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說兩晉:倘若晉朝能把格局放開,五胡亂華的禍首也許有益無害

公元278年,來自西北的戰報再次挑動了晉武帝的神經,涼州刺史楊欣兵敗身死,成為第四個在此地陣亡的封疆大吏。

自鮮卑禿髮部起兵作亂以來,晉朝平叛的軍隊一敗塗地,西北的局勢日益嚴峻。正當晉武帝一籌莫展的時候,尚書僕射李憙向他推薦了一位平亂秩序的牛人,那就是匈奴派來的人質,左部帥之子劉淵。


故事說兩晉:倘若晉朝能把格局放開,五胡亂華的禍首也許有益無害

“倘若陛下肯賜予劉淵封號,讓他率匈奴五部西征,那麼涼州的平定就指日可待了。”驅虎吞狼,借力打力,這就是李憙的想法。

匈奴騎兵素來勇悍,而劉淵此人又曉暢兵機,掃平鮮卑的叛亂不是難事。然而,中庶子孔恂卻極力反對,以他來看,劉淵固然是個文武全才,在匈奴又有強大的號召力,可一但放歸,很可能會成為更大的隱患。兩害相權取其輕,晉武帝最終採納了孔恂的意見,放棄了對劉淵的任用。


故事說兩晉:倘若晉朝能把格局放開,五胡亂華的禍首也許有益無害

《左傳》有言: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孔恂的擔憂不無道理,作為華夏曆史上第一個異族皇帝,劉淵也確為五胡亂華的禍首。然而,凡事總有兩面性,如果晉武帝能把格局放開些,採納李憙的計策,或許劉淵不會成為西晉的敵人。

劉淵是個漢化很深的匈奴人,自幼好學博覽群書,喜讀《春秋》和《孫子兵法》。曹魏覆亡前夕,劉淵以人質的身份來到洛陽,在漢地生活了十年之久,深受晉武帝的賞識,並與滅吳的第一功臣王渾交情莫逆。


故事說兩晉:倘若晉朝能把格局放開,五胡亂華的禍首也許有益無害

劉淵學識過人又精於騎射,因此自視甚高,常說自己的才幹不在周勃、灌嬰之下,雖是狂傲,卻也表達了自己的心願,他想成為超越周勃、灌嬰的名臣。公元299年,受成都王司馬潁的推薦,已經掌控了匈奴五部的劉淵隻身來到鄴城,做了西晉的寧朔將軍。由此可見,劉淵是願意做一個漢臣的,即使放歸匈奴,也絕不會像鮮卑那樣仇視晉朝。


故事說兩晉:倘若晉朝能把格局放開,五胡亂華的禍首也許有益無害

公元301年前後,八王之亂達到了高潮,置身漢地的劉淵看透了西晉的腐朽,這才決定迴歸匈奴,卻被專斷朝政的司馬潁阻攔。後來東贏公司馬騰和安北將軍王浚聯合鮮卑人討伐司馬穎,劉淵就以發兵助戰的條件誘使司馬穎放他北歸,從此獨霸一方。值得一題的是,劉淵始終以漢朝的外孫自居,所建立的政權稱為漢國,宗廟祭拜的也不是匈奴的單于,而是漢朝的三祖五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