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寫作與我:從前不愛閱讀寫作文的小孩,現在也能嗜書如命

今天網上流傳的一張圖片很打動我: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隔離病房裡,一位躺在病床上的青年正帶著厚厚的口罩,靠在枕頭上讀書。是啊,即便到了這個時候,我們依然可以閱讀。又或者說,在這種特殊時期,閱讀是我們少有的、能抵抗漫長災難的幾種方式之一了。

今天發的這篇文章,只是一篇不太成熟的小小回憶錄,記錄了我自己與文字、與書籍的緣分。其中有些經驗,雖是老生常談,卻往往不被人們重視,因此也值得我們反覆思考。當然,這些也只是我的一家之言,如果你有多元的見解,歡迎大家一起交流。

<strong>因此,親愛的讀者,如果你是家長,正為如何提高孩子的閱讀品質與水平發愁,希望我的小文能幫到你一些;如果你正是被逼著整日學習的學生,也許這篇文章中的有些話你並不愛聽,但我理解,從前的我也不愛聽,只是在長大後,這些話依然在我的生命中起著作用,並且陪我走上了一條還算不錯的路。


文字、寫作與我

三歲的時候,爺爺就拿著小卡片教我識字了。我對這件事唯一的記憶,就是爺爺抱著我坐在套了綠色布套的沙發裡,一張一張換過去。所以在上一年級之前,我便已經認得不少字了。

上學之後,這份對文字的敏感自然而然地漸漸轉化成了對閱讀的興趣。我的家鄉是個窩在角落的北方小城,媽媽時常為找不到合適的兒童讀物發愁。後來,在省城上學的哥哥把他兒時看過的童話書、故事書帶給我,我就在這些書裡慢慢打開世界的大門。<strong>媽媽很珍惜這些我們買不到的書,於是在我自己閱讀的同時,對我增加了要求:看完一篇,要能複述出一篇的內容,用自己的話講出來。

於是每個週末回爺爺奶奶家吃飯時,我便站在紅色小板凳上,努力回想著書裡的故事,講給家裡僅有的幾個觀眾聽。

那些書現在當然已經丟失,裡面的內容也被我忘記,但我依稀記得它們的樣子。其中有一套童話書,規格與現在市面上的版本都很不同,是長方形的開本。我最喜歡這套,封皮都快被我磨爛。<strong>在我認得了更多的字、可以自己動筆寫之後,我還為其中一些故事寫過續集。這或許是寫作最初的啟蒙,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就糊里糊塗地開始了。

文字、寫作與我:從前不愛閱讀寫作文的小孩,現在也能嗜書如命

但奇怪的是,儘管我認字早、看書多,上二年級以後,作文卻並不是我的強項。或許是腦子裡天馬行空的東西太多了,老師要求寫的又根本不是我想的東西。<strong>於是,一直對我嚴格要求的媽媽這次再次出手了:在寫老師佈置的作文以前,必須先打草稿,和她一起修改之後,再謄寫到作文本上。

於是小學二年級以後,作文就是我的噩夢。草稿、修改、謄寫,這對當時的我來說,少說也要花上一個半小時——然而更殘酷的是,我還有別的作業要寫呀。再加上數學是我的弱項,耗在這門課上的時間也不少。這下可好,每天十點鐘之前別想睡覺了——是的,我從小學起就沒有十點之前入睡過了。可怕的是,像是配合我媽媽的安排一樣,我的語文老師、同時也是我的班主任,幾乎每天都佈置一篇作文給我們寫。

所以,當時我真的很討厭寫作文。儘管在媽媽的要求下,我的作文進步神速,也經常被老師在班上朗讀,但是這意味著我晚上珍貴的、可以玩的一兩個小時都消失了。有一次,當看到老師放學前瀟灑地在黑板上寫下“作業:一篇作文,題目不限”的時候,我由衷地嘆了口氣。這時坐在我身邊的女生驚訝地看著我:“你寫得這麼多、這麼好,我還以為你很喜歡寫作文呢!”聽到這話,我再次嘆了口氣。

文字、寫作與我:從前不愛閱讀寫作文的小孩,現在也能嗜書如命

直到上了初中,當我的閱讀量與表達足夠支持我不打草稿寫能寫出一篇像樣的文章時,媽媽才徹底將寫作的全部權力交到我手裡。現在回憶起來,我當然感謝我的媽媽——是她教會了我如何對待自己寫出來的文字。<strong>只有一個詞,那就是雕琢。媽媽唸的是中文系,在單位從事的也是與文字相關的工作。<strong>在我開始寫作之初、也是她到現在也在不停提醒我的,其實只有兩點:一,在決定要寫一篇文章之後,你的心中要不斷惦記這個事情、不斷構思,吃飯時、走路時、睡著前都不能忘記;二,反覆修改,直到再也不能修改為止。

這兩點一直影響我對寫作的觀念,我清楚地明白不能輕慢自己寫出來的任何一句話。如果你自己都不把自己寫下的東西當回事,怎麼能指望別人看中它們呢?

初中後是一個轉變的時期,我迅速丟掉了兒童讀物,開始四處尋求更“有深度”的書。我上初中那幾年,正好是郭敬明及其公司旗下作者風靡中學生圈子的那幾年。儘管現在郭敬明本人是個非常有爭議的人物,但是在我看來,市場上很少有青春小說雜誌辦得像他的《最小說》這麼好。同期火熱的《小說繪》偏輕小說與娛樂,《花火》太看重男生女生之間的青澀感情。<strong>只有《最小說》,其中的許多文章呈現出了正統的嚴肅文學傾向,有很多作者與作品讓今天的我也印象深刻。

生活與死亡、同性戀、原生家庭問題、社會邊緣人問題等,許多題材放到現在也依舊不過時。更不用說《最小說》優秀的插畫師與設計師團隊,使他們出版的每一本雜誌、每一本小說都有著藝術美感。

文字、寫作與我:從前不愛閱讀寫作文的小孩,現在也能嗜書如命

在《最小說》簽約作家中,我最喜歡的是笛安(她的父母也是中國知名的作家)。在反覆讀過她的處女作《告別天堂》之後,我第一次萌生出了要自己寫點什麼、記錄點什麼的衝動。小學時我與好朋友也相約寫過小說,但那隻不過是打怪升級救回夥伴衝上人生巔峰的爽文罷了。而這一次,我想要寫寫自己的生活。也可能是因為青春期格外多愁善感,所以想表達的東西也尤其多。<strong>那時候寫作的本子倒是還留著,但我一次也沒再打開過——太羞恥了,少年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尷尬無異於脫光了在街上裸奔。

去香港旅遊五天,回來能寫幾萬字的感想——不是因為我文思泉湧,也不是閱歷豐富,實在是因為見識少,看啥都新鮮,才什麼都要放大個幾倍來寫。

作文對於此時的我來說倒是已經很熟練了。<strong>但令人困擾的是,每每我想真正寫點除了作文之外的文字,自己總是不滿意。要麼只能模仿當紅作家,要麼憋上半天寫不出幾句來。直到我上了高中,第一次主動翻開《簡愛》這種小學時就要求讀但我卻沒興趣的書時,我才明白答案:只讀流行小說是不夠的。<strong>想要動筆創作,必須要大量吸收文學經典。那是經過時間沖刷後留下來的珠寶,必然有它們勝出的道理。

於是我開始補課:《浮士德》《簡愛》《基督山伯爵》《茵夢湖》《羅生門》《半生緣》……高中的日子枯燥,我就忙裡偷閒,在自習課上看完了一本本“閒書”。<strong>直到現在我也依然感謝那時候的自己,儘管依然是糊里糊塗的狀態,但是卻在懵懂間將自己的閱讀品質和品味提升了一大截。這些積累,在大學裡顯現了出來,我能隨心所欲地記錄自己的心情,編撰、修改自己畢業設計的劇本,也漸漸有了一些想法,開始創作自己的故事與小說。有一些發表,被人看見;有一些還靜靜躺在文檔裡;還有一些,暫時還沒有結局。

文字、寫作與我:從前不愛閱讀寫作文的小孩,現在也能嗜書如命

這就是我與寫作的故事。敲下這些字的同時,我無數次感謝我的爺爺、媽媽與語文老師,感謝看過的所有書和喜歡過的所有作家。更重要的是,我必須要感謝、並且慶幸自己找到了寫作這條出口,為稍微有些笨拙、沒什麼特長的我準備了一道宣洩與傾訴的門。我的生活在大多數人看來,其實是很無聊的,但正是因為有了文字與寫作,有了我自己創作出的世界與偶在裡面的鮮活的人物,我才不會覺得生活漫長無望。

<strong>每個人都有自己對抗虛無的方式。有人喝酒。有人工作。有人彈琴。有人畫畫。有人愛到忘我。有人一墜千丈。有人奮起直追。有人庸庸碌碌。沒有什麼是高貴的,其實寫作也不是高貴的,與喝酒蹦迪一樣,不過是讓我們活下去的其中一條路。但是對於我來說,這是卻最重要的、讓我活在這個世上,去對抗虛無的唯一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