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者施航:婚後第一個春節,我在社區陪大媽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馬焱 通訊員 姚吉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仍在繼續,但信心和希望一直都在。在共青團杭州市江乾區市場監管局團委,有這麼一群青年,他們也許會緊張,但是卻堅定地逆流前行,如同一束束微光,共同匯聚成火炬,驅散前方的陰霾,照亮戰“疫”之路。

志愿者施航:婚后第一个春节,我在社区陪大妈

施航:婚後的第一個春節獻給了工作

“書記,3-903的叮咚買菜現在剛送到門衛那裡,是否有人能幫他送上去。”

晚上八點了,施航還在志願者群裡發著信息。

兩天的蹲點志願者服務,也讓他和服務對象處成了朋友,有困難的時候,第一時間求助於他。

這樣的信任建立於施航專注、貼心的服務。

在做志願者的時間裡,他早上都會比規定的八點早一點到,一到地點他就開始搗鼓。

“嗯,這些都是完整的。”

“樓道乾不乾淨,我來看看,嗯,乾淨的。”

“轉一下,沒有生活垃圾。”

每次早上,他都要自言自語一番,這感覺成了他每次去的程序,他會仔仔細細檢查每個角落,紮紮實實做好每個環節。

搗鼓完這些,在小板凳上一坐,他又開始通過電話、短信和服務對象交流。

“今天都還好不?”

“早飯吃了麼?有沒有需要社區和我們解決的呀?”

“不要急,好好在家吧,現在大家都一樣,為你好也為大家好呀。”

他通過電話、短信時不時的就會和服務對象溝通,他的陽光、朝氣感染著服務對象。

其實,今年春節是他結婚後的第一個春節,按照家鄉的規矩,第一個春節都要回家,但是疫情的突然來臨,他主動留杭,他當時就跟自己說:“組織要我去哪,我就要去哪,我要做點貢獻。”

父親也支持的說:“年什麼時候都能過,年輕人先把工作做好吧。”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更是一名年輕團員幹部,他自覺自願衝在第一線。

但當大家對他豎起大拇指時,他總說:“我這點真不算什麼,大家都咬著牙,我真的希望自己可以做的更多!”

志愿者施航:婚后第一个春节,我在社区陪大妈

王菁:勸導大伯大媽不要燒香,還買了2000個口罩捐給醫院

每逢春節,老百姓都會燒香供奉祈求來年萬事順遂。

今年的春節,是個不平凡的春節,疫情期間政府號召百姓減少出門,減少聚眾,但還是有老百姓前往燒香供奉。這個時候,王菁主動站出來,參加志願服務活動,負責烏龍亭燒香百姓的勸導。

不同於其他寺廟,烏龍亭是個全開放的點,無法直接關閉,只能靠人員進行勸導。

有天晚上,附近一位大伯以為晚上無人值守,就偷偷跑去燒。

她跑上去跟大伯說: “大伯,您在菩薩面前說不燒了,現在卻還是在燒香,這樣既不安全,也違背了您誠實的心啊,這對菩薩也是不尊敬。您看,既然這樣您還是趕緊回家吧,現在疫情這麼厲害,而且天這麼冷。”

這話說的有理有據,聽的大伯也直點頭,默默離開。

還有的大媽跟志願者比誰到的早,一大清早趁志願者還沒有到崗就趕來燒香祈福。

“大媽,現在是特殊時期,全省都進行一級管控了。您過來燒香也是為了求平安,現在聚眾燒香還不戴口罩是非常不安全的,這直接違背了您祈求平安的初衷啊。等過段時間疫情好轉了,您可以再過來祈福。”

大媽思索著:“也是有道理,但是我們都說好了,還有好幾個也都在趕過來的路上了。”

“那沒關係啊,您趕緊給他們打電話,讓他們別來了。現在特殊時期,在家待著也是為社會做貢獻啊。”

“那……那好吧。”大媽馬上拿出手機給她的親戚朋友打電話。

每一次的成功勸返都是她心中的強心劑,讓她更有信心也更有力量打贏這場戰役。

不僅積極參加志願服務,王菁憑藉海外資源,聯繫海外同學,購買口罩2000餘個,全部捐贈給浙一的一線醫護人員,為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奉獻自己的愛心及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