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7名寫手筆下的不同體驗

疫情之下:7名寫手筆下的不同體驗

今年立春已過。往年這時候,大家已經是在上班的狀態,今年,大部分人只能在家閉關。而閉關幹得最多的事兒,就是刷手機,刷手機,刷手機;盼春來,盼春來,盼春來……

如此特殊的春節,恐怕你我都終生難忘。對於這樣一個春節,你有著怎樣的感受呢?

來看看全國各地的朋友們,他們是怎麼說的吧。

疫情之下:7名写手笔下的不同体验

@小泥巴 廣西南寧 80後教育工作者

一個朋友,前幾日看到了她表妹在家族群發佈本地口罩廠徵集志願者的消息後,果斷報名參加了。她一直熱心參加志願者活動,但這是第一次去工廠當志願者,也是她第一次體驗在流水線上工作。

非常時期,入廠的檢查很嚴格。登記個人信息、測量體溫,一切正常後,才能入廠。然後,換鞋套、穿上防護工作服、戴上口罩帽子,經過三道消毒程序才能進入車間工作。

正式開工,除了機器的運作聲,大家都埋頭工作,不怎麼交流。流水作業,機械操作,不用投入太多腦力,只要簡單快速重複就好。

只是,時間久了,就會感到腰痠背痛,手痠腿麻。

疫情之下:7名写手笔下的不同体验

在不透氣的車間,戴著口罩工作三四個小時,有種透不過氣的感覺。這還不算難受,最難受的是上廁所。因為上廁所要脫下防護服,完事後,換上新的防護服,再重複三道消毒程序,非常麻煩。因此,大家都選擇少喝水或者儘量不喝水。

我問她,為啥不在家待著?

她說,想起那些沒日沒夜奮戰在一線的白衣戰士,就對他們肅然起敬:“醫護人員能在前線救死扶傷,後方的人,大家有錢的都捐了物資,我能出力就幫忙出點力吧。

@南山風 江蘇徐州 70後公務員

臨近退休的老陳,參加疫情防控的工作熱情絲毫不遜於年輕人。

大年初二他走上防控崗位就一直沒有回家。他說這是為家人為鄰居好,其實他主要是為了方便工作。

十天來,他在執勤點宿舍的兩點一線中工作生活。所謂的宿舍,就是辦公室裡加一張摺疊床,吃的以水煮掛麵加榨菜為主。

老陳和同事們起早摸黑地堅守在執勤點。有朋友說他太上真了,大家防範意識很強,不需要那麼認真來管。

疫情之下:7名写手笔下的不同体验

可老陳知道,城鄉結合部人員流動大,春節從外地回來的人多,節後又是走親訪友的高峰時段,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03年我參加過非典的防控工作,我有經驗,所以我先上!”老陳說。

穿著防護服,雖然大家看不出你是誰,但都知道,你們全副武裝堅守崗位,是在為誰戰鬥。

@傾城 山西太原 70後企業人員

2020農曆新年,因為疫情,我們都居家過年,客廳的窗戶成了我和小城早晚相約的地方。

站在客廳的窗戶前,我能看見生我養我的這個小城。

夜幕降臨,大街上的路燈為偶爾出現的行人照亮了路,也把街道兩旁的綠植染上了昏黃。紅綠燈明明暗暗,交替亮起,像忠誠的衛士一樣守護著小城的安寧。

大街旁邊有一座文化公園,夜晚看不清公園門口高高豎起的新年裝飾,只隱約看得見那一片紅。但我知道,它肯定在那裡,它在,我們就在過年。

只是因為突如其來的疫情,我們不敢隨便走出家門,不敢去看美麗的風景,更不能肆意地出去玩鬧了……白天和黑夜,只剩下了一座安靜的城。

那些觀賞樹上的彩燈五彩繽紛地閃爍著,雖然距離有些遠,但我看得見那些像鑽石一樣閃閃爍爍的光。

我想念公園裡的大草坪、軟乎乎的沙坑、還有跳舞的老人、嬉戲打鬧的孩童……

孩子們嚮往大自然的味道,老人們貪戀陽光的照耀,年輕人想在藍天下戀愛。

我想,疫情總會過去。春天,會在所有人的歡迎下來報到。

@陳小木 湖南張家界80後文字工作者

我這幾天正琢磨如何說服媽媽繼續窩在家裡,結果她今天就對我說,“咱去買點口罩和米麵吧”,這啥情況?

原來,她在手機上看到兩條刷屏消息說,即日起全城封城,停市停交通,恢復時間待定。老媽急了,說趕緊去囤點米糧。

後來,這被證實是謠言,造謠者被依法行政拘留。諷刺的是,這謠言竟是造謠者移花接木隨手從其他文件改了個地名……

疫情之下:7名写手笔下的不同体验

各種各樣的謠言還有很多:

有些人因無聊無中生有、造謠生事;有些人為求流量博出名誇張事實,製造緊張氣氛;還有人是為了牟取利益打擦邊球,宣傳虛假防治消息……

不管哪種,不僅給我們帶來了精神上的恐慌和壓抑,也給防疫抗疫帶來了巨大的干擾,甚至還因延誤疫情防治,造成了重大損失。

疫情還在蔓延,這對每個人都是煎熬。

雖然我們無法奔赴前線,但非常時期,我們應該做到不造謠不添亂,照顧好自己和家人,這就是作為普通人的我們,能做的最大貢獻。

@熹崐 山西晉中 80後 金融行業從業者

我家住在小城,臘月二十八從省城單位回來和父母團聚過節,這些天一直在家裡,寸步不離。視野所及範圍不過是五樓所能看到的小世界。

這次,我們隔壁縣,疫情非常嚴峻,好在當地政府對此高度警惕,每天為小區消毒,而我所在單位,也兩度延後開工時間。

在家的這些天,每天除了曬太陽讀書,就是給父母進行科普。

本以為他們不會聽,但他們的開明卻超出我的意料,他們比以前更講衛生、更謹慎,就連天天晨跑和打籃球的父親,也堅決不再出門兒。

昨天,父親說,地下室儲存的蔬菜還能吃三四天,過幾天就得上街買菜了,母親和我竟異口同聲:“以前的日子,真好!”

午飯過後,我坐在陽臺竟懷念起以前忙得讓人咬牙切齒的工作日,也想念週末和朋友小聚咖啡廳的悠閒時光......

從前的時光,很快很忙,卻不恐慌,更沒眼下漫無邊際的迷茫。不知何時,才能再回到那樣的軌道,但我知道,一定快了。

疫情之下:7名写手笔下的不同体验

@石頭姐姐 廣東汕尾 70後寶媽

“離婚!”

“離就離!誰怕誰!我也不想,你以為我願意啊!”

“就怪你就你,要不是你,用得著這樣嗎?”

……

大年初八,打開手機,家族群跳出了這樣的對話。

把架吵到了“線上”,讓眾親戚評理的是堂妹和她老公。

年前,小夫妻倆把自家大排檔擴大規模精裝修了一番,還囤進大量食材,想著過年了,生意肯定火爆。

誰料,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一切。人不能出門,店不能開,食材保鮮期也快到了。

每天宅在家裡的堂妹比誰都關心疫情,一邊刷新聞一邊著急上火:裝修的錢找銀行貸的,眼看還款日就要到,幾時能“送走”病毒,開店大吉?

越想越窩心,結果堂妹把賬算在了她老公頭上,拿他撒氣。

一時之間,家族群裡寬慰的,勸架的,吐槽的,祈禱的全冒泡了。

我開玩笑說:“眼前的形勢,你們想離婚也沒地兒離呀,縣民政局已經通知了暫停結婚登記,離婚誰搭理呀!還是想想怎麼減少損失吧。”

疫情之下:7名写手笔下的不同体验

或是自家收購,或是動用關係分攤,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那些新鮮購入卻把堂妹愁壞的食材,一天功夫被“搶購”一空。堂妹說收紅包轉賬手都收軟了。

昨天立春,堂妹往群裡曬了一張照片,只見她拉著老公的手站在陽臺上,身邊春花燦爛,她笑顏如花。

疫情下,齊心協力就沒有解決不了的事。

病毒還沒散,但日子不能“過散”了。放眼當下,著手解決可以解決的事才是最重要的。

@銅豌豆 湖北荊門 80後 高中教師

學校是人員密集場所,在疫情還沒有完全消滅的情況下,為了學生的人身安全著想,全國所有的學校都延遲開學。

我們學校高三的學生原定於正月初七開學,正月初六校領導就將任務下達到年級部,讓每個班建立學習群,並且讓任課教師在規定時間內利用網絡授課、在線答疑、佈置作業等多種線上活動,保證學生的學習進度,提高複習效率!

這幾日,有的學生們將自己的學習照片或者視頻都發布到學習群,有的學生將自己的作業發佈到群裡請老師批改,也有學生將不會的題發出來讓老師答疑解惑……

疫情之下:7名写手笔下的不同体验

雖然處在特殊時期,但我們仍然通過種種辦法,勇敢面對,解決問題。

老師們的教學工作沒有絲毫懈怠,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也非常高。

學習如此,教學如此,國人面對疫情時亦如此。我相信,用不了多長時間,我們就能戰勝疫情,重歸美好而平凡的生活!

疫情之下:7名写手笔下的不同体验

從疫情爆發到如今,我們經歷過恐慌、悲傷、憤怒、期待……

因為疫情,我們的生活被打破,重塑;也因為疫情,我們對生活有了不一樣的體驗。

無論如何,生活都在繼續。現實生活中的悲愁欣喜,連同你的那一份,都將會化作我們共同的寶貴記憶。

天氣將逐漸轉暖,距離春暖花開、抗疫勝利的日子,不會太遠了。

疫情之下:7名写手笔下的不同体验疫情之下:7名写手笔下的不同体验

推麼推,140多名原創寫手匯聚的平臺投稿請發送至郵箱: atu580216@qq.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