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不到100元的近視眼鏡可靠嗎?

wangsagi


不靠譜,如果你近視需要更換眼鏡,建議你到正規的驗光中心驗光,然後再去專業的商店配眼鏡


1米小田


網上不到100元的近視鏡對於一定人群來說,挺可靠的!

作為一個高二開始近視的人來說,我近視的挺晚的,也就在近視的第一年,買了一副非球面防藍光的中高檔眼睛,當時的價位挺高的,8年前400多。當時我是單眼近視150度,另一隻眼睛正常,所以配了個近視,防止兩個都近視,實際配過後,我帶的很少,加一塊就帶了10天,就丟了[捂臉],然後氣的也就沒重新配置,後來我的用眼挺多的,每天學習到晚上十一點,大學期間用眼也不少,玩手機比較多。現在去檢查,還是單眼近視150度,另一眼睛正常。也沒出現度數增長,當然我的例子不能提供給大多數人。我在用眼期間很注重眼保健操和遠眺,算是控制了近視的發展,成年之後我的度數也算沒增長。前段有人覺得我眼睛有點斜視,再加上平時看電腦比較多,所以有人推薦去配幅眼睛,去眼睛店一看,測試驗光下來,挺正常的,給我推薦一副普通的非球面藍光眼睛500多,我覺得沒必要也就沒配置。

後來在淘寶上瀏覽了下,買了幅90多的,感覺外觀挺好看,也是防藍光的,度數挺準的,150度。

我感覺吧,淘寶上固定眼睛的由來,也是市場的原因,有需求也就有了市場。對於大多數的非高消費群體,對眼鏡的依賴度不是很高,已經成年,近些年沒有明顯的視力變化,而近視度數正好是比較常見的度數,在網上買一副也是可以的。起碼用著是沒有什麼明顯的差異的。注意度數要提前測試好,選擇一家比較好的店,根據自己的用眼情況,可以選擇不同的屬性,比如店裡直接購買VIp配置還是便宜很多的。

以上僅個人意見,歡迎吐槽[捂臉]

自己不帶眼鏡圖片鎮樓,能不帶還是好😊



偲亙談


眼鏡的成本本來就很低,利潤比較大,網上那些便宜的那種都是二手回收加工,不要問為什麼,不要聽有些人說眼鏡用後就報廢了在不能用,在中國沒有什麼不可能的事兒,更別說小小的眼鏡。我在網上配了一個500多的眼鏡1.74的鏡片,後來我找到眼鏡店去看了,人家老闆一口肯定這就不是1.74的眼鏡,所以網上那些基本還是騙的多,眼鏡折射率1.61、1.67、1.74等,價格也都不一樣。




笑夜道天下


這個視情況而定。

首先選正規網上平臺,像京東,淘寶,拼多多。我的眼鏡就是拼多多配的,共59元。

流程::

  1. 去正規眼鏡店或醫院眼科測試相關視力數據,拿到數據保留好。一般很多眼鏡店都有免費測試視力的服務。醫院會收費。

2.網上選好商家。一定要選信譽好的商家。可以多看看售後評價。附上我的網購圖。

3.依自己情況選擇合適的眼鏡即可。建議眼鏡選材質輕的。這樣戴久了不會把鼻樑壓疼。

4.收到貨後戴著試試感覺。沒有異常不舒服即可。也可以拿眼鏡店測試。

我的眼鏡戴了半年,挺好的。祝你好運!


滄海246350349


眼鏡行業在中國被列入暴利行業,已經時來已久,電視上面經常看到對於眼鏡行業經營情況的披露。媒體的觀點很鮮明,認為眼鏡行業目前價格混亂,且是暴利。一副市場價200元的眼鏡出廠價只要10-20元。這樣聽起來,的確令人咋舌,然而,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現象呢?\r

1、商品成本\r

從眼鏡成本上看,一副眼鏡的出廠價與到終端零售店的零售價的確差距很大,說眼鏡暴利主要是採用了錯誤的成本核算方法:把眼鏡出廠成本等同於所有成本。一副出廠價20元的眼鏡架,一級代理商把它交給二級代理商時可能要報價35~50元,二級代理商把它送到各地供銷商時可能會報價50~80元,商品要完成整個流通過程,最後才到達終端的零售店。眼鏡店每賣一副眼鏡,它的收益要分給廠家,各級代理商後,才能算自己的其它經營成本。\r

所以說,直接把眼鏡出廠價和它在市場的最終零售價拿來做成本核算對比,這並不能客觀說明眼鏡店的商品成本。或許有人提議砍斷這條食物鏈,讓廠家直接面對眼鏡店。但是,代理商也是市場經濟發展的一個產物,是社會分工的一種體現。現在盲目進行肢解,非但不利於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也會使行業操作環節減少,在一定程度上讓整個操作流程更加不透明。

2、經營成本\r

眼鏡業不是地產業,大可公佈成本,以某市一家代表性眼鏡店為\r

租金:8000/月,營業面積60平方米\r

設備折舊:驗光機、磨邊機、測光儀、焦度計、瞳距儀、投影儀、驗光盤等初期投入共計20萬元,這個投入是以基本滿足為標準的。如果全部採用優良進口設備,一間眼鏡店全套設備至少需要50萬元以上。設備存在折舊率,一般按5年折舊,50萬的投入每月折舊8400元,20萬的投入每月折舊3400元。\r

商品成本:中低檔商品約20%,名牌商品40%~50%,一般商品30%左右。由於國內眼鏡店以銷售普通眼鏡為主,除了部分高消費人群可能會戴名牌眼鏡,一般人配鏡花費80~300元,所以眼鏡商品平均約25%。

人員工資:一般從事眼鏡行業的技術人員、銷售人員收入都偏低,平均月薪800~1500元。像筆者所瞭解的幾家大型連鎖店,員工工資(包括管理人員)也只是1150/\r

月左右,而且一般包住不包吃。以一家眼鏡店僱傭4名員工來計算,需要工資5000/月(店長比普通員工高200~300元)。

經營費用:主要是水費、電費。眼鏡店的電費比較高,以66元/平方米計算,60平方米的店面每月電費3960元(營業時間按14小時計算,包括冷氣、設備用電、照明和廣告照明等)。另外,水費和電費、其它設備維修費共計200元/月。\r

應交稅費:地稅、國稅總計佔銷售收入的8%~15%,每月2000元左右。\r

裝修折舊:一家專業眼鏡店的裝修成本至少需要10萬元,豪華點的則需30萬元以上。同樣按5年折舊算,每月折舊5000元。\r

本店每月銷售:29000~32000元,一副眼鏡平均價格240元。月銷售量約68副。

結論:總成本30360元/月的眼鏡店,利潤只有200~300元,這樣的收益如何稱之為暴利行業。各項成本花費已經一目瞭然,從一定程度上來說眼鏡行業只是一個普通慘淡經營、勉強餬口的行業。很多剛開業的小眼鏡店,更是舉步維艱,基本前幾年處於虧本狀態。\r

單看一副眼鏡架幾百元的確是暴利,但是一家店一個月能賣出去多少副?買得少肯定是虧錢的。現如今經濟蕭條,很少有人是一人多鏡,更別說只要眼鏡不壞就不換的人。

摘自知乎《瑞君》



陽光的大樹先生


很多人會問同樣一百塊的鏡片和兩千塊的鏡片都能看的清楚,感覺差別不大。排除驗光和加工的因素(配鏡沒問題,兩種鏡片都PD和PH加工都精準,鏡框角度都合適),兩個眼鏡做的都一樣標準,那麼好的鏡片和普通鏡片對於顧客感受會在鏡片耐磨度,透光率,減反射光,防紫外線,防遠光燈等等特定功能體現出來,好比沙縣小吃十塊錢的雞腿飯和五星級酒店兩千一頓飯都能填飽肚子,只是感受會不一樣。五百塊的紅米手機能打電話發微信,拍照,一萬的蘋果手機也可以,基本功能都相同,價格卻有那麼大差距



豆包視頻分享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一、精確的驗光:

驗光至少包括三大部分:電腦驗光,綜合驗光儀驗光,插片試戴測試。加上舊鏡參數測量等,整個過程應該不會低於30分鐘。

如果是配隱形眼鏡,還得做裂隙燈檢查和曲率儀測量基弧等。

二、鏡架的挑選:

1、低劣的鏡架都是什麼樣的?

鏡架的品質從外觀是可以看得出來的,畢竟是和皮膚接觸的物品,表面的光滑細緻是必要的。

2、如何挑選鏡架?

最好的方式當然是大量試戴,直觀比對試戴效果更直接可靠,多花些時間總會找到適合自己的款式。

另外,在舒適性和美觀允許的情況下,尺寸儘量大一點,這樣視野會大一些。但也有些驗光的參數對鏡架選擇有限制。如:瞳距很小,選尺寸太大的就不太適合。

儘量不要選表面噴漆的產品,耐用時長比較短.

特別注意,TR、塑鋼、不鏽鋼、木製、β鈦的鏡腳都不能調整,試戴時要注意試戴鏡架還未加上鏡片的重量,以免配製好後,發現配戴不適(如鏡框容易下滑)的問題。


新媽的小生活


不靠譜!
價格方面不可能這麼便宜,當然經濟條件不允許的話一定要去網上配眼鏡的話一定要去醫院先驗光!然後把數據發給店家給你配製,重新強調一下不要貪圖便宜!
本人剛好陪戴眼鏡給您提下意見吧!
有條件的話一定要去專業的有營業資質的眼鏡店去配眼鏡!
配眼鏡並不是那麼簡單,具體流程收看視頻吧!
補充下:還有一些個流程要進行裸眼檢查,主眼檢測,單眼測試,紅綠測試,雙眼平衡等等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2e300068cd75c7204e6\

一隻戴眼鏡的胖子


其實在網上買眼鏡,只要是正規廠家生產的,那麼它的型號質量就是有保的,眼鏡的鏡片本身不貴,它的價格主要取決於眼鏡的鏡框鏡架,然後決定了眼鏡的價格。如果是近視眼或者其他有一定的演技毛病的話,最好還是在專業眼鏡店或者醫院選對眼睛做個體檢,做個測試,然後再根據自己適合的度數去買眼鏡,這樣更穩妥一些。


參月小羽


其實全是可靠的,因為眼鏡行業本就是暴力行業,我記得我再福州那邊配鏡中心買眼鏡才300-400元(此價格主要方式鏡框是帕莎的比較貴300多),鏡片才40元(這個其中40元他們還是有利潤空間的,畢竟現有鏡片基本都為樹脂價格相對便宜),所以100元的眼睛算可靠,只是任何情況都有好壞之分100元的無非就是材質上減下,常規批發塑料鏡框才2-5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