用具等)放入水中直接煮沸30min或60min,可將細菌全部殺死,但不能保證殺滅所有的芽胞。

2、烘烤滅菌法:也稱幹烤滅菌,屬乾熱滅菌法之一,主要用於玻璃器皿、金屬製品以及其它物品等的滅菌。一般有烘烤箱、酒精燈等。

3、紫外線滅菌法:一般用於滅菌的紫外線波長是2000~3000Å,滅菌力最強的是波長為2540Å的紫外線。主要用於消毒器具表面的滅菌以及淨化室內空氣。器具表面滅菌一般要經肥皂水洗淨後再經清水洗淨後擦乾後在紫外線下滅菌,包好備用。

4、75%乙醇浸泡滅菌法:本法是化學滅菌法之一,可用75%酒精溶液用於剪刀、手術刀、針具以及皮膚表面和物品表面等的消毒。

5、新潔爾滅滅菌:0.1%的新潔爾滅溶液用於浸泡各種器械也可用於消毒皮膚。

6、過氧化氫消毒:3%過氧化氫溶液用於清洗皮膚及傷口。

7、2%的碘酒溶液

:主要用於皮膚及小傷口等消毒。

8、薰蒸法滅菌:多用福爾馬林或乙酸來薰蒸而達到滅菌,本法是屬化學滅菌法之一。

9、84消毒液:是一種以次氯酸鈉為主要成分的含氯消毒劑,主要用於各種物體表面和環境等的消毒。次氯酸鈉在水溶液中產生的次氯酸可分解出新生態氧,具有極強的氧化性,可以使病毒的核酸物質發生氧化作用,從而殺滅病毒。本品有效氯含量為1.1%~1.3%,可殺滅腸道致病菌、化膿性球菌和細菌芽孢。適用於一般物體表面、白色衣物、醫院汙染物品的消毒。有效氯含量5.5~6.5%,是無色或淡黃色液體,有刺激性氣味。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溶解於84消毒液中,與次氯酸鈉反應,生成具有漂白性的次氯酸,從而發揮消毒作用。

常用的消毒與滅菌方法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84消毒液早期僅在醫院內使用,用於多種醫療器械、布類、牆壁、地面、便器等的消毒。不同環境不同物品配比濃度不同,現在市面上可買到84消毒液,在使用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84消毒液有一定的刺激性與腐蝕性,必須稀釋以後才能使用。一般稀釋濃度為千分之二到千分之五,即1000毫升水裡面放2到5毫升84消毒液。浸泡時間為10到30分鐘。被消毒物品應該全部浸沒在水中,消毒以後應該用清水沖洗乾淨後才能使用。

(2)84消毒液的漂白作用與腐蝕性較強,最好不要用於衣物的消毒,必須使用時濃度要低,浸泡的時間不要太長。

(3) 84消毒液的失效原理與消毒原理是一樣的,因此盛消毒液的容器必須加蓋蓋好,否則生成的HClO會分解(2HClO=光照=2HCl+O2↑),達不到消毒的效果。

(4)不要把84消毒液與其他洗滌劑或消毒液混合使用,因為這樣會加大空氣中氯氣的濃度而引起氯氣中毒。

(5)要區分消毒與解毒的概念,如果有其他食物或藥物中毒時切記不可把84消毒液當作解毒藥來使用,應該及時就醫。

(6) 84消毒液應該放在小孩夠不著的地方,避免誤服。

(7)蔬菜、水果等食物最好不要用84消毒液消毒。

(8)84消毒液的有效期一般為1年,我們在購買與使用時要注意生產日期,放置太久其有效氯含量下降而影響消毒效果。

(9)如果淺色衣服染色,也可以用84消毒液進行漂白。

(10)外用消毒液,不得口服,置於兒童不易觸及處。

(11)本品對金屬有腐蝕作用,對織物有漂白作用,慎用。

(12)本品對皮膚有刺激性,使用時應戴手套,避免接觸皮膚。

(13)毛、麻、尼龍、皮革、絲織品禁用。

(14)本品宜現用現配,一次性使用,勿用50°以上熱水稀釋。

(15)本品需25°以下避光保存。

(16)有效期12個月。

(17)使用時最好戴手套。

10、泡騰消毒片:泡騰消毒片是一種用來消毒的家庭用品,有效成分主含二氧化氯(ClO2),廣泛應用於水的處理行業;食品行業;醫療保健行業;畜禽、水產養殖行業;大棚蔬菜、蘑菇種植行業;果蔬保鮮行業;環境改善等。市售泡騰消毒片主要ClO2含量≥10%,有不同規格的用於不同的場所,主要有12.5克/片、25克/片、5克/片、 1克/片、0.75克/片等規格。

常用的消毒與滅菌方法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