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為什麼人口眾多?

歷史有我就沒錯


漢族人口多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人口的基數大,基數大出生的人口就多,基數大也意味著人口的增長極為迅速,而漢族人口基數大的原因就是因為地理位置。

水是生命的源泉,世界上所有的文明都是發源於水源地附近,中國也不例外,打開中國地圖,你會發現兩條重要的河流黃河與長江一個在北,一個在南,同時貫穿東西,成為華夏的發源地。

於是遠古時期的人類就在黃河與長江流域附近生存下來,形成一個一個的原始部落,當發展到一定的階段,這些原始部落開始不斷的整合,不斷的戰爭,不斷的兼併,從而形成三個較大的原始部落,一個是黃帝部落,一個是炎帝部落,還有一個是蚩尤部落。

三大部落也是不斷的發生戰爭,同時又不斷的融和,逐漸形成了華夏族的祖先,他們的後代被稱為炎黃子孫。

人類社會的繁衍是生生不息的,就看有沒有繁衍的條件,以黃河、長江為中心的中原核心地區也就成了炎黃子孫生存繁衍的地區,這裡有水,有山,有原始森林,有一切生存所必須的物質,當條件充足和允許時,人口就是不斷地繁衍,人口就會越來越多,基數就會越來越多。

在炎黃子孫,華夏子民不斷繁衍的同時,天敵卻很少,除了自然環境,來自於外族的威脅並不多,雖然也有,但與華夏族的人口基數比起來,不是一個量級的。

縱觀整個東亞大陸,生存條件最好的地方在哪裡?就在黃河與長江交錯的中原地區,這裡水草豐美,地大物博,自然條件相對來說非常適合居住,不信你就看看中原的四周,北方是苦寒之地,南方是熱帶叢林和大海,東方是大海,西方是當時無法翻越的高山和高原。

佔據著整個東亞條件最好的中原地區,所以人口就繁衍得快,而地理位置相對的博大,使得人口基數不斷增長。

縱觀整個人類歷史,造成人口大量減少的原因除了極其惡劣的滅亡環境之外,就是戰爭,戰爭是造成人口大量減少的最重要原因,直到21世紀仍是如此,反過來說,如果沒有戰爭,人口的數量就會一直穩定的增長。

戰爭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內戰,另一個就是對外戰爭,華夏曆史上,大一統的時間永遠多於亂世,和平時期永遠多於戰爭年代,所以人口就是一直在穩定增加,比如四百年的漢朝,289年的唐朝,276年的明朝和276年的清朝,都是華夏曆史上的人口高峰,漢朝最高時期人口已經達到6000多萬,這比同時期的任何國家,任何朝代都要多。

漢朝的6000多萬人口即使放在今天也是人口大國,與今天的法國與英國人口相差無幾,能在世界上排名前20位,不過那可是華夏兩千多年前的人口啊!

另一個戰爭就是對外戰爭,由於華夏大地獨特的地理位置,與中原民族進行戰爭的多是周邊的少數民族,而沒有外來的強大民族,比如夏商周時期的戎狄,秦漢時期的匈奴,唐朝時的突厥,兩宋時期的蒙古,華夏周邊的少數民族不是被華夏滅亡,就是被華夏同化變成華夏本身,所以華夏的人口就會增加得更多。

而從世界範圍來看,強大的羅馬帝國遠離亞洲,強大的漢斯帝國無法跨越高山、沙漠和高原,強大的馬其頓帝國被阻止於喜馬拉雅山,世界上所有強大的帝國都無法進入中原核心地區,也就不能對華夏政權發動戰爭,沒有外部戰爭,華夏的人口就會繼續繁衍。

即使是大航海時期,等到西班牙、葡萄牙、英吉利、法蘭西這些老牌海洋強國依靠堅船利炮打開華夏大門時,華夏大地的人口基數早已定型,人口眾多已經成為了現實,基數增大也一直持續。

看看華夏的核心區域的土地面積,相當於整個歐洲的面積,相當於整個中東的面積,而美洲的面積雖大,歷史只有兩百多年,非洲更是貧窮落後的代名詞,人類歷史上強大的政權一直是出現在三個地區:東亞的華夏,中東,以及歐洲。人口數量在冷兵器時代,一直是與政權強大成正比的。

正因為華夏的土地面積較大,可適合耕地面積多,能夠承載的人口就多,人口一多,基數就大,反觀世界範圍,沒有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能與華夏的面積相比,能與華夏的人口相比,別拿俄羅斯的面積與華夏比,俄羅斯的國土面積有三分之一是不能居住的,不能居住自然也就沒有人。

漢族人口之所以一直眾多,在世界範圍上人口從來就是排在首位,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地理位置,華夏政權的北邊是蒙古高原等苦寒之地,南邊是茫茫南海,東邊是東海與太平洋,西邊有祁連山、崑崙山、天山組成的群山阻擋了所有想入侵的外敵,而在中原的核心地區,華夏子民,炎黃子孫一代一代的生存繁衍,就成了今天世界第一的人口大國。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說起世界上哪個民族人數最多,十個人中有九個會說漢族。的確,漢族是世界上人數最多的民族。目前漢族總人口大約為13億,佔到世界總人口近1/5。許多人不僅要問了,為什麼漢族人口如此眾多呢?我們一起探討一下!需要指出的是,我們只探討1912年以前為什麼漢族人口眾多。

第一,民族融合。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是傳說中的炎帝和黃帝兩個部落的後裔,所以漢族人一般也稱炎黃子孫。漢族以前稱漢人,得名於漢朝,漢朝以前稱為華夏或者諸夏。漢族別稱漢人、華人、唐人、秦人等。雖然漢族是以古代華夏族為核心,但是現代漢族並不是只有華夏族,而是古代眾多民族融合、結合的結果。中國古代曾經有多次大規模民族融合,每一次民族融合都會促進民族之間交往與發展。春秋戰國時期,中原的華夏族不斷和周邊民族融合。比如當時的楚國就融合南方各個少數民族。楚國被滅以後,楚國境內的各族民族也大多融入華夏族,成為華夏族的一部分。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又一次進入民族大融合時期。北方的華夏族和北方各個少數民族相互融合。南方華夏族和南方少數民族相互。等到了隋朝統一之後,之前的五胡已經基本上融入華夏族,成為華夏的一部分,華夏族的範圍進一步擴大,人口基數也進一步增加。兩宋時期,中國境內各個少數民族進一步融合,之前統治北方的契丹和女真族中相當一部分也融入到漢族中。

第二,中華文明一直延續不斷。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唯一一個延續不斷的國家。中華文明五千年來從來沒有間斷。即使中間曾經出現過蒙古人和滿族人入主中原,中華文明卻一直沒有間斷。元朝和清朝時期,中華傳統文化仍在繼續發展中。正是由於中華文明從未間斷,所以華夏族才有了充足的發展時間。中國曆朝歷代的統治者採取各種措施促進人口增長,當然包括促進華夏族人口增長。

第三,文化繁榮。文化繁榮昌盛也是漢族人數眾多的原因之一。中國古代有過多次民族融合,但是民族融合的結果基本上都是周邊民族最後融入到華夏族中。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很大程度依賴於華夏族先進的文化。比如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的鮮卑族雖然佔據了中原地區而且佔據統治地位。但是鮮卑拓跋氏最後也採取漢化政策,接受華夏族先進的文化薰陶。例如,接受華夏族的政治制度,接受儒家文化的薰陶。後來的遼國和金國也都在一定程度上接受華夏族文化,他們不僅沒有同化華夏族,反而融入到華夏族中。古今中外出現了太多的民族,能夠長久存在並逐漸壯大的民族,無一不是依靠文化的繁榮,而不是僅僅依靠武力。

第四,古代漢族的戰鬥力強。都說俄羅斯族人是戰鬥民族,小編覺得俄羅斯人只是好戰,卻不善戰。其實漢族才是真正的戰鬥民族。中國古代眾多兵書和眾多經典戰例就是證據。唐朝以前漢族尚武精神十足,漢唐不僅以文著稱,更是以武立國。宋朝以後,漢族崇文超過尚武。但是漢族依然非常善戰。古代多個民族曾經入侵漢族,但是漢族人總是能打敗強敵。當年被漢朝打得只剩殘部的匈奴,卻能橫行歐洲。被唐朝輕鬆打敗的突厥,給歐洲各國帶來極大麻煩。蒙古鐵騎能夠橫掃整個亞歐大陸,卻被只剩半壁江山的南宋阻擋了四五十年。漢族人民雖然愛好和平,但是絕對不怕戰爭,也能打贏戰爭。正是由於漢族戰鬥力強,所以才能抵禦外族入侵,才能保證國家長時間穩定繁榮。安定、繁榮、強盛的國家,有利於人口的增長。

第五,古代漢族人民生活區域自然條件優越,地理位置優越。北方有大量平原和肥沃的土地,這些土地可以養育更多人口。南方雖然平原較少,但是南方的雨熱條件更好。南方不僅適合水稻的種植和推廣,還有利於各種經濟作物生長。經濟基礎是養育眾多人口的先決條件。漢族人民在這裡創造了繁榮的經濟,繁榮的經濟又反過來養育更多人口。此外,漢族生活區域的地理位置也非常好。這一區域東面臨海,南面也臨海,既可以保護自身安全,也能發展魚鹽之利。漢族生活區北面有燕山和陰山等山脈,加上人工的長城,可以最大限度保護漢族安全。西南則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中亞、南亞和歐洲的民族很難越過青藏高原威脅漢族安全。

第六,各朝各代統治者鼓勵人口增長。漢族自古以農業立國,古代科技水平比較落後,發展農業和戰爭都需要大量人口。人口是農業國家立國的基礎,沒有人口一切都是無根之水,一切將無從談起。所以中國古代歷朝歷代統治者都非常注重增加人口,採用各種方法清查隱匿人口。明清兩朝,政府又鼓勵發展經濟作物,以求養活更多人口。

第七,傳統觀念影響。中國古代盛行宗法制,注重家族觀念。所以漢族以人丁興旺做為家族興盛的重要標誌。只要有條件,他們就會生孩子,孩子越多越好。孩子越多,家族興盛的幾率也就更大;孩子越多,家族也就是越容易長久延續,也不容易受到被別人欺負。所以才會形成魏晉南北朝時候的門閥士族,北宋以後的宗族觀念。在傳統觀念的影響下,漢族人口也不斷增加,一旦條件合適,就會迎來爆發式增長。

當然漢族人口眾多的原因肯定不止這麼多。如果您有其他原因,可以在評論區留言。


依稀說史


漢民族是中國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那麼,為什麼漢族會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呢?歷史上是怎麼形成的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對漢族有一個界定。一般來講,我們所說的漢族,主要是指從漢朝發展而來的中原民族。雖然如此,實際上漢族之前就是一個龐大的族群,從三皇五帝、夏朝一直髮展下來,早就已經成為一個獨立的民族了。我們現在把漢朝之前的中原民族稱為華夏族,顯然,華夏族和漢族是同一個概念。

在講清楚這個界定後,我們再來說說,為什麼漢族會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三皇五帝)

我認為,漢族之所以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談。

一、生長性。

我這裡所說的生長性,是指漢族生活的地方,能讓這個民族生存下來,並且能夠不但地壯大。

漢族所生活的中原地區、江南地區及巴蜀地區,相對來說,較為封閉,而且土地肥沃,氣候適宜。這樣的地方,非常適合農耕生產。因此,老百姓可以固定在這樣的土地上,過自給自足的生活。只要國家比較穩定,不發生戰爭,不發生各種自然災害,統治者也不大量役使老百姓,人口自然就會壯大。

這種情況,與周邊的遊牧民族是很不一樣的。遊牧民族沒有固定的居所,平常都在大面積遷徙轉移。在遷徙轉移過程中,人口是不太容易增長起來的。同時,這些地區因為遷徙轉移,又會引發戰爭,這樣也會使人口變少。

其他幾個文明古國,以及發展中的歐洲,情況介於中國中原地區與北方遊牧民族之間,氣候及土地條件都沒有中國好,而且戰爭更多,因此人口發展速度沒有中國快。

(五胡亂華)

二、融合性。

漢族算得上是世界上融合性最強的民族了。漢族包括之前的華夏族,本來人口還是比較少的,但是不斷地對周邊的民族進行融合,因此,人口就越來越多。

比如,當商朝取代夏朝後,商朝居民就和夏朝居民融合在一起。後來周朝居民又和商朝居民融合在一起。秦漢的時候,多次打敗匈奴人,獲得河西走廊。被打敗的匈奴人,以及河西走廊的那些民族,也逐漸和漢民族融合,最後都變成了漢人。後來,三國時期曹操打敗烏桓,烏桓人也漸漸成了漢人。五胡亂華以後,大部分胡人,也和漢人融合成了漢人。五代時期,比如沙陀人,最終也都變成了漢人。再後來,遼國金國的一部分,包括燕雲十六州的那些少數民族,最後都融合成了漢人。元朝、清朝,融合成漢人的少數民族,實在是太多了。

為什麼少數民族在和漢人融合的時候,最終總是成為漢人,融合成少數民族的不多呢?最主要的原因,是漢人的生活方式,漢人的文化,逐漸被少數民族接受。比如五胡亂華的時候,北方少數民族來到中原,他們逐漸像漢人那樣生活,接受漢人的農耕方式,不再過之前的遊牧生活。而且開始說漢話,讀漢人的書籍,寫漢人的文章,接受漢人的倫理綱常,久而久之,他們就成漢人了。

或許他們這一代不會變化,但是當他們和漢人通婚以後,後代肯定就按照漢人的方式來做事了。就算他們不和漢人通婚,後代也會嚮往漢人的生活,也會跟著學,久而久之也就成了漢人。

(和漢人通婚)

三、延續性。

很多少數民族缺乏延續性。別的不說,我們只需要看看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多少民族,比如匈奴、鮮卑、突厥、契丹、党項等等,這些民族現在都沒有留下來,從這裡可以看出,這些民族的延續性是很不強的。

外國的情況也差不多。比如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等等,這些文明古國曾經出現過的民族,當國家被異族入侵給推翻時,其民族也就消失了。還有歐洲的一些國家和民族,有一些曾輝煌一時的,也逐漸被後來的民族所取代。

而漢族的延續性非常強,從遠古一直延續到今天,從來沒有斷過。因此人口也就越來越多。


張生全精彩歷史


漢族人口眾多主要得益於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傳承!黃河每年從黃土高原帶來大量的優質土壤,又因為歷史上多次改道。於是在黃河流域形成廣闊的河流沖積平原,面積涵蓋今山東山西河南河北幾省。

這種情況也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形成的原因。四大文明古國分別是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國和古巴比倫。世界這麼大,為什麼全世界公認的只有四大文明古國?這和四大文明古國所處的優越地理位置是分不開的。

其中古埃及位於尼羅河三角洲,古印度則起源於恆河和印度河流域平原,古中國起源於黃河流域,而古巴比倫則起源於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沖積平原。這四大文明古國都是農業文明,因為農業能夠讓人定居下來,同時能夠養活更多的人口。這是孕育出先進文化的前提!

眾所周知,在人類文明的早期,人類是沒有金屬質工具的。當時只是木石等材料製成的農具。而四大文明古國所處的都是沖積平原。這裡的土層非常深厚肥沃,適於農業農作物的生長。並且只需要簡單的工具就可以進行耕耘。

其他地區土層很薄,以原始人類簡單的工具根本難以發展農業,這些地區雖然後來也陸續的發展了農業,有人口定居,但是這是在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後,有了更先進的生產工具才發展起來的。所以同時期其他的地方都還處在採集狩獵階段,無法形成較大規模的人口聚落。

當然除了這幾個地方以外,其他的河流沖積平原也有,但是,要麼是沒有人口進駐,要麼就是面積太過狹小,無法形成較大的聚落,或者在當時條件下不適宜生存,又或者存在時間較短,沒有能夠形成規模較大能夠長期穩定存在的聚落!

在這樣的環境中,是不可能形成能夠長久延續的文明。當然也就不可能孕育出燦爛的文化,只有當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能夠製造出合適的工具以後,才能夠在其他區域發展農業。然後形成大規模的人口聚居群。

農業文明,因為需要長期定居,因此更容易孕育出繁榮的文化。文化也更能夠穩定的傳承和發展。四大文明古國的其他三個都湮滅在了歷史的長河中,只有中華文明一脈相承,源遠流長。

在歷史長河中,中華文明也曾多次遭受外族入侵。甚至多次被外族所統治,但是因為中華文明的先發優勢,我們的文明發展程度遠遠高於周邊的外族。所以即使被外族統治,我們的文明依然能夠得以傳承延續甚至反過來將外族同化,成為漢族的一份子。

除了文化優勢以外,還有就是中國自古以來形成的大一統思想。這讓我們的民族在發展的過程中,絕大部分時間都處在一個和平的年代。雖然不斷的陷入治亂循環,但是總體而言,戰爭年代遠遠少於和平年代。

這為我們民族的發展,提供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使得人口持續的增長。


江哥眼中的世界


一般漢人特徵:

 1, 頭髮:直而質地較粗,橫切面呈圓形。

2, 髮色:黑。

3, 膚色:黃或黃褐。

4, 眼形:杏仁眼,兩眼分開較遠,即常說的“鳳眼”。眼臉較厚,具有內眥褶

(就是在眼的內角處,由上眼瞼微微下伸,遮掩淚阜而呈一小小皮褶。漢族大部分人有這種褶,而外國人卻無此褶。內眥褶在眼內角的特殊皮膚褶皺)

5, 眼色:黑褐色。 (純黑色的不是純種漢族)

6, 鼻形:鼻根較低扁。

7, 臉形:顴骨較突,面形扁平。

8, 體毛:體毛和鬍鬚較少。

9,漢族人群還有的其他特徵,如顱骨特徵是中頭、高顱、低眶等特徵。下頜鈍角、平滑、圓頜形多見。且後腦勺多平形不突出。眉骨多平直,眼眶多呈扁四方形。顴骨尖銳且靠近眼窩等等

特點:

1, 體形:肩寬,軀幹長,四肢較短。

2, 體高:平均在1。67米以上。

3, 牙齒:常有箕形門齒。(就是牙齒形狀是鏟形齒。其特徵是門齒外側邊緣象口腔內的方向捲起,橫截面如“┕┙”狀。漢族人中出現頻率超過98%)

4, 蒙古斑:即所謂的“胎記”,在嬰兒期至5歲時常出現。(就是身上有黑色或者青色的痣斑。是指新生兒的骶部和臀部皮膚出現色素聚集,呈現出灰藍色斑塊。在漢族中,該特徵的出現頻率達到94%。一般會自然消失,但有的個體會保存終生)


口腔醫生肖武峻熊


漢族,是中國第一大民族,人口12.8億左右。中國其他少數民族約1.4億左右。漢族也是世界第一大民族。

漢族自古以來,是很多民族融合的結果。中國古代有很多民族,都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其中大部分加入了漢族。比如我們讀歷史,熟知的契丹族,就基本都加入了漢族,今天的中國沒有契丹族。


標準的70後


一、漢族概念提出

這問題,首先要確定漢族的概念,民族的概念是近代西方資本主義出現後才產生的產物。近代,革命黨為推翻清朝,光講革命不被大多數人理解,於是就找到民族切入點,提出漢族概念。

因為以前沒這概念,他們就按西方理論加上日本的近代提出的理論進行組建漢族,地盤就定為漢地十八省,認為清朝入關前的漢地十八省的人為漢族,對漢地那些少數民族只認為有特殊風俗習慣的人。樹立起傳說一個部落首領黃帝作為漢族祖先。在提出漢族概念同時,也製造出對立面滿洲族,因為清朝也無民族概念,只是旗民如現代軍民的職業分化。到民國,把滿洲又按漢族的單一字加族的方式改為滿族。把清朝入關說成外族入侵,清朝就是異族統治,故革命就是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在妖魔化清朝的時候也把元朝妖魔化,把驅逐滿族的韃虜範圍擴大給了蒙古族。辛亥革命黨定的國旗就是鐵血十八星旗,目的是建立包括漢地十八省的純漢族國家。後南北議會,簽訂清室優待條件,才改變為五族共和,並在清室優待條件中答應給滿、蒙、回、藏和漢族同等權利。

二、各朝代更替和民族融合

我們對蒙古草原的政權更替,如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契丹等都認為是不同民族,一個消失,另一民族突然就冒出。

實際上看中原歷史,各朝代的統治者也是起源於不同地區,血統來源不同。如按最初中原只是黃河流域的小部落,來自其他地區根據方位不同,而稱東夷、南蠻、北狄和西戎。不僅來自不同地區,而且一些也是明確的外族。但中原的居民沒有變,所以都被認為中原封建王朝。

實際上蒙古草原上的各政權更替,跟中原這種更替一樣,主要的居民是不會變的。

網紅的歷史老師在網上流傳的一些課堂視頻講的非常清楚,漢族就是把歷史上不斷進入中原的民族融合到漢族中,所以漢族更多是文化概念,而不是血統概念。

根據網上公佈基因調查報告,北方漢人和南方漢人是分開列,就是兩者不僅文化民俗差距大,基因上也存在差異,一般認為北方含通古斯語族的血統比較多,而南方則是漢族與南方少數民族融合。

中原歷史上說的五胡亂華、衣冠南渡,北方就被各少數民族佔據。而晉朝南渡,但南方已經有南方少數民族,所以到南方後存在與南方少數民族融合。

網上有一非常可笑觀點,就是說南北漢族的父系基因都是純漢族,母系才是少數民族。這觀點要吃飯的時候說,我會笑的噴出飯。北方民族打過來的都是娘子軍,少數民族都沒男人嗎?這典型的男尊女卑,還有人會相信這理論?歷史記載似乎是相反的,北方民族打進來,把女人看作繁殖後代工具都保留,而對男人則比較殘忍。所以說父系少數民族基因多,母親漢族基因多,倒是有可能。

三、清朝的人口大爆炸

清朝入關是時候中原人口2000萬,人口真的還不錯太多。但經過康乾盛世繁榮發展,人口出現大爆炸,人口達到4億,一躍為世界上最多的民族。而且其中一直增加,在人口上一直保持領先地位。

主要原因是社會穩定,開墾土地多,並廣泛引進和種植玉米等易生長的農作物。更主要是清朝採取的一些列政策。比如各種戰爭主要是八旗軍隊和蒙古軍隊,對中原人基本免除兵役,只有少量編入綠營兵,負責地方治安。實行攤丁入畝,取消以前中原封建朝代都有的人頭稅,生多少孩子都不增加稅收。以前朝代,在戰爭和天災中會死亡很多。到晚清,因發生太平天國等內戰,加上災荒,出現大量災民。晚清政府及時開放滿洲蒙古地區,避免了人口的減少。

作者富察春兵


滿族文化網


我認為:

1、胸懷廣大,包容性特強。幾千年來,一是隻要外來民族能接受我們的文化和生活習慣,我們就能接受,並且隨著歲月將其消融於無形。二是生活習慣大眾化,一般常人易於接受。三是還可以包容一些敵人和一些傷害過我們的人。

2、獨特的大陸環境,我們相對穩定。我們處於地球最大的大陸,並且,還是一個氣候優良的地區,基本上都是四季分明的地區。我們幾千年一直生活在兩河(黃河、淮河)兩江(長江、珠江)周圍,三面環高山或沙漠,一面臨海,幾千年不離不棄。

3、生育觀念端正,生殖能力強。我們幾千年謹記“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信條,有條件的多生,無條件的也會創造條件,不懈的繁衍生息。

4、家庭觀念先進。我們堅持三世同堂,爭取四世同堂,拚搏五世同堂。我說這一點,不少人會笑我老冒,不開化。先別急,耐心看完下面幾點:

(1)、大家深究一下人類歷史,就會發現。人類之所以能夠繁衍生息多少萬年,就是因為人類喜歡群居,並且,一直是青壯年出外覓食掙線,老年照顧孫輩這個模式。凡這個模式的就易生存繁衍下來,凡脫離這一模式的就消失在歷史長河中了。

(2)、改革開放以來,我們許多去美歐的人竟然宣揚美歐父母只管兒女到十八,父母與兒女獨立的觀念。並且:,宣揚美歐的獨身主義、丁尤家庭。現在看來,一是這些人根本就未接觸到歐美的上流社會,未進入過上流家庭。二是大家把一到十八歲,家長就給孩子施加獨立壓力,催其儘快成熟,誤認為什麼也不管。三是我們傳統的父母全面包辦兒女事務,也確實不利兒女成長,不利社會。需要改進,但是,切莫矯妄過正。四是所謂單身、丁尤,有的是無乃,有的是思想走偏。

(3)、大家再研究一下一些民族不斷減員的原因。除了氣侯等原因外,一個主要的原因還是家庭觀念的淡薄和去家庭化原因。這一點不僅僅是國家問題,還是一個民族的重大問題。

我們漢族,我們中華民族現在也面臨減員危機。現在的狀況是大陸漢族家庭觀念和生育觀念很淡,已到危險地步。而臺港澳及海外華人華裔大多數具有較濃的家庭觀念和適度的生育觀念和實際行動。值得我們反思和矯正。


魚磊衛靜


因為漢族歷史上戰鬥力極強,所以能夠得到比其他民族更好的生存條件,於是人口就越來越多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於近代歐洲各國的崛起,他們獲得了比漢族更好的生存條件,結果現在世界上歐洲人的後裔就遠超漢族人口了。

這是沒辦法的,誰讓近代的歐洲這麼強大呢。所以,不要為漢族人口多而沾沾自喜,和歐洲人比咱們已經落後了。

強大的戰鬥力,讓漢族佔據了東亞最好的土地

中原是漢族的祖居之地,這裡肥沃的華北平原、關中平原、成都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孕育了無數優秀兒女。但肥沃的土地總是被周邊民族所窺視。所以,漢族自古就比其他民族遭到了多得多的攻擊。好在漢族戰鬥力強大,周邊強悍的民族就是沒有辦法徹底擊敗漢族奪取這裡。

歷史上名聲顯赫的匈奴人、鮮卑人、突厥人一個個強大的民族或者被趕到了西方,或者融入到了漢族的大家庭中成為其中一員。

最終,漢族像定海神針一樣穩穩的守住了這片肥沃而神聖的土地。

關於漢族戰鬥力強的描寫也是經常見諸與史書,漢朝有一漢敵五胡之說,唐朝李世民認為唐軍徒兵一千可擊胡騎數萬。

肥沃土地的好處,能養更多的人

越肥沃的土地所能承載的人口就越多,今天蒙古國人口只有300萬,面積卻多達150萬平方公里,是人口最稀少的國家之一。

(蒙古國衛星地圖)

難道這個國家的民族就天生人丁稀少嗎,其實不是的,蒙古國環境惡劣,所以根本就無法承載更多的人口。在古代更是如此,由於那裡土地貧瘠,只能放牧不能耕作,結果龐大的蒙古高原上人口只能維持在100多萬,假如遇到雪災,很可能又會導致人畜凍死大半。

而在中原一代,很難遇到蒙古草原那樣的極端天氣,導致人口損失過半的災難。這裡又適合執行農業活動,可以產出更多的食物,土地承載人口的能力要遠超北方的大草原。


有了強大的戰鬥力作為保證,人們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就能夠繁衍出更多的人口了

戰鬥力強不僅讓漢族守住了這片土地,還能夠保證這片土地上的大多數時候處於和平的狀態,在這期間,依靠豐富的物產,人口也就越來越多了。

到了戰國時期,中原人口就已經多達2000萬-3000萬人,到了漢朝的時候,人口第一次超過5000萬,成為和西方的羅馬帝國並列的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不過,相對於羅馬帝國國內羅馬人並沒有佔據人口多數的情況,漢朝的主要人口都是華夏族,所以漢朝的國家凝聚力要遠超當時的羅馬帝國。

(漢朝和羅馬其實離的不怎麼遠)

強大的戰鬥力,保護了華夏文明,讓更多的其他民族願意融合進來

這個世界任何一個民族都有衰落期,華夏族也不例外,南北朝時期就是華夏族的衰落期,那時候北方曾經有過一段時間的胡華過程。北齊的高歡作為華夏族人竟然在國內推行胡人文化,這是因為當時的北齊是以六鎮軍人為主體所建立的政權,而六鎮軍人主體又是胡人或者胡化的漢人組成,於是這個國家在強大的軍事集團的左右下胡化程度極高。

好在漢化的北周軍事實力更強,並且成功滅掉了北齊,體現了漢文明在軍事實力上對胡人文化的優勢。

南北朝時期也是各族人互相融合的重要時期,最終進入北方的鮮卑人、丁零人、匈奴人等完成漢化加入到了漢族這個大家庭中。所以,漢族人之所以多,和他強大的融合能力也是分不開的。


歷史風暴


看了些回答,沒一個說到點子上。漢族能有這麼多人是因為漢族是世界上第一個意識形態民族,是漢帝國崩潰後形成的民族,相對應,羅馬帝國崩潰後並沒有形成羅馬族,奧斯曼帝國崩潰後沒有形成奧斯曼族,他們都分裂成它以前的狀態。在儒家文化、表意文字、郡縣制、科舉制度等一系列的加持下,強調共性不強調差異,強調統一不強調分裂,漢族得以越來越龐大而不分裂。舉個例子,實際上當今漢族內部的人種差異大於斯拉夫種族的內部人種差異,但斯拉夫人會因為龐大後就自然強調差異而自然分裂成不同的民族和國家(俄羅斯、烏克蘭、塞爾維亞、波黑等等),再舉個例子印度內部的諸多印度教民族,他們的人種差異也不大於漢族內部的差異。

所以回到題目,為什麼漢族人口會多,因為地球上其他民族人多了、地域廣大了就分裂成不同民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