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鬆!一起給心靈做個“按摩”

放松!一起给心灵做个“按摩”

放松!一起给心灵做个“按摩”

上圖 2月4日,青年志願者與受助者開展面對面義務心理諮詢服務。近日,浙江省慈溪市錢海軍志願服務中心持有心理諮詢師資格證的志願者們,針對不同人群,開通心理支持熱線和開展義務網絡心理疏導服務,幫助社會公眾緩解緊張情緒、釋放心理壓力、引導理性看待疫情,堅定戰勝疫情的信心。 新華社記者 徐 昱攝

右圖 圖為武漢市江漢區漢興街道常二社區的工作人員正在用發送傳單等方式,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幫助社區群眾做心理輔導。本報記者 周 琳攝

“我是一線醫務工作者,工作壓力大怎麼辦?”“我是病患家屬,擔心家人安危焦慮怎麼辦?”“我正在被隔離治療,心裡害怕怎麼辦?”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出於自我保護的心理本能,普通人可能對疫情產生過激情緒,但僅靠本能不夠,還應有必要的理智和情感“補償”。近日,在醫院、學校、社區等地,在打響防疫阻擊戰的同時,另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也已打響,針對醫務工作者、社區工作人員、企業員工等各類人群的社會心理服務已在緊張有序推進。

醫護人員:

做好心理“包紮”

在防控疫情阻擊戰前線的醫護人員,難免會因工作強度大、風險高,產生巨大心理壓力,對他們開展必要的心理輔導和“包紮”十分重要。

2月5日,武漢市漢陽區漢陽樹下社工服務中心心理諮詢師高峰接到武漢大學中南醫院一位護士發來的感謝微信:“最近工作壓力很大,很擔心家人安全,在醫院一線連續戰鬥了很久,吃不下飯也睡不好覺。前兩天與心理諮詢老師交流了一下,給了我一些建議,現在感覺心理狀況好多了!”

高峰介紹:“一般人針對重大危險產生心理應激都是正常現象,就像受了皮外傷一樣,需要快速實施‘心理包紮’,先‘止住血’和消毒,以防止負面情緒過多、過度焦慮甚至心理抑鬱,然後再通過心理治療或心理輔導等辦法慢慢康復。每次心理諮詢大約40分鐘,通過線上語音聊天或電話熱線的方式開展。從醫護人員諮詢的問題類別看,目前主要是前方工作壓力大、對家人受感染比較擔心等。”

1月28號,作為掛靠在民政部門的免費公益平臺,“彩虹計劃”正式對外發布。通過漢陽區的官微漢陽、知音彩虹QQ和彩虹熱線對武漢市範圍內的醫護工作者、社區工作者、普通群眾開展心理疏導。近10天以來,接待線上心理輔導50餘人次,20多位心理輔導志願者為一線的醫生和護士解開了“疙瘩”。

針對目前多數醫護人員尚在一線“戰鬥”,後方的心理諮詢人員基本無法面對面為他們“減壓充電”的問題,有心理諮詢師建議,可以在專家指導下由醫護人員自我心理安撫。北京回龍觀醫院院長楊甫德認為,醫護人員面對壓力可採取部分積極應對措施。比如,進行深呼吸放鬆、音樂放鬆、冥想等訓練,與信任的家人、朋友通過電話、網絡交流,做一些自己感興趣或者能帶來愉悅感的事情。如果自我調節效果不佳,必要時可撥打心理援助熱線或尋求心理醫生幫助。

醫務人員是最先直接密切接觸患者的人,在高強度工作下,在還沒有完全掌握新發傳染病傳播規律時,很可能造成醫務人員工作壓力和心理壓力增加。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表示,目前,國家已安排了心理專家對醫務人員進行疏導,同時有專家對醫務人員進行診療。經過培訓,前方醫務人員會對當下情況有很好的認知和預期,對於緩解醫務人員的心理壓力會起到積極作用。另外,還需要在生活上給醫務人員提供很好的保障和安排。地方政府也在緊急徵用周邊的賓館為醫務人員提供休息場所。目前,醫務人員生活和工作保障能夠得到基本滿足。

線上疏導減壓

疫情面前,各部門均可能出現各式各樣的心理連鎖反應,尤其是在一線工作的社區疫情防控工作者,需要特殊的心理撫慰。

2月3日20時,由共青團武漢12355服務檯陽光輔導團心理專家賈洪武發起創立的“武漢之心”直播平臺準時開啟,通過微信群輔導和直播方式開展心理公益支持。從1月23日平臺開啟以來,直播內容一直聚焦“干預撫摸你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中的心理”,尤其是針對在防疫一線的社區工作者,開闢了“危機下如何做到不恐慌”“武漢人面對危機如何調節心理”等專門內容。

社區內部也在積極開展心理疏導。日前,武漢市武昌區珞珈山街組建“線上互助群”,目前已發展到25名成員,成員包括志芳愛晚機構負責人及工作人員,武漢大學教師、在讀碩士博士,湖北工業大學教師,專業心理諮詢師,以及珞珈社工和街道婦聯社工、珞珈山街巾幗志願者、社區工作人員等。

珞珈山街區域化婦聯執委熊志芳介紹,面對疫情,不少社區群眾的負面情緒持續堆積,又不能面對面交流,便萌生了線上疏導的想法。“珞珈山街疫情互助群”利用區婦聯配備的兩名心理諮詢師,廣泛發動志芳愛晚巾幗志願者和公益組織,凝聚抗疫力量,關心關愛轄區居民心理問題,為社區工作人員減壓。

中科院心理所副所長陳雪峰表示,社區防疫工作涵蓋民警、網格員、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社區志願者、消防員等,各類人員的心理服務需求不一樣。但總的來說,他們面臨的工作壓力和強度都比較大,心理、身體負荷都達到一定的極限。對於參與社區防疫的人群,應作合理身心調整。一是每個人工作都不應持續太長時間,應合理安排工作時間,適當輪休,在其休息場所播放輕音樂等,讓他們能夠得到最好的放鬆。二是社區工作者自身應掌握一些宣洩負面情緒的方式方法。三是壓力越大越需要積極開展運動鍛鍊。四是要第一時間或者定期與家人溝通交流,獲得精神上的支持。

社會公眾:

一對一援助諮詢

2月1日零時起,中科院心理所全國心理援助聯盟、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北京橋愛慈善基金會等國內心理機構聯合發起了“應對新冠肺炎心理健康援助行動”,面向全國公眾提供一對一心理援助服務。其中,湖北地區一線醫務人員、患者、逝者家屬是優先服務對象。目前,來自全國近200位心理學和心理援助實踐領域的專業志願者首批在線提供心理援助諮詢服務。

“目前,來電區域以湖北為主,心理問詢的主要內容涉及喪親、投資失利、獨處過久、醫務人員壓力大等方面。每天晚上,參與心理健康援助行動的多家機構會覆盤全天心理諮詢過程,總結經驗和不足,以便更好為後續人員接診。”北京橋愛慈善基金會秘書長葉子說,最初平臺僅面向湖北,後來發現全國其他地區針對疫情的心理諮詢服務需求也非常大,因此轉型為全國性心理諮詢平臺。目前,該平臺隸屬於北京市民政部門,全部心理諮詢服務免費。

熊志芳認為,疫情已經影響到民生的方方面面,疫情防控不只是醫藥衛生問題,更包括醫務人員的心理疏導、社區人員的心理安撫、企業員工的心理慰藉等全方位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