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們深藏於海洋,絢麗多彩搖曳生姿


澳大利亞東海岸附近的海水溫度非常適合這種生長在赫倫島附近海域的珊瑚。事實上,大堡礁是由多種珊瑚礁的組合體,其包含了至少2800個珊瑚礁,南北長度約有1250英里。攝影: Nicole Duplaix,NATIONAL GEOGRAPHIC

一群花鮨遊過,斐濟群島的礁石上散出五顏六色的花瓣。若是有軟體珊瑚棲息在黃藻,海水轉暖時,這種海藻就會飄走,軟體珊瑚也會因此死亡。與硬珊瑚不同,軟體珊瑚不會生成石灰岩硬骨骼,也無法再生。攝影:Tim Laman,NATIONAL GEOGRAPHIC

加勒比海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附近的這種分支珊瑚有著無數的分支,看上去像是由很多字母組成,似乎在表達某些信息。這種珊瑚堅硬的碳酸鹽骨骼構成了各種形狀的分支,與它們一起的共生藻類為他們增添了色彩。攝影: Heather Perry,NATIONAL GEOGRAPHIC

這種杯狀的橘色珊瑚猶如海洋之花 ,將她們的觸鬚伸向密克羅尼西亞的加羅琳群島海域中。這些珊瑚棲息在淺海珊瑚礁上,以其絢麗的色彩而出名。攝影: Heather Perry, NATIONAL GEOGRAPHIC

這種閃閃發光的珊瑚棲居在印度尼西亞弗洛雷斯島附近的海域中。300多種瀨魚當中並非所有種類都有著鮮豔的色彩,很多魚種呈現出驚人的染色和圖案效果。一些魚種甚至能夠隨顏色改變他們的性別。攝影: Tim Laman,NATIONAL GEOGRAPHIC

生長在巴布亞新幾內亞珊瑚礁上的軟珊瑚有著絢麗的色彩,如橘色、粉色和白色。軟珊瑚像這樣打開後以浮游生物為食,為珊瑚礁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印度洋-太平洋海域的珊瑚礁容納了90種軟珊瑚。攝影: Wolcott Henry,NATIONAL GEOGRAPHIC

西太平洋海域這群會發出綠光的軟珊瑚像是編排的舞者。與硬珊瑚蟲不同的是,軟珊瑚有8根觸鬚,而硬珊瑚的觸鬚是軟珊瑚的6倍之多。岩礁使得硬珊瑚死後留下硬骨骼,但軟珊瑚不會。攝影:Wolcott Henry,NATIONAL GEOGRAPHIC

帕勞群島的這種會發出綠色熒光的珊瑚在吸收一個光波的同時能夠釋放另一個光波。科學家發現,這種熒光珊瑚比其它珊瑚更能應對海水變暖造成的珊瑚白化現象。熒光珊瑚也因此能夠保護棲居在它們身上的共生藻類。攝影: Tim Laman,NATIONAL GEOGRAPHIC

菲律賓群島的開花珊瑚正如其名。圖中特寫鏡頭為我們展示的是珊瑚的息肉。而其它腦珊瑚、分支珊瑚、丘珊瑚和碟珊瑚等名字體現的是珊瑚的形狀和結構。攝影:Tim Laman,NATIONAL GEOGRAPHIC

一名潛水者正在新西蘭的威傑阿姆海洋保護區探索翡翠王國的奧秘。黑珊瑚有300年的壽命,他們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岩礁魚類的海底森林。新西蘭希望通過設立保護區來保護他們的海洋生態系統,到2010年,百分之十的海水有望得到保護。攝影: Brian Skerry,NATIONAL GEOGRAPHI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