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型冠狀病毒科研掃描:病毒未現太大變異,尚無特效藥

全球新型冠狀病毒科研掃描:病毒未現太大變異,尚無特效藥

在前所未知的新型冠狀病毒襲來之際,全球科學界攜手迎戰這個人類共同的敵人。從病原體研究、基因組測序,到藥物試驗、疫苗開發,方方面面的科研工作都在加速推進。這是一場與病毒的 " 賽跑 "。

鎖定疫情元兇

在這場 " 戰疫 " 中,首先要做的就是認清 " 敵人 "。中國科研人員在疫情發生後迅速行動,從患者體內分離出一種新型冠狀病毒,測出了它的全基因組序列,並第一時間與世界衛生組織分享。

" 中國在監測疫情暴發、分離病毒、對基因組測序並與世衛組織和世界分享方面的速度令人印象非常深刻。"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 1 月 30 日的新聞發佈會上說。

多國研究人員跟進分析。澳大利亞彼得 · 多爾蒂感染與免疫研究所 1 月底宣佈,繼中國研究機構之後,該研究所成功從患者身上獲得新型冠狀病毒樣本。意大利衛生部部長羅伯託 · 斯佩蘭扎 2 日說,意大利國家傳染病研究所成功分離出新型冠狀病毒,這意味著有更多機會研究它。

國際抗病毒研究學會主席、比利時魯汶大學教授約翰 · 內茨對新華社記者說,在這麼短的時間裡,不但要查明病毒,還要研發出測試工具,要搞明白的東西太多了,這都是在跟時間 " 賽跑 "。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柳葉刀》等國際頂級醫學期刊啟動緊急公共衛生事件快速審稿流程,連日來刊發中外研究人員撰寫的數十篇論文和觀點文章,分享國際科學界的研究成果。法國巴斯德研究所專家文森特 · 埃努夫日前表示,世界範圍內已有 20 多個新型冠狀病毒基因組測序結果,對比顯示病毒尚未出現太大變異。

尋找有效療法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目前尚無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特效藥物,全球科學界正在努力尋找有效療法。

近日廣受關注的一種藥物是瑞德西韋。美國研究人員 1 月 31 日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論文說,一名患者接受這種仍屬研發階段的藥物治療後,臨床症狀得到改善。澳大利亞傳染病研究中心副教授伊恩 · 麥凱 3 日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評論,初步數據顯示該藥療效令人鼓舞,但還需要開展更大規模的臨床試驗。

另一種研究中的療法來自泰國。泰國公共衛生部官網 2 日說,一名患者接受抗流感病毒藥奧司他韋、抗艾滋病病毒藥洛匹那韋和利托那韋的聯合治療後,48 小時內病情轉好,隨後病毒檢測結果為陰性。但醫療團隊強調,這種用藥方案可能不適用於所有患者,有一名接受同樣治療的患者出現過敏反應,因此仍需更多研究。

法國衛生和醫學研究所專家亞茲丹 · 亞茲丹帕納赫 1 月 31 日在一場新聞發佈會上說,正研究 3 種治療方法,第一種是使用洛匹那韋,第二種是將洛匹那韋與干擾素聯合使用,第三種是用瑞德西韋。他說,還有一些可能的治療途徑,如利用單克隆抗體," 但技術還不那麼成熟 "。

亞茲丹帕納赫說,據他了解,許多中國同事已進行了相關藥物的臨床試驗,但還需時間才能有結果。

需要更多耐心

科學研究難以一蹴而就,摸索過程往往是曲折前進,相關專家呼籲社會公眾對科研人員有更多理解和耐心。

如美國《科學》雜誌網站 3 日報道,德國研究人員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發表的一篇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論文有錯。論文通過分析在德確診的病例,認為無症狀者也可傳播病毒,但後來發現,文中提到的無症狀者當初其實有症狀。儘管還有其他研究得出類似結論,但就這篇論文而言,確實存在錯誤。

美國哈佛大學流行病學家馬克 · 利普西奇評論說,雖然事後看起來這篇論文的作者們沒有做出最好的選擇,但相信這是一群超負荷運轉的人在盡最大努力快速分享研究結果,而不是有人故意草率為之。

在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研究中,更需要這種理解,因為疫苗開發通常需要較長的時間。儘管很可能無法趕上病毒的早期擴散,但全球科研機構和製藥公司正以 " 破紀錄 " 的速度進行疫苗研發。

專業組織 " 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 " 已宣佈將向三家機構提供總額為 1250 萬美元的資金,用於開發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其首席執行官理查德 · 哈切特日前表示,希望在 16 周內把一種疫苗推進到臨床試驗階段,而一期臨床試驗還需要 2 至 4 個月。法國巴斯德研究所教授克里斯托夫 · 當費爾 1 月 31 日說," 如果一切順利 ",希望該所研發的疫苗在 20 個月內上市。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研究人員基思 · 查佩爾對新華社記者說,其研究團隊處於研製相關疫苗的初期階段。全球各實驗室同時展開疫苗研製工作非常重要。他說:" 我們要跟病毒賽跑,爭分奪秒為全人類開發出有效的疫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