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巨頭馳援:打一場高新“戰疫”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每天還在增加,人們期待的疫情拐點也沒人能給出明確時間,上班族的返崗時間被一推再推,人們希望與疫情的鬥爭能夠速戰速決,但這無疑是一場持久戰。

這種情況下,也需要更多的力量加入到這場戰鬥。過去幾年,在圍繞科技公司的報道中,關於ABC(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技術的重要性被反覆提及,這些技術能力帶來的變革我們也是有目共睹,那麼在這次舉國上下、全民“戰疫”的局面下,ABC技術,能發揮什麼作用?

1月27日,工信部成立了疫情防控大數據專家組,專家組成員包括鄔賀銓、吳建平兩位中國工程院院士。據悉,工信部成立該專家組,旨在通過大數據分析,來支撐服務疫情態勢研判、疫情防控部署以及對流動人員的疫情監測、精準施策。

2月4日,工信部發出一封倡議書,倡議人工智能相關學(協)會、聯盟、企事業單位進一步發揮人工智能賦能效用,組織科研和生產力量,把加快有效支撐疫情防控的相關產品攻關和應用作為優先工作。

同一天,中關村管委會則對外發布了“首批抗擊疫情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清單”。該清單包括86家中關村企業的138項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涵蓋病毒檢測、疫苗研發、臨床治療、醫療防護、智能診斷、疫情分析與發佈等與抗擊疫情相關的各個方面,並且這些技術產品和服務絕大部分都比較成熟,可以立即投入使用。

事實上,據21世紀經濟報道瞭解,在此之前,包括阿里巴巴、騰訊等在內的很多科技巨頭都已經在行動,圍繞抗擊疫情不斷輸出自己的技術能力。

一位參與了抗擊疫情項目的企業研發人員向記者表示,他們雖然不能像醫護人員一樣衝到前線,但是也希望能夠通過這些新技術的應用,加速結束這場戰鬥。

時間就是生命

記者從騰訊方面瞭解到,1月24日,騰訊雲便向中山大學藥學院羅海彬教授團隊提供了批量GPU雲服務器免費使用權,幫助該團隊推進病毒藥物的篩選工作。

同時,騰訊雲還向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清華大學生物醫學交叉研究院的黃牛教授實驗室提供了大量標準的CPU算力以及對象儲存能力,幫助他們進行基因測算的離線計算任務。

以黃牛教授所做的基於新型冠狀病毒靶標結構的化合物虛擬篩選工作為例,其原理是讓藥物通過與體內的生物靶標相互作用而發揮藥效。因此,若能夠根據藥物靶標結構來計算篩選和設計小分子配體,將可大大降低創新藥前期研發的成本與週期。

而做計算,是雲服務的強項,其高性能的算力,能夠幫助實驗室快速篩選數億級別的化合物數據庫,從而加快針對新冠狀病毒的研究工作。

2月1日,浙江省疾控中心傳來好消息,阿里巴巴的AI算法實現了落地應用。浙江省疾控中心當天上線了自動化全基因組檢測分析平臺,該平臺利用阿里達摩院研發的AI算法,可將原來數小時的疑似病例基因分析縮短至半小時。

據悉,浙江此次上線的全基因組檢測分析平臺是由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阿里達摩院醫療AI團隊和傑毅生物技術公司共同研發。與目前醫院普遍採用的核酸檢測方法不同,該平臺採取的是全基因組檢測技術,可對疑似病例的病毒樣本進行全基因組序列分析比對。

阿里達摩院算法專家顧斐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整個檢測過程包括提取樣本、建庫以及數據分析等步驟,其中,AI主要提升分析環節的效率。

具體而言,每次測序過程都會產生海量的數據,而這些基因數據分析是由達摩院算法完成,基於一系列優化的算法,可以加快樣本病例的檢測速度。

顧斐進一步表示,本次分析病毒檢測和病毒變異部分主要基於開源算法、設計分佈式算法以加速分析流程,“病毒序列拼接完成後,通過設計BiLSTM+DNN的方式訓練模型預測病毒蛋白二級結構”。

記者從阿里巴巴瞭解到,在疫情發生後,顧斐便立即奔赴到浙江省疾控中心,開始針對新型冠狀病毒基因進行特徵分析,並推出多個算法模型。除了顧斐,阿里達摩院還有10餘位專家在後方支持。

科技公司集結

在中關村管委會發布的“首批抗擊疫情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清單”中,記者看到了多家知名互聯網公司的身影。

比如字節跳動、搜狗、金山雲等出現在大數據雲計算服務疫情防護類別,滴滴出行、美團等出現在互聯網提升生活服務類別,聯想等出現在醫院建設保障類別,曠視科技等出現在醫藥與器械類別。

互聯網公司覆蓋了數以億計的用戶群體,當疫情來臨時,它們也在各自擅長的業務領域,展開了除捐贈以外的各種行動。

比如快手於1月22日上線的“肺炎防治”頻道,截至1月31日,點擊量已突破30億次,其中,以新華社、人民日報、央視新聞為代表的三大央媒和全國各方媒體在快手上進行了多場疫情直播,累計超過10億人次觀看。

今日頭條於1月23日上線的“抗擊肺炎”頻道,截至1月31日,平均每天超過8000萬用戶通過它關注肺炎疫情防治信息,日均閱讀量和觀看量超過13.5億次。

除此之外,以曠視科技為代表的AI公司也在推出抗擊疫情的解決方案。記者瞭解到,近日,曠視科技的近百人研發團隊經過十天的奮戰,正式上線了AI測溫系統,並已經在海淀政務大廳和海淀區部分地鐵站展開試點應用。

該AI測溫系統可以通過前端紅外相機鑑別人流中的高溫人員,再根據疑似發燒者的人體、人臉信息,通過行人再識別技術,輔助三站一場(火車站、汽車站、地鐵站、機場)等高密度人員流動場景下的工作人員快速找到發燒者。

相比人工近距離檢測手段和傳統的發熱篩查系統,AI測溫系統既可以有效防止疫情擴散,又能減少對公眾的干擾,提高通行效率。

曠視科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AI測溫系統針對戴口罩遮擋進行了專項模型優化,即便在口罩和帽子大面積遮擋人臉的情況下,系統也能幫助工作人員快速篩查通行人群,識別誤差為±0.03℃。

去年,騰訊更新了公司的使命願景,將科技向善重點提出。實際上,除了騰訊,很多公司都提出過類似的觀點,而科技向善是一種主觀的選擇,反映的是一家公司對待科技力量的價值觀。

但當面臨像此次肺炎疫情一樣的困難時,科技可以做的已經不僅僅是向善,而是救命。讓更多人得到科普、加快社會運轉效率,讓科研團隊早一天攻破新型冠狀病毒,這些就能夠挽救更多的生命,這是科技的責任,也是科技公司們為之努力的方向。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