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好專業,好城市,好學校,三者怎麼選擇?

東昇旭日照九州


高考填報志願時,專業、學校、城市的選擇,何者如何排序。個人認為,應根據高考考生的分數,分數可能被錄取的學歷的層次來決定。個人觀點如下:





一、高考分數若只能上專科。先看城市,再看專業,最後看學校。因經濟發達的城市,就業的機會越多,即使學校不咱樣,雖然是民辦的,但專業只要是自已喜歡的,且技術性、實用性強,就業是不成問題的。

二、高考分數可以上普通二本或三本。先看專業,再後看城市,最後看學校。因這二本、三本高校,學校本來就不是很好。你可選擇一個稍好的專業,和稍好一點的城市,畢業就業才不會有問題。


三、高考分數略高一本分數。先看學校,再看專業.,最後看城市。因一本高校在全國高校中都屬辦得較好的,只要能讀上,就是你的運氣。學校所處的地理位置那怕稍偏僻一點,只要能上一本院校,就業應該是問題不大。

四、高考分數遠遠高於一本分數。先看學校,再看專業,最後看城市。因學校的選好了,在全國知名度高,學校不管在什麼城市,用人單位都是認可的。畢業後,你就可以到你想去的城市去發展。



吉星高照130484261


按照高考填報志願的順序來說,相信絕大部分人的選擇順序是學校,專業,城市。

現在都是知道高考分數後再填報志願,簡單舉例來說,假如某考生高考620分,一般會考慮是否能上985,然後再看哪所高校的專業更符合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及參考往年的錄取分數與自己的分數更接近,考取的把握更大,至於城市,就像網上流傳著的一個段子:“上哪所大學,只不過決定了在哪座城市打遊戲而已”雖然很頹,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明,高考報志願時,城市的影響相對應該是最小的,除非部分同學對某類城市比較不接受,或者對某個城市情有獨鍾,一般情況下,很少有人把大學所在城市放在首位。


再說每種選擇的優劣。把學校選擇放在首位,某種意義上就是選擇了平臺。從近年來各高校的就業和深造率來看,不同層次高校有非常大的不同,總體上來說,985高校強於211,211又強於普通院校,一本強於二本。高層次學校的優勢都比較明顯,保研率985高校基本在20%及以上,211高校超過10%的都不多,沒設研究生院的211高校不超過2%;深造率,2018年C9高校均超過60%,而某個考研著稱的二本院校上線率30%多已經是非常好,而且深造的院校層次有很大差別;再說就業,根據統計數據,重點高校的初次就業薪酬平均水平明顯高於普通院校;而且層次越高的學校,在申請轉專業,國內外交流等各方面均有更多機會和優勢。


不利之處是,如果分數不理想,很可能無法選到好的專業,對將來的發展同樣存在很大影響。雖然很多高校可以轉專業,但是多少有門檻,不一定能爭取到好機會。

優先選擇專業的好處。優先選擇專業一方面是自己更感興趣,更容易把課程學好,出成果的可能性更高。其次,專業對就業的影響非常大,不同行業之間的待遇差別也非常大。對於家庭經濟不好的同學來說更是如此,上大學的花費並不少,如果學的專業就業情況不理想,畢業後就可能面臨極大困難。所以說優先專業某種程度上就是為未來選行業。正所謂男怕入錯行,雖然現在很多同學找工作不一定專業對口,但是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還是有非常重要的影響的。



優先專業的劣勢是可能學校平臺相對不高,除非所選專業在行業內比較厲害(但這樣的專業一般錄取分數也不會太低),否則很難把高層次學校的平臺優勢比下去。但是如果在相差不大的不同層次高校之間,比如末流的985高校和中上的211高校的優勢專業間選擇,最好還是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多考慮一下。

優先選擇城市。優先城市的同學一般可能有以下幾種考慮:一是喜歡某個城市,沒有別的理由;二是與該城市有某種特殊關係,比如有親人或者戀人;三是出於生活環境,生活成本的考慮;四是希望城市能給自己帶來更多機會,以選擇經濟文化發達的大城市為主。選擇城市談不上優劣,更多是跟著個人的感受來走,這樣的同學大多沒有其他方面的負擔,相比較而言,這部分同學家庭條件多半比較優越,不用為將來發展操心,當然這部分同學一般也比較有主見,發展也多半不差。


象牙塔裡講故事


作為一名碩士研究生,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理想條件下回答這個問題的話,好專業,好城市,好學校,三者的順序應該是:好學校,好專業,好城市。舉例說明:鄉里鄉親,親戚朋友一般問的話,都是考上哪所大學了?然後才是什麼專業?最後大學在哪裡?

可以回到實際情況不太相同。結合實際,我認為三者的順序應該是:好城市,好專業,好大學。理由如下:

好城市,不僅帶給市民很多方便和優勢,而且,對大學生也有很大的機會,比如,就業機會,眼界和見識等等。甚至無論你在大城市讀的各種所謂冷門專業,在大城市依然可以找到工作。舉例:大學室友女朋友本科讀的心理學,這應該是大學眼中的冷門專業,普通雙非大學畢業,在上海同樣可以找到工作。


好專業。什麼是所謂的好專業?有人說掙錢多,有人說不擔心就業問題。錯,好專業應該是緊跟國家發展要求,與國家發展戰略息息相關。比如:智能製造,互聯網+,人工智能,電子芯片,航空宇航技術等。選擇這類好專業,未來就業不成問題,高薪也不少夢!

好大學。為什麼把好大學放在最後?因為好大學畢竟是有限的,不可能所有高考生都能進入好大學(當然能進入好大學是最好了)。大部分大學生最終目的是就業,而影響就業最重要的是就業機會和自身專業實力,所以好大學排後面。



大家對此有何看法呢?歡迎下方留言交流~


一個考研過來人


我來說一下我的觀點啊。

我覺得這三個其實在志願填報時,並不是存在衝突,甚至是非黑即白,選了這個就不會選哪個的情況。

在我看來如果給這個排個序的話,大部分情況會這個樣子:

學校>=專業>好城市

對於好城市有的時候我們真的不要太執著

很多同學在成績沒有出來之前呢,總是想去一些好城市,比如非北京、上海、青島、南京、深圳、杭州等等發達城市不去。理由就是:我就喜歡大城市的繁華,不想在這樣的小城裡繼續,也想遠離父母。

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當成績下來的時候才發現,以自己的成績如果去到這些城市,雖然有學校可以上,但是隻能去到很差的學校,甚至是民辦高校才行,和自己的想象有太大的差距了。

所以當城市和好學校發生衝突時,我的建議是把城市先放棄吧。

學校和專業現在就像到底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千古難題一樣。

我的建議是:儘量先以好專業為主

211和985也有非常冷門的專業,甚至武漢大學畢業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研究生,還不如一些二本學校計算機專業的本科薪酬高。

還有不少人因為沒有好好選專業,被調劑到了其他的專業,結果到了大學才後悔,根本不喜歡自己的專業,很多人想轉專業,甚至想退學重新參加高考。

好專業呢,我覺得最好符合兩個條件,或者滿足其中一個:

1、自己喜歡的專業,並且想從事的;

2、熱門或者潛力專業,就業後薪酬工資高的。我覺得這個對於男孩子特別重要,畢竟男孩有養家的壓力。所以對於男孩我一般建議他們選擇軟件、人工智能、計算機、電氣工程或者通信工程等等信息電子類專業。

舉個例子:當你的分數可以去到青島大學、山東師範大學、山東科技大學和青島科技大學時、青島理工大學時

這幾個學校呢,實力還是有點差距的,但是不是特別大,所以這時候選專業特別重要。

如果去到青島大學只能選擇物理、材料、化學等等,王牌的醫學、計算機不行;山東師範呢則可以去到公共管理、通信等等,王牌的師範不行。

但是山東科技和青島科技呢,可以去到計算機等等上述熱門專業,其中青島科技呢100%穩上;山東科技呢50%的幾率上。如果你想保險起見,一定要學到計算機專業呢,那麼就選擇青島科技吧。

如果你家裡有礦不在乎專業或者學校有寬鬆的轉專業政策,那麼你可以選擇好學校,而放棄對於專業的追求

我有個學生呢,高考發揮的並不好,甚至和平時相比呢,至少少考了50分。

以他的成績呢如果去到齊魯工業、山東農業還有山東建築大學、青島農業大學、聊城大學呢,是能去到一個不錯的專業的,但是除了山農的,這幾個學校都是二本。

如果去到青島科技大學或者山東科技大學呢,只能是擦邊進,專業隨便填就好了,因為被調劑到冷門專業的幾率特別大。但是這兩個學校呢,是一本學校,很想去。

最後他老爸拍板了,咱家現在雖然不是特別有錢,但是一年呢少了也能賺個幾百萬,多了一千萬,也不求你以後多厲害,希望你能上個更好的學校,拿到一個好點的第一學歷,並且以後呢繼續考研就好。

最後呢還是去了青島科技大學。

關於這三個的關係呢,就是這個樣子了。專業優先同時保證學校,城市真的可以放在最後考慮。當然瞭如果你的分數很高,這三個都能滿足的時候,就不用選擇了。


煮酒論高考


最好還是選擇經濟發達地區985中的雙一流高校,在國內混,一定要跟緊大政策,不知道大家發現沒,現在的國企和政府部門都開始要求雙一流高校,不再是以前的211,985。其實框定了這個要求,所能做的選擇很少了,要麼大家可以放大到經濟發達地區211中的雙一流高校以及極個別專業性非常強的地方高校。

為什麼一定要強調這幾點呢,首先經濟發達地區是全國人民用腳投票的選擇,不應逆趨勢而為,哪怕你去個外地,至少還是個發達地區,網速更快呀,所接觸的另一半往往也能更加優秀。比如C9中的西安交通大學,其知名度和實力明顯不如以前。上海大學則是一個實力不斷上升的代表。其次985和211的印記不會在短時間內改變。最後,未來會逐漸用雙一流標準,這是自上而下的,不應逆政策而為。

總的來說,高考要高分!學校>城市>專業。

哪怕選了一個不好的專業,也不要放棄,就拿小編曾接觸過的一個浙大生物類專業同學,浙大生物類是降30分錄取的,小編當年沒選,還是挺遺憾的。無奈沒人指導,一切全靠自己摸索,就必定要走一些彎路。這個同學畢業後選擇的是網易,並沒有從事原有專業。我也問過她為什麼,她說不僅僅因為網易是一家有態度的公司。目前互聯網的公司雖然對於技術崗有專業要求,但是對於管培以及其他崗位並沒有嚴苛的專業要求,他們更加看重的是學校的名氣。因此專業並不會很大程度限制我們的發展,往往是平臺決定了我們所能觸及的高度。一個坐電梯的和一個爬樓梯的是很難直接對抗的。

有這麼一句話:世界上能力出眾的人是極少數,特別差的也是極少數,剩下的都是普通人。既然我們大多都是普通人,那麼不是應該走普通人成功概率更大的路麼。


一心學長


最好的選擇當然是好城市裡面好大學的好專業。

比如北上廣的知名大學的王牌專業,這樣起點高、平臺好、視野開闊、人脈廣、發展前景足,但能這麼幸運的考生憑藉的卻不能是幸運,而是實力!

好城市、好大學、好專業,處於這三好交集裡的無一不是人尖子啊。所以說,他們的選擇高到了極致反而少到了極致,無須煩惱,直接就能精準定位。

不過,考生真是達到這樣的程度,也就不會三難選擇了。

退而求其次的做法當然是選擇兩好的交集。有三種選法:

1.好城市的好大學,比如清北、華東五校,但由於分數不足夠高,只能放棄專業選擇權,在填報時勾選專業服從。

2.好大學的好專業,放棄地域優勢,選擇位居二三線城市的知名大學的王牌專業。比如雲南學霸李一峰放棄清北而選擇了川大的口腔專業。

3.好城市的好專業,這就是放棄名校的平臺,看重發展的機遇和就業的機會,比如在一線城市選擇四非學校的就業前景好的專業,譬如深圳大學的建築學專業。

如果連兩個選項的交集也不能兼顧,那便只能根據自己的實際來選擇了。

1.選好城市。做好在好城市裡打拼的準備,但學校不行、專業不優,職業前景並不樂觀。適合能吃苦、頭腦活的孩子,他們在機會遍地的大城市裡更容易發現機會、把握機會。

2.選好大學。做好憑好大學(985、211、雙一流)身份標識謀職的準備,因為現在的一些招聘是以之為門檻和敲門磚的。在好學校裡仍應努力鍛造本領。

3.選好專業。但說實話,一般城市裡普通大學的好專業也多半不受青睞,做好考研深造或考公、入企的準備,憑出眾的專業本領也能闖出一片天地來!

綜上所述,選擇一共有七種,每一種都對應著考生的考分和興趣愛好,所以說,關鍵看自己,足夠努力,又有天賦,就能把人生的選擇權掌握在自己手裡。不然,聽天由命吧。


劍客談教育


這個也問的太籠統了點吧

首先的解決什麼叫好學校、好專業、好城市(從大眾角度)

好學校:最直觀的就是看各大民間機構的排名、985、211、雙一流,社會認可度。

好專業:錢多、就業率高、發展前途光明、有提升空間、適應性強

好城市:一線、二線靠前城市


簡單說一下(可能有點長,感冒炎症掛水中,能寫多少是多少)

首先你對自己的定位是什麼?你的實力是什麼?

T0學校優先

能考上清北的不會說武漢大學和清華大學我選哪一個?廈門大學和北大我選哪一個?清北這個梯度,是第零梯度,沒有出過留學願望或者已獲得國際較好大學錄取意向,能去就去就行!聲譽在那裡擺著!提到清華畢業的,哪怕是底層專業,專業排名在10幾開外,哪怕是學渣別人也會高看幾眼!

T1學校專業並重

t1主要是那些剩餘985和一大部分211。舉個簡單例子,蘭州大學一致在985裡面不是佷起眼,應該只比西北農林略強,但是人家生態學、草學厲害啊,數學和化學也還可以。再如我母校,吉林大學,被戲稱八九不離十,我們宿舍當時結論是,第十六七的位置比較合理,這個僅僅從名氣上來說。但是吉大在湘招生約160人,錄取分在590左右,名次在8000左右,與西北工業大學常年不相上下!其地質學、數學、馬原還算是有名氣的,法學好像也是護法金剛之一!

其餘專業

剩下的專業地域看著選吧!

特別人群一

有些人執著於地域,比如我表妹,她家裡面始終不讓她離家太遠,導致她分數本來可以去更好的學校,最後留在南陽大學。其實大部分都是這樣,省內大學以及周邊都會有地域抬分,就是大家都想著離家近,投檔人數多,投檔線自然攀高!

特別人群二

有些人又因為家裡或者其他背景,在某一個行業有關係,可能混的好。或者某人特別痴迷於某個行業,達到,非某個行業不可的地步,這類人,直接搜索這個專業排行,綜合考慮,調研他們大學轉專業考試難度之後,先選一個專業排名靠前的專業,經過二次高考(轉專業考試)或者特殊手段(不要懷疑,大學常見)調到自己理想專業

特別人群三

完全沒有規劃,不知道自己以後做什麼、能做什麼。和當初的我一樣啊,我怕當時的做法,把近三年投檔線調出來,壓著投檔線正負八分,學校挨個篩選,優先名氣大,認可度高的

特別人群四

熱衷於一線超一線二線前列城市發展的,地域學校並重。很多地方都會有知識人才引進政策,或者有些地方對該處畢業生非常友好,戶籍變遷也是一個契機!

特別提示一

高於大學投檔線就不代表你會選到自己的專業,雖然退檔的概率極小,但是你還記得你勾選的那一個服從調劑嗎?舉個例子


甲學校僅有10個專業A660,B620 ,C600,D605,E607,F595,G590,H604,I603,J750(一看就是宇宙王牌專業),那麼他的錄取線就是590 ,也就是說,至少590,你才能夠進入他們學校(特招除外)

然後你594分,平行志願,CDEFH,服從調劑,結果,你極大可能就是讀的甲大學G專業。

這個主要是想說明學校最低投檔線等於該學校最低的專業錄取線而不是所有鑽野都是這一個錄取線。及校線≠專業線


樹木也要樹人


令每個莘莘學子糾結的就是高考成績出來後該選什麼專業了。想去好的學校,但是自己的成績又達不到。想去好的城市,但是又離家太遠了,想回家一趟都很困難。而我卻覺得高考選專業一定得慎重,要根據自己的成績和興趣還有這個專業的熱度以及這個專業在社會上是否吃香來做選擇。如果盲目選擇專業,等到大學畢業後你就會發現自己好像什麼都沒有學到,白白浪費了大學這幾年的美好時光。

有一句話說得非常正確,考得好,不如選得好。意思是說你考得分數再高,但是選擇的專業卻不是自己喜歡的,或者直接被分配的,那麼即使你考得再好,將來不一定就會找到一份好工作。而選得好就不一樣了,即使自己高考的分數不是很理想,但是選擇的專業恰恰是社會上所欠缺的,一到畢業的時候,別人都會主動來聯繫你,諮詢你是否願意到他們公司上班,給出的工資也是相當誘人。

所以我認為,高考是我們人生的重要轉折點,但是選擇適合社會需求的專業更是重中之重。只選對的,不選貴的,這是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現在社會大學生多如牛毛,每年都有很多大學生畢業,一畢業就要面對就業的壓力。由於專業問題,很多大學生找不到適合的工作。以至於有很多大學生處於待業狀態。

出現這樣的狀況和大學生本身也有很大的聯繫,由於剛剛畢業,不懂得社會的殘酷,認為自己是大學生,工作不適合自己乾脆就不做。或者認為工資太低,達不到自己預想的目標,也就放棄了。其實這種現象普遍存在,剛畢業的大學生年輕氣盛的,沒有得到社會大學的“關照”所以才會有些目中無人。以至於太累的不做,太辛苦的不做,工資低的不做,最後只能待業了。

一、選擇專業的時候可以聽聽老師的建議。

說實話,老師其實也相當於我們的父母一樣,在學習方面真的是煞費苦心,想法設法幫助我們,只想讓我們能學到更多的知識。在生活方面,也是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幫助學生。

所以當我們高考要選擇專業的時候,不妨可以諮詢一下老師的意見和建議。畢竟老師是過來人,無論是工作經歷還是生活閱歷都比較豐富,稍微誇張來說,老師吃過的鹽比我們吃過的米還要多。

也不是說一定要採取老師的意見,只是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再參考老師的建議,最終再做出一個適合的決定。不至於自己悶頭亂竄,沒有經驗,最終選不到合適的。


二、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我覺得大學不一定非要上那些名牌大學,因為名牌大學人才聚齊,高手眾多。如果想要在眾多人才中脫穎而出,那是非常困難的。而且想要在大學成為亮點,需要德智體美勞樣樣優秀。

所以我覺得大學不一定要最好的,只要適合自己的就可以了。寧願在一般的大學當優等生,也不願意在很好的大學成為平平之輩。

只要自己是塊金子,無論在哪裡都發亮,所以不要為了所謂的名牌大學而斤斤計較,適合自己的大學才是最好。


三、選擇離家的城市,偶爾還可以回家看一看父母。

有句古話說得好,兒行千里母擔憂,自己的孩子因學業需要,要到外地讀書。作為父母肯定是不捨得的,但是這是沒有辦法的,為了以後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再怎麼不捨得也要送他出去。

作為子女,當然也不捨得自己的父母,因為只有呆在父母的身邊才是最幸福的事情。而且選擇近點的城市,在學校放假的時候還可以回家看一看父母,讓父母知道自己最近的情況。


總而言之:我覺得最終還是得看自己如何選擇,無論是專業還是學校和城市,只要自己喜歡的才是最好的。

我是“辛勤的工程師”專注於教育領域,善於解決教育問題。如果你也有關於教育問題,請關注我並邀請我來為你解答。

辛勤的工程師


好城市,好學校,好專業。什麼是“好”?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管怎麼樣,在你選擇學校、城市和專業的時候,要圍繞自己興趣愛好,職業規劃和家庭經濟情況來選擇。

1 如果高考成績不是很好,我建議好專業是首選,其次是好學校和好城市。

因為高考成績不是很好,選擇餘地很小,必須有捨棄。


2 如果高考成績很好,建議首選好學校,然後是好專業和好城市。

高考成績好,進入了好學校。學校的專業設置十分合理,每一個專業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不管你選哪個專業,畢業後總能找到立足之地。

3 如果你的高考成績考的很不好,哎,你的家庭條件卻很好,你又不想復讀。你可以把好城市作為首位,然後是好專業,再是好學校。

好的城市發展發展空間比較大,大學也比較多且集中,你又有經濟實力,在這裡你可以結交很多的志同道合的朋友,以後共同闖蕩天下,在城大城市裡發展落根。



成績如果有很大優勢,好學校一般囊括好城市和好專業,不存在衝突。

願莘莘學子金榜題名


芙蓉屋教育


專業是企業招聘的基礎要求,專業的自己發展的方向目標。

考研方向專業有要求,公務員考試專業方向有要求,被招聘單位一樣有專業要求,你不重點想自己選啥專業,唯一可以隨心所欲的原因就是自己無需為人生的衣食住行操心,我有隨心所欲的物質條件。

啥是好大學?

所謂好大學就是專業水平的積累,好大學本身就是專業優勢的呈現,但好大學也必定存在令人尷尬的專業,選對專業,大學之好就是人生最厚重的一筆學識儲蓄,選了不適合自己的專業,好大學的名氣就是虛無縹緲的自娛自樂,沒有價值,沒有意義。

至於地域,以就業目標為導向,當然考慮地域,但學校所在位置也都在相對遙遠的區域,而且學校學習期間是否可以走出校園,不斷嘗試實踐,嘗試實習是個問題?這麼看地域也沒有想象的那麼神奇,但經濟發達的地域就業機會豐富,思想活躍一定可以帶給學生重要的支持和幫助。

別討論什麼名校效應了,能不能腳踏實地的就業,專業是唯一參考依據,至於學校的品牌,固然重要,沒有專業作前綴,誰又會青睞與你?

所謂地域就業優勢,沒有品學兼優依然困難重重,因為就業單位要得是創造價值的真才實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