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比奧羅(Nebbiolo)

中文別名:

內比奧羅、內比奧洛、納比奧羅、奈比歐露

原產地:

意大利

種植區域:

意大利、澳大利亞、美國、南非

典型香氣:覆盆子、紅醋栗、藍莓、櫻桃、玫瑰、紫羅蘭、松露、煙燻、巧克力和胡椒等

起源:

內比奧羅(Nebbiolo)是意大利著名的紅葡萄品種,以釀製酒齡長、口感細膩的葡萄酒著稱。該品種原產於意大利西北部的皮埃蒙特(Piemonte)產區,是該產區最為獨特和卓越的葡萄品種。

通過DNA檢測發現,粉紅內比奧羅(Nebbiolo Rose)不是內比奧羅的克隆品種,而是一種獨特的品種。不過,有證據顯示粉紅內比奧羅與內比奧羅是親子關係。內比奧羅與皮埃蒙特的一些傳統葡萄品種,如弗雷伊薩(Freisa)、維斯琳娜(Vespolina)和巴比拉斯科(Bubbierasco),以及瓦爾泰利納(Valtellina)的一些傳統葡萄品種,如莫拉同(Negrera)和羅素拉(Rossola),均存在親子關係。內比奧羅的真正起源仍是個謎,不過有證據顯示它可能起源於皮埃蒙特或倫巴第(Lombardy)。此外,由於弗雷伊薩與維歐尼(Viognier)可能存在親子關係,因此內比奧羅與維歐尼可能是堂兄弟關係。有人推測內比奧羅的名字來源於“Nobile”或“Noble”,但更可能是來源於“Nebbia”或“Fog”即煙霧——皮埃蒙特的採收季節時常出現的天氣。

內比奧羅三種主要的克隆品種分別是:“Lampia”、“Michet”和“Bolla”。其中,“Bolla”曾一度廣為種植,但日前關注度正日益下降;“Michet”實際上是“Lampia”感染能導致葡萄莖分叉的病毒後演變出的一種葡萄品種。“Miche”t的葡萄串比較小,產量也不高,但香氣和風味都尤為濃郁,不過該品種對不同土壤的適應性較差。

品種特徵和生長條件:

內比奧羅屬於皮薄粒小的品種,因此使用它釀製的葡萄酒顏色較淺。但得益於果皮較硬,因此抗霜性與抗病性不錯。果實接近成熟的時候,表皮會形成一層類似薄霧的白霜,再加上其名字的源語言“內比亞(Nebbia)”在皮埃蒙特語中意為“霧”,因而也被稱為“霧葡萄”。

內比奧羅對生長環境極為挑剔。相比於皮埃蒙特其他的葡萄品種,內比奧羅生長週期相當長,早早發芽、卻較晚收穫,採收期通常要到10月中到10月底。由於內比奧羅開花早,葡萄園的選址也必須避開春天霜凍頻發的地區。

內比奧羅對光照與土壤的要求相當高。為了積累糖分、凝聚風味,達到滿意的成熟度,它需要充足的光照,因此最佳的種植位置是向陽的葡萄園。在內比奧羅的家鄉皮埃蒙特,最為優質的內比奧羅葡萄一般種植在海拔250-450米,朝向西南面的山坡上,以保證內比奧羅在成熟期獲得足夠的光照。內比奧羅對土壤的類型也有偏好。石灰泥質土壤中培育出的葡萄品質上佳,沙質土次之。另外,土壤的排水性與土質中鎂與鉀的含量也十分關鍵。

主要種植區域和特色:

內比奧羅起源於意大利,釀製的葡萄酒如巴羅洛(Barolo)和巴巴萊斯科(Barbaresco),品質極為出眾,這促使世界各地相繼嘗試種植內比奧羅。內比奧羅釀製的葡萄酒色澤淺淡,單寧緊緻,酸度偏高,散發著焦油與玫瑰的香氣。內比奧羅葡萄酒頗具陳年潛力,陳年之後,酒色漸漸變成橘色,並逐漸演化出紫羅蘭、焦油、草本、松露等香氣,細膩而富於變化。內比奧羅葡萄酒還是調製小法國(Franciacorta)雞尾酒的原料。威尼託(Veneto)產區內富有創新精神的釀酒師朱塞佩·昆達維尼(Giuseppe Quintarelli)就是使用內比奧羅釀製出了瑞西歐託(Recioto)風格的葡萄酒。近數十年內,內比奧羅的總種植面積不斷下降,到2000年為止,這一面積已不足5,000公頃(12,700英畝)。

意大利

老普林尼(Pliny the Elder)曾將庫內奧省(Pollenzo)當作是頂級內比奧羅葡萄酒的出產之地。據相關資料推測,羅埃洛(Roero)地區的卡納爾·阿爾巴(Canale d'Alba)在1303年首次準確地提及到了該品種。柏圖斯·克雷桑迪(Petrus de Crescentiis)在1304年指出內比奧羅葡萄酒令人愉悅,品質極佳。拉夢羅(La Morra)1431年頒佈的公共法規再次證明在早期人們就十分看重這個十分優質的葡萄品種。法規中的相關內容如下:對於隨意砍伐內比奧羅葡萄樹的人,將會處以大量的罰款,而對於那些慣犯,甚至會處以砍斷右手的懲罰甚或絞刑。

步入現代的皮埃蒙特用一種更具體、更實在的方式表達了它對內比奧羅葡萄的尊重。該產區只將內比奧羅種植在一些經過挑選的區域內,用該葡萄釀製的葡萄酒總產量很少超過12,500,000升,僅佔該產區葡萄酒總產量的3%。這一產量還不到巴貝拉(Barbera)葡萄酒年產量的1/15。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裡,內比奧羅只在塔納羅(Tanaro)河右岸的阿爾巴(Alba)北部和南部的石灰岩土壤上才有最出色的表現。在這裡,以內比奧羅為主要原料的葡萄酒可以呈現出最複雜的香氣和極濃郁的風味,這些香氣和風味剛好可以與其較高的酸度和豐富的單寧相平衡。從歷史上看,在納瓦拉(Novara)和維切利(Vercelli)丘陵區,內比奧羅的種植面積更為廣泛,但20世紀50年代的意大利工業革命使得葡萄園面積急劇下降,內比奧羅的種植面積也隨之減少。

在納瓦拉和維切利境內的賽西亞(Sesia)河兩岸的丘陵區,內比奧羅種植在土壤類型各異的地方,用於釀製品質較好的葡萄酒。在這裡,內比奧羅被稱為“Spanna”,通常與口感更柔順的維斯琳娜(Vespolina)或伯納達(Bonarda)葡萄混釀。

阿爾巴的內比奧羅(Nebbiolo d'Alba)產區所使用的內比奧羅是一種性情更溫和的內比奧羅葡萄變種,主要生長在塔納羅河左岸的羅埃洛地區。該地區主要是沙質土壤,在整個20世紀90年代出產的葡萄酒品質可謂是蒸蒸日上,不過這裡出產的葡萄酒沒有巴羅洛和巴巴萊斯科葡萄酒中經典的焦油味。

內比奧羅有著“Picutener”之稱,在瓦萊塔奧斯塔(Valle d'Aosta)交界且面積狹小的DOC克里瑪(Carema)產區、多納(Donnaz)產區以及瓦爾泰利納(Valtellina)內的倫巴第皆扮演著重要角色。其中在倫巴第產區,內比奧羅也被稱為“Chiavennasca”,其品質甚至不遜於皮埃蒙特所產。克里瑪、多納和倫巴第這三個產區地處亞高山地帶,氣候涼爽,釀製出的葡萄酒酒體適中,單寧緊緻,酸味十足;在氣候稍溫暖的年份裡,葡萄的成熟度會更好,釀製出的葡萄酒會更受推崇。

除上文中所提及的地區以外,意大利其他地區幾乎不種植內比奧羅。

意大利以外的地區

世界各地的葡萄種植者都在嘗試種植內比奧羅,但常因缺乏該品種特有的芳香而告終。不過,內比奧羅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California)、華盛頓州(Washington State)以及位於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Victoria)的國王谷(King Valley)表現出較大的潛力。在阿根廷(Argentina),內比奧羅的種植面積達幾百公頃,主要分佈在聖胡安河(San Juan)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