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女人是美還是醜?與匈奴和親,漢朝皇帝為何不願娶匈奴老婆?

談文論史


匈奴女人漂亮與否的問題,無論是誰,都不能一概而論吧?漂亮或者醜陋那是受很多因素所影響的,偌大的一個匈奴群體,如果非要評價出美與醜的話,那麼其中肯定漂亮之人有,醜陋之人亦有。再來看後者所問,難道漢朝皇帝在與匈奴和親之時,必須要迎娶匈奴女子才能算做是誠心誠意的嘛?漢朝皇帝不願意迎娶匈奴女子為妻或妾,也是受綜合因素所幹預的,我們同樣不能一概而論。縱觀四百年漢朝歷史,雖然說漢朝與匈奴一度處於和親的安定狀態,但是大家卻不難發現這麼一個有趣的現象:漢朝在與匈奴和親的過程中,漢朝先後嫁往匈奴部族10多位漢室公主;反觀匈奴,卻未曾將任何一名本族貴族女性嫁於漢朝帝王,也可以說是漢朝皇帝並不接受那些匈奴女子。

其一:風俗傳統不太相似,匈奴女性好似玩物

我不知道將匈奴女性比做“玩物”這麼一種物品恰當不恰當,但是匈奴女性在匈奴具有傳統以來,便就是極其地位低下之輩。雖然說中國早在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過渡之後,“男尊女卑”的落後思想就逐漸盛行且在封建時期成為了社會主流,但是古代中國的女性卻也沒有匈奴女性那樣的極其沒有地位。中國人從古至今尤為講究倫理道德和女子的節操貞潔,但是國人的這一套放在匈奴當中卻是十分不受用的。匈奴人因為生產力落後的原因,所以說他們在很大意義上都將人口看作是第一生產力。

但是匈奴同古代中國一樣,都是男多女少,而且匈奴更勝過古代中國,所以說,基於這個實際情況,匈奴人在千年之前就形成了“父死子繼”的落後風俗,而且匈奴女性在匈奴部落中所受待遇也是十分不堪。在至高無上的大漢天子眼中,命運如此卑賤的匈奴女性是無論無何都難登後宮之堂的。

其二:遊牧文明同農耕文明的本質不同

匈奴人相對於中原漢人來說,他們既是蠻夷外族,從本質上來說,他們更是遊牧民族。雖然說他們也曾有源遠流長且燦爛輝煌的遊牧民族文明,但是中原歷來都是深深根植於農耕文明的中華民族。由此看來,匈奴人本身具備的遊牧文明之氣息並不適合我農耕文明,更就談不上讓漢朝的統治者去適應匈奴人了。

①從飲食當年來講:匈奴人長年奔波在馬背之上、草原之中,吃肉喝奶早就成為了他們與生俱來的天性;反觀漢人,深深紮根於黃土地之上,所吃皆為五穀雜糧、所飲都是自然之水。故飲食習慣不同。

②從審美角度來看:匈奴人從小就是生活在馬背上的民族,匈奴之中,無論男女老少,人人皆具騎馬之能,故匈奴女性大都皮膚粗糙、身材高大且性情豪爽;反觀中原女子,皮膚細膩、身材嬌小且性情溫柔。面對匈奴與漢,漢朝天子自然願意鑽入中原女子的“溫柔鄉”。

其三:漢匈和親“傳統”

漢朝最初與匈奴和親是被迫無奈之舉動,當時劉邦被匈奴人所圍困,如果當時不主動提出與匈奴人和親的話,恐怕漢朝便會早早夭折。於是漢高祖劉邦當時主動和強大的匈奴發起了“聯姻求和”,甘願將漢朝的公主嫁入匈奴,以表誠意。匈奴面對漢朝如此和親的手筆,也是十分願意的。直到漢武帝執政以來,漢朝被動和親的局勢才逐漸逆轉。漢武帝之前,都是漢朝迫於匈奴的強大實力而將公主嫁入匈奴,如今漢武帝時期漢朝崛起,這種被迫局勢也就不復存在了。雖然說此後漢朝依舊在往匈奴嫁人,但是意義卻是根本不同了。


歷史課課代表


匈奴女子的長相不好一概而論,在匈奴當中有醜陋的女子,當然也有美麗的女子,匈奴是清一色的美女或者是匈奴沒有美女這兩種認知都是非常錯誤的。


首先,匈奴毫無疑問是有美麗的女子,但漢人一般無法欣賞她們的美麗。漢人未出嫁的女孩往往是深藏閨中,所以皮膚非常的嫩滑,而匈奴女子過著和男子一樣的生活,每天都需要騎馬打獵,所以他們的皮膚是非常粗糙了。匈奴女子有種陽光和健康的美,但因為時代的侷限,所以漢人沒有辦法欣賞這種美麗。不過,在當今這個時代,這種美女挺受歡迎了。

漢人喜歡溫婉的女子,而匈奴女人則是充滿了野性,這會被漢人認為是舉止不夠得體,而且這不是一種習慣,而是一種天性,很難改變。

此外,有些漢人女子可能顏值略有不足,但是精通琴棋書畫,她們仍然會被定義為美女。而匈奴女子沒有機會接觸書本,所以她們會給人一種非常粗魯的感覺,即便匈奴皇室的子女,都帶著幾分野性,別說是琴棋書畫了,就連做到談吐文雅都非常的困難。文化的差異擺在這裡,註定漢人無法認同和欣賞匈奴的女子。


可能不只是漢人,就連匈奴人都對匈奴的女子都有幾分嫌棄,匈奴的男性以娶到漢人女子為榮,如果他們娶到了漢人女子,會大肆炫耀,這是因為中原女子往往身材嬌小,性格溫柔,這符合絕大多數男性的審美。

說完了第一個問題,咱們再來聊聊為何漢朝皇帝與匈奴和親,卻不願意娶匈奴老婆。

有關皇帝為何不願意娶匈奴的老婆,咱們前面已經說了,匈奴的美女是不符合漢朝皇帝審美的,即便是個別匈奴女子能入得了皇帝法眼,皇帝也不會娶她,除了要維護血脈的高貴,還因為在漢人的眼中匈奴的女子是非常低賤的。在當時那個時代,匈奴女子是沒有什麼人權的,她們大多是被當成傳宗接代的工具,非常的可憐。


至於與匈奴和親,漢朝皇帝同樣是不願意的,漢朝皇帝不娶匈奴的老婆,是因為皇帝有選擇權。而不拒絕與匈奴的和親,則是因為他們不敢拒絕。形勢比人強,漢朝只能選擇通過和親的方式討好匈奴,以此來維繫兩方所謂的友誼。

漢朝的臣民對將公主嫁入匈奴是頗有微詞的,而皇帝顯然也不願意讓自己的女兒去匈奴受苦,但是為了表達自己的誠意,他們無論內心多麼牴觸和拒絕,最後都需要派公主去和親,如果漢朝皇帝拒絕和親,那麼等待他的就是匈奴的大舉入侵,雖然和親聽起來像是雙方友好交流,但這對於漢朝來說就是實實在在的屈辱。不過一般因為捨不得,去的都是有公主代號的宮女罷了。


夏目歷史君


匈奴人屬於遊牧民族,整日生活在草原之上,少不了風吹日曬,是馬背上的民族,匈奴女人也是如此,因此,相對於漢族女子,匈奴女子多了些豪邁與強壯,而由於文化原因,漢族男子喜歡柔弱遷細一點的女子,所以在審美方面還是本族女子更討喜歡。審美歸審美,和親是國之大事,關乎兩個民族之間的興衰,自然不會單以審美為考量,而之所以很少聽說漢族皇帝不娶匈奴女子,原因也是多方多面的,下面為您詳細解答一下。



匈奴女人是醜是美

這個問題不太有討論的價值,每個民族的審美都是不一樣的,現在也是如此,就像是白人大多喜歡白人,以白為美,黑人也大都喜歡黑人,以黑為美,而我們黃種人也是如此,喜歡黃種人的這個身材與皮膚。古時也是如此,匈奴人自然喜歡,強壯健康一些的女子,認為此才是美的,而漢族則喜歡漢族女子柔弱纖細的。所以,匈奴女人談不上美醜,因為其美不美在不同人的眼中是不一樣的。



漢族皇帝為什麼不願意娶匈女子呢?

漢族皇帝不願意娶匈奴女子原因眾多,上面說的有關審美的問題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點,而除了審美主要還有三點原因。

一、攻守關係

漢族人居住的中原向來是富足的區域,而我們漢族人又是小農經濟的屬於農耕文明,因此我們不具有侵略性,所以我們常聽到保家衛國而很少聽到入侵他國的消息。匈奴人則不同,是遊牧民族,具有狼性文化,因此侵略性強。所以就造成了這樣的一個局面,匈奴人常常騷擾漢族邊境,搶奪財物。



在匈奴和漢族之間的關係,匈奴屬於功,漢族屬於守。而在匈奴強勢的時候,漢族人自然要討好匈奴人,安撫匈奴人,不騷擾自己,於是便開始送錢送女人,一般的女人地位又不夠用,起不到想要的效果。所以便送公主,進行所謂的和親,而這場和親主要是漢族人為了使匈奴人安定,自然是送人,而不能要人了,總不能說,你把你女兒嫁給我,然後你別打我了吧。

二、匈奴女人地位相對較低

上一點是匈奴強而漢族弱的情況下,而在漢族強匈奴弱的時候也喜歡採用嫁公主的方式進行和親,而不願意娶匈奴女人,這又是為什麼呢?因為兩方的想法不同,在匈奴,匈奴單于都以能夠娶到漢族公主為榮,並且很多單于都是很愛自己的漢族媳婦的。而漢族則不同,因為審美的原因,都不喜歡匈奴女子,更重要的是在匈奴女子地位是很低下的,漢族皇帝貴為天子,自然不會找一個地位低下的匈奴女子為妃了。所以即便是強勢的時候,也只需嫁公主過去安撫匈奴人就夠了,自然不會去娶匈奴女子了。


漢族皇帝不願意娶匈奴女子很正常,皇帝后宮佳麗三千,都是美之至極的女人,琴棋書畫,歌唱舞蹈,樣樣精通,有這麼多女子供自己享用,又何必找一個自己不喜歡的那種類型的粗狂的匈奴女子呢,除非想體驗體驗異國風情。

歷史時刻錄,每日一歷史,分享歷史時刻,品味歷史時光,感謝您的觀看,歡迎您的評論,動動手指點個贊呦!

歷史時刻錄


匈奴女子有美麗的,也有醜陋的,她們原本就是夏朝遺民跟草原其他遊牧民族融合而成的民族,因此匈奴女子美麗的居多。漢人認為真正的美女標準有三個:其一、容顏美麗;其二、能歌善舞;其三、舉止得儀。漢朝皇帝不娶匈奴女子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保持皇室血統,二是匈奴女子在“舉止得儀”方面十分欠缺,也調教不過來。漢朝皇帝沒有娶匈奴女子是他的遺憾,比如蘇武、李陵都娶了匈奴女子為妻,且夫妻恩愛相處過程很愉快。

匈奴人是夏朝的遺民,越國人也是夏朝的移民,只不過匈奴進入了草原,而越國居於江浙,越國生產美女,故匈奴女子也不會長得醜。西施有沉魚之容,痛心之美,千百年來已經成了美女的代名詞,姿色頗好的女子都可以冠以西施之號。鄭旦跟西施是閨蜜,她也是一位絕代佳人,曾經迷住了越國大夫范蠡,更是將吳王夫差迷得甘心伏於其石榴裙之下。戰國時代的楚國攻滅了越國,越國鄭氏一族成為楚國昭氏的領土,鄭族盛產美女,昭氏上層都到鄭族選美。楚懷王的王后鄭袖就是昭陽從鄭族選出的第一美女,經過精心調教後獻給楚懷王的。

匈奴人生活在草原之上,以牛羊肉為食,長年風沙侵蝕,容顏或不及中原麗人,身材亦非細腰,但是匈奴上層的女眷必然生得十分美麗。冒頓單于的第一任閼氏就生得十分美麗,東胡國王聽聞閼氏是草原第一美人,就下國書向匈奴冒頓單于索要閼氏,冒頓以江山為重將第一任閼氏送給了東胡國王。後來冒頓單于又得一佳人,生得貌美無比,被確立為新的閼氏。漢朝人陳平秘密偷窺新閼氏,也被她的容顏驚呆了:冒頓單于跟新閼氏經常一起騎馬出出進進,淺笑低語,情深意篤、形影不離。由此可內見,匈奴女子還是美麗的,只是地位較低,可以任意送人。


大秦鐵鷹劍士


問這個問題,顯然是還並沒有弄清楚古代和親的真正含義,這裡就給大家做個詳細解釋:首先,匈奴和漢王朝和親,絕不是簡簡單單的想要漢朝公主這個人,雖然說漢朝公主一般姿色都不會差,但北方草原也不缺美女,匈奴單于實在沒必要特意找漢王朝要美女。

而且,匈奴也絕不會因為漢王朝送過來一個美女,就停止侵犯和掠奪大漢邊境,因為這實在太不划算。要知道,匈奴每次侵略,都會掠走大量的財富和人口,換做任何人處在匈奴首領的位置上,在自己處於強勢的時候,會僅僅因為一個美女就放棄這麼好的生意麼?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事實上,所謂的和親政策,其實就是割地賠款的遮羞布,只不過割地賠款實在有損大漢帝國的名聲和尊嚴,所以只好用和親來替代。因為,漢王朝一旦和匈奴和親和,比如劉邦和冒頓和親後,冒頓以後就得管劉邦叫岳父。



在這種背景下,劉邦既然是嫁女兒,自然要給女兒準備許多嫁妝送過去,這樣一來,雖然本質還是劉邦給冒頓送錢,但這起碼不叫賠款,而是岳父心疼女兒女婿,給他們小兩口準備的嫁妝和紅包。

同時,劉邦割讓一些地盤給冒頓,也不再叫做割地,因為大家是翁婿關係,都是一家人,女婿佔了岳父幾間平常不用的房子,有什麼大驚小怪的,這叫做資助女婿。

雖然說,和親之後,匈奴沒事還會派兵侵犯漢王朝邊境。但是,因為有和親政策的約束,他們這種行為,畢竟不敢太放肆。因為,匈奴也害怕和親政策會破壞,因為,一旦和親政策破壞,就意味著匈奴會喪失一筆,可以固定收到的保護費。

而對於漢王朝來說,雖然和親相對而言也比較屈辱,但總的來說,也比割地賠款要好,至少漢王朝在面子上還是過得去。



事實上,很多遊牧民族在與中原王朝博弈時,通常都是這樣玩的。一般情況下,他們如果直接讓中原王朝割地賠款,通常很難有結果。但是,如果他們說想給中原皇帝當女婿,通常就會有結果。

因為,除非中原王朝在實力上擁有壓倒性的優勢,否則,只要遊牧民族在邊境上發動幾輪進攻,無論輸贏,只要他表現出一副死纏濫打到底的架式,中原王朝就會屈服。

因為中原王朝把幾十萬大軍調集到邊境與遊牧民族打曠日持久的游擊戰,這種花費實在太大,所付出的成本也太大,還不如拿出點錢出來安撫遊牧民族,這樣算下來可能還划算一些,當然中原王朝的面子也需要顧忌,於是這才有了和親政策。

我這樣說,並不是說中國歷史上的和親政策,都是不好的。因為,你沒有強大的實力,就算你想和親,人家也未必甩你。比如宋朝,它就是想和遼國或金國和親,讓人家叫它爹,人家都不肯,人家只想讓宋朝皇帝當弟弟、當臣子。再比如清政府晚年,它就是想和西方列強和親,人家連甩都不甩。

從這層意義上來說,漢王朝與匈奴的和親,本質就是匈奴單于管大漢皇帝叫爹,大漢皇帝固定給匈奴單于一筆嫁妝(保護費)。既然如此,大漢皇帝自然不會沒事娶匈奴老婆,而且匈奴也不會把自己的公主嫁給漢王朝,因為它又不需要向漢王朝交納保護費,這與匈奴的女人是美是醜沒有任何關係。


我是趙帥鍋




古代中國北方的遊牧民族一樣有美女,美麗動人的美女。看看現在的新疆維吾爾族美女,多美啊。關之琳就是滿族人,美不美?美。匈奴人是古代生活在中國北方的少數民族之一,主要是兩漢時期。

但是,哪個時代的匈奴人,居無定所,住在帳篷裡,常年洗澡困難,女人的化妝技術約等於零,臉上的高原紅少不了,所以,哪個時代的匈奴人,外表看上去肯定是不行的。加上長期吃羊肉,身上的羊肉味估計很重,漢族皇帝一聽說這個情況,頭早就大了,還是算了吧,沒有那個金剛鑽就別攬瓷器活。



其實要是挑一挑五官端正的,接到皇宮養一段時間,保證效果出奇。皮膚養好了,能歌善舞,多享受啊,可惜當時漢家皇帝不懂。

這是漢族皇帝不娶匈奴女人的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更重要,就是大漢族主義,南蠻北狄,都是野人,沒有開化的人,我漢族的皇帝娶了匈奴人,後世的血統不就不純了?華夷有別,這是萬萬不可的。這個原因是根本原因。


坐看東南了


在漢朝時期,雖然一統天下,國力強盛,但它也時常遭受來自西北的匈奴的滋擾,匈奴處於北方的苦寒之地,生產力低下,經常沒有吃的,不得不到中原來搶劫一些糧食等財物,使得邊境地區雞犬不寧,讓皇帝非常頭疼,如果傾其國家的財力物力未必就不能剿滅匈奴,但殺人一千自損八百,自己也將承受巨大的損失,未免得不償失,如果採取和親的方式向他們示好,用自己的女兒換取一方平安,免動干戈,未嘗不是一個好方法,因此漢朝時期以示弱的方式向匈奴送去了十多個公主,卻說來也巧,沒有一個匈奴女子嫁入漢室,是漢朝皇帝不願意娶她們嗎?


匈奴的遊牧民族,在生產方面十分落後,她們不懂農業生產,不種糧食,沒有文字,沒有書籍,而且匈奴的居住地大多處於奴隸社會階段,有些地方甚至還是原始社會,而當時的中原已經進入了封建社會,在經濟、政治以及文化等各方面都發展到了一個較高的程度,因此漢人對匈奴難免會產生輕視、瞧不起。像蘇武在匈奴近20年,他就娶了一個匈奴女子為妻,但在正史裡,對蘇武的這個匈奴妻子卻隻字未提,就是持有一種排斥、不屑的心態。

所以匈奴為了學習漢朝的先進文化和技術,都非常喜歡娶漢人女子為妻,並且將匈奴女子嫁給處在困境之中的蘇武、李陵等人,就是希望通過妻子跟家庭來將他們拴住,讓他們留在匈奴,替匈奴出力。


此外匈奴還有一個土得掉渣的習俗,就是繼婚制,所謂的繼婚制就是父親去世後,兒子可以繼承父親的財產,還有父親的一些小老婆們,這就叫子承父業,父親所有的東西,包括女人都一併笑納;兄弟之間也是如此,哥哥去世了,弟弟可以繼承哥哥的財產和老婆。

中原是比較講究倫理道德,長幼有序,與這種醜陋的習俗格格不入,這如此大反差的習俗也讓許多漢朝男子望而卻步,無法接受。


匈奴女子以牛羊肉為食,又很少洗澡,身上難免有一種異味,再過匈奴人是馬背民族,匈奴女子也經常騎馬,身體彪悍,經常日曬風吹,因此皮膚粗糙,膚色偏黑,又沒有文化,不像漢人女子那樣賢淑,知書達理,所以匈奴女子是不為漢人男子所動心的。

而漢朝的皇帝更是無法接受匈奴女子,如果他們接受了匈奴女子的話,勢必是對中原禮儀的顛覆,那麼此舉將會激起巨大的民憤,這種滔天憤怒很有可能會威脅到皇權,這根本不是匈奴女人美與醜的問題,所以漢朝皇帝在皇權與美女作出了理性的抉擇,他們選擇讓自己的女兒嫁過去,打悲情牌,讓民眾化悲憤為力量,同仇敵愾,共赴國難。








遺產君


不是漢朝皇帝不願娶匈奴美女,而是漢朝早期的時候,匈奴根本就不會送美女給漢朝。在漢朝早期的時候,匈奴的國力強盛,漢朝前期在同匈奴的作戰中不利,因此漢朝才開始用和親的方式來穩住匈奴。和親說的好聽點是促進雙方友誼,說難聽點就是一種妥協的手段。匈奴是馬上民族,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征戰,漢朝是農耕民族,需要的是穩定繁榮。因此和親本來就是漢朝用美女換短暫和平的手段,漢朝不給匈奴美女,匈奴就要發動戰爭。既讓匈奴不攻打漢朝,還想要迎娶匈奴的美女,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和親的政策是從漢高祖劉邦開始的,劉邦統一天下之後,就開始著手清理異姓諸侯王。為了先下手為強,韓王信勾結匈奴造反,冒頓帶領數十萬大軍南下。劉邦為此徵調了三十多萬大軍,一口氣消滅了韓王信,並且擊敗了匈奴的先頭部隊。短暫的勝利讓劉邦以為匈奴很容易戰勝,於是劉邦帶領精銳部隊一路追擊,到了白登山的時候才發現中了匈奴人的埋伏。

劉邦身邊的軍隊不多,還同外界斷絕了聯繫,為了能夠逃走,劉邦賄賂了冒頓單于的老婆。冒頓非常信任自己的老婆,在老婆曉以利害的勸說下,冒頓最終放過了劉邦。劉邦獲釋之後,趕緊送了很多金銀玉器給冒頓。金銀玉器只能讓冒頓一時歡喜,不能長期滿足冒頓,為了能夠長期穩住冒頓,劉邦想到了和親的辦法。和親之後,冒頓的老婆就是漢朝的人,肯定會勸說冒頓不再攻擊漢朝,因此劉邦決定選定一個女子去和親。

在劉邦選擇和親女子的時候,劉邦的大臣劉敬出主意說:現在想要讓冒頓臣服,只有把您的大女兒魯元公主獻給冒頓,然而您就成了冒頓的老丈人,姑爺自然不會來攻打老丈人。這時候魯元公主已經嫁人,呂后又不肯願意,劉邦無奈只能找了一個其他女子,冒充魯元公主送過去了,從此之後,漢朝就開始了同匈奴數百年的和親。從和親開端故事來看,漢朝和匈奴和親,同文成公主入藏情況完全不同。漢朝是為了穩住匈奴,主動送美女過去,唐朝是在吐蕃的請求下,把美女嫁過去。因此也不難解釋,為什麼漢朝一直送美女過去,卻沒有娶匈奴老婆了。


史海泛舟擺渡人


根據司馬遷的記載,匈奴有很多漂亮女人,早在春秋時期就有貴族娶匈奴女子為妻或者納為小妾了。

司馬遷說,匈奴是夏之後裔,但是在冒頓單于之前1000多年匈奴人的譜系記載是非常混亂的,直到冒頓單于之後記載才開始正規起來,估計這是因為此時匈奴和漢朝聯繫頻繁,所以有漢朝人給他們記載的原因。

匈奴人最早只是北方草原上的一個普通的部落,在冒頓單于之前由於北方草原沒有統一,所以匈奴部落和其他部落互相之間沒有統屬關係。

在中原進入到春秋時期的時候,北方的遊牧民族還分成無數部落各自為政。例如,在北方和晉國、燕國接壤的地方生活著婁煩、林胡、東胡、山戎等100多個民族,他們居住在溪谷中都有自己的君長,就像中原的諸侯國一樣沒有統屬關係。

但是,在春秋戰國時期,當中原走向統一的時候,北方的遊牧民族也在走向統一。等到戰國後期,北方的遊牧民族主要剩下了三個,他們分別是東胡、匈奴和月氏。其中,東胡和匈奴經常和中原國家發生衝突。

燕國的主要對手是東胡,趙國的主要對手是匈奴,東胡人在燕國將領秦開的打擊下後退上千裡,失去了遼東。匈奴在趙國將領李牧的打擊下損失了10萬騎兵,從此讓匈奴人不敢南下。為了防備東胡和匈奴的襲擾,燕國和趙國都在北方修建了長城,並且派出軍隊進行駐守。

到了冒頓單于時期, 月氏被趕到了西域,東胡被兼併,匈奴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遊牧帝國。

這個時候,北方遊牧民族就統一稱為匈奴了。

所以,匈奴並不是由單一民族組成的國家,而是北方無數草原民族經歷了上千年的兼併之後形成的遊牧帝國。

這個帝國的成員,曾經分別叫做山戎、東胡、婁煩等名字。

所以,這就為我們判斷匈奴女人好看不好看提供了線索。

根據司馬遷的記載,很多春秋時期的貴族都有過北方少數民族女人,甚至周天子也娶過少數民族女子為後,這個人就是生活在公元前7世紀中期的周襄王。

當初,周襄王想要討伐鄭國,於是想要藉助戎狄的力量,所以他就娶了一位戎狄的女子為後。

還有晉獻公,一次晉獻公攻打驪戎,得到了驪姬和她的妹妹,非常寵愛,驪姬和他妹妹應該挺漂亮的。

而匈奴人也經常以嫁女子給漢朝將領作為條件讓其投降,在東漢時期,耿恭鎮守疏勒城的時候,匈奴人就曾經許給耿恭匈奴女子希望他投降。

還有李凌,他在投降後娶了匈奴女子,並在一個雅利安人部落當酋長,該部落的女子應該有很多人有波斯人的長相。

以上可以推斷,匈奴中還是有很多漂亮女人的。

那麼,為什麼漢朝皇帝不願意娶匈奴人做老婆呢?

首先,漢朝雖然在一開始面對匈奴人的時候採取的是被動防禦,但是經過春秋戰國幾百年的夷夏之爭,中原人對北方遊牧民族有著很強的心理優勢。所以,不僅皇帝不願意娶匈奴女子,就連朝中的官員也沒誰娶匈奴女子為妻,只有那些已經投降匈奴的漢朝降將才會娶匈奴女子為妻。

其次,如果漢朝皇帝娶了匈奴女子為妻,在未來很難避免她裡應外合引來匈奴人大軍。

周襄王的例子就很典型,為了對付鄭國,周襄王娶了戎狄的女子為後。

後來,周襄王又把狄後廢黜,結果遭來狄後的怨恨。當時周襄王的後媽惠後希望自己的兒子能成為天子,所以找到狄後,希望能夠藉助戎狄的軍隊推翻周襄王的統治。

狄後和惠後一拍即合引來戎狄大軍,她們再裡應外合打開了城門。戎狄大軍不費吹灰之力就攻到了城內,打敗了周軍趕走了周襄王,並且支持惠後的兒子子帶為天子。

有這個前車之籤,漢朝皇帝不得不考慮娶匈奴女子為後很可能會在國內政局發生變化的時候引發國際爭端,這對國家安全來說也是很不划算的。

所以,漢朝只對外和親,利用外嫁女子在當地的影響力左右所在國的歸屬。

以上!


歷史風暴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


哪裡的女人都是有長得漂亮的,也有長相一般的。

所以泛泛而談哪個地方的人美,哪個地方的妹子醜,是沒什麼意義的。
更何況,每個人眼中的美與醜標準都是不一樣的。我之敝草,彼之珍寶,這種情況太常見了。

其實從人種學上來說,古代的草原地區,應當是不缺乏大眼高鼻樑的漂亮妹子。看慣了漢地的妹子,偶爾看一下這些異域風情的妹子,還是覺得長得不錯的。

那麼為什麼古代的時候,只見蒙藏這些地方的首領娶漢地的公主,不見大漢天子,娶草原的妹子來和親。

這其實是與和親的性質決定的。

一般和親之時,有兩種情況,一是大漢朝比較主動,也就是中原王朝力量比較薄弱時,就將宗室女嫁給遊牧首領作為和平的條件,當然了,不僅嫁去女子,還有金銀寶貨等一批財物,這也是拿金錢換和平。昭君出塞就是這樣的情況。

另一種情況是遊牧部落勢力弱小,就會求著中原王朝,賞賜一個妻子,以得到中原王朝的支持。比較典型的就是大唐時期,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

由此可知,這兩種情況,都是漢地女子到邊塞。沒有邊塞胡女入中原的。

其實這也是漢地總體穩定性和經濟發展水平高於周邊地區的一個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