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陳蕃能成為一代名臣?

龍溫的女孩


關於陳蕃,王勃的《滕王閣序》中有一段這麼寫道:“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文中的徐孺,即徐樨,為後漢時的高士,而文中的陳蕃就是當時的豫章太守,他不隨波逐流,不同流合汙,不接賓客,但卻為徐專設一榻,以示對高潔之士的敬重。

據《後漢書》卷六十六《陳王列傳》第五十六載:陳蕃字仲舉,汝南平玉人也,祖河東太守。蕃年十五,常閒處一室,而庭宇蕪穢。父友同郡薛勤來候之,謂蕃曰: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蕃曰: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薛知其有清世之志,甚奇之。便啟發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陳蕃深受啟迪,從此發憤讀書,謹慎做事,立下要掃除天下的雄心大志。

01

陳蕃是現在河南省駐馬店平輿縣人,東漢和帝時出生在家道中落的官宦之家。幼年時陳蕃飽嘗辛酸,接近了下層百姓,這對他剛勁品德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陳蕃大約在二十歲左右踏入仕途,被郡中推舉為孝廉,後拜為郎中,因母病逝,按例辭官歸家治喪,期滿,被刺史周景徵聘為州刺史佐吏,但他倔強的個性和忠言直諫的作風,為上司所不容,憤然棄官歸鄉,後經太尉李固推薦,拜為議郎,重踏仕途,接著又調任樂安郡太守,他任用賢良,扶正抑邪,緝察不法,政績卓著。

襄城人李膺調任青州刺史,政績卓著,有“天下楷模”之盛名,下屬不法官吏或被罷官,或自動棄印逃逸。此時,陳蕃為其屬下,繼續留任。青州所管的幾個縣的許多官吏到李膺處討好獻媚,唯獨陳蕃不去。他認為:付出實際行動是最好的表現。後“威震天下”的大將軍梁冀專權用事,飛揚跋扈,他寫信讓陳蕃為其辦理私事,其信使因陳蕃不接見則假傳大將軍求見,陳蕃盛怒之下,用木板打死了梁冀的使者,因此,陳蕃被貶為修武縣令。他的這一驚人的舉動,贏得了“不畏強禦陳仲舉”的美譽。

02

東漢桓帝繼位,任命陳蕃為尚書。後陳蕃因觸怒皇帝近臣,調出京城,任豫章太守。後又被徵召做尚書令,調任為大鴻臚。此時,恰遇白馬令李雲向桓帝直言勸諫,帝怒,要斬李雲,陳蕃因上書保救被免歸家。數載後,才被徵召做議郎,調任光祿勳,與五官中郎將黃琬共主人才推薦之事。後又因主持公道,不偏袒權勢和富貴,遭到世卿世祿之家的誣告,定罪免官歸家。不久,又調任尚書僕射,轉大中大夫。

陳蕃的仕途極不平坦,極為曲折,為堅持真理、主持公正屢遭挫折,多次被免官歸裡,但始終不改掃除天下汙穢的秉性,剛直不阿,犯顏直諫,冒死上奏。

延熹二年(公元159年),在官宦唆使下,桓帝挑選美女,廣造宮苑,恣意淫樂。陳蕃上諫:“……比年收斂,十傷五六,萬人飢寒,不聊生活,而采女數千,食肉衣綺,脂油粉黛,不可貲計。鄙諺言:‘盜不過五女門’,以女貧家也。今後宮之女豈不貧國乎!”帝納其言,遣宮女500人。東漢末年,政權早已千孔百瘡,庶民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延熹六年(公元163年),漢桓帝前呼後擁要去廣城打獵,陳蕃憂心如焚,攔駕直諫,斗膽指出:當今天下有三空:田野空、朝廷空、倉庫空,陛下置軍國大業於不顧,終日打獵行樂,煩勞地方供奉,驅使百姓修道,耗資無數,貽誤農時,此絕非聖君賢王恤民之舉。我身為朝廷大官,豈能為保自身而沉默不言,故冒死進言。桓帝拒而不納,仍然耀武揚威地帶領人馬出遊打獵,而陳蕃從此為自己埋下禍根。

03

陳蕃反對鎮壓農民。他在做尚書時,東漢政權危機四伏,社會階級矛盾日益尖銳,零陵、桂陽一帶發生了農民起義,公卿王侯恐慌不已,欲派軍隊前往鎮壓,陳蕃堅決反對。他上書皇帝雲:高祖創立大業時,百姓乃休養生息,高祖愛護他的臣民,情同赤子,現在這兩個郡的人民,也是陛下的赤子,他們起義造反,難道不是當地官吏貪婪暴虐造成的嗎?對那些侵害百姓的官吏要嚴厲懲罰,如有不軌,即刻舉奏,看誰敢貪贓枉法,若皇上能選派克己奉公的官吏,嚴格執行皇上的法令,那就根本用不著動用軍隊,百姓自然就會安居樂業。陳蕃的上書,得到皇帝同意,並派他任豫章太守。陳蕃上任後,清正廉明,秉公執法,接納賢士,愛護百姓,局勢很快得以穩定。

04

陳蕃在反對宦官專權的鬥爭中,臨危不懼,始終站在鬥爭第一線,從兩次黨錮之爭的實際行動中充分體現了他的忠君愛國和痛恨政治腐敗的思想。

第一次黨錮之爭。東漢末年,宦官專權。社會危機日益深重。正直的政府官員、太學生、郡國生,針對宦官的倒行逆施展開了激烈的鬥爭。延熹九年(公元166年)七月第一次黨錮禍起,堅決反對宦官的陳蕃、李膺等人,引起宦官集團的無比嫉恨,於是宦官差人上書,誣告李膺、太學生、郡國生“共為部黨,誹謗朝廷,疑亂風俗”。桓帝昏庸偏信,遂詔令郡國,逮捕“黨人”李膺等二百多人。

陳蕃此時不僅不思退卻,反而約司徒劉矩、司空劉茂共同上諫,並請劉質等幾位大臣一起拯救李膺等人,桓帝得知,甚為不悅,劉矩、劉茂內心恐懼,唯獨陳蕃把生死置之度外,慷慨陳詞,上書皇帝:李膺等朝廷重臣,正名無玷,陛下輕信宦官之言,薄言厚惡,殘害忠良,必導致人心離散,變亂四起,願陛下收回成命,赦李膺等無罪。我的忠言若受到採納,即使遭到屍首分裂也無所遺憾。皇上見他公然為“黨人”辯白,大怒。

這時皇太后之父竇武與尚書霍諝也出面相救,桓帝無奈作出讓步,於次年釋放“黨人”迴歸故里,禁錮終身。陳蕃因此又一次被罷免太尉的職務,直到漢靈帝劉啟繼位,竇武任大將軍,竇太后臨政,公元168年重新起用陳蕃,拜為太傅,後封為“高陽侯”,賜收租采地三百戶,陳蕃連辭十二次封詔,終不接封賜,更加取得了皇家的信賴。

05

陳蕃得到皇家重用後,與大將軍竇武同心協力,輔佐漢靈帝,任用賢良,為遭“黨錮之禍”的李膺等名賢平反昭雪,李膺、杜密、嚴勳、劉瑜等進入朝廷,共同參與大政,大得人心。此時,天下賢能,滿以為嶄新的太平盛世即將來臨,不料,深宮之內一場激烈的政治鬥爭正在逐漸形成,靈帝的乳母趙嬈與曹節、王甫等勾結,結成死黨,並取得竇太后信任,且不斷頒發詔書,加官封爵,宦官勢力日增。陳蕃、竇武對這種情況深為痛恨,陳蕃多次提醒太后,太后不加理會。

陳蕃、竇武密議下決心誅滅這幫禍國殃民的佞臣,這就爆發了第二次黨錮之爭。為了誅滅專權的宦官,竇武奏請殺掉曹節、王甫。陳蕃也上書皇太后痛斥曹節、王甫等貪贓暴虐的累累罪惡,由於聽信宦官們及一群女侍從的阿諛奉承,封鎖消息,竇太后拒絕了陳蕃、竇武的上書請求。在這形勢緊迫、千鈞一髮的情況下,陳、竇密謀,採取緊急措施誅滅宦官。

首先,加強京都的防禦工作,其次,撤換禁宮侍從,彈劾並逮捕太皇宮廷秘書等人。就在這勝券在握的關鍵時刻,竇武不聽陳蕃忠言,優柔寡斷,計謀洩露。宦官們先發制人,他們挾太后、漢靈帝,派兵搜捕陳蕃、竇武。陳蕃得知事變消息,不顧年老體弱,率領部屬及門徒80餘人衝入宮門,正好碰上王甫,蕃高呼:大將軍忠心衛國,何罪之有?並嚴厲痛斥王甫等人禍國殃民的罪行。王甫惱羞成怒,命武士上前逮捕陳蕃,七十多歲的陳蕃臨危不懼,拔劍抵抗,陳蕃的悲壯行為,使得武士們畏而不前,終因寡不敵眾被捕,當天遇害於北寺獄中。

《汝南志》記載:蕃友人有陳留朱震,時為銓令,聞而棄官,收葬,匿其子逸於甘陵界中,事覺繫獄,闔門桎梏,震受拷掠,誓死不言,故逸得免。後黃巾起義大赦黨人,乃追逸官至魯相。由於朱震的棄官冒死營救,使陳蕃兒子陳逸才免殺身之禍。

總結

《重修汝寧府志》彭賓“詠陳蕃”一詩中寫道:“仲舉王番與姿,剛勁難為匹,掃除在天下,不肯掃一室。陳竇發忠憤,乃遭閹寺嫉,慟哭殉王途,豈畏斧與王質。明誓亦可懷,風雲既已失。弔古髮長思,鴻飛脫羅畢。”高度概括和總結了陳蕃的一生。

陳蕃作為一個封建時代官吏,廉潔奉公,敢於犯顏直諫,不僅使他終成一代明臣,也成為歷代封建官吏孝廉的典範。另外,他嫉惡如仇,忠君愛民,置生死於度外,與腐敗的宦官專權作鬥爭的無私無畏的高尚品德和鬥爭精神,一直為後人所稱頌。


七隅文史


提起陳蕃,大家可能有點陌生,但你肯定聽過一句話: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這個典故就來自陳蕃,那麼陳蕃是怎樣一個人呢,是否是一代名臣呢?

少年陳蕃——胸懷大志

陳蕃,字仲舉,是汝南平輿人,他祖上是河東太守,但到了陳蕃這一代,家道中落。陳蕃15歲時,曾經獨處一個庭院習讀詩書。一天,其父的一位老朋友薛勤來看他,看到院裡雜草叢生、穢物滿地,就對陳蕃說:“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陳蕃當即回答,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這回答讓薛勤暗自吃驚,知道此人雖年少卻胸懷大志。感悟之餘,勸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以激勵他從小事、從身邊事做起。


《後漢書》:蕃年十五,嘗閒處一室,而庭宇蕪穢。父友同郡薛勤來候之,謂藩曰:“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藩曰:“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strong>

初入仕途 ——剛直不阿,不畏強權

在沒有科興制度的漢朝,陳蕃以舉孝廉入仕,拜為郎中(郎中,是尚書的屬官,初任為郎中,滿一年為尚書郎,滿三年為侍郎),後來做刺史周景的別駕從事,直到太尉推薦徵拜議郎,再遷為樂安太守,在這之前曾經因為性格方直,與上司不和而棄官。

東漢末年,外戚當道,宦官弄權。有一次,漢順帝之妻梁皇后的哥哥、時任大將軍的梁冀寫了一封信給陳蕃,讓陳蕃幫他辦一件私事,陳蕃對信使拒而不見,信使假傳大將軍令求見,陳藩知道後將信使打死,這惹惱了梁冀,被貶到為了縣令。

中年為官——為政有方,強顏犯諫

由於陳蕃在任時政績顯著,沒過多久,漢順帝再次起用陳蕃,拜尚書。直至後來靈帝時官至太傅。在東漢末年的,朝廷鬥爭中,主要是專權的外戚與弄事的宦官之間的鬥爭。作為東漢的大臣,他強條陳時弊,例如上疏皇帝封賞逾制,內寵偎盛上疏說,今天下有三空之災禍:田野空,朝廷空,倉庫空,加上戰亂不止,流民不斷,正是皇上焦心毀顏、坐臥不安的時間,怎麼能不顧社稷,揚旗耀武去圍場守獵呢;當公卿們廷議征討“山賊”,下詔舉孝廉、茂才,他都要上疏批駁,說小民作惡,罪在官吏侵暴,武力不能解決,要澄清吏治才是等等。

桓帝死後,劉宏即皇帝位,是為漢靈帝。時竇武被封為大將軍、陳蕃被擢為太傅,定計剷除宦官勢力。大將軍竇武與陳蕃,上奏竇太后誅滅宦官,不料竇武當斷不斷,事未行便被宦官發現,結果竇武失敗自殺,竇太后亦被遷於南宮。

陳蕃的一生,始終都處在外戚與宦官爭鬥時的動盪之中。陳蕃不避強權、犯顏直諫的、忠君、報國、輔社稷之危,面君直言,在為社稷剷除宦官之害鬥爭中,一帶名臣的光輝一生也落下了帷幕。

縱觀陳蕃其人,徐鈞的一句評價很是中肯:身居一室尚凝塵,天下如何掃得清。須信修齊可平治,絕憐志大竟無成。


四哥聊歷史


忠君、報國、輔社稷之危,面君直言,不避生死,體現了一位忠臣的拳拳心志,更體現出天中先賢的風範。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依然苦苦地支撐著,雖然最後的結果是捐軀死國,身首異處,但給後人留下的除了無盡的惋惜外,還有“大丈夫當掃除天下”而事未盡的悲壯。

陳蕃(?-168年),字仲舉。汝南平輿(今河南平輿北)人。東漢時期名臣,與竇武、劉淑合稱“三君”。

少年時便有大志,師從於胡廣。被舉為孝廉,歷郎中、豫州別駕從事、議郎、樂安太守。因不應梁冀私情被降為修武縣令,任尚書。又因上疏得罪寵臣而外放豫章太守,任內為政嚴峻,使吏民敬畏。後遷尚書令、大鴻臚,因上疏救李雲被罷免。再拜議郎、光祿勳,與黃琬公平選舉,因而遭誣告罷官。不久,被徵為尚書僕射,轉太中大夫。

延熹八年(165年),升太尉,任內多次諫諍時事,再遭罷免。靈帝即位,為太傅、錄尚書事,與大將軍竇武共同謀劃翦除宦官,事敗而死。








福臨1956


少有大志、為政清廉、屢陳時政、公正選舉、剛直不阿、謀除宦官、輔社稷之危,面君直言,不避生死。 還不足以成就陳蕃成為一代名臣? 蕃的一生,始終都處在宮廷爭鬥時的動盪之中。作為東漢的大臣,他要麼與專權的外戚爭鋒,要麼和弄事的宦官相抗。陳蕃作為漢室重臣為朝廷亂而不亡做出了的獨特貢獻。這其中,陳蕃不避強權、犯顏直諫的做法最讓世人感嘆。忠君、報國、輔社稷之危,面君直言,不避生死,體現了一位忠臣的拳拳心志,更體現出天中先賢的風範。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依然苦苦地支撐著,雖然最後的結果是捐軀死國,身首異處,但給後人留下的除了無盡的惋惜外,還有“大丈夫當掃除天下”而事未盡的悲壯。


若同流水


因為他受到父親朋友薛勤的點播,告訴“他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他頓然醒悟,從身邊小事做起,最終成為了這次名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